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恬怡:流动行为对六盘水市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论文

林恬怡:流动行为对六盘水市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论文

摘 要:人口流动的趋势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乡村社会,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外出务工,妇女在经济上得以独立。六盘水市拥有大量的迁移人口,且男女性别比例不均衡。人口迁移、经济独立和文化环境等因素在各方面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通过对农村妇女以及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妇女对比,将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发现,在这一群体中,传统生育观念中的男孩偏好逐渐弱化,但这与农村育龄妇女的家庭地位、受教育水平、流动情况和融入情况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流动性为;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生育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出生人口性别比较之前略有上升,这反映出在低生育水平的背景下,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体现出明显的男孩偏好。这一特点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结果,2010年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33,而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则高达122.09。2011-2016年间,我国流动人口中的女性比重有所上升,由2011年的47.7%升至2016年的48.3%①。人口流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乡村社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外出务工,妇女在经济上得以独立,同时,流动行为正在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

截止至2015年底,六盘水市的性别比例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106.31上升为106.54,男女比例差距略拉大。并且在2002-2011年这十年间,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总数达45.3万人,全市输出劳动力46.5万人。另外,目前六盘水市的常住人口与六普数据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增加42.13万人,增长3.35%。②那么农村地区的流动行为是否会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偏好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妇女生育偏好的因素是与自身的选择性还是与传统的原居住地文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

二、研究内容

(一)对象与概念界定

此次调查,本着可行性原则,选取六盘水市钟山区及水城县的个别地方为调查地点,以及在网上发放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0名户籍为农村的育龄妇女,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4部分:农村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流动情况;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性别态度与生育观等。

此次调查,界定“男孩偏好”为在生育意愿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男孩的一种明显的倾向性和喜好。在问卷中使用问题“您是否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生男孩”进行测量;对“流动”的定义为离开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6个月及以上。在问卷中表现为“您是否有户口所在地之外的城镇(乡、镇、街道)连续务工经商6个月以上的经历”,以此作为妇女是否有流动经历的标准;对“育龄妇女”的界定是采用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标准,把育龄妇女规定为15-49岁。

从自己实习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选择16级、17级两个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活泼、好动,适用于该教学法。两个班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分析与结果

2.农村育龄妇女的家庭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通过对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15-28岁的妇女57人(51.4%),29-38岁的妇女36人(32.4%),39-49岁的妇女18人,占总样本的16.2%。婚姻状况多为已婚与未婚群体,离异及丧偶只有相当小的部分(共占5.4%)。样本多集中在钟山区与水城县,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有38.7%,高中及以下学历为61.2%。

1.基本情况

4.流动行为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分析

3.流动情况与生育观

数据结果显示,72名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中,有14人一定要生男孩,占19.4%,39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占54.2%。

在有流动经历的73个案例中,有51人认为跟流入地的生活融入较好,其中53%的人明确表示不想生男孩,只有17.6%的人明确表示想生男孩;22人认为融入程度较差,63.7%的妇女认为一定要生男孩。融入地的文化对居民的生育态度有较强影响关系,用卡方值检测,结果表明卡方值为19.737,显著性水平已达到0.001(<0.05),说明流入地的环境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有显著的差异性。

剔除未有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样本,对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基本情况中家庭决策权、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系数,其回归方程为:Y=4.292-0.307X1-0.463X2(Y为“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X1为妇女的家庭决策权,X2为相比于丈夫的受教育水平)。

对该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有1个格值的期望频次小于5,检验满足要求。皮尔逊卡方值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已达到0.000(<0.05),说明农村育龄妇女的流动经历与生育的男孩偏好有显著差异,有过流动经历的女性“男孩偏好”低于没有流动经历的女性。这说明,流动经历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有显著影响。并且在有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中(N=71),认为流动经历影响其生育观的占66.2%。

据统计,样本中农村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数为1个的占多数,0个孩子的有25人(22.5%),1个孩子的,有31人(27.9%),2个孩子的29人(26.1%),3个及以上的有26人,占23.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国家政策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拥有1个孩子为主,3个及以上孩子的妇女有减少,但依旧较多。70.3%的农村妇女拥有家庭决策权,说明妇女地位的提高较为显著,但只有39.6%的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于丈夫,且73.9%的妇女收入水平低于丈夫,农村妇女的教育与收入相对于男性依旧较低。

在分析对生育性别的态度时发现,64%的丈夫对孩子的性别持“无所谓”的态度,31%的丈夫喜欢男孩,只有16%的丈夫喜欢女孩。在同村人的态度中,农村育龄妇女普遍觉得同村人喜欢男孩,23%的人认为同村人的态度较为包容,无所谓男女,但是没有人选择喜欢女孩,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样本量不足够大,而出现偏差;二是在农村中,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存在,新观念的冲击导致村民认为男女都一样,还未产生像喜欢男孩那样,直接偏好女孩。而超过一半(60.4%)的公婆都喜欢男孩,其次有39人选择公婆“无所谓”,鲜有人选择喜欢女孩,但是该现象并不能够说明农村排斥女孩。

对六盘水市的部分农村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的育龄妇女流动性较强,且流动经历对农村育龄妇女的男孩偏好有显著影响。因为农村对于女性的教育较为忽视,大多完成义务教育就没有继续学习,许多女性也没有特殊技能,因此选择外出寻找机会。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家庭地位、受教育程度提升,逐渐拥有家庭决策权,对于自己的生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选择。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工作,使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林业的支持,只有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中,家庭决策权、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其男孩偏好有相关关系,拥有家庭决策权以及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村育龄妇女对男孩偏好越弱。同样地,对有过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活各方态度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可以看出流动行为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成负相关,即流动经历会减弱男孩偏好,丈夫与公婆对农村育龄妇女的影响最大。

表1 生育态度回归系数
Coefficientsa

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BStd.ErrorBetatSig.1(Constant)-.783.789-.992.325您丈夫对生育性别的态度.565.193.3262.930.005您的公婆对生育性别的态度1.282.304.5034.213.000您的同村人对生育性别的态度-.164.348-.049-.471.640您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优秀.083.114.072.722.473您认为流动经历(务工经商)是否改变了您的生育观-.139.278-.051-.499.619

a Dependent Variable:不论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生男孩。

三、结论

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尤其管理机制比较僵化,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人才招聘过程中,没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行政政治体制的影响,对整个人力资源未来管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进行内部人才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部分员工存在大锅饭的思想,不思进取,工作态度消极,直接影响了实际管理的效率,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与公路运输相比,运行的列车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为了做好铁路运输生产控制,最大化铁路运量与提升运输效率,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需要通过行车调度工对既有铁路运输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预测车流情况,消除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更好地提升铁路运输质量。一般情况下,铁路运输的调度工作分为三级调度层级架构,从高到底分别为行车调度总体上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调度,在时间上要分辨铁路列车在一定时间内的速度和出发时间,保障铁路运输安全[1]。

农村中,总体来看男孩偏好依旧明显,在农村育龄妇女的观念中,79.3%的农村居民有明显的男孩偏好,“无所谓”态度仅占20.7%。但是,有过流动经历且与流入地生活融入程度高的女性,明显观念发生了变化。有流动行为的农村育龄妇女明显减缓男孩偏好,流入地的文化,丈夫、公婆与同村人的性别偏好等方面,对女性的生育观都有明显影响。其次,丈夫与公婆的性别偏好对妇女自身的生育态度产生最为明显的影响。男女平等观念在农村地区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减轻育龄妇女的生育压力。流动行为通过农村育龄妇女自身的流动情况、家庭情况等因素干预对其产生生育观念的影响。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4](P279)

[ 注 释 ]

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发布 性别比趋于平衡-国务院妇女儿童委员会[EB/OL].http://www.nwccw.gov.cn/2017-11/13/content_184848.htm.

可以说,威特金设计了照片场景,但他并没有操纵这些作品。这些照片并未经过所谓技术手段的加工;它们是“直接”的。在一个往往经由缓慢且费力的安排而形成的装置中,其场景中的所有元素都是组成部分。只是在后期,负片会被重新加工,制造出某种光泽,以赋予照片年代感。

②六盘水统计局.六盘水统计年鉴——2017[EB/OL].2017.

[ 参 考 文 献 ]

[1]杨凡,陶涛,杜敏.选择性、传统还是适应:流动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6,40(02):50-62.

[2][美]郭申阳.倾向值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裴盈.东部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4]六盘水统计局.六盘水统计年鉴——2017[EB/OL].2017.

[5]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六盘水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保障政策调研报告[EB/OL].2013.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4-0010-02

* 作者简介:林恬怡(1995-),女,汉族,福建福清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学硕士研究生;陆卫群(1960-),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殖健康、性别与社会。

标签:;  ;  ;  ;  ;  ;  ;  ;  ;  ;  

林恬怡:流动行为对六盘水市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