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包括外壳,钢筋内孔,拼接缺口,工字型堵头,拼接槽,拼接块和钢筋;所述外壳采用模具浇筑方式制作,且一端向中间留设有钢筋内孔;所述钢筋通过钢丝缠绕捆绑拼接,且钢筋总体设置为工字型;所述钢筋活动设置于钢筋内孔内;外壳,工字型堵头和拼接块的设置,为板梁提供了拼接浇筑的制作形式,板梁的各部件均为单独的拼接型设计,可以通过浇筑对板梁进行组装,制作方便,便于大量生产,方便运输,且板梁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制作,适用性强,并且,组装可以保证钢筋准确的安装在钢筋内孔内,避免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偏离位置造成板梁受力不均的后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其特征在于:该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包括外壳(1),钢筋内孔(101),拼接缺口(102),工字型堵头(2),拼接槽(201),拼接块(3)和钢筋(4);所述外壳(1)采用模具浇筑方式制作,且一端向中间留设有钢筋内孔(101);所述钢筋(4)通过钢丝缠绕捆绑拼接,且钢筋(4)总体设置为工字型;所述钢筋(4)活动设置于钢筋内孔(101)内。

设计方案

1.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其特征在于:该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包括外壳(1),钢筋内孔(101),拼接缺口(102),工字型堵头(2),拼接槽(201),拼接块(3)和钢筋(4);所述外壳(1)采用模具浇筑方式制作,且一端向中间留设有钢筋内孔(101);所述钢筋(4)通过钢丝缠绕捆绑拼接,且钢筋(4)总体设置为工字型;所述钢筋(4)活动设置于钢筋内孔(10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中间贯穿钢筋内孔(101)开设有四组浇筑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堵头(2)外端面横向边角以及中间纵向边角均进行倒角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块(3)中间高度与外壳(1)顶部到钢筋内孔(101)的厚度一致,且拼接块(3)一端底部向上延长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拼接块(3)一端底部向下延伸,且延伸长度与拼接槽(201)深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端顶部中间开设有拼接缺口(102);所述工字型堵头(2)顶部开设有拼接槽(201),且工字型堵头(2)可插入钢筋内孔(101)通过拼接块(3)嵌入拼接缺口(102)和拼接槽(201)进行拼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桥梁结构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板梁是指由钢筋配合建筑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梁型结构构件,一般基本截面形状为工字形,通过浇筑与其它组拼接使用,一般用大型模具进行生产,在模具内放入钢筋后将混凝土整体加热浇筑,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板梁,冷却后即可使用。

基于上述,一般板梁通过浇筑方法制作,制作过程较慢,需要提前进行制作存放,整体较重运输不便,并且,由于需要将钢筋提前放入模具,无法得知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情况,可能造成钢筋偏离造成板梁承受能力不均匀,板梁断裂等情况。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制作过程较慢,需要提前进行制作存放,整体较重运输不便,并且,由于需要将钢筋提前放入模具,无法得知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情况,可能造成钢筋偏离造成板梁承受能力不均匀,板梁断裂等情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包括外壳,钢筋内孔,拼接缺口,工字型堵头,拼接槽,拼接块和钢筋;所述外壳采用模具浇筑方式制作,且一端向中间留设有钢筋内孔;所述钢筋通过钢丝缠绕捆绑拼接,且钢筋总体设置为工字型;所述钢筋活动设置于钢筋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顶部中间贯穿钢筋内孔开设有四组浇筑孔。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型堵头外端面横向边角以及中间纵向边角均进行倒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块中间高度与外壳顶部到钢筋内孔的厚度一致,且拼接块一端底部向上延长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拼接块一端底部向下延伸,且延伸长度与拼接槽深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外端顶部中间开设有拼接缺口;所述工字型堵头顶部开设有拼接槽,且工字型堵头可插入钢筋内孔通过拼接块嵌入拼接缺口和拼接槽进行拼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外壳,工字型堵头和拼接块的设置,为板梁提供了拼接浇筑的制作形式,板梁的各部件均为单独的拼接型设计,可以通过浇筑对板梁进行组装,制作方便,便于大量生产,方便运输,且板梁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制作,适用性强,并且,组装可以保证钢筋准确的安装在钢筋内孔内,避免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偏离位置造成板梁受力不均的后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字型堵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拼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筋的立体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外壳,101、钢筋内孔,102、拼接缺口,2、工字型堵头,201、拼接槽,3、拼接块,4、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包括外壳1,钢筋内孔101,拼接缺口102,工字型堵头2,拼接槽201,拼接块3和钢筋4;所述外壳1采用模具浇筑方式制作,且一端向中间留设有钢筋内孔101;所述钢筋4通过钢丝缠绕捆绑拼接,且钢筋4总体设置为工字型;所述钢筋4活动设置于钢筋内孔101内。

其中,所述外壳1顶部中间贯穿钢筋内孔101开设有四组浇筑孔,通过设置浇筑孔可以进行后期浇筑。

其中,所述工字型堵头2外端面横向边角以及中间纵向边角均进行倒角处理,通过设置倒角方便安装工字型堵头2。

其中,所述拼接块3中间高度与外壳1顶部到钢筋内孔101的厚度一致,且拼接块3一端底部向上延长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拼接块3一端底部向下延伸,且延伸长度与拼接槽201深度一致,通过设置拼接块3方便拼接。

其中,所述外壳1外端顶部中间开设有拼接缺口102;所述工字型堵头2顶部开设有拼接槽201,且工字型堵头2可插入钢筋内孔101通过拼接块3嵌入拼接缺口102和拼接槽201进行拼接,通过拼接块3拼接外壳1和工字型堵头2方便进行浇筑。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外壳1采用模具浇筑方式制作,在一端向中间留设有钢筋内孔101;将钢筋4通过钢丝缠绕捆绑拼接,并使钢筋4总体设置为工字型,将钢筋4放于钢筋内孔101内;在外壳1顶部中间贯穿钢筋内孔101开设有四组浇筑孔,在工字型堵头2外端面横向边角以及中间纵向边角均进行倒角处理,在外壳1外端顶部中间开设拼接缺口102,在工字型堵头2顶部开设拼接槽201,将工字型堵头2插入钢筋内孔101通过拼接块3嵌入拼接缺口102和拼接槽201进行拼接,通过钢筋内孔101对外壳1内部进行浇筑,将混凝土混合液倒入外壳1内部使其均匀凝固,将钢筋4、外壳1,、工字型堵头2和拼接块3均连接凝固于一体完成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设计图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357.0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69685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E01D 19/00

专利分类号:E01D19/00;E01D101/26

范畴分类:36A;

申请人:上海城建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城建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413 上海市奉贤区新杨公路778号7幢

发明人:潘桂龙;顾建标

第一发明人:潘桂龙

当前权利人:上海城建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梁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