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

黑龙江省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1500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省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1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8例。干预组接受预防治疗措施,未干预组不接受预防治疗措施。对所有观察对象观察3年,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结核感染情况及痰涂片情况。结果干预组1年发生率、2年发生率、3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12.50%VS23.86%,14.77%VS27.27%,19.32%VS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痰涂片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能够降低肺结核感染的发病率及痰涂片阳性率,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传染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

结核病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肺部传染疾病,引起肺结核疾病的结核病菌能够从多个渠道,入侵人们到身体内部,引起患者肺部等发生感染疾病。常见的由于肺结核引起的疾病有肺部结合,胃部结合以及肝结核等疾病。肺结核患者家属由于与患者密切接触,能够通过呼吸以及唾液等,传播细菌传染源,影响患者家属身体健康以及对患者家人造成影响,肺结核发病率较高[1]。因此在对该疾病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关键措施之一。本研究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有无进行预防治疗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省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1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8例。其中,干预组男性41例,女性47例,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为(39.68±8.41)岁。未干预组男性40例,女性48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为(39.73±8.32)岁。两组密切接触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之间经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的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结合菌素试验,对患者家属进行胸部X线检查。在患者家属左前臂1/3除对患者家属进行PPD注射,在注射后2d对患者家属进行记录和观察。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性治疗,选择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规格:0.1g,国药准字:H44024762),按照药品说明书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性治疗。

1.3观察方法及指标

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跟踪随访3年,比较1年、2年及3年的肺结核发生率。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PPD试验检测,每天早上以及傍晚进行痰采集,对痰切片进行检查。痰切片1次为阳性,痰切片3次异常为阴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即可以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对象随访期间肺结核发生率比较

如表1所示,干预组1年发生率、2年发生率、3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12.50%VS23.86%,14.77%VS27.27%,19.32%VS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痰涂片结果比较

如表2所示,干预组痰涂片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结核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患病是患者可以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肺部临床症状,或是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午后低热、手足心热、体重减轻等肺外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引起肝脏部位并发症,例如患者出现发热或是反复发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肝脏功能。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患者会出现器官衰竭,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虽然,伴随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肺结核致命性已得到缓解,但大部分患者仍然对相关药物存在较高耐药性,促使临床预防肺结核仍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检查一般使用涂片检查,常见的是对患者痰检查,检测患者阳性以及阴性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病情部位进行确诊。由于肺结核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因此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成为疾病的易感人群。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逐渐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更易发生结核感染情况,其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密切接触人群[3]。对易感人群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严重扩散;同时较早的接种疫苗,以及较早的对易感人群进行诊断和检查,对易感人群的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1年发生率、2年发生率、3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12.50%VS23.86%,14.77%VS27.27%,19.32%VS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痰涂片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肺结核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能够降低肺结核感染的发病率及痰涂片阳性率,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永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感染发病调查及预防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7):21.

[2]张燕媚,詹星煌.控制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感染及预防服药效果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6):421-423.

[3]陈泽海.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及预防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5(c):140-142.

标签:;  ;  ;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