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彭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3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病情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中,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6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6.46±0.53,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5.35±0.45,干预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374;P<0.001)。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8.463,P=0.002)。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3.594,P<0.001)。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不仅能够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而且能够改善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对患者的关心与照护。

【关键词】时效性激励;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心理状态;

Effectoftime-effectincentivenursingonself-managementbehaviorandpsychologicalstateofdiabeticfoot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Thisstudyaimstoprovide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nursingofdiabeticfootpatientsbyanalyzingtheeffectoftimelyincentivenursingontheabilityofself-managementbehaviorandpsychologicalstateof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Methods:Atotalof300diabeticfootpatientsfromJanuary2016toSeptember2018wereselected.Thepatientsintheinterventiongroupwererandomlypidedinto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patientsintheinterventiongroupweregiventimelynursingmeasuresandthose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measures.T-testwasusedtocomparethetwogroups,andthecountingdatawasexpressedby[n(%)].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xcomposition,age,courseofdiseaseandgradingbetweenthetwogroups,buttherewascomparabilitybetweenthetwogroups(P>0.05).Inthisstudy,theaveragescoreofself-managementbehaviorabilitywas6.46±0.53intheinterventiongroupand5.35±0.45intheobservationgroupaftertheimplementationofthetime-effectiveincentivenursingmeasurefor6months,andtheself-managementbehaviorability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6.46±0.53,andthatoftheobservationgroupwas5.35±0.4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veragescoreofself-managementabilitybetween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5.374).P<0.001).The(SDS)scoreof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afternursing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18.463,P=0.002).The(SAS)scoreofself-ratinganxietyscaleafternursing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23.594,P<0.001).Conclusion:Timelyincentivenursingcannotonlychangethementalstateandcopingstyleofthepatients,butalsoimprovethecognitionofthepatientsundefinedfamilymembersandthecareandcareofthepatients.

【Keywords】:time-effectincentive;diabeticfoot;self-managementbehaviorability;psychologicalstate;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丧失生活能力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组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2]。由于糖尿病足的发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3]。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对疾病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高额的治疗费用也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负担,疾病恶化甚至会造成要进行手术的情况,从而患者心理状态易出现焦虑及抑郁情况。时效性激励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把握好有效时机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激励患者恢复对疾病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措施[4]。本研究通过调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名糖尿病足患者,分析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3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

纳入标准:①根据2017《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5]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②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③患者知情同意并且愿意配合相关调查与护理措施。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心、肺、肝、脑、肾的严重病变;②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③患者不愿意配合相关调查与护理措施。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0.65±6.06)岁;糖尿病病程4~15年,平均病程(7.65±4.06)年,糖尿病足分级:0级48例,Ⅰ级52例,Ⅱ级50例。对照组150例,男73例,女77例;年龄为45~83岁,平均年龄为(61.75±6.16)岁。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85±3.96)年,糖尿病足分级:0级46例,Ⅰ级52例,Ⅱ级52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病情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150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入院宣传教育,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及常规的护理措施,可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护理、药物用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予康复训练的指导,督促病人定期复诊。

对150名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的内容,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设定清晰的工作目标,确保取得患者的同意、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连续有计划的措施。每周定时发送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及护理注意事项,并针对性发送成功案例、励志文章等激励患者主动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有针对性地使用激励语言,激励患者主动进行自我管理配合治疗,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激励,将患者的激情推向高潮,及时解决患者现存问题,给予心理支持[6]。

1.3评价方法

运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对300名糖尿病足患者在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前后进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测评。量表内容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正确服药、足部护理行为5个方面。该量表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7分计分。平均得分如果≥5.6分为良好,4.2~5.5分为中等,≤4.1分为差。量表Cronbacha系数为0.918[7]。

对300名糖尿病足患者在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前后,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两份量表每份均有20个条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各项目评分之和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为标准分[8]。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9]。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及对照组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之前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中,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之前,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3.86±1.53,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3.92±1.49,干预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1.53;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之前,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正确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5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足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医护人员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同时,需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工作,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能够较为系统的开展自我管理工作,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困扰,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10]。通过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级心理状态,针对目前的现状,在理解和尊重患者的的前提下,疏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11]。通过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还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与照护,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面对疾病的积极心态,加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减少患者病情不断加重的情况[12]。通过设立榜样鼓励患者,帮助其改正不良习惯,更好地掌握用药方法、注意事项、饮食禁忌、运动锻炼等等知识[13]。

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正确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5个方面,这些知识技能需要患者熟练掌握[14]。在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提升方面,如何开展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可以协助护理人员高效地传播自我管理的知识内容,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本次研究中,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之前,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3.86±1.53,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3.92±1.49,干预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1.53;P>0.05)。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6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6.46±0.53,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为5.35±0.45,干预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374;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6个月之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正确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5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

对照组和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评分。说明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患者面对疾病能够采取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8.463,P=0.002)。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3.594,P<0.001)。在榜样的力量鼓舞之下,糖尿病足患者能够改善自我对疾病的定位,从而舒缓心理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措施6个月后,患者具备自我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有效的激励下,患者的病情控制、心理状态可以达到较好的状态[15]。时效性激励护理不仅能够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而且能够改善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对患者的关心与照护。

参考文献:

[1]阳恒,高凌.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7,33(22):3142-3145.

[2]杨海娜,李大勇.糖尿病皮肤溃疡中医外治法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5):613-616.

[3]李丽君.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意义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1):48-49.

[4]高岩,尹淑环.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44-247.

[5]陈大伟,冉兴无.2017《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2):1765.

[6]于爱红.以时效性激励理念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35):4390-4392.

[7]华丽,朱伟萍.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信效度验证[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6):5-8.

[8]张美燕,李小群,邓先华,等.精神科门诊患者综合使用MMPI、SCL-90、SAS、SDS的相关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8(4):356-360.

[9]郑日昌,孙大强.实用心理测验[M].开明出版社,2012.

[10]蔡理军.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足部护理知识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1):36.

[11]王云文,宓宝斌,梁淑芹,等.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心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28-30.

[12]孙淑岩,阚建科,孙艳,等.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7):2091-2093.

[13]周静璇,陈映辉,郭婉滢,等.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05):51-54.

[14]黄峰.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2):35-35.

[15]薛亚男,尚国爰,吕倩,等.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2):137-140.

标签:;  ;  ;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