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网络仿真论文_刘立芳,赵丽莎,齐小刚,熊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排队网络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网络,仿真技术,网络安全,时分多址,正态分布,效果。

排队网络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芳,赵丽莎,齐小刚,熊伟[1](2018)在《基于排队模型的网络性能仿真与安全评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各国对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视。在分析总结网络安全威胁的原理特点后,给出叁种主动安全威胁模型,即饱和安全威胁、删除安全威胁、篡改安全威胁。利用OPNET仿真工具建立多业务通信网络模型,其中网络节点模型是基于排队论而建立的模型。实验仿真设置不同业务强度参数以便获得不同网络状态下的网络性能状态。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网络安全威胁效果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马向宇[2](2017)在《基于Jackson排队网络的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仿真模块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装箱码头作为国际贸易的关键节点,是包含工艺方案设计、生产组织形式、管理策略制定等多层次问题研究需求的复杂生产系统,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将系统仿真技术应用于集装箱码头以提高其服务能力的方法,对能够快速响应研究对象变化的通用仿真方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其要求仿真能类似于工业制造系统,通过不同零部件的组装以快速满足不同需求,通用性仿真模块库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本文结合对码头组成元素基于仿真的静态共性抽象和基于排队网络的动态特征分析而建立了其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仿真模块,定义和完善了其功能和接口逻辑实现方式,最终得到一种具有一定通用性,建模过程灵活便捷,且研究问题具有一定广泛性的仿真方法。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仿真模块库的技术目标与功能定位。在深入分析码头常见的布置形式和工艺方案的基础上,从仿真层次的角度分析不同方案的共性,提出了模块库的技术目标与功能。(2)基于排队网络的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动态特征分析。本文分别以船舶和集卡为顾客构建了其排队网络模型并分析了其动态特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各类顾客排队网络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基于实体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3)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仿真模块库研究。在码头组成元素静态共性和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实体,建立了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具体的仿真模块。(4)模块库仿真应用案例。面向某实际码头的研究需求,利用模块库完成其模型搭建和方案比选,验证其工程价值。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码头设计和运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轻仿真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利于探寻提高码头服务能力的规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丁晓青[3](2016)在《基于排队网络模型及行人仿真的车站应急疏散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需求日益旺盛,由此引发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地铁因其运量大、速度快、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地面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地铁封闭式的结构特征,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或因大型活动产生超大客流时,人员疏散更容易产生潜在的安全问题。由于地铁车站的疏散能力是保证安全和高效疏散的关键,因此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和超大客流下人员疏散时发生事故的概率,就需要事先对地铁车站的应急疏散能力进行评估。地铁疏散能力不仅与车站内部走行设施(楼梯、扶梯和通道等)的几何属性有关,也与设施间的空间连接结构有关,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如何对地铁车站疏散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以识别疏散瓶颈,并提出解决方案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难题。本文首先采用M/G/c/c排队网络模型计算与评估地铁车站应急疏散能力,识别出站内走行设施的瓶颈,然后运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并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疏散能力的措施建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和梳理了地铁应急疏散能力的基础理论。首先,结合《地铁设计规范》对地铁车站疏散时间、疏散能力等概念进行了明确,指出了既有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其次,分析了车站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走行设施的几何属性、空间连接结构以及行人疏散特性等。最后,提出了应急疏散能力评价的叁个指标,分别为疏散时间、客流密度以及设施瓶颈。(2)构建了地铁车站应急疏散能力评估的M/G/c/c排队网络模型。基于排队论相关基础理论,首先构建了地铁车站内单设施的M/G/c/c排队模型。然后,在车站物理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行人疏散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铁车站应急疏散能力评估的M/G/c/c排队网络模型。最后,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应急疏散能力评估框架并设计和实现了模型的求解算法。(3)构建了行人在分流型设施处的概率选择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应急疏散情况下的行人在节点处对下行设施的选择的影响因素,其次对车站内设施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连接关系下的到达率传递关系。再次,针对分流型设施,构建了概率选择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目标是最大化下行设施的总输出率。最后,设计一个小规模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是对M/G/c/c的排队网络模型的进一步的完善,使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符合。(4)完成了基于改进的M/G/c/c排队网络模型的地铁应急疏散能力评估案例分析。选取北京地铁建国门车站作为案例背景,通过实地调研获得车站的几何空间结构、车站设施几何参数以及行人宏观运动特性(速度-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规划出在应急情况下的乘客疏散路径;然后通过编程实现模型计算,并得到应急情况下建国门车站的相关设施的排队长度、排队时间及输出率以及疏散时间等指标,以此得到建国门车站的疏散能力的评估结论。(5)运用Pathfinder软件对建国门地铁站进行疏散仿真试验。利用调研获取的数据(包括行人的性别和年龄比例等)搭建了仿真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仿真软件可以输出疏散时间、客流密度等疏散能力评价指标,针对这些指标,对排队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MIG/c/c排队网络模型在地铁车站应急疏散能力评估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建国门站疏散能力评估结果,提出了提高车站疏散能力的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聪,王永贵,贾子钰[4](2016)在《基于BP神经网络交通事故中车辆排队长度计算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通事故中车辆排队长度的动态变化,而引起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等问题。通过实地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利用叁次样条插值的方法进行实际通行能力的分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且计算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6年08期)

赵丽莎[5](2015)在《基于排队模型的网络性能仿真与安全威胁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威胁效果评估是信息网络安全评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中的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论文结合实际工作,基于OPNET+VS2010平台实现多业务输入输出通信网络系统,并围绕多业务信息网络仿真与网络安全威胁效能评估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思路是给出网络安全威胁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OPNET仿真工具建立通信网络模型,最后统计仿真数据并评估网络安全威胁效果,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总结网络安全威胁的特点后,给出叁种典型安全威胁模型即主动安全威胁模型、内部安全威胁模型、被动安全威胁模型。在主动安全威胁下,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可以截获各类用户之间的数据流,并有选择的对数据进行恶意的删除、篡改、或复制转发。其中主动安全威胁有叁种方式:删除数据、篡改数据和饱和复制数据。当网络中的某合法节点被安全威胁攻陷,或者安全威胁通过欺骗控制系统从而伪装成合法节点成为内部安全威胁。被动安全威胁不中断任何网络服务,也不会影响网络正常运行,而是通过截获网络链路上的数据流、随意或选择性的转发数据来进行安全威胁。(2)目前网络安全威胁效果评估技术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叁方面:第一种是针对某类安全威胁类型的效果评估。第二种是基于特定应用背景的网络安全威胁效果评估。第叁种是利用数学理论改进评估方法。在综述近年使用广泛以及最新的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对比评估方案。顾名思义,该方案将多种评估方法应用到网络安全威胁效果评估中并对比评估结果。基于适用性和工程应用性的角度考虑,论文选择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灰聚类综合评估法用于网络安全威胁效果评估。(3)建立基于排队模型的通信网络模型,利用OPNET仿真工具对多业务通信网络进行建模仿真,并分别在多种网络安全威胁和无安全威胁情况下做测试。最后对几种典型网络安全威胁进行效果评估得到效果排序。实验证明对比评价方法取得一致结果,这说明对比评估方案合理、有效,而且评估结果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张莹[6](2015)在《马尔可夫排队网络的模拟仿真和流体模型的高负荷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的是有转移率的马尔可夫排队网络系统,对该系统做了最简单的服务台串联的模拟仿真,并研究了该系统中的流体模型,得到了它的高负荷极限。首先,介绍文章中将会用到的一些数量指标和一些重要的定理,例如强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Donsker定理等。然后,介绍研究一般马尔可夫排队网络的方法和方向。其次,在平稳条件下,研究两个节点串联的马尔可夫排队网络,列出其中的局部平衡方程。设计了一些有效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一定的优化。通过Matlab软件,在平稳条件下,也就是???条件下,实现两个、叁个、四个和五个服务台串联的服务排队系统的模拟仿真。得出一些图形,并对图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比对。再次,在高负荷条件下,用一般的方法研究马尔可夫排队网络流体模型的高负荷极限和带有开关的马尔可夫网络流体模型的高负荷极限,并找到这些过程的到流体极限。用经常会运用的一些特殊刻画,对拥挤状态下,马尔可夫排队网络的带有开关的流体模型进行了刻画,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收敛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收敛。这就可以解释高负荷条件下的一些马尔可夫排队网络的有效结果。最后,在高负荷条件,对其中最简单的马尔可夫排队网络进行了模拟仿真。在这里,同样运用上述的算法,在高负荷条件下,通过Matlab分别实现2、3、4、5个服务台串联的服务排队系统的模拟仿真,并得出相关图形,对图形进行了一些比对。(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5-25)

李晓媛[7](2014)在《基于Simulink的对数正态排队网络仿真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排队论和排队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衣食住行到计算机网络,乃至航空航天都离不开排队。然而现在的排队论和排队网络,通常都假设为顾客按照泊松流到达,服务时间为指数分布。但由于现实排队的复杂多样性,这个假设具有局限性。服务时间还有可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现象,比如维修一个可维护系统花费的时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然而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有必要对服务时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排队模型进行研究。由于现实排队模型的复杂多样以及排队网络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或基本不可能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表达排队模型,这时仿真是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复杂的排队论或者排队网络,得出排队模型的性能参数,并为排队模型提出优化方法。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对服务时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排队系统和排队网络做仿真,得出不同排队系统的特点和性能参数表达式。同时通过对排队网络的仿真和分析,提出了排队网络重要的系统特征参数——等待率,根据等待率得出排队网络的瓶颈和冗余。最后通过瓶颈和冗余为优化排队网络提出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12-01)

付媛媛,赵雪琴[8](2014)在《基于排队思维的异构无线网络容量检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无线传感网络容量的准确检测,由于网络的更新变化大,异构环境下无线网络节点承载量需求不同,传感网络间受到单个节点利用率高的影响,会自动垂直切换到其它节点,导致网络节点间容量的实时特征产生动态性很强的波动。传统依据节点欧氏距离的最小生成树的网络容量检测模型,在多数节点容量动态情况下,检测到的网络容量存在明显的偏差。提出了依据排队模型的异构无线网状网络容量检测模型,面向基于MMPP的节点收/发服务模型,按照实测数据和相关的算法明确模型参数,塑造节点M/MMPP排队模型,通过矩阵几何方法分析应异构无线网状网络性能,采用矩阵几何法解出稳态概率,得到稳定的网络容量。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异构无线网状网络容量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具有较高的网络空间复用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10期)

陈晓黎,朱珺,李主国[9](2013)在《网络排队策略优化的OPNET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各种网络技术的全面支持与融合。基于这个原因,就路由器传递数据包的排队策略对移动通讯系统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OPNET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WFQ策略,接口每次按不同的权重从不同队列中取不同数量的数据包发送,能优化路由器的数据吞吐量。(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3年09期)

冯永,姚龙海,张亮[10](2013)在《基于M/M/1/K排队模型的低功耗无线通信网络TDMA协议延迟评估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M/1/K排队模型对低功耗无线通信网络中的TDMA协议延迟特性进行了评估,利用网络仿真软件QualNet在单跳簇状网络拓扑的条件下对不同接口的TDMA延迟特性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评估值进行了对比。仿真表明,该评估方案具有较好的近似性,同时,硬件接口的选择对于减少TDMA延迟时间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3年S1期)

排队网络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装箱码头作为国际贸易的关键节点,是包含工艺方案设计、生产组织形式、管理策略制定等多层次问题研究需求的复杂生产系统,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将系统仿真技术应用于集装箱码头以提高其服务能力的方法,对能够快速响应研究对象变化的通用仿真方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其要求仿真能类似于工业制造系统,通过不同零部件的组装以快速满足不同需求,通用性仿真模块库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本文结合对码头组成元素基于仿真的静态共性抽象和基于排队网络的动态特征分析而建立了其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仿真模块,定义和完善了其功能和接口逻辑实现方式,最终得到一种具有一定通用性,建模过程灵活便捷,且研究问题具有一定广泛性的仿真方法。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仿真模块库的技术目标与功能定位。在深入分析码头常见的布置形式和工艺方案的基础上,从仿真层次的角度分析不同方案的共性,提出了模块库的技术目标与功能。(2)基于排队网络的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动态特征分析。本文分别以船舶和集卡为顾客构建了其排队网络模型并分析了其动态特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各类顾客排队网络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基于实体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3)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仿真模块库研究。在码头组成元素静态共性和动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实体,建立了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具体的仿真模块。(4)模块库仿真应用案例。面向某实际码头的研究需求,利用模块库完成其模型搭建和方案比选,验证其工程价值。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码头设计和运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轻仿真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利于探寻提高码头服务能力的规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队网络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刘立芳,赵丽莎,齐小刚,熊伟.基于排队模型的网络性能仿真与安全评估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18

[2].马向宇.基于Jackson排队网络的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仿真模块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3].丁晓青.基于排队网络模型及行人仿真的车站应急疏散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刘聪,王永贵,贾子钰.基于BP神经网络交通事故中车辆排队长度计算的仿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

[5].赵丽莎.基于排队模型的网络性能仿真与安全威胁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6].张莹.马尔可夫排队网络的模拟仿真和流体模型的高负荷极限[D].长安大学.2015

[7].李晓媛.基于Simulink的对数正态排队网络仿真及参数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4

[8].付媛媛,赵雪琴.基于排队思维的异构无线网络容量检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

[9].陈晓黎,朱珺,李主国.网络排队策略优化的OPNET仿真研究[J].软件导刊.2013

[10].冯永,姚龙海,张亮.基于M/M/1/K排队模型的低功耗无线通信网络TDMA协议延迟评估及仿真[J].计算机科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外集卡开环Jackson排队网络仿真作业线内集卡闭环Jackson排队网络4×5带条件的QAP布局问题模型求解结果各数据包的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系眺队长...系统排队强度P比较图土石方平衡模块料源参数设置

标签:;  ;  ;  ;  ;  ;  ;  

排队网络仿真论文_刘立芳,赵丽莎,齐小刚,熊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