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_龚燕燕,刘海春,张朵,佟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液体,功能,甲壳素,吡唑,环糊精,表面张力。

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文献综述

龚燕燕,刘海春,张朵,佟静[1](2019)在《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MOEMIm]Cl和[EOEMIm]Cl热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醚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MOEMIm]Cl和[EOEMIm]Cl进行了表征。在温度范围T=288.15–328.15 K内,测定了离子液体[MOEMIm]Cl和[EOEMIm]Cl的密度(ρ)、表面张力(γ)和折光率(nD)。根据这些实验数据,讨论并计算了离子液体[MOEMIm]Cl和[EOEMIm]Cl的体积性质。计算出离子液体[MOEMIm]Cl和[EOEMIm]Cl的摩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gs)、摩尔表面熵(s)、摩尔表面焓(h)、摩尔极化度(Rm)和摩尔极化率(αp),h均近似为一个常数说明这两种离子液体从内部到表面的过程是一个等库仑过程,同时这两种离子液体的Rm和αp均与温度无关。本文还用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改进Lorentz-Lorenz方程并预测离子液体表面张力,预测值与实验值高度相关。(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魏梁,冯瑶,唐玲,于淼,许芸[2](2019)在《Fenton氧化法处理功能化离子液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Fenton氧化法降解水体中离子液体,选用的叁种离子液体均含有苯酚阴离子,即[TMGH][PhO]、[P4444][PhO]和[Hmim][PhO]。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了Fenton氧化法降解离子液体[TMGH][PhO]的最佳条件,以100mL离子液体水溶液为例,体系pH值为4.0,H_2O_2的浓度为0.75%,FeSO_4的浓度为0.25%,反应时间为30 min,降解率可达85.34%。在此最优条件下,Fenton法处理[P4444][PhO]和[Hmim][PhO]离子液体废水,降解率可达80%以上。(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徐伊静,颜诗婷,李佳敏,寿飞艳,陈裕勤[3](2019)在《硅胶固载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棕榈酸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胶固载N,N-二甲基苄胺丙基磺酸基硫酸氢盐离子液体([DMBPSH]HSO_4/SG)为催化剂,进行棕榈酸与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研究,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棕榈酸甲酯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0%[DMBPSH]HSO_4/SG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酯化活性;以10%[DMBPSH]HSO_4/SG为催化剂,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物柴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2.6∶1,催化剂用量为棕榈酸质量的5.3%,反应时间2.3 h,温度368 K,此条件下,棕榈酸甲酯的收率为97.2%,该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最佳条件下,棕榈酸甲酯合成反应的活化能为15.89 kJ/mol,动力学方程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吕瑞,江雪梅,杨家成,崔书亚[4](2019)在《功能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咪唑酰肼类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分散剂的体积、萃取时间、离心时间等因素对Cu(Ⅱ)萃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300μL,分散剂用量1mL,超声萃取时间5min,4 000r/min下离心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对实际水样中Cu(Ⅱ)进行了分离,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85.90%~86.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本方法无需加入络合剂即可直接对水样中Cu(Ⅱ)进行分离,为水中Cu(Ⅱ)的分离富集测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5](2019)在《水相中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β-环糊精催化合成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β-环糊精和离子液体的优点,制备了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的β-环糊精(β-CD-AIL),采用FT-IR, ~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β-CD-AIL催化芳香醛、β-萘酚和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一系列12-芳基-8,9,10,12-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β-CD-AIL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可循环性能.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快、良好产率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冯咪[6](2019)在《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废弃虾蟹壳提取的甲壳素,可用于医药、农业及纺织等领域,实现废弃资源回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甲壳素及其功能化产品的制备工艺,需要大量酸碱溶液及有机溶剂,流程长,水耗大,污染大,已逐渐被淘汰。离子液体具有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可设计的结构及丰富的氢键网络等特点,为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提供了新选择。目前离子液体中甲壳素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尚少,且存在成本高、水耗大及离子液体难循环等问题。此外,尚无有关直接从虾蟹壳制备甲壳素功能化产物的报道。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以虾壳为原料,开展基于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的甲壳素、以及甲壳素/Zn复合物、O-酰化甲壳素等功能化甲壳素制备的基础研究,为废弃虾壳的直接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无机盐水溶液-咪唑离子液体体系中甲壳素的制备。在此体系中,无机盐水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去除碳酸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通过氢键作用去除蛋白质及引入的杂质镍,从而制得甲壳素。考察了无机盐种类、实验温度对除钙的影响,以及实验温度、料液比对除蛋白及杂质镍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壳粉依次与NiSO4水溶液(20 wt%)、[Bmim]Cl在130 ℃反应24 h,可得到纯度为98.8 wt%的甲壳素。由此可见,离子交换可以去除虾壳中碳酸钙,同时负载金属盐,为甲壳素/金属复合物制备提供新思路。(2)磷酸酯类离子液体-无机盐水溶液体系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首先利用磷酸酯类离子液体去除虾壳中蛋白质,随后利用Zn(OAc)2·2H2O水溶液去除碳酸钙同时负载锌,得到甲壳素/Zn复合物。考察了磷酸酯类离子液体种类、实验温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对除蛋白的影响,以及Zn(OAc)2·2H2O水溶液浓度、实验时间、温度对除钙及负载锌的影响,初步评价了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甲壳素/Zn复合物对PET醇解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30℃条件下,虾壳粉依次与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甲酯([Emim][DMP])、Zn(OAc)2·2H2O水溶液(20 wt%)反应24 h,得到纯度为99.1 wt%,锌含量为13.4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所用[Emim][DMP]循环使用五次时,仍保持原有除蛋白质能力;所得甲壳素/Zn复合物,甲壳素构型为α,锌离子为ZnCO3/Zn(OH)2,其对PET醇解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由此可见,不同离子液对虾壳中蛋白质、甲壳素优先溶解能力不同。(3)金属低共熔溶剂水溶液中甲壳素/Zn复合物的制备。基于以上研究思路,设计合成金属低共熔溶剂尿素/Zn(OAc)2·2H2O(U-Zn),其水溶液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负载金属功能,实现了从虾壳一步制备甲壳素/Zn复合物的目的。考察了U-Zn水溶液浓度、料液比、实验时间及温度对产物纯度及锌负载量的影响,测试了甲壳素/Zn复合物的抗菌效果,探究了U-Zn水溶液与虾壳中各组分相互作用,揭示了碳酸钙去除、锌负载及蛋白质去除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U-Zn(30 wt%)在130 ℃反应24 h,可得纯度为97.2 wt%、锌含量为34.7 wt%的甲壳素/Zn复合物,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甲壳素/Zn复合物中甲壳素构型保持为α,其聚合度高于甲壳素标样,锌离子以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的形式存在。机理研究证实,配位能力较高的锌离子与虾壳中钙离子交换,原位形成碳酸锌,然后水解为碱式碳酸锌,释放CO2;虾壳中蛋白质分子被包裹于水溶液中的U-Zn簇内,溶解于其中,从而去除。由此可见,U-Zn水溶液的离子交换能力及聚集作用,是甲壳素/Zn复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4)酸性低共熔溶剂中酰化甲壳素的制备。延续多功能低共熔溶剂设计的理念,设计合成1 1种氯化胆碱-有机酸低共熔溶剂,同时具备除钙、除蛋白、及酰化的能力,实现从虾壳一步制备酰化甲壳素的目的。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实验温度、实验时间、料液比及水含量对酰化甲壳素纯度及酰化度的影响,评价了酸性低共熔溶剂的循环性能,测试了酰化甲壳素的抗菌及抗肿瘤效果,探究了低共熔溶剂与虾壳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明确了虾壳中碳酸钙去除、蛋白质去除及甲壳素酰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虾壳粉与氯化胆碱/DL-苹果酸(1:2,ChCl 1/DL-Mal 2)在150 ℃条件下反应3 h,得到了纯度为98.6 wt%,酰化度为0.46的O-苹果酸酰化甲壳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神经胶质瘤C6细胞系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结构分析确定,所得产物确实为O-酰化甲壳素,且其相对分子质量折合计算后高于甲壳素标样。机理研究证实,在此体系中,虾壳中碳酸钙与酸性低共熔溶剂游离出的H+反应,形成水溶性有机酸盐,同时释放C02,形成绵密气泡;虾壳中一部分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降解为可溶于水的氨基酸,另一部分蛋白质与低共熔溶剂形成氢键作用,溶解于其中,转变为水溶性蛋白;甲壳素结构被低共熔溶剂撑开,反应活性提高,在H+催化下与低共熔溶剂反应,从而生成酰化甲壳素。由此可见,所用低共熔溶剂的酸度、氢键形成能力是O-酰化甲壳素生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付宙[7](2019)在《酸功能化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聚合物结合了离子液体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双重优点,在保证了离子液体的导电性、功能可设计性以及良好催化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同时,在催化反应结束后,聚离子液体催化剂易分离回收,绿色环保。本文通过(1)在聚合物上接枝离子液体;(2)单体离子液体自由基聚合自组装两种方法合成了叁种酸功能化离子液体聚合物催化剂。采用核磁(NMR)、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氮气等温吸脱附等方法表征所合成的催化剂结构及热稳定性。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合成的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催化效果,并探讨了催化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实验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以不同分子量(400、600、1000、2000)的聚乙二醇(PEG)接枝咪唑,然后与1,3-丙烷磺酸内酯反应,通过浓硫酸磺化等步骤得到温控型聚乙二醇端基咪唑磺酸离子液体DAILx(x=400、600、1000或2000)。由于PEG链的引入使得反应可实现“高温均相反应,低温两相分离”的效果,通过比较引入不同分子量的催化剂在不同溶剂中的分离效果最终确定:以DAILiooo/甲苯1:1(vol)为温控体系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温控型聚离子液体DAIL1000在90℃下,反应时间2h达到83.7%的转化率,己内酰胺的选择性为73.8%。反应结束后,经静置冷却催化剂与反应体系分层,DAIL1000可重复使用5次,且催化性能无明显下降。以1-乙烯基咪唑和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合成1-乙烯基-3-丙烷磺酸咪唑内盐,然后与浓硫酸反应得到单体离子液体。加入偶氮二异丁腈(AIBN)进行自由基聚合,引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叁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Ma=5800,P123),随后索氏提取得到多孔磺酸聚离子液体催化剂PBPIL。通过改变预聚合时间来控制最终产物的比表面积及孔容,最终得到的催化剂比表面积为8~140 m2/g,孔容为0.01~0.66 cm3/g。将其用于催化环己酮肟的液相Beckmann重排反应,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体酸功能化离子液体、未加P123的聚离子液体以及负载磺酸的介孔材料SBA-15-SO3H,多孔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更高,分别为77.8%和78.9%。且在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效果几乎保持不变。以1-乙烯基咪唑和3-氯丙烯为原料合成1-烯丙基-3-乙烯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在水相中与P123充分混合,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自聚合,索氏提取除P123后,通过阴离子交换法得到磷钨酸聚离子液体(PIL-PW)。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后,多孔聚离子液体依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将其用于苯甲醇催化氧化反应,取得了 91.4%的转化率及93.2%的选择性。同时,循环使用7次后,聚离子液体依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景顺[8](2019)在《功能化吡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已经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影响。但CO_2也是一种丰富、无毒、廉价的C1资源。如果可以将CO_2转化成碳资源加以利用则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而且能缓解传统碳资源日益枯竭而引发的能源危机。虽然CO_2的利用途径众多,但是由于CO_2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极高,这些转化途径实施起来存在一定困难。CO_2和环氧化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是CO_2化学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完成,加入催化剂是降低反应条件,确保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关于这个反应催化剂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已经开发的催化剂种类众多。其中,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众多的催化剂中脱颖而出。离子液体具有几乎可以忽略的蒸气压,不易挥发,对环境污染小。更为重要的是,离子液体的结构多变,调整阴、阳离子的结构就可以改变离子液体的性质。而且,离子液体既是反应的催化剂又是反应的溶剂,无需添加其他有机溶剂,是一种“绿色”催化剂。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众多针对这个反应的单组份离子液体催化剂。这些离子液体催化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还是催化反应中压强和温度仍然过高,反应条件还不能称之为温和。另外,还需要考虑催化剂用量以及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次数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合成了4种氨基吡唑和10种羧基吡唑离子液体,用它们催化CO_2的环加成反应。与烷基吡唑或者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相比,催化反应条件大幅降低,催化效率相当或者更高。并且这些离子液体合成与纯化简单、产率高、适合大规模使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烷基化反应和中和反应,通过2步法合成了4种氨基吡唑离子液体,2-(2-氨丙基)-1-甲基-吡唑溴盐(APMPzBr),2-(2-氨乙基)-1-甲基-吡唑溴盐(AEMPzBr),2-(2-氨乙基)-1-乙基-吡唑溴盐(AEEPzBr)和2-(3-氨丙基)-1-乙基-吡唑溴盐(APEPzBr),使用~1H NMR,~(13)C NMR,MS(ESI)等方法表征了所合成离子液体的结构。在110℃的反应温度,1.5 MPa的CO_2初始压强,1.0 mol%的催化剂用量和4 h反应时间的条件下,用上述4种氨基吡唑离子液体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PO)的环加成反应。APEPzBr的催化效果最好,产率为94%。当吡唑环上N1原子上的烷基取代基固定后,催化活性随着N2原子上烷基取代基链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强,APMPzBr(92%)>AEMPzBr(89%)以及APEPzBr(94%)>AEEPzBr(76%)。当吡唑环上N2原子上的烷基取代基固定时,最好是在N1原子上连接乙基而不是甲基。随后,我们逐一优化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CO_2初始压强和反应时间,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以APEPzBr为例研究了循环使用次数,APEPzBr可以重复利用五次且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还以APEPzBr为例,研究了底物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APEPzBr对大多数环氧化合物都有很好的适用性。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O_2的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得到了最优反应途径,比较了各个催化剂的反应能垒,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完全吻合。并且采用非共价相互作用(NCI)和分子中的原子(AIM)方法分析了弱相互作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2)利用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0种羧基吡唑离子液体,2-(羧甲基)-1-甲基-吡唑溴盐(CMMPzBr),2-(羧甲基)-1-乙基-吡唑溴盐(CMEPzBr),2-(2-羧乙基)-1-甲基-吡唑溴盐(CEMPzBr),2-(2-羧乙基)-1-乙基-吡唑溴盐(CEEPzBr),2-(3-羧丙基)-1-甲基-吡唑溴盐(CPMPzBr),2-(3-羧丙基)-1-乙基-吡唑溴盐(CPEPzBr),2-(4-羧丁基)-1-甲基-吡唑溴盐(CBMPzBr)和2-(4-羧丁基)-1-乙基-吡唑溴盐(CBEPzBr),2-(羧甲基)-1-乙基-吡唑氯盐(CMEPzCl),2-(羧甲基)-1-乙基-吡唑碘盐(CMEPzI),并且用MS,~1H NMR和~(13)C NMR方法表征了相应的结构。在110℃的反应温度、2.0 MPa的CO_2初始压强、1.0 mol%的催化剂用量、4 h反应时间条件下,用上述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CO_2的环加成反应,催化产率在60%以上。其中,CMEPzBr的催化产率最高,达99.4%。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如果想得到较为理想的催化效果,则需要与较长的烷基链相连(至少为丙基)。但是,带有长烷基链的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会随着烷基链的增长而变得困难,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合成产率越来越低。而本文的研究发现,即使与短烷基链相连,羧基吡唑离子液体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并且CMEPzBr在重复使用七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地下降,碳酸丙烯酯(PC)的产率仍然在99%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即使降低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强(1.0 MPa),CMEPzBr也可以催化CO_2的环加成反应并且得到90%的产率。在M06/6-311+G(2d,2p)水平下,计算了最优反应路径,并且分析了CMEPzBr的催化性能优于其他几种羧基吡唑离子液体的微观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巩璐[9](2019)在《醚基功能化铼离子液体性质及其在环辛烯环氧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离子液体凭借其自身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高等优良特性,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离子液体具有功能可设计性,合成出了种类更加丰富的离子液体,已应用于化工生产等相关领域。其中,在咪唑阳离子上引入乙基醚(2OR)能有效的降低离子液体的粘度,且当1号位N上为乙基时,粘度最低。通过对铼及其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它们在催化方面有很大的潜能,但由于其一般以固体的形式参与,形成非均相的催化反应,导致产率与选择性较低,限制了在催化领域的发展。为了将离子液体与铼的优势结合起来,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醚基功能化的铼离子液体1-(2-甲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高铼酸盐([C_22O1Im][ReO_4])和1-(2-乙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高铼酸盐([C_22O2Im][ReO_4]),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拉曼光谱(Raman)、质谱(ESI-MS)、示差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验证了其结构的准确性。在确定了所合成目标产物的准确性后,对两种离子液体[C_22O1Im][ReO_4]和[C_22O2Im][ReO_4]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每隔5K测定了其密度、表面张力、折光率、电导率、粘度数据,对二者的体积性质与表面性质进行了半经验估算。根据计算所得的晶格能数值与无机熔融盐的比较,很好地解释了离子液体被称为室温熔盐的原因。文中运用空隙模型理论对二者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估算,与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与此同时,还探讨了声速W、摩尔极化度R_m、极化率α_p、摩尔电导率Λ、粘流活化Gibbs自由能ΔG~≠等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以及亚甲基对分子体积V_m、标准熵S~θ和晶格能U_(POT)等的贡献值。环氧化合物作为一种化学性质活泼且易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国民生产的各种行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是合成环氧化合物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分别将两种新型的醚基功能化的铼离子液体[C_22O1Im][ReO_4]和[C_22O2Im][ReO_4]作为催化剂兼溶剂,应用于环辛烯环氧化生成环氧环辛烷的反应体系中,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到了此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叁因素叁水平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其进行优化,且探讨了叁种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两种铼离子液体催化环辛烯环氧化反应的产率均大于90%,选择性大于99%。叁种因素对催化产率的影响程度为: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离子液体用量。本文对金属化学、绿色化学与催化化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丰富了离子液体的种类、性质与催化应用研究,对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萍萍[10](2019)在《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在合成环状碳酸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建设可持续社会的严重问题。但它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C1资源,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化工原料,不仅可以解决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而且还可以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原子利用率高,副产物少,成为二氧化碳有效固定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本文开发了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合成了1-羟基乙基-3-甲基咪唑谷氨酸、1-羟基乙基-3-甲基咪唑天冬氨酸、1-羟基乙基-3-丁基咪唑天冬氨酸、1-羟基乙基-3-丁基咪唑丙氨酸和1-羟基乙基-3-丁基咪唑组氨酸五种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以及红外光谱(IR)对结构进行表征。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到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合成碳酸酯的反应中都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在优化的的条件下(催化剂添加量相对环氧化合物为0.8 mol%、温度为90℃、二氧化碳压力为0.25 Mpa、时间为12 h),环状碳酸酯的产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合成了N,N,N-叁乙基-2-羟乙基丁酸、N,N,N-叁乙基-2-羟乙基丁二酸、N,N,N-叁乙基-2-羟乙基乙酸、N,N,N-叁乙基-2-羟乙基乙醇酸和N,N,N-叁乙基-N-甲基乙醇酸五种功能化季铵盐离子液体,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以及红外光谱(IR)对结构进行表征。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到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合成碳酸酯的环加成反应中都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在优化的条件下(催化剂添加量相对环氧化合物为1 mol%、温度为110℃、二氧化碳压力为1 Mpa、时间为12 h),环状碳酸酯的产率均可以达到85%以上。本文开发的催化体系在温和的条件下,对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在没有溶剂或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产率。该催化剂可循环利用多次,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体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Fenton氧化法降解水体中离子液体,选用的叁种离子液体均含有苯酚阴离子,即[TMGH][PhO]、[P4444][PhO]和[Hmim][PhO]。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了Fenton氧化法降解离子液体[TMGH][PhO]的最佳条件,以100mL离子液体水溶液为例,体系pH值为4.0,H_2O_2的浓度为0.75%,FeSO_4的浓度为0.25%,反应时间为30 min,降解率可达85.34%。在此最优条件下,Fenton法处理[P4444][PhO]和[Hmim][PhO]离子液体废水,降解率可达8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参考文献

[1].龚燕燕,刘海春,张朵,佟静.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MOEMIm]Cl和[EOEMIm]Cl热力学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魏梁,冯瑶,唐玲,于淼,许芸.Fenton氧化法处理功能化离子液体废水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徐伊静,颜诗婷,李佳敏,寿飞艳,陈裕勤.硅胶固载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棕榈酸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

[4].吕瑞,江雪梅,杨家成,崔书亚.功能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J].分析科学学报.2019

[5].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水相中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β-环糊精催化合成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9

[6].冯咪.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中甲壳素制备及功能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7].付宙.酸功能化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张景顺.功能化吡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

[9].巩璐.醚基功能化铼离子液体性质及其在环辛烯环氧化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9

[10].王萍萍.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在合成环状碳酸酯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胺基阴离子功能性离子液体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4 吡咯烷酮基功能化离子液体 DSC...5 吡咯烷酮基功能化离子液体 TGA...5.11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代表性...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与硫酸催化...

标签:;  ;  ;  ;  ;  ;  ;  

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_龚燕燕,刘海春,张朵,佟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