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乙烷灭菌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有效应用。方法:学习环氧乙烷灭菌的适用范围和灭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工作人员正确应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时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结论: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安全、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不耐高温、不耐湿热器械的灭菌。

【关键词】环氧乙烷;灭菌;应用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365-01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所有需要清洗消毒和灭菌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均应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对现代医疗中的贵重,精密,不耐湿热的诊疗器具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故消毒供应中心只有加强环氧乙烷灭菌管理,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的无菌物品。

1.材料

我院2012年3月开始采用EO灭菌技术,启用3M公司的8XLEO灭菌器,对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每周开启灭菌器2锅次,至2017年8月共开启582锅次,灭菌合格率达100%。

2.方法

2.1EO灭菌范围

EO灭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低温灭菌方法,能杀死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EO不腐蚀塑料、金属和橡胶,能穿透灭菌形状不规则的物品,对灭菌物品无损害;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热仪器与器械的灭菌,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纸质制品、化纤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等诊疗器械。

2.2物品的装载

灭菌物品需彻底清洁和漂洗,清除黏膜、血渍和其他有机物,并烘干物品、去除水滴,选用适合环氧乙烷的包装材料对灭菌物品进行打包[1]。装载前对包装好的物品再次进行检查,确认包外标签和包外化学指示物是否与灭菌方式匹配,并确认该批次待灭菌物品灭菌温度是否选择正确,然后将待灭菌物品竖放于金属网框内,物品之间应留有一只拳头大小的距离,不能接触柜壁,装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灭菌箱高度的2/3,并遵循重物放底层,轻物放上层的原则,纸塑包装物品装载应按照纸面对塑面秩序放置。

2.3灭菌过程的质量控制

灭菌过程中,灭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工作岗位,每次灭菌均应进行程序监测,包括预热、预湿、抽真空、进入环氧乙烷气体、维持灭菌时间、清除灭菌柜内环氧乙烷气体、解析灭菌物品内环氧乙烷的残留,密切观察各项灭菌参数运行是否正常,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灭菌结束后及时记录灭菌物品种类、数量、灭菌器编号、灭菌程序、灭菌温度、灭菌日期、灭菌时间、操作者并存档。

2.4物品的卸载

灭菌程序结束后,将门把手横置,待压力上升后舱门自动打开,然后按“Stop”键,等灭菌报告打印完毕,返回到待机状态。同时,取下气罐,随灭菌物品一起进行通气,通气结束后,气罐可作为非易燃废弃物丢弃。卸载时,检查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包化学指示物变色是否合格,并及时完成生物监测,将物品放置于专用通风处存放,并使用转运车背风运转物品再发放[2]。

2.5安全防护

进行环氧乙烷灭菌时做好个人防护,消毒员穿长袖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眼罩后,站在上风处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用冷水洗手,避免残留毒素吸收。消毒员应经专业知识和紧急事故处理的培训,过度接触环氧乙烷后,迅速将其移离现场,立即吸入新鲜空气,尽快就医;皮肤接触后,用水冲洗接触处至少15分钟,同时脱去脏衣服,尽快就医;眼接触高浓度环氧乙烷气体,至少冲洗眼10分钟,尽快就诊。由于环氧乙烷易燃,应保证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罐远离火源和静电,通风良好,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

2.6灭菌监测

2.6.1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判定物品灭菌处置中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条件,主要观察指标是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相对湿度、压力、通风时间等并认真记录归档备查。新的或维修后的灭菌器,对各项灭菌的关键参数必须进行物理校正。

2.6.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物品的外包装粘贴包外化学指示胶带,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3]。观察指示卡及胶带的颜色变化,是判断灭菌效果的主要依据。指示胶带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指示卡由玫瑰色变为绿色,两者变色合格即为灭菌合格。当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不符合要求时,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符合要求时,灭菌物品不应使用。

2.6.3生物监测每锅应做生物监测,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监测,是确定灭菌效果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生物指示剂放于标准测试包中,将测试包放于灭菌器最难灭菌处监测,灭菌结束后立即将生物测试包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应用环氧乙烷快速阅读器,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通过专门的荧光探测器,检查其特殊酶的活力,快速判断灭菌结果。自动阅读生物指示剂结果:观察4小时后红灯亮表示结果为阳性;绿灯亮表示结果为阴性,生物监测阴性后方可发放灭菌物品。灭菌设备安装、移位、大修后,应连续3次空锅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灭菌[4]。

3.总结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已进行了582锅次的环氧乙烷灭菌,每锅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均合格。在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规范操作,全程监测,保证向各科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有效做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惠燕.循证法应用于环氧乙烷灭菌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5(21):1832-1834.

[2]黄浩,张青,李卡.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常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01.

[3]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8.

[4]刘玉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31.

标签:;  ;  ;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