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辅助装置论文_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杨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脏辅助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脏,装置,心力衰竭,体外,氧化氮,主动脉,合金。

心脏辅助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杨林杰[1](2019)在《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1例左心室辅助人工心脏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出术前患者准备及医护人员培训,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呼吸系统管理、抗凝管理、一氧化氮治疗的护理、泵缆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及控制器自我管理是其护理要点。(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周小宇[2](2018)在《机械辅助装置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及临床营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以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旨在探讨机械辅助装置在成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作用以及机械辅助装置治疗过程中合适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重症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方法1.搜集接受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资料并进行分析。2.搜集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启动的原因、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类型、营养支持情况以及是否使用鼻-空肠营养管的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体外膜肺氧合机器撤机后ICU住院天数、出院情况及生存率。结果1.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治疗在脱机组的患者中,越长时间的机械支持,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等指标越趋向于好转;在不能脱机组的患者中,长时间的机械支持使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糖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等指标趋向于好转,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情况未见明显好转。其中24名患者成功撤离机械辅助装置,16名患者存活出院。死亡组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生存组,且有统计学意义。2.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过程中的营养治疗共有50名病人接受了肠内营养治疗,14名病人接受了肠外营养治疗,12名患者同时接受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38名病人以肠内营养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2名病人以肠外营养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所有病人的平均蛋白质营养充足性达到了58%(SD,29%),V-A ECMO病人平均蛋白质充足性达到了55.4%(SD,29.7%),V-V ECMO病人平均蛋白质充足性达到了61.2%(SD,29.1%);所有病人的平均能量营养充足性达到了79.9%(SD,18.3%),V-A ECMO病人平均能量充足性达到了72.6%(SD,23.6%),V-V ECMO病人平均能量充足性达到了87.2%(SD,5.9%)。结论1.当单独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衰的患者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高抢救成功的机会,同时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以改善预后。2.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肠内营养,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类型不同并不会影响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并不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禁忌。(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国荣,田步升,陈海丰,朱晓东[3](2018)在《对称式单支点离心泵心脏辅助装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称式亚悬浮离心泵心脏辅助装置提高血泵的抗血栓性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对称式亚悬浮离心泵。离心泵壳分为前端的离心泵筒和后端的叶片腔,叶轮由前端的转子柱和后端的叶片连接构成。叶片腔的后壁中心设置导流椎体,顶端设置支点球和支点球窝形成机械支点支撑叶轮尾端;叶轮转子柱前端设置径向磁悬浮环,与离心泵筒前端的径向悬浮共同形成径向永磁轴承。叶轮为直叶片且以中心对称辐射状排列,离心叶轮、离心泵壳、泵入口及泵出口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文章中研制了两种样机,叶片直径分别为15和17mm,叶轮转子柱直径均为8.5mm,长56mm,离心泵筒外径20mm内径12mm。叶轮叶片采用5叶片式,宽度8mm。叶片腔内径25mm,长9mm。所有血液接触面均采用医用钛合金包被。泵总长度68mm,总重量87g。结果:径向永磁轴承稳定维持叶轮前端的径向悬浮和轴向位置,无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离心泵均可产生相同的流体输出。在100mm Hg输出压力条件下离心泵可产生5L/min流量。直径17mm叶轮和15mm叶轮的转速分别为7000r/min和8500r/min。总输入功率分别约为8.3和8.1w,改变叶轮旋转方向可在大约2s内重新达到稳定输出,在此期间输出压力和流量显着下降。叶轮转换方向时可使离心泵功耗短暂增加至11W,随后回复至8W左右。结论:对称结构磁悬浮离心泵流体力学特性可满足左心辅助需要,流体力学特性在改变旋转方向条件下不变,转子-叶轮体交替旋转的驱动策略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8年01期)

[4](2018)在《新型心脏辅助装置:温柔挤压心脏抽血并保持跳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种可植入式的机器人装置,能够温柔的挤压心脏让它抽取血液并保持正常跳动。据制造者称,这种装置或许还需要长达3年时间才能上市销售,在此之前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人类临床试验。心脏被分成两个腔室,左心室抽取血液传递给身体,右心室只给肺供给血液。在大多数遭受心脏疾病的患者当中,只有(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李国荣,田步升,陈海丰,朱晓东[5](2017)在《对称结构磁悬浮离心泵心脏辅助装置及流体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对称设计的磁悬浮离心血泵对血泵抗血栓性的影响。方法:对称结构磁悬浮离心泵由园盘状的泵壳,入口管,电机定子,转子-叶轮体构成,转子-叶轮体中包埋两套经向永磁悬浮磁环及轴向控制永磁体。转子-叶轮体采用四极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方式。入口管外包绕轴向绕组并与轴向控制永磁体相对,馈电时可保持转子-叶轮体的轴向位置。该轴向电磁控制系统采用霍尔信号及反馈控制装置。本文样机最大直径45mm,总长度75mm,总重量210g。所有血液接触面均采用钛合金加工制作。对称结构磁悬浮离心泵在体外模拟循环台进行流体力学特性测试。结果:实现转子-叶轮体的全悬浮需要约2.1W的能耗。悬浮功率还受到泵的重力姿态影响,变化姿态可导致约±0.5W的功率波动。体外模拟实验显示血泵可在6000r/min的转速条件下产生5L/min和100 mm Hg压力的流体输出,能满足左心辅助的需求。改变转子-叶轮体的旋转方向对流体输出特性没有影响,与预想的特性一致。结论:对称结构磁悬浮离心泵流体力学特性可满足左心辅助需要。悬浮耗能虽受重力影响,但可以实现转子-叶轮体全悬浮。流体力学特性在改变旋转方向条件下不变,转子-叶轮体交替旋转的驱动策略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7年13期)

孙仁华,刘景全[6](2016)在《重症心脏与心脏机械辅助装置:现状与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已广泛应用于ICU心源性休克及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为心脏功能恢复的过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保障组织灌注,提高生存率。目前,对于MCS应用于重症心脏领域仍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问题,如MCS适应证、应用时机及应用效果等,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近年来MCS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如小型便携式心脏泵。未来MCS发展方向是体积小、微创、置入和撤离方便、组织相容性好及辅助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张雪[7](2015)在《基于人工肌肉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人工肌肉(Artificial Muscle)作为一种新颖的驱动器逐渐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在外力的刺激下像真正的肌肉那样收缩和舒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使用人工肌肉研究一款轻便型的、稳定性好的驱动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作为人工肌肉的一种,因为其拥有相当稳定的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和又仅仅需要较小的驱动电压就可以控制,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关注。本文就选取NiTi系形状记忆合金中BioMetal HelixBMX150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探讨BMX在方波和PWM波的控制方式下的响应特性和能量转换效率,并最终将其实验结果应用到直接心脏辅助装置(Cardiac Assist Devices,CAD)的设计使用中。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使用3D光学定位跟踪系统以10 Hz的工作频率记录来辅助对BMX在不同的驱动频率和占空比的方波和PWM波的控制下的频率位移响应特性的研究,并分析了BMX在不同的驱动控制下达到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运动时,控制电流、驱动频率和占空比应如何选取。其次,论文比较了在方波和PWM波的驱动控制下BMX的能量转换效率,为了将材料应用到直接心脏辅助装置CAD的设计中,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其输入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拥有比较大的控制电流和工作频率以及较小的占空比取值和环境之间的温差的PWM波控制方式能够促使高能量转换效率的获得。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简述了自行设计的一款使用BMX作为驱动器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通过我们的研究,大家可以对BMX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为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圣博[8](2015)在《新型心脏辅助装置对犬急性心衰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设计新型心脏辅助装置(Direct Mechanical Ventricular Actuation,DMVA),通过应用该装置对犬急性心衰模型的实验研究,观察其对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心功能以及心肌损伤等影响,了解新型心脏辅助装置应用于犬急性心衰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改进该辅助装置,从而为犬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方法1.设计新型心脏辅助装置。该装置设计为外层使用医用硅胶管盘绕而成,内部有两个气囊,供挤压心脏使用,气囊通过硅胶管与气动泵相连。该装置的两个气囊外壁与螺旋形的外壳相贴合,内壁分别与左右心室面接触,并连接IABP机器,根据与心动周期同步的充放气来辅助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2.急性心衰模型的建立。16条犬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以远段进行结扎的方法建立心衰模型,然后观察心输出量的变化(心输出量的减少大于30%),达到急性心衰模型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两组,A组给予直接心脏辅助,即实验组。B组给予直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未开启辅助功能,即对照组。在实验开始之后,分别采用1:1的辅助频率进行辅助(1:1即心脏跳动一次,装置辅助一次),两组均采用双心室辅助。并分别记录两组别之间的辅助之后的主动脉压力(Aortic blood pressure,ABP)、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于心衰后及心衰辅助后60min、180min、360min分别抽血观察叁种主要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切取心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炎症反应以及细胞结构,心肌组织的灌注以及心功能的恢复。结果2条犬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余14条犬建模成功。应用DMVA辅助360min后,急性心衰的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得到明显改变。心输出量通过辅助后增加31.0%由原来心衰时的(1.6±0.3)L/min增加到(2.5±0.35)L/min。主动脉收缩压通过辅助后增加了29.7%由原来心衰时的(92.0±8.0)mm Hg增加到(135.0±7.5)mm Hg。主动脉舒张压通过辅助从原来心衰时的(58.0±4.0)mm Hg到辅助后的(64.0±5.0)mm Hg。平均主动脉压通过辅助后增加了27.2%,由原来心衰时的(70.0±6.0)mm Hg增加到(101.0±7.0)mm Hg。通过应用DMVA辅助前后心率变化不大[(123.0±8.0)次/分比(126.0±10.0)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状态与心衰后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DMVA心脏辅助后,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分别在60min、180min、360min时点相比,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而且TNF-α增长的趋势进行性下降两组之间的TNF-α的含量在180min、360min时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在60min、180min、360min时点相比,血清中IL-1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B组),而且IL-1增长的趋势进行性下降,两组之间的IL-1的含量在60min、180min、360min时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在60min、180min、360min时点相比,血清中IL-6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B组),而且IL-6增长的趋势进行性下降,两组之间的IL-6的含量在60min、180min、360min时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使用DMVA对急性心衰犬进行辅助,辅助心脏收缩与舒张,增加心脏的心输出量,使心衰犬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显着的提高。2.通过使用DMVA对急性心衰犬进行辅助,能够使叁种主要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含量增长的趋势显着下降。3.该DMVA装置能够提高组织灌注和改善心功能,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趋于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3-01)

姜宁[9](2014)在《心脏辅助装置: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功。另一方面,患者在经历了最初的心血管事件得以生存后,心力衰竭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1])。据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心力衰竭患者已达到2300万。而在美国,每年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费用更是稳居老年人医疗支出之首。而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着的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因此,攻克心力衰竭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崔玲,白元,秦永文[10](2014)在《左室辅助装置在心脏移植前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左室辅助装置发展迅速,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前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现简单介绍其发展进程,就其临床获益及获益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简要列出该装置的适用人群,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4年02期)

心脏辅助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以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旨在探讨机械辅助装置在成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作用以及机械辅助装置治疗过程中合适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重症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方法1.搜集接受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资料并进行分析。2.搜集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启动的原因、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类型、营养支持情况以及是否使用鼻-空肠营养管的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体外膜肺氧合机器撤机后ICU住院天数、出院情况及生存率。结果1.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治疗在脱机组的患者中,越长时间的机械支持,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等指标越趋向于好转;在不能脱机组的患者中,长时间的机械支持使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糖和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等指标趋向于好转,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情况未见明显好转。其中24名患者成功撤离机械辅助装置,16名患者存活出院。死亡组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生存组,且有统计学意义。2.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过程中的营养治疗共有50名病人接受了肠内营养治疗,14名病人接受了肠外营养治疗,12名患者同时接受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38名病人以肠内营养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2名病人以肠外营养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所有病人的平均蛋白质营养充足性达到了58%(SD,29%),V-A ECMO病人平均蛋白质充足性达到了55.4%(SD,29.7%),V-V ECMO病人平均蛋白质充足性达到了61.2%(SD,29.1%);所有病人的平均能量营养充足性达到了79.9%(SD,18.3%),V-A ECMO病人平均能量充足性达到了72.6%(SD,23.6%),V-V ECMO病人平均能量充足性达到了87.2%(SD,5.9%)。结论1.当单独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衰的患者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高抢救成功的机会,同时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以改善预后。2.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肠内营养,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类型不同并不会影响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并不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禁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脏辅助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杨林杰.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9

[2].周小宇.机械辅助装置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及临床营养管理[D].郑州大学.2018

[3].李国荣,田步升,陈海丰,朱晓东.对称式单支点离心泵心脏辅助装置特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4]..新型心脏辅助装置:温柔挤压心脏抽血并保持跳动[J].商业文化.2018

[5].李国荣,田步升,陈海丰,朱晓东.对称结构磁悬浮离心泵心脏辅助装置及流体力学特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

[6].孙仁华,刘景全.重症心脏与心脏机械辅助装置:现状与未来[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16

[7].张雪.基于人工肌肉的直接心脏辅助装置研究[D].南京大学.2015

[8].李圣博.新型心脏辅助装置对犬急性心衰模型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

[9].姜宁.心脏辅助装置: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新策略[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4

[10].崔玲,白元,秦永文.左室辅助装置在心脏移植前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

论文知识图

1心脏辅助装置体外模拟实验平台结...心脏辅助装置在100小时失效时各...便携式心脏辅助装置心脏辅助装置的结构模型(a)新型心脏辅助装置;(b)心...1心脏辅助装置体外模拟循环试验台...

标签:;  ;  ;  ;  ;  ;  ;  

心脏辅助装置论文_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杨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