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作品论文_董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池莉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识,女性,小说,婚姻,人生,爱情,影视。

池莉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董慧[1](2016)在《池莉作品中的哲学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的作品看似毫无哲学可谈,却是浸润在哲理之中的,因为哲学来源于生活。本文从她的作品内容着笔,以爱情与婚姻为切入点,运用儒家的"仁学"、"中和"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矛盾等理论,阐述新时期的爱情与婚姻将转向颇有复古味道的"中国式"现实爱情婚姻模式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66期)

燕怡心[2](2016)在《作家池莉:女儿是她最好的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着名女作家池莉,她的代表作《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作品一经搬上荧屏就成为观众热烈追捧的收视热点,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巨大成功。其实,对池莉来说,最成功的作品应该是自己的女儿吕亦池。亦池15岁赴英读书,后考取伦敦大学经济统计专业,现在伦敦政经学院攻读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亦池出版了她的首部译作《致我离家出走的女(本文来源于《家教世界》期刊2016年13期)

侯果山[3](2015)在《浅析池莉作品中建构的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虽然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在她的小说中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池莉的小说主要从女性的心理个性、生活质量上,寄予了作家对女性自身生命价值的思索:既有对女性自主、自强意识的彰显;又有对母性意识的赞颂与审视;还有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追求与定位;很大程度上也有着对男性的失望反叛与对男权的颠覆。(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S2期)

薛梅[4](2015)在《方方、池莉作品中的武汉形象——武汉城市文学创作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方、池莉的武汉城市文学,对于市民社会、城市景观、武汉精神等有着独特的理解与建构,并由此形成了武汉的文化标签。但相比于其它城市的文学,还较为单一单薄,表现对象、审美维度也还缺乏丰富性,对消费主义、新的城市地标、新的人物群体等物理空间和社会层面多有回避与忽略,缺乏新媒体主义与都市时代的时间表现,历史纵深也颇为不足。武汉城市文学的创作还大有可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32期)

孙胜男[5](2015)在《池莉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彰显——以《来来往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意识主要是把女性作为两性关系以至社会关系的主体,进行思想上的萌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女性意识主张女性在社会的作用与对世界正向的引导力量。西方的女性主义主要是把女性作为主体,主张女性的权力。而池莉在其作品《来来往往》中,以刻画四段不同时期女性面临社会转型时的情况,深入表达了作者对于大时代女性地位,世界观与内心活动等多方面的一种思考,以彰显其对女性意识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15期)

孙洪露[6](2015)在《池莉作品中的味觉人生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的小说创作,总是表达对世俗人生的世俗关怀,她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看做是生活中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客观真实的再现。池莉说:"我的每部小说都在求异,都根据选材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结构、语感、语言色彩以及贯穿整部小说的气场"[1],但是"在我的作品里头,有一根脊梁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2]。她以这样的创作(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12期)

冯璐[7](2014)在《论池莉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她站在普通市民的视角,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作品中对母亲形象的描写也占有很大比重,母性的成长、母性意识以及母女关系等也是池莉创作的重要主题。本文正是以池莉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作品中母女关系、母性与男权文化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剖析池莉作品中较为浓厚的“审母意识”及对“母亲神话”的解构,深入挖掘作品中母亲形象的创作根源,并通过作品中出现的母女怨恨情结,探讨处理两代人关系的正确方式。引言部分综述了池莉作品中关于母性形象的创作情况,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主要对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进行了归类,并以作品中出现的典型人物为例,深入探讨形象背后的母性意识。指出池莉在作品中并不是一味地美化母亲,而是将真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丑恶”也一并带出,使人物更加真实、立体。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池莉作品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母女怨恨情结。重点反映了作品中母亲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及对女儿令人窒息的、带有侵犯性的压制,深入刻画了母女之间强烈的对峙关系。母亲略带摧残的母爱以及女儿们自身的觉醒,最终导致了母女的决裂。最后从作品本身以及作者创作心理两个角度,剖析了池莉作品中母女对峙的成因。第叁章以母性与男权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充当父权维护者的强权母亲形象的描述,分析池莉对于“母权”的看法。在中国家庭中,女人成了母亲之后就变成了男权的拥有者,具有了父性的权威。池莉集中地展示了母亲“恶”的一面,揭去了罩在传统作品中母亲身上的“圣洁”外衣,暴露了长期以来未被揭开的母亲阴暗、丑陋的一面,是对男权文化中理想慈母形象的一次解构。第四章从池莉的成长生活经历、缺失性体验、集体无意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等几个方面,剖析作品中母亲形象创作的根源,并发掘出了其在文学和教育两个领域中的意义。结论部分主要给列举了池莉母亲形象创作的一些局限性。池莉描写的母亲形象,摆脱了完美母亲的圣母形象,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还原母亲的真实状态,刻画母亲的美与丑,评判她们的得与失。通过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世俗母亲”的喜、怒、哀、乐,洞悉她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母亲形象有了更深的思索。(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11-29)

曾荣[8](2014)在《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来往往》是当代作家池莉写于1997年的一部关于婚姻爱情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本课题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文中所提到的四位不同时期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面临社会大转型,婚姻风气巨变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内心世界、观念、行为,去揭示作家所要倡导的一种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17期)

刘杰[9](2014)在《新写实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持续繁荣发展,以电影、电视剧为主导的影视文化日趋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影视在题材和内容上的需求,小说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剧。我们发现在这些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流派中的作品被大量地翻出并改编成影视剧,且其代表作家后来创作的具有新写实小说特点的作品也迅疾被改编,新写实小说这个可以被划归到“共名”时代的文学流派,为什么在文学创作多元化的“无名”时代,因其代表作家作品被频繁的影视改编而达到新的“共名”,为什么新写实小说作家群的作品会被频繁地改编成影视剧?面对影视的冲击,文学在未来将如何生存?从这样的问题出发,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写实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的研究来探讨小说在影视时代的生存策略和可能的发展。第一章主要从文学外部文化语境的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之前文化环境比较所表现出的不同)与不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文学环境比较变化不大)上来探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文化语境也相应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论文首先讨论到80年代中期以后文学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文化体制随之发生变革,文化市场形成,文学的生产、流通、读者接受,以及作家的存在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以影视文化为主导的大众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匮乏使得文学开始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剧。受文学影视改编的影响,作家的文学立场和身份认同开始出现动摇和变化。第二章从新写实小说适宜影视改编的文本特质上来研究新写实小说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剧的原因。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小说的创作主题、创作语言、创作结构和创作风格这四个方面来探究新写实小说所表现出的影视化的叙事特质,并试图揭示这样的影视化叙事方式的现代接受及其审美价值。第叁章主要探讨在影视文化时代,小说与影视的联姻对小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试图寻找在当下的时代文化语境下,小说受到影视这种新的艺术门类的影响,是否可以借鉴影视叙述手法,寻求新的审美表达,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新写实小说意味着80年代文学的终结和90年代文学的开始,其文学形态和文学创作手法影响着之后的文学创作,对于新写实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的研究将开启关于文学与影视研究的新的文学研究向度。(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彭丽[10](2013)在《视觉文化时代池莉小说作品影视改编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作为我国现代知名女作家,其作品多以反映武汉的地区特色为主。池莉小说销量经久不衰。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其作品被频繁改编成影视剧,使其在文坛上的影响力更加广泛。然而在池莉小说作品的影视改编中,受相关因素影响,出现了小说中心无法准确体现出来的困境。(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3年25期)

池莉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着名女作家池莉,她的代表作《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作品一经搬上荧屏就成为观众热烈追捧的收视热点,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巨大成功。其实,对池莉来说,最成功的作品应该是自己的女儿吕亦池。亦池15岁赴英读书,后考取伦敦大学经济统计专业,现在伦敦政经学院攻读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亦池出版了她的首部译作《致我离家出走的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池莉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1].董慧.池莉作品中的哲学人生[J].考试周刊.2016

[2].燕怡心.作家池莉:女儿是她最好的作品[J].家教世界.2016

[3].侯果山.浅析池莉作品中建构的女性意识[J].山东社会科学.2015

[4].薛梅.方方、池莉作品中的武汉形象——武汉城市文学创作反思[J].青年文学家.2015

[5].孙胜男.池莉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彰显——以《来来往往》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5

[6].孙洪露.池莉作品中的味觉人生体验[J].考试周刊.2015

[7].冯璐.论池莉作品中的母亲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曾荣.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课程教育研究.2014

[9].刘杰.新写实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0].彭丽.视觉文化时代池莉小说作品影视改编的困境[J].神州.2013

论文知识图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宣传思想工作(3)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宣传思想工作(2)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宣传思想工作(1)中国期刊出版纪事(2005/2006)期刊出版纪事...中国期刊出版纪事(2005/2006)期刊出版纪事...中国期刊出版纪事(2005/2006)期刊出版纪事...

标签:;  ;  ;  ;  ;  ;  ;  

池莉作品论文_董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