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冲压装置论文和设计-邱殊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电机,电机驱动连接压板,机体上固定有第一模板,压板上固定有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配合形成模具,所述压板上设有储料盒、间歇吹气装置和定位结构,储料盒用于储存多片板料,定位结构用于定位板料,间歇吹气装置用于间歇地将板料从定位结构内吹出;开模时机体与压板之间具有间隙,储料盒上设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顶部开口用于放入板料,底部开口用于落板料于定位结构中,顶部开口位于机体与压板的接触范围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上料、下料防压手的优点,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气动下料,相比于人工下料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有电机(2),电机(2)驱动连接压板(3),机体(1)上固定有第一模板(4),压板(3)上固定有第二模板(5),第一模板(4)与第二模板(5)配合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上设有储料盒(6)、间歇吹气装置和定位结构,储料盒(6)用于储存多片板料(7),定位结构用于定位板料(7),间歇吹气装置用于间歇地将板料(7)从定位结构内吹出;开模时机体(1)与压板(3)之间具有间隙,储料盒(6)上设有顶部开口(6a)和底部开口(6b),顶部开口(6a)用于放入板料(7),底部开口(6b)用于落板料(7)于定位结构中,顶部开口(6a)位于机体(1)与压板(3)的接触范围外。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有电机(2),电机(2)驱动连接压板(3),机体(1)上固定有第一模板(4),压板(3)上固定有第二模板(5),第一模板(4)与第二模板(5)配合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上设有储料盒(6)、间歇吹气装置和定位结构,储料盒(6)用于储存多片板料(7),定位结构用于定位板料(7),间歇吹气装置用于间歇地将板料(7)从定位结构内吹出;开模时机体(1)与压板(3)之间具有间隙,储料盒(6)上设有顶部开口(6a)和底部开口(6b),顶部开口(6a)用于放入板料(7),底部开口(6b)用于落板料(7)于定位结构中,顶部开口(6a)位于机体(1)与压板(3)的接触范围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L型凸条(8),从储料盒(6)下落的板料(7)的长方形边角与L型凸条(8)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设置第一模板(4)的表面上设有凹槽(1a),第一模板(4)与第二模板(5)合模时储料盒(6)进入凹槽(1a)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盒(6)的顶部开口(6a)宽度大于底部开口(6b)宽度,且底部开口(6b)位于储料盒(6)底部远离压板(3)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盒(6)的顶部开口(6a)和底部开口(6b)均为与压板(3)平行的条形孔,底部开口(6b)的宽度与板料(7)的宽度相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吹气装置包括气管(9),第二模板(5)上设有气孔(5a),气管(9)一端连接于气孔(5a)上,另一端连接压缩空气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9)上设有电磁阀(10),压板(3)朝向机体(1)的表面上固定有距离传感器(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的旋转轴上同轴地连接有圆盘(12),压板(3)上固定有轴套(13),轴套(13)内设有转轴(14),转轴(14)的一端与圆盘(12)通过连杆(15)连接,连杆(15)的一端枢接于圆盘(12)的非圆心处,连杆(15)的另一端枢接于转轴(14)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 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在汽车内饰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冲压机配合模具对其进行压制,冲压机的运动结构原理简单,利用电机或油缸作为动力装置即可驱动模具合模、开模。正因冲压机简单易制,所以用于冲压汽车内饰的冲压机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

授权公告号为CN20333144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无纺布压制工艺的冲压机及其冲压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座上的驱动机构和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包括上凹模与下凸模,由于上料(长方形的板料)与取料都靠人工,因此上凹模与下凸模合模时具有压手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降低了压手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电机,电机驱动连接压板,机体上固定有第一模板,压板上固定有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配合形成模具,所述压板上设有储料盒、间歇吹气装置和定位结构,储料盒用于储存多片板料,定位结构用于定位板料,间歇吹气装置用于间歇地将板料从定位结构内吹出;开模时机体与压板之间具有间隙,储料盒上设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顶部开口用于放入板料,底部开口用于落板料于定位结构中,顶部开口位于机体与压板的接触范围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开模时机体与压板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开模时间歇吹气装置将板料从定位结构内吹出后,板料能够从机体与压板的间隙中落下,无需人手伸入机体与压板之间取料,因此可防止压手;上料时只需在顶部开口处将储料盒中的板料拨至底部开口处,以便板料下落至定位结构中,由于储料盒的顶部开口位于机体和压板的接触范围外,因此在顶部开口上料、补料都无压手风险。

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L型凸条,从储料盒下落的板料的长方形边角与L型凸条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料盒内的板料沿着第二模板滑落至L型凸条中即可完成定位。

优选的,所述机体设置第一模板的表面上设有凹槽,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合模时储料盒进入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可容纳储料盒的凹槽,可避免压板与机体压合时压坏储料盒。

优选的,所述储料盒的顶部开口宽度大于底部开口宽度,且底部开口位于储料盒底部远离压板的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储料盒内的板料不能自动下落,只有将板料拨至对准底部开口才能下落,使板料的上料可人工控制。

优选的,所述储料盒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均为与压板平行的条形孔,底部开口的宽度与板料的宽度相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制一次从底部开口落下一张板料,可防止一次下落多张板料。

优选的,所述间歇吹气装置包括气管,第二模板上设有气孔,气管一端连接于气孔上,另一端连接压缩空气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管吹扫第二模板上的定位结构,使定位结构中的板料被吹出,从而达到取料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气管上设有电磁阀,压板朝向机体的表面上固定有距离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阀用于控制气管的吹扫节奏,当距离传感器感应不到机体时(此时压板与机体分离、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分离),距离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给气管通气几秒后停止通气,从而吹落板料。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旋转轴上同轴地连接有圆盘,压板上固定有轴套,轴套内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圆盘通过连杆连接,连杆的一端枢接于圆盘的非圆心处,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杆的一端枢接于圆盘的非圆心处,因此圆盘与连杆构成“凸轮连杆机构”,电机驱动圆盘旋转时,连杆拉动压板翻转并前后运动,使压板能够配合地压于机体表面上,从而完成汽车内饰件的冲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具有上料、下料防压手的优点,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2. 气动下料,相比于人工下料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内饰冲压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压板和储料盒的俯视图;

图3是压板朝向机体一侧的正视图;

图4是图3隐藏板料后的视图。

图中,1、机体;1a、凹槽;2、电机;3、压板;4、第一模板;5、第二模板;5a、气孔;6、储料盒;6a、顶部开口;6b、底部开口;7、板料;8、L型凸条;9、气管;10、电磁阀;11、距离传感器;12、圆盘;13、轴套;14、转轴;1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内饰冲压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可运动的压板3,压板3由电机2驱动运动,电机2固定于机体1内,电机2朝向压板3的侧面呈竖直状,该竖直侧面上固定有第一模板4,压板3朝向机体1的侧面上固定有第二模板5,第一模板4与第二模板5配合形成模具。机体1外设有圆盘12,电机2的旋转轴与圆盘12同轴连接,压板3上成型有轴套13,轴套13内配合设有转轴14,转轴14的端部与圆盘12通过连杆15连接,连杆15的一端枢接于圆盘12的非圆心处,连杆15的另一端枢接于转轴14的端部。由于连杆15的一端枢接于圆盘12的非圆心处,因此圆盘12与连杆15构成“凸轮连杆机构”,电机2驱动圆盘12旋转时,连杆15拉动压板3翻转并前后运动,使压板3能够配合地压于机体1表面上,从而完成板料7的冲压。

如图1所示,压板3朝向机体1的侧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状的储料盒6,储料盒6位于第二模板5上方,储料盒6用于储存多片长方形的板料7。机体1设置第一模板4的表面上设有凹槽1a,凹槽1a用于容纳储料盒6,压板3压于机体1上时储料盒6进入凹槽1a中,可防止储料盒6被压坏。

如图2所示,储料盒6内部中空,储料盒6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顶部开口6a、底部开口6b,顶部开口6a用于放入板料7,且顶部开口6a位于机体1与压板3的接触范围外,底部开口6b用于落板料7于模具中,模具开模(第一模板4与第二模板5分离)时机体1与压板3之间具有间隙,板料7可从该间隙落下。顶部开口6a和底部开口6b均为与压板3平行的条形孔,顶部开口6a的宽度大于底部开口6b的宽度,且底部开口6b位于储料盒6底部远离压板3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第二模板5上设有用于定位板料7的L型凸条8,从储料盒6的底部开口6b落下的板料7顺着第二模板5滑至L型凸条8上,L型凸条8托住板料7,板料7的长方形边角近乎与L型凸条8配合。

如图2、图3所示,上料时只需在储料盒6的顶部开口6a处将储料盒6中的板料7拨至底部开口6b处,以便板料7下落至L型凸条8上,由于储料盒6的顶部开口6a位于机体1和压板3的接触范围外,因此在顶部开口6a上料、补料都无压手风险。底部开口6b的宽度与板料7的宽度相当,因此可保证一次只能下落一张板料7。

结合图1与图4,第二模板5上开设有气孔5a,气孔5a通过气管9连接压缩空气源,气管9贯穿压板3,气管9上还安装有电磁阀10,电磁阀10用于控制气管9有节奏地出气,从而间歇地将板料7从L型凸条8中吹出。压板3朝向机体1的表面上固定有距离传感器11,当距离传感器11感应不到机体1时(此时压板3与机体1分离、第一模板4与第二模板5分离),距离传感器11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0给气管9通气几秒后停止通气,从而吹落板料7。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由于开模时机体1与压板3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开模时间歇吹气装置将板料7从L型凸条8内吹出后,板料7能够从机体1与压板3的间隙中落下,无需人手伸入机体1与压板3之间取料,因此可防止压手;上料时只需在储料盒6的顶部开口6a处将储料盒6中的板料7拨至底部开口6b处,以便板料7下落至L型凸条8中定位,由于储料盒6的顶部开口6a位于机体1和压板3的接触范围外,因此在顶部开口6a上料、补料都无压手风险。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汽车内饰冲压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003.1

申请日:2019-01-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83030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30B15/30

专利分类号:B30B15/30;B30B15/32

范畴分类:29A;

申请人:江阴市苏轶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阴市苏轶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华西五村民企一路东首

发明人:邱殊毅;陈愉;张留;刘建峰

第一发明人:邱殊毅

当前权利人:江阴市苏轶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汽车内饰冲压装置论文和设计-邱殊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