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探析-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视角论文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探析-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视角论文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探析 ——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视角

王 旗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形成促使各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具有客观必然性。尽管在世界历史理论的阐述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过“全球化”这一词汇,但不能否认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更不能否认“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同时,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与“全球化”浪潮相悖的“逆全球化”现象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矛盾过程。面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互并举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逆全球化”现象开出了一剂良方。

[关键词] 世界历史;全球化;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两大重要发现之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以及历史发展规律高瞻远瞩的洞见,体现着他们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首次提出世界历史理论,之后,继续立足于现实的物质世界,以现实的人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作为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起点。他们在1848年公开发表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对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索。在当代,伴随着世界“全球化”问题的日益深入,“逆全球化”现象也日益凸显,并愈演愈烈。回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态》和《宣言》问世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多年里,其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实实在在地奔涌着一条世界性的洪流,这条洪流由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的普遍交往所驱动,最终由各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尽管在世界历史理论的阐述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过“全球化”这一词汇,但不能否认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更不能否认“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同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与“全球化”浪潮相悖的“逆全球化”现象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矛盾过程。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政治大渗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认清“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的实质,寻求中国对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必然性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并非历史编纂学意义上的历史,而是一个哲学范畴,在时间上一般指16世纪以后直到现在。在《形态》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做了详细阐述。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P23)即:人类为了维持自身肉体存在的需要,不得不进行物质生产,这成为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最初动因。需要本身又进一步产生新的需要,同时,人类为维持自身种族的延续也使人口增多,这些都使人产生越来越多的需要。正是因为这些不断扩大需要,使人类不得不进行生产以及再生产,最终促使生产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分工,分工反过来又促进生产扩大,扩大的生产又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扩大……分工扩大,人们之间的交换与交往也发展起来。交往与交换的扩大,促使商业贸易普遍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必然要求破除地域的限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繁荣与发展更要求广泛的材料来源以及众多的、廉价的劳动力,因此资产阶级极力寻求海外扩张,由此以资本主义世界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出现了。世界市场以其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或者被迫加入其中。如此,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加强,打破了各国、各地区割裂的现象,世界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历史随之形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旨趣并非仅仅在于对各民族历史必然转变为世界历史现象的简单阐述,而在于对其转变的内在机制的深刻揭示。毫无疑问,从现实性上讲,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多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根本上、总体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把握。在《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P31)那么,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何以成为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从社会生产以及社会交往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讲,世界历史的形成首先得益于大工业的崛起。一方面,大工业最先带来了社会性的大分工。在传统农业以及工场手工业时期,分工仅限于家庭内部或是群体内部,这样的分工仅仅是所谓的分工。真正的分工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带来的分工,它使“任何工人都可以从事任何一种劳动”,[2](P85)如此一来,生产就不再受到地域、原料、政治环境等的约束,可以依据自身需要向其他生产部门或者生产基地转移,这就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这就奠定了这种生产以无限追求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基于这种目的,地域性的生产和销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的需要,由此民族地域范围内的资源有限性与其需要的无限性形成深刻的、不容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便开始实施世界性的扩张,世界市场应运而生。由此可见,资产阶级的内在需要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推动力。从社会交往的角度讲,世界历史的形成离不开普遍的交往。首先需要看到的是各民族内部的交往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分工协作,而分工和生产又反过来促进交往的扩大。交往为突破民族性的、地域性的限制提供了一个现实性的基础。一旦突破了民族的、地域的限制,历史就开始转变为世界历史。这里应当指出,大工业的产生实实在在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由上可知,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交往的扩大化。马克思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尽管可能在某一时代或某一个国家出现暂时性的倒退或停滞,但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由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取采血后动物的心脏,冰浴生理盐水洗净,弃除脂肪、血管及心房组织,将心室(自冠脉结扎线下方至心尖处)平行切成厚度相同的5片,置37℃环境下加入0.1%NBT染色15 min。通过数码相机采集图像,利用ImagePro Plus 7.0软件测算心室总面积和梗死区面积(正常心肌呈现蓝色,梗死心肌呈现灰白色),并计算心肌梗死率(%)[6]。

二、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对于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看法并不一致。有学者支持“等同说”,认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学者则支持“对立说”,认为世界历史的最终旨归是全人类的解放,而“全球化”却加剧了各国的危机,使南北贫富差距拉大,并不具备使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实际上,两种说法都过于极端,应该意识到“全球化”虽然并不等同于世界历史,但却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一)“全球化”不等于世界历史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它的本质和弊端逐渐显现。“全球化”在带来各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拉大了“南北差距”。由此掀起了一股与“全球化”相悖的“逆全球化”思潮。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性低迷,这就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靠“民粹主义”,强调本国第一,推行地区贸易保护,这种思潮已然转变为赤裸裸的行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反全球化”并不等同于“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主要指反对不合理的全球化的思想与运动,它主要反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以及全球化导致的悬殊差异,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逆全球化”也被称为“去全球化”,是指重新赋权给地方和国家层面,是一种与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思想或行为。“反全球化”与“全球化”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只要有“全球化”存在,“反全球化”就一直会存在。而“逆全球化”则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呈现着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政治上推行保守主义、经济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文化上号召民族主义等。2016年 6月24日的英国脱欧公投事件,以及2017年1月20日极力推行“民粹主义”的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并推行“美国优先”原则,都是“逆全球化”在当代的具体表现。

由上述不难发现,世界历史与“全球化”并不能等同,世界历史的最终发展归宿是人的解放,而“全球化”的实质却是资本主义化,二者并不同质。

再观“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以经济的“全球化”为开端,经济“全球化”又发端于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为了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材料,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极力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并慢慢发展,最终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从全球化现象发生到现在,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历程,其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资本主义性质一直一以贯之没有改变。对此,马克思在《宣言》中已经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5](P31-32)这即是说,资产阶级“迫使”其他民族接受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所谓的文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野蛮地进行扩张。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宣言》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依然没有改变。在当今“全球化”的巨浪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虽然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较之以往在逐渐强大,但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优势地位,仍不可避免的使“全球化”打上资本主义的烙印,使“全球化”成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这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孤零零的两座小楼默默矗立着,霍铁抬头看看天,黑色的天幕显得无比厚重,一颗星星也看不见。

世界历史的理论旨归确是人的解放,这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看。从纵向上看,学术界已经公认,“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活动所围绕的中心”。[3](P565)纵观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人类解放范畴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统一”,[4](P412)人类解放理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重要地位。因此,不难推出世界历史理论也是马克思为寻求人类解放道路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最终的理论归宿也必然是人的解放问题。从横向上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其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形态》中,马克思指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P31)这即是说,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普遍交往是人类解放的前提条件,而这两个条件又是促进世界历史形成的必要的现实基础,这就不难推论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克思更明确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1](P33)由上述可知,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实现需以世界历史作为前提,世界历史的实质与最终旨归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类的解放。

(二)“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必经阶段

那么,从世界历史角度如何理解“逆全球化”现象呢?“逆全球化”与世界历史是什么关系呢?“逆全球化”将何去何从?这里最先要肯定的是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作为世界历史必经阶段的“全球化”过程也具有历史必然性。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历史过程首先是一个总体的过程。世界历史作为总体,与作为各个要素的各个民族、国家之间遵循着总体与要素关系之间的辩证的基本规律,即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要素不能脱离总体而发展,总体也不能脱离要素而存在。总体与要素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始终包含着矛盾,但总体大于要素,总体与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据此,“逆全球化”现象实际上就是作为世界历史的总体与作为民族、国家的要素之间以及作为民族、国家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曾指出总体是一种“普照的光”,使一切要素服从自己。由此可见,作为民族、国家的要素最终都要从属于世界历史的总体。因此,任何有悖于世界历史进程的行为最后注定是要失败的。除上述以外,我们还要看到世界历史在当代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是由于世界历史现阶段正处于资产阶级世界历史时期。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创的,不可否认资产阶级在形成世界历史中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资产阶级固有的矛盾和局限性以及其自私、贪婪、利己的本性也使整个世界的“普遍交往”充斥着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也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之间。“现代化输家”就是世界历史不平衡性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逆全球化”就是一些“现代化输家”积极制衡“全球化”中自身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并遭受社会排斥的行为。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阶段的不平衡性不会是无限永恒的,这种不平衡性将随着世界市场的全面的、充分的发展而消失。因此,可以推断,随着不平衡性的消失,“逆全球化”也将必然随之消失。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在现阶段世界历史还处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阶段,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席卷世界各地,已然成为世界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呈周期性的变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必将随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因此,也可以说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必然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出现暂时的“逆全球化”现象。

1.1.3 仪器与设备 UNICO2012-PC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R201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SartariusCPA225D 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公司),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KQ-500DB型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总的来说,“逆全球化”作为悖于“全球化”的一种现象,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世界历史在资产阶级世界历史时期不平衡性的产物。“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在当代的一种发展模式,“逆全球化”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另一种发展模式。“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在当代交互并举,整个世界历史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特点。世界历史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全球化”也是人类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客观过程,因此,“逆全球化”现象只是暂时的,必将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真正的普遍交往的建立而消失。

三、世界历史与“逆全球化”

辨别“全球化”和世界历史二者的关系要从二者的理论旨归和实质上谈起。

“全球化”并不等同于世界历史,但必须看到“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必经的阶段。首先,从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推动力来看,需要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相关内容前文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其次,从世界历史的内在本质来看,需要一个资本主义阶段。马克思在论述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从未将其与劳动和资本的辩证发展割裂开来。世界历史的本质应该是异化的扬弃。马克思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路。”[6](P78)因此,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不仅是一条异化之路,更是一条扬弃异化的路。所以,世界历史的形成需要“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存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5](P30)也就是说,当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劳动异化和私有财产普遍化,最终人对异化的扬弃就会实现,人开始向本质复归。由此可知,资本主义阶段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必经阶段。只有经过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阶段,异化的扬弃才可能成为现实。再次,从世界历史形成的基本过程来看,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也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必经阶段。通过马克思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转变阶段,也就是‘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阶段;二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阶段”。[7](P140)从新航路开辟到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然,马克思也看到了历史只是不自觉地将资本主义作为新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资本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财富积累越多,越是迫使更多人成为无产阶级,最终自掘坟墓。尽管如此,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却必不可少。

综上,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是必经阶段。在当代,“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由此可知,“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必经阶段。

综上所述,电教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应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中国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必然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本质,为我们科学分析当代“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为我们在特定的时代境遇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南。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真理性、前瞻性与深刻性。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尽管“全球化”为一些国家带去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化”作为资产阶级世界历史阶段,是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逆全球化”则是世界历史进程中总体与系统的矛盾、不平衡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周期发展的产物,一言以蔽之就是矛盾的结果。

面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互并举、矛盾丛生的国际大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3月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第一次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旨在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拒绝冲突与对抗。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的国际观以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它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普遍的、真正的联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反过来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交往的扩大。最终,世界历史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普遍交往的现实条件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人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就是世界历史性活动,个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市场经济实现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之间的普遍交往,使得人与人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8]

(1)输液泵。溶液输送泵主要选用200HFP- ZK240- 45D、00HFP- ZK40- 35D、65HFP- ZK60- 35D等不同规格型号耐腐耐磨砂浆泵;前泵盖、后 泵 盖、接管为灰铸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衬里(HT250/UHMWPE),叶轮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塑料包覆3Cr13不锈钢芯,泵轴3Cr13不锈钢 ,泵壳材质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塑料,联轴器、轴承座为高强耐磨灰铸铁(HT250)。

必须看到,在当代的新形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确实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逆全球化”现象所开出的一剂良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家间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为化解国际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为人类走出当前困境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更为加速世界历史的形成、人类的解放做出了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曹荣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陈学明,等.走进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高文新.马克思理论基本范畴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共中央编译局.共产党宣言(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共中央编译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李旭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6).

Analysis of “Globalization ”and “Reversal Globalization ”Phenomenon ——A Perspective of Marxist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WANG Q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Marxist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claims that the univers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and its related worldwide communication leads the history various nations to the direction of world history,where this change is an objective necessity. Although Marx and Engels didn’t use “globalization” directly in the illustration of world history,the relation between world history and “globalization” is unbreakable. Meanwhile,we should notice the current phenomenon of “reversal globalization” is also a necessary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changing from history to world history. Facing such international state,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to deal with the negative effect from “globalization” and the phenomenon of “reversal globalization”.

Key words :world history;globalization;reversal globalization;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收稿日期] 2018-11-05

[基金项目]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8-038HLJU。

[作者简介] 王 旗(1988-),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9) 05— 0016— 05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9.05.004

责任编辑:李新红

标签:;  ;  ;  ;  ;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探析-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