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色散论文-楚亚磊

色度色散论文-楚亚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色度色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通信系统,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奇异值分解

色度色散论文文献综述

楚亚磊[1](2019)在《光纤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AI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这对于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传输容量、传输质量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光通信系统是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未来光网络必定朝着大容量、高速率方向发展。目前城域网和骨干核心网信道速率已达1OOGb/s,长度长达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色度色散(CD)和偏振模色散(PMD)的影响不可忽略,准确地测量CD、PMD值有助于研究降低色散影响的方法,进而科学有效地对光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构建;在接入网中,4G网络的分布式基站将基带处理单元(BBU)和远端射频模块(RRU)之间距离拉大,使得色散的影响加大;此外,近年来超低损耗光纤等新型光纤不断涌现,在光纤光缆制造过程中,也必须准确地测量其色散值。因此,研究分析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优化的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优化CD和PMD测量系统的问题,研究了国际电信联盟推荐的传统测量方法,通过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优化的调制相移法测量色散,将奇异值分解去噪与固定分析仪法结合测量偏振模色散,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改进传统的调制相移法测量CD方案,利用双鉴相器结构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单鉴相器一个电压对应两个相位的相位模糊问题,并与相位追踪与补偿技术结合,优化了测量方案。2.选择合适的模块搭建了CD测量实验平台,测量数据利用相关算法进行处理,将结果与商用测量仪器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3.研究分析奇异值分解(SVD)去噪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有效阶数的方法,解决了奇异值分解去噪算法中需依靠工程经验确定阶数的弊端。利用SVD处理固定分析仪法(FA)的实验数据,有效地消除了系统中的噪声,使极值计数更为精准,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4.搭建了 PMD测量方案的测量平台,将测量结果与FTB-5500仪器的测量结果以及经巴特沃斯滤波器去噪后的测量结果作比较,证明了该测量方案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提高测量精度。5.制作了光纤CD/PMD测量样机,其中CD测量波长范围1520nm-1660nm,最小步进波长0.1nm,不确定度为0.2 ps;PMD测量波长范围1520nm-1660nm,不确定度为0.01ps。对于填补我国在光纤色散/偏振模色散测量仪器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续贝贝[2](2019)在《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样机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之一,支撑着我国社会信息化以及宽带化的建设,相信在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方面将占据一席之位。面对光通信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下一代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动向。色散作为光纤通信系统固有的一种属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光纤色度色散测量具有大的社会价值,不仅应用在光纤制造商对出厂光纤的检测,还体现在网络运营商对光纤链路的在线监测以及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互联光通信网络的色度色散检测。对于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国外的公司能够生产,国内在这类仪器的生产方面依旧处于空白的状态。国内在该领域主要以追踪国外技术为主,与国外公司的成体系的产品系列相比,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虽然有理论基础,但在产品规划、产品研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国产化的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样机的研制顺应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完成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样机的研制,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包括以下内容:(1)结合样机的设计要求,对相移法、差分相移法、干涉测量法和光脉冲时延法这四种国际标准的光纤色度色散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取相移法完成样机的设计。(2)基于相移法测量光纤色度色散的理论基础,选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完成对实验室光纤色度色散测量平台的搭建。在数据处理部分,完成相位追踪,有效识别周期性多值的情况,解决了相位模糊问题;比较粒子群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法算法拟合结果,选取了最小二乘法完成色散系数曲线的拟合。最后对测量平台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相移法测量光纤色度色散的可行性。(3)为方便未来对样机的调试、维修、功能升级以及扩展,选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完成样机激光器插板、外调制器插板、射频插板、DSP(数字信号处理)插板以及电源插板的设计,解决了DSP对激光器信号输出难控制、外调制器偏置点不稳定、正弦信号不稳定输出、鉴相模糊等难点问题,同时,针对各模块所需供电电压多的情况,还设计了对电压的集中管理;测量数据将传送至工控机,工控机采用Lab VIEW来完成上位机界面的设计。最后,针对样机整机,进行实验验证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完成对样机误差的分析。结果表明:样机的测量值明显优于基于相移法搭建的实验系统的测量值;与商用色度色散测量仪EXFO FTB-5700的测量结果相比,整体结果与其相近。(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5)

潘潘[3](2018)在《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据型业务发展的需求,光通信系统正朝着高速率、更加灵活的调制格式、高频谱利用率及动态可重构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增加,光通信系统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带宽资源也越来越紧张,为了保证系统在多信道和高效率情况下可靠有效运行并指导光纤生产商制造出符合市场的产品以及帮助运营商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改造,必须在光网络中比较关键的位置对各个光通道信号的色度色散(CD)、偏振模色散(PMD)等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因此,研究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因、机理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实验测量方案以实现对光纤链路中CD和PMD的测量,这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国外知名厂商已经生产出来了相关检测设备,但价格都比较昂贵,国内生产该类设备的厂商匮乏,需要加大对CD和PMD测试设备的研究和制造。本文首先对常用的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进行了探究,并对各个测量方法在实验操作难易度、使用的主要仪器和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对调制相移法测量色度色散和固定分析仪法测量偏振模色散的实验方案进行重点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在调制相移法测量色度色散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搭建了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使实验测量方案更具有实用性,通过市场调研,选择了相关仪器的替代模块,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并采用相关算法对模块化实验系统的测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将测得的结果与基于实验室仪器搭建的实验系统和商用仪器CD400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验证了基于模块化实验系统测量色度色散的可行性。(2)搭建了固定分析仪法(FA)测量PMD的实验系统,为了消除噪声对该实验测量方案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滤波方法,最终选择了经验模态分解自适应滤波法(EMD)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详细地阐述了 EMD滤波法消除FA测量PMD实验方案中噪声的原理及过程,实验对比了经验模态分解自适应滤波和维纳滤波两种滤波方案的测量结果,并与商用偏振模色散测量仪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不同种类、长度的光纤使用EMD滤波法能够提升固定分析仪法测量偏振模色散实验方案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1-06)

李赟[4](2017)在《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设备通过有线及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数据业务的速率要求越来越大。而光通信系统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的特点,是解决高速率传输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光通信系统迅速发展,随着WDM、相干光通信等技术发展并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单信道信息速率400Gbit/s,甚至1Tbit/s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商用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光纤通信系统的速率不断提高及光纤在骨干网、城域网及接入网的大规模使用,光纤中的色散、偏振模色散等特性正成为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色散及偏振模色散的测量,不仅能够对大量的出厂光纤进行质量检测,而且能够监测通信链路的质量,以便确定是否升级和维修线路。因此,色散和偏振模色散测试仪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较为成熟,但国内针对测试仪器及其测量方案的研究却很少,少有厂商涉足该仪器的设计和制造。针对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的现状及目前国内对低成本、高精度测量仪器的需求,对其测试仪器及其测量方案的研究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对单模光纤中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试仪的测量方案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并比较目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为城域网环境下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案提供参考。(2)针对城域网环境下色度色散的测量需求,提出了基于数字鉴相的色散测量测量方案,完成了基于OptiSystem和MATLAB的仿真平台搭建及其效果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测量方案的正确性及数字鉴相器的高精度;搭建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长度的G.652光纤,在波长1550nm处,累积色散测量精度小于10ps/nm,结果优于目前城域网环境下的商用色散测试仪的测量精度,且测量方法降低了测量成本。(3)针对城域网环境下偏振模色散的测量需求,对固定分析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案,搭建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偏振模色散值测量结果平均误差均小于0.2ps,且实现简单,测量结果可重复性高。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高斯曲线拟合算法不仅保证了测量精度,还提高了测量速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1-05)

米瑞龙[5](2016)在《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的少模光纤色度色散与模间色散集成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单模光纤的容量极限,近几年空分复用系统的研究工作如火如荼。在空分复用的范畴里,模分复用技术是主要的复用方式,即利用单根少模光纤中正交的传播模来承载不同信道的信息。然而,由于少模光纤的色散特性影响着传输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其模间色散(差分群延时)和模内色散(色度色散)的表征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对远距离相干光通信中的接收机MIMO算法的实现复杂度以及色散补偿算法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测量模间色散和色度色散的方法包括干涉法、时延法以及微波光子学扫频等多种技术。但是,对于少模光纤的特性表征来讲,目前还没有可以兼顾同时测量其中的模间色散和各个模式色度色散的研究。本文即基于微波光子学扫频技术,开展了少模光纤色散特性的集成测量系统研究,定制了高精度、简单易行的、集成的色散测量方案。本论文提出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内容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空间偏移耦合模型的同时测量少模光纤中色散参数的测量系统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搭建了测量系统。分析了系统性能和细节,给出实验结果,并讨论了其测量精度及不足。2.为了解决基于空间偏移耦合模型存在的问题,搭建了基于空间探测器的测量系统,开展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模间色散和色度色散参数的同时测量,并讨论了其测量精度及优势。3.开展了基于飞行时间法的对比实验测量,得到了一定波长范围内的色散曲线,进一步验证了上述两种微波光子学测量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0-01)

王龙清[6](2016)在《光纤色度色散对混沌光时域反射仪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OTDR)是当前诊断光纤链路故障的主要技术,其中两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动态范围和空间分辨率同时提高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混沌光时域反射仪(Chaotic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COTDR)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提高动态范围的同时,COTDR的空间分辨率不会受到影响,而且COTDR的空间分别率几乎是一个常数,它与探测距离无关。混沌光时域反射仪是通过计算探测信号在光纤故障链路中的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延迟来实现光纤故障位置的诊断。实验研究发现,在混沌光时域反射仪中,探测信号在光纤链路中传播时,光纤色散会引起探测信号脉冲的展宽(时序形状的畸变),这会大大降低回波信号和参考信号在时序上的相似度,进而降低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即降低混沌光时域反射仪的动态范围。在对回波信号进行探测前,用色散补偿模块(Dispersion-compensation Unit,DCU)对这部分回波信号进行色散补偿可以使回波信号的畸变达到最小,进而提高混沌光时域反射仪的动态范围。在对长距离光纤链路进行故障诊断时,由于回波信号累积了更多的色散,用色散补偿方法来提高COTDR的动态范围的效果尤为显着。本文中,我们利用VPI软件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色散补偿对混沌光时域反射仪动态范围的影响。我们首先用VPI软件模拟了光纤色散对混沌信号的时序形状的影响,然后从实验上验证了软件模拟的结论。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首先介绍了光时域反射仪的发展和优缺点,介绍了本课题组研制的混沌光时域反射仪;介绍了本论文实验中所用的低带宽(3.5GHz)和高带宽(7GHz)混沌激光信号的产生装置及方法。2.介绍了当前提高光时域反射仪动态范围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探测信号和接收机的灵敏度等方法;通过数据信号处理,例如多次累积求取平均、小波变换,离散消除算法来提高动态范围。本论文提出了通过色散补偿来提高回波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似性来提高互相关峰的峰值,最终提高混沌光时域反射仪的动态范围。3.通过VPI软件模拟产生混沌光信号,将其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过了一定长度的光纤,使这部分光信号累积一定量的色散,然后由光电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另外一路作为参考信号,它不经过光纤传输,直接由光电探测器转化为电信号。我们比较了两路信号在时序上的畸变情况,以此来说明色散对混沌信号的影响。4.实验中,加入色散补偿模块(Dispersion-compensating Unit,DCU)对回波信号进行色散补偿后,结果表明可以显着提高混沌光时域反射仪的动态范围,这和理论预期一致。5.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张玮[7](2015)在《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色度色散监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网络正在朝着动态网络的方向发展,动态光网络具有光信号的传输路径随时间变化不断变化的特点,光信号在光纤中经过长距离传输后,由于光纤在制造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缺陷以及中间传输节点都给信号的传输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些缺陷及质量影响中比较典型的物理损伤有光信噪比、材料的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等等。为了对信号的传输质量有实时的掌控,进行适当的调适,需要对网络路由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为了解决全光网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更高质量的传输,光网络性能监测技术(OPM)应运而生。OPM技术是为了对某个光信道的性能进行估计而对光信道中的部分光信号进行处理的检测技术。色度色散(CD)是光信号的最基本的参数之一,CD在衡量光网络中光信号性能表现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光网络性能监测中,对CD的监测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光网络的配置,优化,预警等方面也离不开对CD参数的参考。所以对CD有效并精确的测量对下一代动态智能光网络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光通信传输中常常用来当作评判光传输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主要立足于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色度色散的监测,主要工作如下:1.改进了基于接收信号自相关函数的监测方法,扩大了色散监测的范围,对这种方法在链路中的相关性能进行了重点分析。相干接收后的电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中含有链路积聚色散的信息,通过自相关函数提取出色散信息,达到监测目的,并扩大了监测范围。从理论上分析并证实了该方法不受放大的自发辐射噪声、脉冲的形状和偏振模色散的影响。搭建了Matlab仿真平台,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的监测结果平均误差为127ps/nm,达到了设计要求。2.建立了相干接收仿真系统,验证了采用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作为反馈信号来动态监测与补偿色度色散方法的有效性。仿真证实了峰均功率比的监测方法对码型、偏振模色散及偏振相关损耗是不敏感的。由于链路中CD积累最少的时候PAPR最小,则可以用PAPR作为相干接收算法中频域补偿CD的反馈信号。尝试使用直接搜索和两级搜索两种算法搜索PAPR最小值,并提取滤波器的抽头系数,根据系数值来获得链路中CD值。两种算法监测CD与补偿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12ps/nm和226ps/nm,还比较了两种算法的耗时,复杂度,灵敏度。3.在奈奎斯特相干接收系统中,采用峰值平均功率比作为反馈信号来动态监测与补偿色度色散,由于链路中CD积累最少的时候PAPR最小,则可以用PAPR作为相干接收算法中频域补偿CD的反馈信号。搭建了高速光通信奈奎斯特相干接收仿真系统,提出了采用逐步缩小搜索范围及减小步长的分段式补偿方法,使监测与补偿更精确。在M为4,16,32,64时,监测误差分别为172,198,143,191ps/nm,这种监测方法复杂度低,灵敏度高,并对偏振模色散(PMD)不敏感。(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1-06)

程华,范雅林,于天泽[8](2012)在《关于铁路光传输工程色度色散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路光传输系统,阐述了光纤色散指标对传输系统技术性能的影响,建议修改现行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增加光纤色度色散指标验收测试项目,有效保证高速铁路传输系统的质量要求。(本文来源于《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郭强[9](2012)在《基于SOA的可调谐色度色散补偿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数据量的增加,色散的影响逐步增大,成为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且由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容限很低,静态色散补偿后在传输线路中还存在一定量的残余色散,这些色散值的存在仍然会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已成为40Gbit/s或者更高速率的光纤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在实验室原有的色散补偿技术基础上,基于SOA器件的非线性效应提出对40Gbit/s通信系统进行可调谐色散补偿的方案,并分析了基于SOA的SPM和XPM的可调谐色散补偿的理论,利用Optisystem软件仿真分析了40G系统中各个参数对补偿结果的影响,最后在40Gbit/s系统中进行了基于SOA的XPM的连续可调谐色散补偿的实验,实现了小范围高精度的连续色散补偿。围绕这一主要内容,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几种传统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主要包括光域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电域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和采用新型的光信号调制格式。研究了色散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通过推导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方程,得出群速度色散方程,从而在理论上得出色散对光脉冲的波形和频谱的影响情况,并仿真分析光脉冲受不同累积色散时的波形和频谱的变化情况。2.针对色散补偿的关键器件半导体光放大器,分析了SOA的载流子方程和增益方程,进而得出SOA的传输函数。根据传输函数,利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Optisystem仿真分析单个光脉冲和光脉冲序列经过SOA传输后的传输特性,并且分析不同入射光脉冲功率和不同注入电流情况下SOA引入啁啾的情况。3.基于SOA中的自相位调制效应和交叉相位调制效应,进行了计算机的仿真实验,研究内容包括:在不同参数情况下,SOA引入啁啾量的变化情况。各个参数包括信号光与时钟光之间的延时、时钟光的光功率以及的注入电流。通过改变引入系统的累积色散量,给出了当系统的传输速率为40Gbit/s和100Gbit/s情况下,色散补偿前后的眼图情况。4.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搭建了40Gbit/s系统中基于SOA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可调谐色散补偿实验系统,利用示波器测量补偿前后眼图的信噪比及利用误码仪测量系统补偿前后的误码率,来测试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6-01)

朱子行,赵尚弘,幺周石,谭庆贵,李勇军[10](2012)在《一种克服色度色散影响的四倍频光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克服色度色散影响的四倍频光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法。该方法使用一个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通过调整上、下两路射频信号的相位差、直流偏置点、调制系数以及基带信号增益,将数据信号仅调制到四倍频光毫米波信号的一个2阶边带上传输,解决了色度色散引起的码元走离问题,有效增加了传输距离。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信号在光纤中传输120km后眼图仍然十分清晰,经过60km传输后的功率代价约为0.45dB。另外,基于频率再用技术,没有调制数据的另一个2阶边带信号还可以作为全双工光纤无线通信(RoF)系统的上行链路光载波,简化了基站配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双向2.5Gbit/s数据信号在光纤中传输40km后,功率代价小于0.6dB。(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2年04期)

色度色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之一,支撑着我国社会信息化以及宽带化的建设,相信在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方面将占据一席之位。面对光通信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下一代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动向。色散作为光纤通信系统固有的一种属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光纤色度色散测量具有大的社会价值,不仅应用在光纤制造商对出厂光纤的检测,还体现在网络运营商对光纤链路的在线监测以及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互联光通信网络的色度色散检测。对于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国外的公司能够生产,国内在这类仪器的生产方面依旧处于空白的状态。国内在该领域主要以追踪国外技术为主,与国外公司的成体系的产品系列相比,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虽然有理论基础,但在产品规划、产品研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国产化的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样机的研制顺应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完成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样机的研制,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包括以下内容:(1)结合样机的设计要求,对相移法、差分相移法、干涉测量法和光脉冲时延法这四种国际标准的光纤色度色散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取相移法完成样机的设计。(2)基于相移法测量光纤色度色散的理论基础,选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完成对实验室光纤色度色散测量平台的搭建。在数据处理部分,完成相位追踪,有效识别周期性多值的情况,解决了相位模糊问题;比较粒子群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法算法拟合结果,选取了最小二乘法完成色散系数曲线的拟合。最后对测量平台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相移法测量光纤色度色散的可行性。(3)为方便未来对样机的调试、维修、功能升级以及扩展,选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完成样机激光器插板、外调制器插板、射频插板、DSP(数字信号处理)插板以及电源插板的设计,解决了DSP对激光器信号输出难控制、外调制器偏置点不稳定、正弦信号不稳定输出、鉴相模糊等难点问题,同时,针对各模块所需供电电压多的情况,还设计了对电压的集中管理;测量数据将传送至工控机,工控机采用Lab VIEW来完成上位机界面的设计。最后,针对样机整机,进行实验验证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完成对样机误差的分析。结果表明:样机的测量值明显优于基于相移法搭建的实验系统的测量值;与商用色度色散测量仪EXFO FTB-5700的测量结果相比,整体结果与其相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度色散论文参考文献

[1].楚亚磊.光纤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续贝贝.光纤色度色散测量仪样机研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潘潘.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案的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4].李赟.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5].米瑞龙.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的少模光纤色度色散与模间色散集成测量系统[D].天津大学.2016

[6].王龙清.光纤色度色散对混沌光时域反射仪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

[7].张玮.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色度色散监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8].程华,范雅林,于天泽.关于铁路光传输工程色度色散指标的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2

[9].郭强.基于SOA的可调谐色度色散补偿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0].朱子行,赵尚弘,幺周石,谭庆贵,李勇军.一种克服色度色散影响的四倍频光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法[J].中国激光.2012

标签:;  ;  ;  ;  

色度色散论文-楚亚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