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扰流板论文和设计-陈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汽车扰流板,包括下盖和安装在下盖上的上盖,下盖的后边沿处固定有用于支撑尾灯的支架板,下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每个凸点的上端与上盖的下表面熔接,上盖两端的下表面与下盖两端的上表面熔接,下盖两端的上表面上均贴合有若干双面胶,上盖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下盖其中一侧的双面胶的上表面粘结;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扰流板相比,扰流板中的上盖和下盖是熔接在一起的,这样一来,能够给上盖与下盖的固定带来方便,且上盖的两端和下盖的两端通过双面胶进一步固定,能够提高上盖与下盖的固定牢固度。

主设计要求

1.汽车扰流板,包括下盖(1)和安装在下盖(1)上的上盖(2),所述下盖(1)的后边沿处固定有用于支撑尾灯的支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11),每个凸点(11)的上端与上盖(2)的下表面熔接,所述上盖(2)两端的下表面与下盖(1)两端的上表面熔接,所述下盖(1)两端的上表面上均贴合有若干双面胶(4),所述上盖(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下盖(1)其中一侧的双面胶(4)的上表面粘结。

设计方案

1.汽车扰流板,包括下盖(1)和安装在下盖(1)上的上盖(2),所述下盖(1)的后边沿处固定有用于支撑尾灯的支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11),每个凸点(11)的上端与上盖(2)的下表面熔接,所述上盖(2)两端的下表面与下盖(1)两端的上表面熔接,所述下盖(1)两端的上表面上均贴合有若干双面胶(4),所述上盖(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下盖(1)其中一侧的双面胶(4)的上表面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4)为亚克力泡棉双面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3)朝向下盖(1)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凸耳(31),所述下盖(1)的后边沿处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撑其中一个凸耳(31)的支撑台(12),每个凸耳(31)与对应的支撑台(12)通过螺钉(5)固定,每个支撑台(12)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一加强筋(13)的高度高于支撑台(12)的高度,每个支撑台(12)两侧的第一加强筋(13)之间形成定位槽(14),所述凸耳(31)位于定位槽(14)中,每个凸耳(31)的两侧分别与定位槽(14)其中一侧的第一加强筋(13)的内壁相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台(12)的上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凸耳(31)的端部相抵的凸筋(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凸耳(31)两侧的上表面与支架板(3)的内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扰流板。

背景技术

汽车扰流板是指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类似倒装的飞机尾翼的部件,目前的扰流板一般包括上盖和下盖,且目前的扰流板中的上盖和下盖是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的,这样一来,存在上盖与下盖固定麻烦的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扰流板,其与传统的扰流板相比,扰流板中的上盖和下盖是熔接在一起的,这样一来,能够给上盖与下盖的固定带来方便,且上盖的两端和下盖的两端通过双面胶进一步固定,能够提高上盖与下盖的固定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扰流板,包括下盖和安装在下盖上的上盖,下盖的后边沿处固定有用于支撑尾灯的支架板,下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每个凸点的上端与上盖的下表面熔接,上盖两端的下表面与下盖两端的上表面熔接,下盖两端的上表面上均贴合有若干双面胶,上盖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下盖其中一侧的双面胶的上表面粘结。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扰流板,其中,双面胶为亚克力泡棉双面胶。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扰流板,其中,支架板朝向下盖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凸耳,下盖的后边沿处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撑其中一个凸耳的支撑台,每个凸耳与对应的支撑台通过螺钉固定,每个支撑台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高度高于支撑台的高度,每个支撑台两侧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定位槽,凸耳位于定位槽中,每个凸耳的两侧分别与定位槽其中一侧的第一加强筋的内壁相贴。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扰流板,其中,每个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凸耳的端部相抵的凸筋。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扰流板,其中,每个凸耳两侧的上表面与支架板的内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扰流板相比,扰流板中的上盖和下盖是熔接在一起的,这样一来,能够给上盖与下盖的固定带来方便,且上盖的两端和下盖的两端通过双面胶进一步固定,能够提高上盖与下盖的固定牢固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扰流板,包括下盖1和安装在下盖1上的上盖2,下盖1的后边沿处固定有用于支撑尾灯的支架板3,下盖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11,每个凸点11的上端与上盖2的下表面熔接,上盖2两端的下表面与下盖1两端的上表面熔接,下盖1两端的上表面上均贴合有若干双面胶4,上盖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下盖1其中一侧的双面胶4的上表面粘结。

双面胶4为亚克力泡棉双面胶;通过采用这种双面胶后,能够提高上盖与下盖之间的粘结牢固度。

支架板3朝向下盖1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凸耳31,下盖1的后边沿处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撑其中一个凸耳31的支撑台12,每个凸耳31与对应的支撑台12通过螺钉5固定,每个支撑台12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3,第一加强筋13的高度高于支撑台12的高度,每个支撑台12两侧的第一加强筋13之间形成定位槽14,凸耳31位于定位槽14中,每个凸耳31的两侧分别与定位槽14其中一侧的第一加强筋13的内壁相贴;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装配支架板时,即在凸耳固定到支撑台上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凸耳的左右限位,这样一来,能够给凸耳中的螺丝孔与支撑台中的螺丝孔的对齐带来方便,从而能够给支架板的装配带来方便。

每个支撑台12的上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凸耳31的端部相抵的凸筋15;通过凸筋的设置,在装配支架板时,即在凸耳固定到支撑台上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凸耳的前后限位,这样一来,能够给凸耳中的螺丝孔与支撑台中的螺丝孔的对齐带来方便,从而能够给支架板的装配带来方便。

每个凸耳31两侧的上表面与支架板3的内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2;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凸耳与支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汽车扰流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3353.9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35256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2D 35/00

专利分类号:B62D35/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穗丰年村

发明人:陈军;苏意隆

第一发明人:陈军

当前权利人: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汽车扰流板论文和设计-陈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