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以D村第一村民小组为例

浅析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以D村第一村民小组为例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情况,以万州白土镇D村一小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主体,通过父母、老人和孩子的不同视角入手,深入查找此现象存在的内外原因,以及针对家庭本身和面向整个社会的利弊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暑期流动;外出务工;家庭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被界定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将其18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家乡达3个月以上,由父母一方抚养或(外)祖父母、亲戚、邻居、同辈代为监管的儿童。由于改革开放,外出打工比例的逐渐上升,第二代的外出务工人员在第一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好的收入和内外部条件,就有更好的能力对待留守在家的孩子,由此孩子的暑假大范围外出游玩成为了新的现象,本文将针对暑期流动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建议进行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

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至2013年,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达到6102.55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9%。1D村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白土镇,辖6个村民小组,796户,2697人,其中第一村民小组有118户,528人,现71户312人在家,每个家庭都有成员外出务工,主要务工城市为上海、江苏和浙江,其中只有16户不存在留守儿童的情况,2户为父母在家,14户为只存在留守老人。当笔者暑假深入该村第一村民小组做田野调查时,发现相比较上学期间孩子玩耍稀少的模样,暑期几乎村内没有孩子玩耍。

二、暑期流动出现的原因

1.内部因素

第一,经济基础的提升。改革开放69年来,第一批的外出务工人员以及陆陆续续开始回到家乡带自己的孙子,甚至出现了带自己曾孙的现象,他们已处于脱贫阶段。第二代外出务工人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虽然因为教育等限制,将孩子留守家中,但是当外出务工父母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为弥补孩子和增多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大部分务工人员选择在孩子的暑期,将孩子接过去玩耍。

第二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以前粮食都不够的情况下,许多人选择“蜗居”,但是现在外出旅游的享乐意识开始逐渐渗入农民的心中,外出游玩不再是浪费钱的事情,而是增长知识的机会,其中一位父母说:“赚钱也是为了孩子!”当物质宽裕时,多数家长选择将孩子带出大山,接触外部世界。

第三是从众的影响。随着近5年孩子暑期外出的比例上升,暑假外出成为孩子之间较量的话题,当遇到暑期的时候,孩子很早便会和父母沟通,争取外出,同时由于外出的人员多,结伴出行增加了外出的安全性,能让父母和长辈更加放心。

2.外部条件

第一交通的不断便利化。当前大巴、高铁、飞机和火车在万州均已开通,从d村到达万州只需要35元的大巴费,出行价格也在不断的降低。其中一位采访人说道:“现在去上海价格也不贵,也就300块一个人,他爸爸也愿意回来带孩子出去,去坐飞机,每个人600块,来回也才两千多,过去了就和父母一样吃喝,花不到什么钱!”

第二是网络的发展。虽然d村大巴出行还需要现金支付,但是许多家庭已经开始实行网络订票,尤其是当孩子提前告知放假时间的情况下,部分家庭甚至提早订购飞机票,以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出行方式。而在家的长辈也不用操心出行携带大量钱财的危险性,父母完全可以远程操控。

第三是通讯方式的便捷。许多孩子在家已经接触到手机、电话手表等通讯方式,并且熟练掌握,当外出时可以时刻与父母保持联系,大大降低了外出的风险性。

第四是教育的压力。外出打工可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带来新的世界观、生活观等,与之相关联的教育观念变化可能对留守儿童产生有利影响。2先进地区的教育环境始终领先于农村,虽然无法让孩子进入当地学习,但是暑期来感受异地的文化,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侧面激励孩子的学习动力。同时教育还推动了语言的同化,普通话的大面积使用,导致孩子出行和游玩也不会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反而能推动语言的使用。

三、暑期流动的利弊分析

对家庭而言,暑期流动是对孩子丰富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的途径,锻炼独立的机会,也是增加对外界认识和书本知识实践的方式,同时能加强和父母的沟通,增强对父母的认知感,尤其是在一个月至两个月的核心家庭里,孩子能增强个体安全、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父母角色的缺失或弱化极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社会适应性障碍,同时加大同辈群体对留守儿童价值观、行为、内心情感等产生的影响。3暑期流动期间,父母则是回归自己的角色,在孩子学习上增强辅导和监督,在道德品行上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对于爷爷奶奶而言,部分爷爷奶奶因为孩子出行,会送孩子,这也增加了老人的外出时间,增强老人对世界的了解,而不出行的老人则是减轻了教育负担,即使存在思念孩子的现象,但是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

对社会环境而言,首先面对村内的情况,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基础设施欠缺,没有图书馆可供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课外学习,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可供他们进行娱乐活动,课余文化生活显得贫乏单调。他们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却得不到合理利用,甚至受一些品性不端的社会人员的影响,到处惹是生非甚至违法犯罪。47/8月份是农忙时节,孩子的外出会能有效减轻村内安全和环境问题,孩子的大量外出,村内村民主要会集中于务农,加强当地的经济效益。若孩子们在家,容易出现老人看管不力和擅自下水塘的情况,造成社区治理的负担。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留守儿童暑期流动能培养文化竞争力,化解家庭结构矛盾,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孩子的流动会增加出行中的安全隐患,同时部分孩子在外接触到不良的习惯,由于父母白天上班,孩子通常在家玩手机,打游戏,只有父母下班后才能管制。且暑期流动毕竟是短暂的,孩子只能接触到外部世界的表面和文化符号,并不能真实的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孩子会成为攀比的噱头和增加父母的负担。

四、小结

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在经济的逐步增加中将会不断的增加,对于整个家庭内部,尤其是对于核心家庭能有效增强亲情,加强正确的家庭内部角色沟通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但是暑期流动仍还有许多的隐患存在,例如孩子的不正当价值观,外部物质观念的影响以及出行道路上的隐患,对此一是希望家长在暑期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意思的能增强孩子外出的出行计划和加强家庭价值观念的引导,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娱乐状态,提供多样的方式接触先进地区的文化氛围;二是希望国家逐渐增强出行方式上,针对孩子的安全保障措施,设立对接模式,避免出行途中出现危险,三是在努力缩短农村和发达地区的文化差异,助力整个社会环境的道德提升和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是有利于当下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回归,相对比春节的大规模迁徙和短暂相聚,儿童的暑期流动成本更低,时间更长,效果更好,更能满足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家长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2013.

[2]程培霞,达朝锦,曹枫林,等.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及情绪和行为问题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50-251.

[3]杨国才,朱金磊.国内外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5):113-119.

[4]邵青臣,佟雪红,陈建敏等.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状况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3(18):46-46.

作者简介:秦瑗(1995.02-),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西南大学,研究方向:人类学、社会学。

标签:;  ;  ;  

浅析留守儿童的暑期流动——以D村第一村民小组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