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程论文_李家敏,刘道银,秦海燕,刘猛,陈纪赛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机,均热炉,数值,喷管,模型,特性,模糊。

燃烧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敏,刘道银,秦海燕,刘猛,陈纪赛[1](2019)在《颗粒内部和固定床反应耦合过程的生物质燃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成型颗粒在固定床内燃烧过程,提出了一种单颗粒与固定床结合的模型,将固定床视作由颗粒堆积的反应器,考虑了床层以及颗粒内部气体扩散,考虑生物质颗粒干燥、热解和固定碳燃烧过程。结果表明:模型准确地预测了生物质颗粒燃尽时间和热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在1223K条件下颗粒完全燃烧约需要150s,最高温度可达1720K;模型能准确预测固定床的燃烧过程,发现固定床内高温区温度远低于单颗粒燃烧可达到的最高温度,床内生物质颗粒燃尽时间比热空气中单颗粒燃尽时间长34.9%。该模型为深入研究固定床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12期)

孔平平,陶文华[2](2019)在《焦炉燃烧过程T-S模糊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焦炉大惯性、纯滞后、时变性和非线性特性,焦炉燃烧过程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提出以焦炉火道温度为控制目标,以T-S模糊模型为基础,构建焦炉燃烧过程数学模型。由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聚类效果差等不足,采用减法聚类算法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结合对T-S模糊模型的前件进行辨识。由于后件辨识精度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后件进行辨识。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均方根误差小,模型稳定性高。该研究为焦炉火道温度控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学模型,为炼焦行业高效低耗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黄胜,郑高翔,黄荣华,蓝天凯,杨震寰[3](2019)在《海拔对柴油喷雾和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拔升高,缸内气体密度减小,喷雾液相长度增加,高海拔环境下液态喷雾油滴会直接撞击活塞表面,形成柴油的附壁燃烧.结合具体的发动机参数,利用定容燃烧弹模拟发动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通过高速摄像研究海拔对喷雾撞壁和燃油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3000 m以上会出现较明显的液态燃油撞壁,并发生燃油的附壁着火燃烧;海拔越高,附壁油雾面积越大,滞燃期越长,着火核心距离壁面越近.燃烧前期,在低海拔下,温度较低的壁面主要对碳烟氧化阶段起到了冷却作用;而在高海拔下,此冷却效果主要作用于滞燃期之前的蒸发和焰前反应过程.燃烧中期,壁面被喷雾火焰加热,冷却作用减弱;低海拔环境下的喷雾和燃烧过程在壁面附近不再形成低温碳烟层;高海拔环境下的喷雾过程则由于壁面附近的过浓混合气燃烧产生大量低温低亮度碳烟,且海拔越高,低亮度碳烟层越厚.燃烧后期,海拔的升高会导致壁面附近火焰的厚度和铺展范围增加,燃烧放热重心后移,对柴油机做功和热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苏福永,孔令路,陶曙明[4](2019)在《均热炉低热值燃料富氧燃烧过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采用CFD商用软件对低热值燃料采用富氧燃烧技术后的炉内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简要探讨其节能减排特性,在数值模拟中,考虑流体流动、辐射、燃烧等,获得了炉内典型位置的温度及速度的分布规律。传热特性方面,使用低热值燃料时,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料表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减小,但炉内气体的辐射率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总的热流密度和辐射热流密度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得到结论,低热值燃料在使用富氧燃烧条件下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伍赛特[5](2019)在《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阐述了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柴油机作为一类技术成熟、研发及制造体系完善的动力机械,随着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优化,依然会发挥重要功效。(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11期)

贾龙,张学梅,马青华,王洋,王龙[6](2019)在《煤炭燃烧过程中固硫试验的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正交试验对煤炭燃烧过程中固硫条件进行研究,以提高固硫率为目标对原煤中全硫含量(因素A)、固硫剂种类(因素B)、钙/硫摩尔比(因素C)叁因素各取五个水平进行25次试验;在完成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对其他试验结果(灰分、灰中硫质量分数、原煤与固硫剂混合物全硫)进行处理,分别进行多元回归、逐步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并用方差分析法判别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灰中硫质量分数对固硫率影响高度显着,灰分及原煤与固硫剂混合物全硫含量对固硫率影响不显着;将3种回归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其中多项式回归相对误差最小(4.92%),并对3种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绘制立体切片图,亦可知多项式回归误差最小。(本文来源于《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10期)

王洋,张学梅,贾龙,马青华,王龙[7](2019)在《正交法在提高煤燃烧过程中固硫率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煤炭燃烧过程中固硫效率的条件较多,主要针对原煤中全硫、固硫剂种类、钙硫摩尔比叁个因素,以提高固硫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叁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将煤样和固硫剂按照既定的正交表进行混合,按照国标(GB/T 212-2008)进行灰样的制备,采用库伦滴定法分别测定煤样和灰样中的硫,分别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原煤中全硫是影响固硫率的主要因素,固硫剂种类对固硫率的影响最小,最优水平为原煤中全硫为1.48、固硫剂为Ca(OH)_2、钙硫摩尔比为1.1,固硫率可达到69.60%,满足陕西省洁净煤地方标准要求(甲类地区固硫率大于50%)。(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斛晓飞,李志勇,李叶,刘富强[8](2019)在《C_3H_8+H_2混合气体超音速火焰喷涂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氧-混合气体燃料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HVOF的燃烧状态和气体流场的模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混合燃料组分的燃烧过程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丙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为燃料,开展HVOF的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纯丙烷气体燃烧过程的气体流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对90 mm喷管和110mm喷管长度条件下的HVOF的燃烧状态和气体流场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体中氢气的加入使得燃烧体具有能量密度高、热量产生集中等优点,对燃烧过程和气体流场的集中有重大影响;加长喷管对于气体流场产生的约束力更大,燃烧室内燃烧更充分,同时在喷枪出口处产生明显的激波。(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9年10期)

甘牧原,韦振宁,石楚刚,刘华,朱梦飞[9](2019)在《生石灰改性燃料对其燃烧及烧结过程NO_x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源头实现铁矿烧结NO_x减排,采用燃料燃烧及烧结杯实验,使用烧结用生石灰改性燃料,研究生石灰改性用量(生石灰与燃料质量比)对燃料燃烧过程N转化率和NO_x排放量(每克燃料燃烧排放NO_x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质量分数)的范围内,随着生石灰改性用量提高,燃料燃烧N转化率及NO_x排放量降低,烧结过程NO_x平均浓度降低。当生石灰改性用量超过3.0%(质量分数)时,NO_x减排效率有所降低。结合烧结指标综合考虑,适宜生石灰改性用量为1.0%~3.0%。(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彭皓,王宝凤,杨凤玲,曹晏,程芳琴[10](2019)在《煤矸石及煤泥燃烧过程重金属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矸石和煤泥是煤炭分选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量煤矸石、煤泥的堆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燃烧发电是煤矸石、煤泥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煤矸石和煤泥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Hg、As、Pb等。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有害元素的释放造成严重环境危害,因此研究煤矸石及煤泥燃烧过程重金属的排放特性意义重大。为考察煤矸石及煤泥在富氧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燃烧时重金属的排放特性,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平朔煤矸石和煤泥在O_2/CO_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燃烧时,As、Hg、Pb和Se的排放特性。采用Hydra-II测汞仪测量煤矸石、煤泥和灰中的Hg含量,采用ICP-AES测量煤矸石、煤泥和灰中的As、Pb和Se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及煤泥燃烧过程中,燃烧温度在500~1 000℃、O_2体积分数在20%~40%时,随着温度和O_2体积分数升高,煤矸石、煤泥的成灰比例降低。此外,煤矸石在O_2/CO_2气氛下燃烧时,随温度和O_2体积分数提高,As、Hg、Pb和Se在燃烧烟气中的占比升高,燃烧后所得灰占比降低。煤泥在O_2/CO_2气氛下燃烧时,随燃烧温度的升高,As、Hg、Pb更容易挥发到气相中;煤泥在空气气氛下燃烧时,As、Hg、Pb在烟气中的占比略高于相同温度、O_2/CO_2气氛下O_2体积分数为20%时的比例。(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燃烧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焦炉大惯性、纯滞后、时变性和非线性特性,焦炉燃烧过程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提出以焦炉火道温度为控制目标,以T-S模糊模型为基础,构建焦炉燃烧过程数学模型。由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聚类效果差等不足,采用减法聚类算法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结合对T-S模糊模型的前件进行辨识。由于后件辨识精度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后件进行辨识。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均方根误差小,模型稳定性高。该研究为焦炉火道温度控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学模型,为炼焦行业高效低耗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敏,刘道银,秦海燕,刘猛,陈纪赛.颗粒内部和固定床反应耦合过程的生物质燃烧数值模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2].孔平平,陶文华.焦炉燃烧过程T-S模糊数学模型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

[3].黄胜,郑高翔,黄荣华,蓝天凯,杨震寰.海拔对柴油喷雾和附壁燃烧过程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9

[4].苏福永,孔令路,陶曙明.均热炉低热值燃料富氧燃烧过程模拟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9

[5].伍赛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9

[6].贾龙,张学梅,马青华,王洋,王龙.煤炭燃烧过程中固硫试验的研究与分析[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9

[7].王洋,张学梅,贾龙,马青华,王龙.正交法在提高煤燃烧过程中固硫率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9

[8].斛晓飞,李志勇,李叶,刘富强.C_3H_8+H_2混合气体超音速火焰喷涂燃烧过程数值模拟[J].电焊机.2019

[9].甘牧原,韦振宁,石楚刚,刘华,朱梦飞.生石灰改性燃料对其燃烧及烧结过程NO_x排放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9

[10].彭皓,王宝凤,杨凤玲,曹晏,程芳琴.煤矸石及煤泥燃烧过程重金属排放特性[J].洁净煤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火烧油层一维实验流程图反五点井网空气注入速率顺序曲线火烧油层不同产油区带Fig.5-8Differe...干凝胶-5(pH=7)的TG和DSC图电控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0mm平面的速度矢量图

标签:;  ;  ;  ;  ;  ;  ;  

燃烧过程论文_李家敏,刘道银,秦海燕,刘猛,陈纪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