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政策论文_张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援助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印度,南亚,组织,国家,司法鉴定,国别。

援助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媛[1](2019)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与政策援助》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生代的农民工是农民,但是他们不会种田,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和当今社会农民工群体的现状产生了矛盾,也影响到了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政府要不断的完善农民工相关的政策援助,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困境。本文就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与政策援助进行讨论,希望能够改善农民工的现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2期)

蒋华杰[2](2019)在《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对外援助——中国援非政策演变再思考(1970—1983)》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叁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叁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唐文竹,姚鑫[3](2019)在《我市形成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政策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常州市企业知识产权涉外维权援助办法》《企业知识产权涉外维权指引》《企业知识产权涉外维权应对流程》日前相继印发。加上9月6日起实施的我市首个地方标准《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指引》(DB3204/T1001-2019),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企业(本文来源于《常州日报》期刊2019-11-05)

谢伟民,叶志鹏[4](2019)在《创新与跟随——为什么弱化援助方激励的对口援藏政策仍能得到有效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解释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总体成功?既有研究基本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分开,由此形成政策制定的中国经验和执行环节的阻滞、扭曲等基本印象。本文以对口援藏政策执行过程为例,讨论政策制定环节尤其是创新和跟随过程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文章追问:为什么弱化援助方激励的对口援藏政策仍能得到有效实施?既有研究很容易将答案归结为政治任务和动员,但本文将对口援藏政策执行过程放在长时段历史下进行考察,发现在中央的政治动员下,各援助方的地方创新和跟随为有效政策执行创造了诸多条件,将模糊政策意愿转化为清晰的政策目标,提供可行的政策工具,达成政策共识,创造有利于政策落实的舆论氛围。这里,政治动员不是简单发挥层层施压功能,而是通过激励创新和跟随推动政策有效执行。(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柴华[5](2019)在《保基本 救急难 求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19年10月9日起施行。为进一步做好政策落实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人就社会关心关注的有关问题予以解读(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10-26)

胡建梅[6](2019)在《当前主要援助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援助国不断完善其对外援助管理机构,重视对外援助立法工作,优化对外援助管理制度。新兴援助国的援助规模不断增加,各新兴援助国均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促进国际发展援助事业的发展。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优化了我国对外援助的治理体系,未来我国对外援助体系改革应加强内外部协调,重视援助评估,启动对外援助数据统计。(本文来源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期刊2019年05期)

杨理伟[7](2019)在《印度发展援助政策的演变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南南合作的复兴,以及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政治诉求的转变,印度开始调整其传统的对外发展援助政策。主要体现在:重新界定对外援助的范围,扩散对外援助的区域,整合对外援助的管理机构,多元利用对外援助的平台和方式,注重对外援助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期刊2019年05期)

戴永红,张婷[8](2019)在《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理念、实践与趋势:从“古杰拉尔主义”到“莫迪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亚地区始终是印度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印度对外援助政策也主要集中于南亚国家及地区。冷战期间,印度的南亚外交政策目标在于建立和确保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其南亚援助政策带有强烈的霸权色彩。冷战后,印度的南亚外交政策开始在确保南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推行改善与邻国关系的睦邻政策,即"古杰拉尔主义",秉持着"睦邻友好,不求相应回报"的理念,其南亚援助政策也开始面向更大范围的南亚邻国。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外交政策更为积极,更加注重地区外交政策,坚持"印度第一,邻国优先"的理念,形成了带有亲和色彩的"莫迪主义",其南亚援助政策更积极有为。随着印度南亚外交政策理念的发展变化,印度的南亚援助有了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叁圈层式"的双边援助为中心,辅之以南亚区域多边援助为支点的周边对外援助模型。印度2019年大选尘埃落定,新一任政府的南亚政策是否会有所变化,南亚援助政策是否会受到影响,未来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发展新方向会是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总结分析冷战后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窥见印度南亚政策的利益关联,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蔡礼强,刘力达[9](2019)在《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的制度吸纳与政策支持——基于美英德日法五国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与法国是发达国家中位列世界前五的对外援助国家,对这五个国家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在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从对五国的比较分析来看,这五个国家从战略性文件与立法保障、资金支持、执行机构、协作机制等几个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本国的对外援助以及海外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达到高度的制度吸纳水平。(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超[10](2019)在《全球视野下的欧盟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发展援助格局在过去近20年经历了显着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援助提供者的欧盟和美国尽管采取了不同的援助策略,但总的来说对发展援助都持有正面和积极的立场。然而,英国脱欧对欧盟的援助政策带来了深刻的潜在影响,可能造成欧盟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减少,并导致其全球影响力削弱;对美国来说,特朗普上台后对发展援助政策进行调整,强调发展援助服务于美国利益,并将发展援助作为开展"大国权力竞争"的新战场。尽管具体表现各异,但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在发展援助上都表现得更加保守化。欧盟和美国援助政策的改变,不仅可能导致全球发展援助目标的再设定,也可能会给新兴援助方发挥更大作用和创新性援助方式的更广泛应用创造空间,进而加快全球发展援助格局的重塑进程。(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援助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叁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叁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援助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与政策援助[J].家庭生活指南.2019

[2].蒋华杰.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对外援助——中国援非政策演变再思考(1970—1983)[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3].唐文竹,姚鑫.我市形成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政策体系[N].常州日报.2019

[4].谢伟民,叶志鹏.创新与跟随——为什么弱化援助方激励的对口援藏政策仍能得到有效实施?[J].公共管理评论.2019

[5].柴华.保基本救急难求实效[N].解放军报.2019

[6].胡建梅.当前主要援助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9

[7].杨理伟.印度发展援助政策的演变趋势[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9

[8].戴永红,张婷.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理念、实践与趋势:从“古杰拉尔主义”到“莫迪主义”[J].南亚研究.2019

[9].蔡礼强,刘力达.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的制度吸纳与政策支持——基于美英德日法五国的比较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2019

[10].张超.全球视野下的欧盟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论析[J].国际政治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体系框...“了解当地政府的一些儿童援助政策“了解当地政府的一些儿童援助政策空间赢利曲线与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社会福利函数与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真实西藏和合成西藏的人均GDP(对数值)为...

标签:;  ;  ;  ;  ;  ;  ;  

援助政策论文_张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