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论文和设计-赵文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该装置包括恒温水槽以及置于现浇轻质混凝土上方的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或雾状降温加湿系统。所述恒温水槽的一端通过钢丝软管Ⅰ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Ⅰ、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钢丝软管Ⅱ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抽水泵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Ⅱ、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钢丝软管Ⅲ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保证轻质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质量,从而解决轻质混凝土养护不善,出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恒温水槽(1)以及置于现浇轻质混凝土上方的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或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所述恒温水槽(1)的一端通过钢丝软管Ⅰ(51)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Ⅰ(31)、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1)、钢丝软管Ⅱ(52)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抽水泵(2)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Ⅱ(32)、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42)、钢丝软管Ⅲ(53)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相连。

设计方案

1.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恒温水槽(1)以及置于现浇轻质混凝土上方的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或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所述恒温水槽(1)的一端通过钢丝软管Ⅰ(51)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Ⅰ(31)、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1)、钢丝软管Ⅱ(52)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抽水泵(2)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Ⅱ(32)、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42)、钢丝软管Ⅲ(53)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槽(1)的容量不小于1.5m3<\/sup>,恒定水温为2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包括数个连接在一起的空气囊(7)和均布在所述空气囊(7)内的数个水通道(8);所述空气囊(7)上设有气阀(9),该气阀(9)分别与所述钢丝软管Ⅱ(52)、所述钢丝软管Ⅲ(53)相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连接在一起的空气囊(7)的总宽度为4.5m,单幅宽度为1.5m,长度为10m,高度为0.1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道(8)的直径为0.05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包括数排矩形不锈钢管道(11)及均布在所述矩形不锈钢管道(11)上的数个雾状喷头(12);数排所述矩形不锈钢管道(11)分别与所述钢丝软管Ⅱ(52)、所述钢丝软管Ⅲ(53)相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软管Ⅰ(51)、所述钢丝软管Ⅱ(52)和所述钢丝软管Ⅲ(53)的内径均为80mm,壁厚均为7mm,耐压强度均为2MP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分N转接头Ⅰ(31)与所述1分N转接头Ⅱ(32)中的N为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1)和所述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42)均为拉杆式快速接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质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轻质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孔材料,硬化前期为多相体,容易出现浇筑不稳定现象,硬化过程中由于导热系数低,出现水化热高问题。对于轻质混凝土稳定性和水化热问题,在配合比确定的前提下,仅可采用养护措施解决。现有养护措施多为洒水和薄膜硬化后期养护,容易出现前期不稳定和后期温度差过大等问题,导致轻质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因此,迫切需要一套新型现浇轻质混凝土养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强度和质量的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恒温水槽以及置于现浇轻质混凝土上方的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或雾状降温加湿系统;所述恒温水槽的一端通过钢丝软管Ⅰ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Ⅰ、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钢丝软管Ⅱ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抽水泵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Ⅱ、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钢丝软管Ⅲ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和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相连。

所述恒温水槽的容量不小于1.5m3<\/sup>,恒定水温为20~60℃。

所述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包括数个连接在一起的空气囊和均布在所述空气囊内的数个水通道;所述空气囊上设有气阀,该气阀分别与所述钢丝软管Ⅱ、所述钢丝软管Ⅲ相接。

所述数个连接在一起的空气囊的总宽度为4.5m,单幅宽度为1.5m,长度为10m,高度为0.1m。

所述水通道的直径为0.05m。

所述雾状降温加湿系统包括数排矩形不锈钢管道及均布在所述矩形不锈钢管道上的数个雾状喷头;数排所述矩形不锈钢管道分别与所述钢丝软管Ⅱ、所述钢丝软管Ⅲ相接。

所述钢丝软管Ⅰ、所述钢丝软管Ⅱ和所述钢丝软管Ⅲ的内径均为80mm,壁厚均为7mm,耐压强度均为2MPa。

所述1分N转接头Ⅰ与所述1分N转接头Ⅱ中的N为5。

所述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和所述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均为拉杆式快速接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恒温水槽、水泵和管道系统提供不同温度的循环水,采用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为浇筑初期的轻质混凝土提供能量,加速轻质混凝土水化,降低轻质混凝土不稳定现象,而后采用雾状降温加湿系统,通过矩形不锈钢管道和雾状喷头,提供温度约为20℃的雾状水,增加硬化后轻质混凝土的含水量,进而增加其导热系数,降低轻质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温度和内外温度差,保证轻质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质量,从而解决轻质混凝土养护不善,出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雾状降温加湿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中:1—恒温水槽;2—抽水泵;31—1分N转接头Ⅰ;32—1分N转接头Ⅱ;41—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2—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51—钢丝软管Ⅰ;52—钢丝软管Ⅱ;53—钢丝软管Ⅲ;6—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7—空气囊;8—水通道;9—气阀;10—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1—矩形不锈钢管道;12—雾状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该装置包括恒温水槽1以及置于现浇轻质混凝土上方的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或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恒温水槽1的一端通过钢丝软管Ⅰ51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Ⅰ31、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1、钢丝软管Ⅱ52分别与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和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抽水泵2依次经1分N转接头Ⅱ32、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42、钢丝软管Ⅲ53分别与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和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相连。

其中:恒温水槽1的容量不小于1.5m3<\/sup>,恒定水温为20~60℃。

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包括数个连接在一起的空气囊7和均布在空气囊7内的数个水通道8;空气囊7上设有气阀9,该气阀9分别与钢丝软管Ⅱ52、钢丝软管Ⅲ53相接。

数个连接在一起的空气囊7的总宽度为4.5m,单幅宽度为1.5m,长度为10m,高度为0.1m。

水通道8的直径为0.05m。

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包括数排矩形不锈钢管道11及均布在矩形不锈钢管道11上的数个雾状喷头12;数排矩形不锈钢管道11分别与钢丝软管Ⅱ52、钢丝软管Ⅲ53相接。

钢丝软管Ⅰ51、钢丝软管Ⅱ52和钢丝软管Ⅲ53的内径均为80mm,壁厚均为7mm,耐压强度均为2MPa。

1分N转接头Ⅰ31与1分N转接头Ⅱ32中的N为5。

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1和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42均为拉杆式快速接头。

使用时,在轻质混凝土浇筑区外侧提前布置完成恒温水槽1、1分N转接头Ⅰ31、1分N转接头Ⅱ32、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Ⅰ41、不锈钢C型快速接头Ⅱ42、钢丝软管Ⅰ51、钢丝软管Ⅱ52和钢丝软管Ⅲ53。当一个区域内轻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浇筑人员将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铺设至该区域轻质混凝土层上部,而后将该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连接至大系统,调整水温为60℃,保持4h,而后保持2℃\/h逐渐降低温度至40℃,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使用共计14h。施工人员拆除多通道漂浮加热保湿系统6,更换为雾状降温加湿系统10,连接至大系统,保持水温为40℃,保持2℃\/h逐渐降低温度至20℃,养护至该区域轻质混凝土上层浇筑前2-3h,保证上部轻质混凝土层施工时无明水。

设计图

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887.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2(甘肃)

授权编号:CN209653448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4G 21/24

专利分类号:E04G21/24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申请人:兰州交通大学

申请人地址: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88号

发明人:赵文辉;韩峰;王宇;朱旭伟

第一发明人:赵文辉

当前权利人:兰州交通大学

代理人:李艳华

代理机构:62002

代理机构编号: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现浇轻质混凝土的养护装置论文和设计-赵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