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论文和设计-戴利明

全文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本申请中所述喷锡风刀冷却处理PCB板的除毛刺效果更好。

主设计要求

1.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刀头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

设计方案

1.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刀头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

2.如权要求1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包括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风刀刀头和轴管转动。

3.如权要求1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支架上设置有轴管轴承,所述轴管轴承用于支撑轴管,所述动力部驱动轴管使得轴管在轴承上自由转动。

4.如权要求3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在风刀刀头上设置的具有开关的出风口,该出风口打开时空气喷出驱动所述风刀刀头转动。

5.如权要求3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为风刀刀头一端的出风口,出风口的部分气流方向偏转30至90度。

6.如权要求1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远离风刀刀头的一侧与气源端管连接,所述气源端管与气源连接。

7.如权要求6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管上设置固定架,该固定架用于与风刀支架连接固定所述端管。

8.如权要求1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支架上具有固定接口固定所述风刀位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路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电路板喷锡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PCB版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喷锡处理,喷锡的热量较高喷锡完成后需要冷却才能继续下一个加工步骤。现有的工艺中使用风刀喷出的强风对PCB冷却,并且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强风的作用是的PCB版上的未冷却的喷锡边缘的毛刺等不平整结构被去除。传统的风刀能够去除多数残留毛刺,但在风不易吹到的位置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残留,这不能满足高工艺要求。在PCB板存在打孔或开槽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更好的解决PCB板上打孔或开槽处残留冷却喷锡并且剔除毛刺的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刀头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刀包括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风刀刀头和轴管转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刀支架上设置有轴管轴承,所述轴管轴承用于支撑轴管,所述动力部驱动轴管使得轴管在轴承上自由转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部包括在风刀刀头上设置的具有开关的出风口,该出风口打开时空气喷出驱动所述风刀刀头转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部为风刀刀头一端的出风口,出风口的部分气流方向偏转30至90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管远离风刀刀头的一侧与气源端管连接,所述气源端管与气源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管上设置固定架,该固定架用于与风刀支架连接固定所述端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刀支架上具有固定接口固定所述风刀位置。

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进步在于:风刀能够在出风时转动时的其喷出的风角度方向多变,这样对PCB上的四角更容易处理,先对于单方向出风经过本申请上述风刀处理后的PCB板表面光滑无毛刺死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包含风刀在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风刀结构侧视图,其中包括气源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立体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200,包括气源100和与气源110连接的风刀100;所述风刀100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107上风刀刀头118,所述风刀刀头118可在风刀支架107上转动,风刀刀头118;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102和第二风管106,所述第一风管102和第二风管106与插接在所述支架107内的轴管114连接,所述轴管114穿过所述风刀支架107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

所述气源110为高压气源系统,高压气源系统包括储气罐121加压气泵122和控制系统124,所述控制系统124将储气罐121内的气压维持在一个特定的阈值之上,并且该阈值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风刀100用于连接气源110并且可控的喷出高压空气,风刀刀头118包括第一延申管105,所述延申管105为中空管,在延伸管105的一侧边缘逐渐收窄,延申管的整体结构为楔形,在楔形结构的末端为风刀的出风口119,所述出风口119整体为一条狭缝结构其有利于提高出风口的风速。

在风刀100工作时风刀可在所述风刀支架107上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风刀喷出的风的方向也随之在转动过程中改变。

风刀还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具有对称的结构,这样在风刀转动过程中第一风管102和第二风管104具有动平衡良好的性能。两者除了可为所述风刀刀头118供气以外还可以作为风刀刀头118与轴管114的连接媒介。

在本方案中,所述风刀刀头118在喷风的过程中能够转动,并带动喷出风的方向时刻发生改变,改变的风向能够对固定风向风刀所处理不了的PCB版挖孔、死角上的喷锡毛刺具有良好的效果,使得经过冷却处理后的喷锡板表面光滑无毛刺死角。

所述风刀包括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风刀刀头118和轴管114转动,在本申请中动力部可以时外置的电机、机械结构等凡是能够驱动风刀刀头118旋转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方案都可作为其动力部。所述动力部驱动风刀以轴管为中线转动,所述风刀支架107上设置有轴管轴承115,所述轴承115用于支撑轴管114,所述动力部驱动轴管使得轴管114在轴承115上自由转动。

在优选的所述动力部方案中,本申请提供较为简单的动力部结构,所述动力部包括在风刀刀头118的延申管105上设置的具有开关的出风口103,该出风口103、104打开时空气喷出驱动所述风刀刀头118转动。

所述动力部出风口103、104包括多个排列在所述风刀的延申管105上,每个所述出风口103、104的方向均与风刀喷气的方向垂直,这样由于出风口的喷气作用力,所述风刀刀头118在工作时会发生转动。风刀转动的速度可通过所述出风口103的数量决定,风刀转动的方向可通过出风口103、104的位置决定。当打开右侧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04时所述风刀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当打开左侧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03时所述风刀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转动。

所述出风口103的方案还可以通过改变风刀的出风方向代替,具体的为风刀一端的出风口119的部分气流方向偏转30至90度,这样气流会产生一个与所述风刀刀头118延申方向垂直的推力从而推动所述风刀沿着所述轴管转动。

所述轴管114远离风刀的一侧与气源端管116连接,所述气源端管116与气源110连接,所述轴管116与气源端管连接即能够密封空气又能够相互自由转动。

为了使得端管116固定的更稳固,所述端管116上设置固定架108,该固定架108用于与风刀支架107连接固定所述端管116,固定支架108通过连接杆131与所述风刀支架107固定。所述固定支架与端管连接的一端内部具有支撑所述端管的轴孔。

所述风刀支架上具有固定接口固定所述风刀位置,所述风刀可通过固定接口固定在支架、墙体、机械设备上,所述固定接口包括但不限于螺杆、螺母、销钉等常规固定手段。

设计图

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304.7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76634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H05K 3/34

专利分类号:H05K3/34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昆山先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先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富民工业园区2幢

发明人:戴利明;杨永祥

第一发明人:戴利明

当前权利人:昆山先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论文和设计-戴利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