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差异分析论文_罗东升,庞雪莉,高林,胡小松,廖小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表性差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表性,差异,内膜,小菜,杀虫,甲基化,抗性。

代表性差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东升,庞雪莉,高林,胡小松,廖小军[1](2019)在《两种代表性厚皮甜瓜风味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滋味指标、挥发性成分、香气轮廓构建呼吸跃变型与非呼吸跃变型甜瓜风味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类型甜瓜的特征香味差异及其关键挥发性成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甜瓜均具有高甜度与低酸度的滋味特征。两类甜瓜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成分类型以酯类、醇类和醛类为主。其中,呼吸跃变型网纹瓜中以酯类成分为主,占总含量的85.83%;而非呼吸跃变型伽师瓜中以C9醇和C9醛类成分为主,占总含量的63.91%。网纹瓜的特征香味是"果香味",主要源于4种酯类成分;而伽师瓜的特征香味是"黄瓜清香"和"青草味",主要源于4种醇和醛类成分。本试验建立的不同类型甜瓜的风味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呼吸跃变型与非呼吸跃变型甜瓜,评估不同类型甜瓜风味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莹莹,李广阅,徐巨龙,孙诗晴,薛超彬[2](2018)在《抗双酰胺类杀虫剂小菜蛾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繁殖力较强,世代重迭严重,加上一些地区生产上用药频繁,导致小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随着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大量应用,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研究小菜蛾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本试验利用敏感品系cDNA作为"驱动子"(Drivers),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抗氟苯虫酰胺品系cDNA作为"检测子"(Testers),通过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 RDA),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抗氟苯虫酰胺品系中获得2个与28S rRNA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其中一个序列(DP3-1)与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类TBP蛋白同源性为97%,另外一个序列(DP3-2)与赤拟谷盗的TcasGA2_TC010626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3%;此外,两个抗性品系中各获得一个未知序列。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小菜蛾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勇,郭榕,宁金鹰[3](2012)在《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MCA/RDA)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方法以92对NSCLC和癌旁对照组织DNA为研究对象,应用MCA/RDA方法筛查肺癌组织DNA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ensitive PCR,MSP)技术,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修饰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获得5个经Slot Blot验证在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IGFBP-4、KLK10、ADAM23、GADD45G和DUOX1)。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NSCLC细胞可明显上调IGFBP-4基因的表达。在41例(44.6%)癌组织中检测到IGFBP-4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对照组织。47例(51.1%)癌组织检测到IGFBP-4高甲基化显着高于癌旁组织的检出率(16.3%,15/92;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0.396,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TNM分期(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22)相关。结论应用MCA/RDA方法筛查到5个在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并证实IGFBP-4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NSCLC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苏勇,姚文,朱伟云[4](2008)在《代表性差异分析比较两株来自不同地区的猪源Lactobacillus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分离自猪肠道的乳酸杆菌S1菌株进行鉴定,并比较该菌株与同种的001T菌株的基因差异。【方法】对S1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种特异PCR检测,并且对S1菌株和Lactobacillus sobrius 001T进行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结果】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S1菌株最相似的已知菌为L.sobrius。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显示,仔猪空、回肠细菌图谱中有一与S1菌株有相同迁移位置的优势条带,克隆、测序鉴定表明,与该条带相匹配的16SrRNA基因克隆(CloneS)的最相似已知菌也为L.sobrius。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1菌株与CloneS和L.sobrius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6%。L.sobrius特异性引物也可以扩增S1株菌的16SrRNA基因的特定片段。因此S1菌株可被确定为L.sobrius。RDA对菌株S1和同种的猪源L.sobrius001T菌株的基因差异进行分析,未发现这两株菌的基因组差异。【结论】猪肠道乳杆酸菌S1菌株属于L.sobrius,其与猪源L.sobrius001T菌株为相似菌株。(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娄洁[5](2007)在《cDNA-RDA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筛选内异症在位内膜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cDNA-RDA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筛选内异症在位内膜相关基因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多发病”,近十多年来人们从遗传与基因角度做了大量研究,认为EM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所致疾病,与遗传和发病个体基因的异常改变关系密切。但引起这种异常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表型差异;也有人认为,子宫内膜组织是由各种不同反应性的异源性细胞亚群组成,在反流入腹腔的月经期内膜中,那些具有很强生存能力的细胞亚群既可能发展成为内异症,另一方面,异位内膜细胞的这些改变也可能是由于EMs患者腹腔环境的改变而使内膜细胞的生长调节被打乱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都将EMs患者的在位内膜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基因和蛋白表达中都与正常内膜存在差异。如果用有效的方法分离,克隆EMs相关基因,并进行研究,将为EMs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本次实验,我们采用e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发现并克隆EMs相关基因,为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靶基因。材料和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因EMs手术切除的9例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做为实验组(T组),因原位癌行子宫切除的11例正常子宫内膜做为驱动组(D组),且术前3个月内未接受激素治疗。所有病例年龄范围在35-45之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总RNA提取及mRNA分离纯化采用Trizol Reagent(GIBCO BRL)分离RNA,用Promega公司Attract mRNAIsolation System产品分离poly(A+)RNA,直接用于合成cDNA。2、cDNA双链合成用TAKARA公司的M-MLV RTase cDNA Synthesis Kit合成第一链和第二链。3、cDNA-RDA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1分别消化T组和D组的cDN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连上含有该酶酶切位点的R24/12接头,然后进行PCR扩增,纯化并消去接头并将T组更换接头J24/12,T组与D组按1:100比例混合液相杂交,PCR产物即是DpⅠ。同上述方法分别进行第2,3轮杂交,比例分别为1:400和1:80000,T组接头分别为N24/12和J24/12,分别得到DpⅡ和DpⅢ。4、转化和测序将DpⅢ得到的11个片段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并克隆阳性质粒DNA,PCR鉴定后送往上海联合基因公司测序,将结果进行互联网同源性比较和分析。5、RT-PCR验证另取10个正常内膜组织和7个EMs在位内膜组织进行配对,RT-PCR验证,从而证明本实验所获得的差异片段来自mRNA水平。结果1、叁轮消减杂交差异性产物比较显示200bp—500bp扩增效率最高,随着消减杂交轮数的增加,所获得的差异片段数目减少,而特异性扩增信号不断增强,第叁轮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后可见条带较清晰分布于200-400bp之间。2、差异cDNA克隆的测序及匹配分析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条带切割出,二扩后,转染大肠杆菌并克隆,将阳性质粒送往上海联合基因公司测序,共获得11个不同的DNA序列,其中有4个与已知基因部分同源,同源性可达99%,其余未找到同源序列。我们把其中同源性达99%的已知基因之一Cofilin,确定为验证的侯选基因。3、RT-PCR验证结果证实侯选基因来自于mRNA水平,且在EMs中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明显增强,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内外首次应用cDNA-RDA法对EMs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进行叁轮杂交,并获得了11个差异DNA片段。其中有4个与已知基因有高度同源性,并经过RT-PCR验证,证实侯选基因来自于mRNA水平,并初步筛查到一个与内异症发生相关的上调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王淑珍[6](2005)在《小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在生产上用药频繁,加之小菜蛾生活史的特殊性,它对多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己成为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所以对小菜蛾的抗性机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 RDA)方法,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利用小菜蛾敏感品系cDNA作为“驱赶”来源,小菜蛾抗溴氰菊酯品系、抗杀虫双品系、抗杀螟丹品系的cDNA分别作为“检测”来源,筛选出了小菜蛾抗药性品系和敏感品系间的差异性表达片断。 四轮杂交后,在叁种抗药性品系中均有一条200bp左右的差异扩增片段产生。将差异扩增片段克隆于pMD18-TVector(Takara)提供的载体上,转入DH5α菌株,氨苄筛选,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随机挑选10个测序并分别送入NCBIBLASTN进行同源性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cDNA RDA中,得到1个序列与已知泛素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 2、根据几个物种泛素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性品系、敏感品系的cDNA分别为模板做PCR扩增都得到了与已知泛素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片段,两者的氨基酸序列中仅有叁个不同,其中N变为K尤为值得注意。 3、在小菜蛾杀虫双抗性和敏感品系的cDNA RDA中,得到1个序列与28S rRNA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4、在小菜蛾杀螟丹抗性和敏感品系的cDNA RDA中,得到1个序列与ACV合成酶基因有较高同源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5-06-30)

郭华荣,黄冰,张士璀,亓飞,郭燕[7](2005)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和抑制性减法杂交技术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和抑制性减法杂交这两种技术的主要原理、基本操作过程和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展望了这两种技术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05年01期)

陈虹[8](2004)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克隆卵巢癌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恶性肿瘤则是各种人类疾病的头号杀手。因此,肿瘤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可导致癌症发生的理论。70年代,肿瘤学家对遗传性肿瘤进行谱系分析以研究肿瘤基因时,提出了“二步论假说”,并且发现了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均有RB这种抑癌基因的缺失,由此,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方兴未艾。抑癌基因的存在,是生物界长期进化所形成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也正是由于这种保护性机制的存在,才可以使大多数人免受癌症的威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叁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发病隐袭,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就诊时70%已是晚期,所以对卵巢癌的病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阐明卵巢癌的形成机制,同时也大大有利于保护妇女的生命健康。目前对卵巢癌病因的研究主要归结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内分泌因素上。对卵巢癌的遗传学研究也大都集中在对已知单个基因的表达或缺失情况研究,而国内对卵巢癌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因此,如果用有效的方法分离、克隆卵巢癌相关基因并进行研究,将为卵巢癌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cDNA,cDNA-RDA)方法发现并克隆卵巢癌的相关基因,为卵巢癌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靶基因。 材料和方法 标本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科行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浆液性囊腺癌组织(经病理证实),选用同一人对侧、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的卵巢组织为对照,或者选用因其它疾病而切除的一侧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经病理证实)。 1.总RNA及mRNA的分离纯化 用TRIzol Reagent(GIBCO BRL公司产品)分离总RNA,用Promega公司Poly AT Tract mRNA Isolation System分离poly(A+)RNA,直接用于合成cDNA第一链。 2.双链cDNA的合成用Promega公司的Univers吐凡boaone cDNASynthesis System合成第一链和第二链eDNA。 3.cDNA一RDA用限制性内切酶DPnn(NEB公司)分别消化卵巢癌侧及对侧正常组织的cDNA,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上含有该酶酶切位点的R一24/12接头,然后进行PCR扩增,纯化去除接头并换接头J一24/12,Tester与Drive:按1:100的比例在缓冲液中进行第一轮杂交, PCR扩增产物即是DPI。同上述方法再进行第二、第叁轮杂交,比例分别为1:400、1:80,000,接头分别为N一24/12、J一24/12,分别得到DPll、DPlll。 4.转化和测序将DPlll得到的叁个片段分别与pMD18(TAKARA公司)载体连接,转化后提取阳性克隆质粒DNA,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后将菌样送至上海基康公司测序,并进行互联网同源性比较和分析。 5.RT一PCR验证对包括本实验所用标本在内的共5对配对标本进行RT一PCR验证,证明本实验所得的差异片段是否来源于mRNA水平。结果 1 .cDNA一RDA叁轮消减杂交产物 随着消减杂交中Tester与Driver的比例增高,表达差异片段数目逐渐减少,特异性扩增信号随杂交比例的提高而增强。 2.DPlll一1、DPlll一2、DPlll一3结果及同源性分析 测序结果显示DPlll一1、DPlll一2与DPlll一3片段大小分别为17lbp、172bp、233bp,并且DPlll一1与DPIn一2序列相似,可以看成是同一个产物。因特网上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DPlll一1( DPlll一2)、DPnl一3分别与alphar actin基因、transgehn基因的部分片段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达99%、99%。 3.RT一PCR验证 发现除一对配对标本DPnl一3表达减弱不明显外,其他配对组织的DPlll一1(DPlll一2)和DPlll一3在癌组织中均表达减弱或缺失。讨论一、本次实验之所以在第一轮、第二轮杂交时得到的差异片段集中在200bp一400bp之间,第叁轮杂交得到的差异片段集中在200bp一300bp之间,是因为所使用的PCR条件优先扩增小片段(1比)。由Nik01ai utsyn等人提出的RDA法最先用于两高度同源基因组DNA的差异分析,PcR条件优先扩增Ikb的小片段,Hubank等人在RDA的基础上,建立了CDNA-RDA,用于基因表达差异研究。‘因为cDNA的复杂性远远低于基因组DNA,所以无需象RDA那样制备代表性扩增子,又因为所选用的内切酶是识别4个碱基的内切酶,代替了识别6个碱基的内切酶,所以所制备的“扩增子”基本上能代表两组cDNA的信息。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结合动力学富集和PCR扩增技术的RDA法,使得随杂交次数的增加,差异片段越来越富集。 cDNA一RDA技术中,既可以将正常组织来源的扩增子作为Tester,将癌组织来源的扩增子作为Driver,杂交后得到抑癌基因;也可以将正常组织来源的扩增子作为Driver,将癌组织来源的扩增子作为Tester,杂交后得到癌基因。因正常卵巢组织来源有限,故本次实验将正常卵巢组织来源的扩增子作为Tester,得到早期卵巢浆液性癌的抑癌基因。 二、DPlll一1与DPnl一2的cDNA克隆序列稍有不同,但都与已pharactin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4-04-01)

朱益民,林洁,黄琼,来茂德[9](2003)在《应用甲基化CpG岛扩增法结合代表性差异分析筛选结肠癌相关的甲基化DNA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结肠癌癌旁粘膜和正常结肠组织间 DNA甲基化分布的差异以及甲基化在结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甲基化 Cp G岛扩增 (methylated Cp G islands amplification,MCA)法富集基因组 DNA甲基化序列 ,以癌旁粘膜 DNA甲基化富集产物为检测子 ,正常结肠组织的甲基化富集产物为驱赶子进行代表性差异分析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获得 DNA甲基化差异片段 ,经克隆、测序获得碱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序列与相关基因结构的关系。结果 获得 2 5个不同的差异甲基化序列 ,位于相关基因的 5′端、外显子、内含子和 3′端。其中 1A0 1片段位于 CECR7基因的第 1外显子和L OC2 56866基因的 5′端及第 1外显子 ;1A12片段位于 GR6基因的第 1外显子前 2 0 4bp处。符合 DNA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调控规律。以 1A12片段为探针 ,点杂交分析表明 ,该探针与 4轮 RDA和检测子均有杂交信号 ,而与驱赶子无杂交信号。结论 结肠癌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的 DNA甲基化存在差别 ,用MCA结合 RDA方法可以有效分析这两种不同组织的甲基化分布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程罗根,陈之浩,张晓飞,李忠英[10](2003)在《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相关序列的代表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 ,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代表性差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繁殖力较强,世代重迭严重,加上一些地区生产上用药频繁,导致小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随着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大量应用,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研究小菜蛾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本试验利用敏感品系cDNA作为"驱动子"(Drivers),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抗氟苯虫酰胺品系cDNA作为"检测子"(Testers),通过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 RDA),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抗氟苯虫酰胺品系中获得2个与28S rRNA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其中一个序列(DP3-1)与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类TBP蛋白同源性为97%,另外一个序列(DP3-2)与赤拟谷盗的TcasGA2_TC010626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3%;此外,两个抗性品系中各获得一个未知序列。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小菜蛾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表性差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罗东升,庞雪莉,高林,胡小松,廖小军.两种代表性厚皮甜瓜风味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差异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王莹莹,李广阅,徐巨龙,孙诗晴,薛超彬.抗双酰胺类杀虫剂小菜蛾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8

[3].李勇,郭榕,宁金鹰.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

[4].苏勇,姚文,朱伟云.代表性差异分析比较两株来自不同地区的猪源Lactobacillus菌株[J].微生物学报.2008

[5].娄洁.cDNA-RDA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筛选内异症在位内膜相关基因[D].中国医科大学.2007

[6].王淑珍.小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

[7].郭华荣,黄冰,张士璀,亓飞,郭燕.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和抑制性减法杂交技术的比较[J].海洋湖沼通报.2005

[8].陈虹.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克隆卵巢癌相关基因[D].中国医科大学.2004

[9].朱益民,林洁,黄琼,来茂德.应用甲基化CpG岛扩增法结合代表性差异分析筛选结肠癌相关的甲基化DNA片段[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

[10].程罗根,陈之浩,张晓飞,李忠英.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相关序列的代表性差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1.1 代表性差异分析的流程图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的基本操作过...一l基因组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示意...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基本操作代表性差异分析原理示意图(引...典型土壤CH4排放的季节性变化

标签:;  ;  ;  ;  ;  ;  ;  

代表性差异分析论文_罗东升,庞雪莉,高林,胡小松,廖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