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修饰降低磁性纳米球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PEG修饰降低磁性纳米球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论文摘要

从复杂的全血中分离纯化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CTCs检测与分析的前提,对其下游研究有重要意义。免疫磁分离因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效率高等显著优势,是分离富集CTCs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基于免疫磁分离富集CTCs时,磁性纳米材料与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难以避免,并大大降低磁富集CTCs的纯度及生物传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而且,随着纳米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研究纳米材料与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对揭示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及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纳米材料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极为缺乏。基于此,本论文以磁性纳米球(magnetic nanospheres,MNs)为模型,对其表面进行多种PEG修饰,从而系统探究不同修饰下MNs的表面性质(如表面电荷、亲疏水性、PEG覆盖度、PEG链长)对其与细胞之间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带负电的MNs表面修饰亲水、长链(MW:10000)的高密度PEG刷后,能使MNs具有较好的抗细胞吸附性能;在最佳修饰条件下,PEG化MNs(MNs-PEG)对Jurkat T细胞的吸附率极低(<5%),细胞表面吸附MNs-PEG的个数比吸附MNs的个数降低了80%。此外,改性前后的MNs还被用于复杂生物样品的研究,PEG修饰显著改善了MNs在复杂样品中的胶体稳定性及不同批次MNs吸附细胞性能的均一性。在全血中分离富集稀少CTCs时,免疫磁球(IMNs)吸附的白细胞数甚至比PEG化免疫磁球(IMNs-PEG)高17倍,PEG修饰有效提高了磁富集CTCs的纯度。因此,本工作为纳米-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助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纳米生物医学概述
  •     1.2.1 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     1.2.2 纳米-生物相互作用与纳米-生物界面
  •     1.2.3 纳米-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1.3 界面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
  •     1.3.1 非特异性吸附的研究现状
  •     1.3.2 纳米材料与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吸附
  •     1.3.3 PEG降低非特异性吸附的作用机理
  •   1.4 基于免疫磁分离的CTC检测中的非特异性吸附
  •     1.4.1 磁分离技术
  •     1.4.2 基于磁分选的CTC分离检测
  •     1.4.3 CTC磁富集中对血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   1.5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2章 PEG修饰降低磁性纳米球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磁性纳米球的制备
  •     2.2.3 磁球的PEG修饰
  •     2.2.4 MNs及 PEG定量
  •     2.2.5 细胞培养
  •     2.2.6 磁球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     2.2.7 细胞表面吸附的磁球个数
  •     2.2.8 吸附热力学研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MNs-PEG的表征
  •     2.3.2 MNs表面性质与细胞吸附
  •     2.3.3 MNs表面PEG定量及构型
  •     2.3.4 细胞表面MNs及 MNs-PEG吸附个数
  •     2.3.5 吸附热力学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改性前后的磁性纳米球用于实际样品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细胞培养
  •     3.2.3 MNs的修饰
  •     3.2.4 MNs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     3.2.5 MNs及 MNs-PEG在复杂样品中的稳定性
  •     3.2.6 MNs对复杂样品中细胞的吸附
  •     3.2.7 IMNs及 IMNs-PEG对细胞的吸附及捕获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MNs及 MNs-PEG的细胞吸附均一性
  •     3.3.2 MNs及 MNs-PEG在复杂样品中的稳定性
  •     3.3.3 不同修饰下MNs的细胞吸附
  •     3.3.4 MNs及 MNs-PEG对复杂样品中细胞的吸附
  •     3.3.5 IMNs及 IMNs-PEG对细胞的吸附及捕获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董小娟

    导师: 庞代文,张志凌

    关键词: 磁性纳米球,非特异性吸附,聚乙二醇,循环肿瘤细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

    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 TB383.1;R318

    总页数: 65

    文件大小: 3418K

    下载量: 35

    相关论文文献

    • [1].尿液生物样本分析中的非特异性吸附问题[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08)
    • [2].六种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的吸附性能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6)
    • [3].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 高分子通报 2016(06)
    • [4].天冬氨酸作为非特异性吸附抑制剂在二氧化钛选择性富集磷酸肽中的应用[J]. 色谱 2010(02)
    • [5].聚乙二醇表面改性抑制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J]. 分析化学 2013(03)
    • [6].mPEG修饰固定化金属离子介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 食品科技 2015(10)
    • [7].NEWS[J]. 分析化学 2011(01)
    • [8].菌紫质的生物素标记和光电响应(英文)[J]. 生物物理学报 2011(09)
    • [9].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6(10)
    • [10].封面说明[J]. 科学通报 2014(02)
    • [11].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界面的生物功能化[J]. 功能材料 2012(S1)
    • [12].基于氨基酸的抗垢涂层及森林脑炎快速诊断[J]. 化学传感器 2016(01)
    • [13].基于适配体的生物膜干涉检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α新方法[J]. 分析化学 2020(05)
    • [14].上海应物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成绩斐然[J]. 传感器世界 2014(04)
    • [15].介绍一种简单的血液灌流器预冲方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02)
    • [16].酶联放大安培检测基因传感器的封闭方式[J]. 电化学 2010(02)
    • [17].蛋白质组学中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制备的研究进展[J]. 色谱 2015(11)
    • [18].血液灌流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06)
    • [19].活体微电极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9(10)
    • [20].硅基芯片表面化学性质对蛋白质固定化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10)
    • [21].不同功能化量子点与细胞的非特异性作用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2].辣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13(12)
    • [23].应用绿色半导体量子点进行乳腺癌原位成像(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0(01)
    • [24].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酪蛋白在不同固液界面上的固定化及酶解行为[J]. 过程工程学报 2012(03)
    • [25].中空纤维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凝胶剂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6(02)
    • [26].纳米材料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表征方法[J]. 应用化工 2015(02)
    • [27].电厂用煤砷形态分析[J]. 中国电力 2013(09)
    • [28].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2(03)
    • [29].一种可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材料[J]. 材料导报 2008(08)
    • [30].改性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凝胶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18)

    标签:;  ;  ;  ;  

    PEG修饰降低磁性纳米球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