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生抓起培养孩子“孝养父母”好品质

从新生抓起培养孩子“孝养父母”好品质

浙江省金华浦江浦阳第一小学石琳琳

【摘要】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不孝之子违逆人伦的事件不胜枚举,不尊敬老人的极端事件比比皆是。笔者所在学校,充分意识到培养孩子“孝养父母”好习惯的重要性,旨在从刚入学的孩子抓起,从点点滴滴抓起,让孩子们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会感恩的好孩子。

【关键词】孝养父母;点滴做起;学会感恩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论孝”、“曾子倡孝”、《弟子规》、《曾国藩家训》等美谈美文传颂至今,经久不衰。由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普遍实行,广大独生子女家庭中“四二一综合症”愈演愈烈,在众多长辈的过度照顾、包办代替和过度教育下,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只知道无限制地索取父母的爱,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因此,孝养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一个忘恩负义的不孝之子肯定走不好人生路。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迁,父母也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满怀期望,一步步走到沮丧失望、伤心绝望,以致于终日以泪洗面,毫无任何家庭幸福可言的绝境。

鉴于目前的社会现状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我们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入手,把孝养父母作为着眼点。

一、调查现状

学校给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其中有一题是写出父母和孩子的生日。学校又给孩子们发了一份小问卷,题目只有一个:“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A、知道,B、不知道。爸爸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班主任老师将学生填的小问卷一一对应贴在收回的家长问卷上。笔者快速浏览了一遍,发现所有的父母都能准确地写出孩子的生日,但绝大部分小朋友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一小部分孩子凭空编造了父母的生日,有位小朋友将父母的生日写成“13月5日”,“18月3日”,虽然不真实,但是很可爱。其实这些情况早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大人们又有几人能记得父母的生日?他们年年为自己的孩子过生日,又有多少人能为自己的父母过生日?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有五个孩子准确地写出了父母的生日!在第二周的“国旗下讲话”中,我们大张旗鼓当众表彰了这五位孩子,给他们发了奖状和奖品。我们之所以要设计这一教育环节,就是为了让孩子心中装着父母。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要让孩子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我们必须从点点滴滴抓起,让孩子们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健康向上,做一个让父母放心,让父母自豪的好孩子。在这次表彰中,五个孩子受到了直接的正强化,一百二十四个孩子受到了替代的正强化,而替代强化是学校里最普遍、最经常、最广泛的强化手段,所发生的幅射作用将是最不可思议的。

二、具体举措

1.制定切实可行的《小学生行为规范》。

这一行为规范将“孝养父母”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从“尊敬父母长辈,知恩,感恩,报恩”;“理解父母的艰辛,为家庭分担家务”;“孝顺父母,让父母对自己放心”三个角度,就学生对父母长辈的称谓、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让家长和孩子一目了然。本规范不仅由班主任通过“品德与生活”课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而且发给全体家长,让他们时刻与学校的教育要求保持整合一致。

2.充分发挥马卡连柯的“平行作用原理”的功能。

利用每周一集会的“国旗下讲话”,当众表彰孝养父母的“小标兵”,起到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作用。

3.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

分期分批展开“孝养父母、尊敬师长”的主题图片展览,把发生在孩子们当中的先进典型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孩子们眼前,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4.开展《弟子规》诵读和践行活动。

从传统文化中充分挖掘和开发孝养父母教育的宝贵资源,每天利用大好的晨读时间进行全校性《弟子规》诵读。由各班班主任负责讲解、引导、吟诵、拓展。

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家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健全,使得我国已经快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一对独生子女夫妇将要承担四个、八个、甚至十二个老人的赡养义务,这对于缺乏责任心、感恩心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假如我们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孝养父母的传统美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不久的将来,必将有无数的老人成为无人关心的“空巢老人”,无数的老人只能孤独地在养老院里度日如年,这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单项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三七二十一天,而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则需要七七四十九天,因此改造比塑造更困难。孝养父母是一种综合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素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需要从小加以熏陶和引导,从小进行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蔡礼旭,孝养父母需要智慧[J],《幸福人生讲座》,2010年08月.

[2]李仁君,论早期人类的孝意识与孝行为,荆楚网,2010年8月.

[3]净空法师,孝养父母的三个层次[J],佛弟子文库,2012年8月.

标签:;  ;  ;  

从新生抓起培养孩子“孝养父母”好品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