雏形土论文_孙亚洲,陈杰,吴克宁,李玲,韩杏杏

导读:本文包含了雏形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雏形,速率,土壤,祁连,地形,生物量,部位。

雏形土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洲,陈杰,吴克宁,李玲,韩杏杏[1](2017)在《基于模糊k-均值算法模型的土壤数值化分类——以河南省境内分布的雏形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中国土系志·河南卷》中的97个雏形土土壤样本点,根据土壤系统分类标准遴选并确定用于划分雏形土纲中不同层级分类单元的16个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依据这些不同指标的属性特征值和不同层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属性数据集。基于此数据集运用模糊k-均值算法模型,确定6个聚类中心土壤,计算样本土壤与中心土壤之间的分类距离,并对研究区97个土壤样本实施数值化分类。研究表明,基于97个样本点与各中心土壤之间的分类距离进行土壤数值化分类,并通过检验数值化土壤分类结果与谱系式层级土壤分类单元的一致性,可以评价传统的谱系式层级土壤分类系统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7年06期)

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赵亮,徐世晓[2](2006)在《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_2通量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 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 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5月中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 g 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 g 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 g/m2。(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周党卫,曹广民,张金霞,赵新全,周兴民[3](2003)在《植物生长季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 释放的全天候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 的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 ,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于12∶0 0~ 14∶0 0 ,最小释放速率出现于 6∶0 0~ 8∶0 0 ;植物生长季的最大振幅为 4 6 2 .4 9mg·m-2 ·h-1(8月 18日 ) ,最小振幅为 114 .97mg·m-2 ·h-1(5月 9日 ) ,CO2 释放速率白天大于夜晚 .不同物候期CO2 释放速率亦不同 ,草盛期 >枯黄期 >返青期 .最大日均值为 4 80 .76mg·m-2 ·h-1(8月 18日 ) ,最小日均值为 14 0 .77mg·m-2 ·h-1(5月 9日 ) .释放速率与气温、地表温度及土壤 5cm地温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 ,表明温度是决定CO2 释放速率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曹广民,张金霞,赵新全,李英年,周兴民[4](2002)在《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_2释放量估测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 1 998年 5月~ 1 999年 4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 释放通量的实测资料 ,通过对常用的叁种土壤CO2 释放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适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 日及年释放量的估测方法。土壤CO2 日释放量的估测是以土壤CO2 释放通量为因变量 ,时间为驱动变量 ,建立时间与土壤CO2 释放通量的一元四次多项式 ,通过对时间的求导积分 ,得出土壤CO2 日释放量。土壤CO2 年释放量的估测是以测定日的土壤CO2 日释放量为因变量 ,以气候、土壤环境因子 (降水、蒸发、日照、气温、土壤 0~ 30cm地温等 )为驱动变量 ,建立土壤CO2 的日释放量与气候、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非线性经验公式 ,应用气象站气候、土壤环境因子有关资料 ,逐日计算出其土壤CO2 的日释放量 ,最后应用累积法 ,可估测土壤CO2 的年释放量(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曹广民,李英年,张金霞,赵新全[5](2001)在《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 CO2 释放的日变化与气温及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步 ,只是气温日变化峰值推迟了2 h。地表温度与土壤 CO2 释放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 CO2 释入的季节动态受土壤温度 (0~ 30cm,特别是 10 cm)、真菌菌丝生物量 (0~ 2 0 cm)、土壤有机碳现存量 (0~ 2 0 cm)和生物量的影响。它们均与土壤CO2 的释放速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过度放牧使土壤容重增大 ,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减小 ,从而降低土壤 CO2 释放速率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差异显着。而土壤湿度及降雨对土壤 CO2 释放速率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宫阿都,何毓蓉[6](2001)在《四川紫色雏形土的蒸发性及其与土壤结构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四川土壤基层分类 ,选取四川紫色雏形土的几个土系 ,对土壤的水分发性能及其与土壤结构性尤其是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的相关关系分析发展 ,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蒸发历时之间总体上符合乘幂方程 ;土壤蒸发速度与〈0 .0 0 1mm的颗粒含量呈明显相关关系 ,与 >0 .2 5mm的大团聚体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1年S1期)

李英年[7](2001)在《祁海山海北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地温状况及诊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海拔高度、距离相近的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分布区 ,虽然区域气候一致 ,但地温分布具有显着的差异。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 0cm~ 5 0cm层次地温均表现较低的水平 ,且南坡 >滩地 >北坡。冬季自表层到演化层地温升高明显 ,夏季自上而下略有降低。地温年较差滩地 >北坡 >南坡。年内地温在冷暖转换期的春秋季 ,土壤热量交换迅速 ,而在夏冬二季热量交换平稳。依土壤温度诊断特性来看 ,海北不同地形部位的寒冻雏形土均属寒性土壤的温度状况 ,其中北坡地温更低 ,属寒冷性土壤温度状况(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李英年,沈振西,周华坤[8](2001)在《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及其与主要植被类型的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均有较高的水平 ,0cm~ 6 0cm整层土壤湿度北坡 >滩地 >南坡。土壤湿度在年内可分为春季水分消耗期、雨季初水分补给期、水分波动消耗期和冬季冻结水分稳定聚集期。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加深湿度逐渐降低 ,北坡极为明显 ,南坡及滩地降低幅度均匀。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解为周期性变化项、随机性分量项及趋势项。同时表明 ,在土壤湿度较低的南坡 ,以小嵩草等为主的草原化草甸植被类型 ;土壤湿度适中的滩地 ,多以矮嵩草为主的高寒嵩草草甸植被类型 ;湿度较高的北坡 ,多以金露梅为主的灌丛草甸植被类型 ;而在土壤湿度很高、地表长久积水的河边 ,多以藏嵩草等为主的沼泽化草甸植被类型(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张金霞,曹广民,周党卫,赵新全,周兴民[9](2001)在《草毡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植物生长季节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寒嵩草草甸覆被下草毡寒冻雏形土的 CO2 释放速率。其结果表明 :CO2 释放速率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日最大排放速率多出现在 1 4 :0 0~ 1 6:0 0时 ,最小排放速率在 6:0 0~ 8:0 0时。植物生长季日最大振幅为 797.75mg/m2·h,最小振幅 1 97.33mg/m2·h。CO2 排放白天大于夜晚。不同物候期 CO2 释放速率不同 ,其顺序为草盛期 >枯黄期 >返青期。生长季土壤 CO2 释放速率的范围是 4 41 .72 mg/m2 · h± 1 55.2 9mg/m2· h,最大日均值为 681 .0 6mg/m2 · h( 7月 1 6日 ) ,最低值 1 76.65mg/m2 · h ( 6月 1日 )。退化草地土壤 CO2 释放速率明显低于未退化草地 ,生长季平均日均值低 1 37.4 7mg/m2·h。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 CO2 排放速率与气温、地表温度、土壤5cm、1 0 cm、1 5cm、2 0 cm、30 cm地温均呈显着和极显着相关关系。温度是影响土壤 CO2 释放速率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吴克宁,曲晨晓,吕巧灵[10](2001)在《湿润淋溶土、雏形土系统分类的参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亚热带的汉中、南阳、南京选取了十个代表性土壤剖面 ,分析其理化性质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征 ,并对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和土壤发生分类制的类型进行参比 .(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1年01期)

雏形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 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 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5月中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 g 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 g 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 g/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雏形土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洲,陈杰,吴克宁,李玲,韩杏杏.基于模糊k-均值算法模型的土壤数值化分类——以河南省境内分布的雏形土为例[J].土壤.2017

[2].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赵亮,徐世晓.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_2通量交换[J].草地学报.2006

[3].周党卫,曹广民,张金霞,赵新全,周兴民.植物生长季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3

[4].曹广民,张金霞,赵新全,李英年,周兴民.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_2释放量估测方法初探[J].土壤学报.2002

[5].曹广民,李英年,张金霞,赵新全.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1

[6].宫阿都,何毓蓉.四川紫色雏形土的蒸发性及其与土壤结构性的关系[J].山地学报.2001

[7].李英年.祁海山海北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地温状况及诊断特性[J].山地学报.2001

[8].李英年,沈振西,周华坤.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湿度及其与主要植被类型的对应关系[J].山地学报.2001

[9].张金霞,曹广民,周党卫,赵新全,周兴民.草毡寒冻雏形土CO_2释放特征[J].生态学报.2001

[10].吴克宁,曲晨晓,吕巧灵.湿润淋溶土、雏形土系统分类的参比[J].土壤通报.2001

论文知识图

紫色雏形土土壤含水量变化紫色雏形土水分蒸发速度变化图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速率...研究区土壤数字化制图输出结果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

标签:;  ;  ;  ;  ;  ;  ;  

雏形土论文_孙亚洲,陈杰,吴克宁,李玲,韩杏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