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菲凌: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论文

伏菲凌: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新时代执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包括执政思维方式、执政价值理念和执政目的等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理念不仅体现和坚持了党在新时代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要求注重创造,协调发展理念要求注重均衡,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注重质量,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注重交流,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注重共建和共治”的新要求。新发展理念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党在执政文化建设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够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前行。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执政文化;新时代

执政文化是执政党在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执政思维方式、执政价值理念和执政目的等理论成果的总和,是政党的理想信念、目标纲领和政策法规等在国家治理中的贯彻和落实。执政文化的核心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任何一个政党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加强执政文化建设,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执政文化建设,以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执政文化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其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执政党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党对我国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创新性把握,不仅对更好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破解党在执政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发展理念体现和坚持了党在新时代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新发展理念既是对我国以往发展经验的客观总结,也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一方面它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文化,同时也是指导执政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方向要求、解决难题的方法要求、建设目标的价值要求,另一方面执政文化的不断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一)新发展理念体现和坚持了保持党执政文化建设先进性的方向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执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必须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我们党在新时代只有牢牢把握执政文化建设先进性的方向要求,才能确保始终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列。当前,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三个不适应”的问题:文化水平与综合国力不适应,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适应,文化发展与国民素质要求不适应。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和人民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影响着文化发展的繁荣兴盛,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关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秉承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贯态度,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时期就是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执政文化建设中突出新气象和新作为,实现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新发展理念是在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念,体现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我党执政文化建设的行动先导。我党必须坚持在执政文化建设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执政文化在体现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

在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丰厚地区或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发展需要,各地对于其主体地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二)新发展理念体现和坚持了破解党执政文化建设难题的方法要求

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妥善处理当前党在执政文化建设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破解发展中的重大难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难题,一是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文化交流的名义,向我国输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极大危害了我党执政文化的价值取向;二是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科学性欠缺,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完善;三是党的执政目的难以全面落到实处,居民的收入差距依旧悬殊,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党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面临新的考验,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时代党执政文化的建设。但辩证地看,问题也是机遇,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推动和实现发展的过程。新发展理念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着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鲜明的问题导向为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原则,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党执政价值理念的创新,能够为党执政目的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新发展理念体现和坚持了实现党执政文化建设目标的价值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同时也是党执政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所处的阶段和国情没有变、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样也没有变,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体现了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人民更多的关注我国的经济与政治建设,以期建立更加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人民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人民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人民的要求和期盼本质上都是对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获得更好发展的合理冀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揭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因此,党的执政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发展理念意蕴着党执政目标的价值追求,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因此,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调整党的执政思维方式,完善党的执政价值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执政目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新发展理念对党在新时代执政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继承了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经验,准确地把握了当前的社会状况。它不仅对未来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党在新时代执政文化的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创新发展理念要求党执政文化的建设要注重创造

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需要推进党的执政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着实践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的决策,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党在继承这一重要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战略布局,体现了党执政思维方式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更高层次的开放,我国不仅要积极适应全球化,更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实现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物质与精神共同提升的状态;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法治理念在全国更广泛的普及,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施更加严谨;从加强党的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生态,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因此党在倡导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在“五位一体”的总部局中,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失衡的重要问题,所以党又加入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党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体制建设的质量,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深刻的认识是党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党执政价值观念的扩充和执政目的由导向性向协调性的转化。这些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同时,我们党在取得巨大成就面前,应清楚的认识到新时代执政文化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党仍然面临“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1]这“四大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对我党的重大考验,也是提升其执政能力的关键。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因此,实现党执政文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关键是要进行执政文化的创新建设,全党必须具有改革创新的执政意识,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中注重新的创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阻碍执政文化建设的困难和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确保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均衡

协调发展理念旨在实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它在党的执政文化中表现为: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文化建设;二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文化思想的关系,要实现不同文化的均衡发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组内数据对比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治疗前后数据分别为(104.55±22.86)g/l、(103.91±15.46)g/l,t=0.1796;研究组治疗前后数据分别为(98.56±14.76)g/l、(100.14±16.58)g/l,t=0.551。

生物裂解燃油(PBF)与生物柴油同属于生物质有氧燃料,但组分的碳链长度及碳键特征差异比较明显,生物柴油组分的碳链长度集中在C16 ~ C18,且碳碳双键(不饱和键)组分比例较高。而生物裂解燃油的组分碳链长度分布更为广泛,短链组分占有较高比重,且不饱和组分明显较少。石化柴油组分以烷烯烃为主,不含氧元素,分子结构明显不同于生物燃料。对包括 WME和JME在内的大部分生物柴油而言,由于其制备工艺的相似性,所获得的燃料尽管组分类别及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均含有较高比重的不饱和成分,可称为高不饱和度生物燃料[11]。

(三)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要注重质量

通过对武当山旅游景区自媒体营销的实际运用的观察,发现自媒体对于公众的吸引力仍然不太强,游客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可供游客参与互动的营销、促销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2018年,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已有6家,创历史新高,进入500强的企业就更多了。进入百强的6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延锋(排名第16)、海纳川(排名第65)、中信戴卡(排名第71)、德昌电机(排名第79)、五菱工业(排名第80)和敏实集团(排名第92)。

(四)开放发展理念要求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交流

开放理念要求在执政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正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进行碰撞。新时代党对执政文化的建设应当注意加强与他国文化的交流,不仅要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还要创造性地将其与我国国情整合起来,实现对执政文化的不断拓展和丰富。

新发展理念不仅反映了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体现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引领着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行动,为新时代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够在执政文化建设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前进。

习近平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共享发展体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执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党和人民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治理贯穿于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全过程,才能在共建共治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治、在共建共治中促进发展。我党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历来都凸显着人民的名义,都注意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智慧的结晶。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更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不断奉献,而不能共享发展成果,就会极大地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只有党和人民共同努力不断整合形成共同的情感、理念和价值信仰,才能在形成共识中切实推进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因此,共建是实现共享的前提和保障,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在共同治理中推进共建的质量,实现共享的要求。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党建党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中国社会的发展转型,有人认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也应该发生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已经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发展状况。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3]这一观点的提出实际上是用“专制”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发展,仅承认在执政文化建设中的多元性,而忽略了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这就陷入了党执政文化建设上的“自由主义”。一个国家执政文化的建设都有其核心的价值理念,对执政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围绕着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来进行,所以新时代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其次,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文化思想的关系。“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4]各种文化现象的客观存在从来不是历代统治者强势推动的产物,其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生产力决定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我党清楚地认识到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必然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但多样性不能模糊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社会主义形态的经济决定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既要使执政文化建设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之上博采众长提高其竞争能力和引领能力,又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促进各种文化的均衡发展。

(五)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共建和共治

党执政的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公平,共享是实现这一目的必经之路。共享发展理念回答了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是为谁而建设、依靠谁来进行建设、建设的成果由谁来享有的问题。党一直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6]的理念,这一理念表现在文化发展上就是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提高与全球交流的实践程度和水平。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执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了开放发展理念。党在1978年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导。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展了对外实践的范围,提升了对外交流的水平,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同时也推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党的执政价值理念在经济发展上的指导。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党加强对外交流的理念在经济上的运用,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在互相包容、相互借鉴中相互学习。“一带一路”所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正是党的执政价值理念在对外交流中的体现和实践,拓展了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不断把对外开放推向新的阶段,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实践程度和水平,从而丰富和拓展党执政文化的价值理念,创新党的执政思维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实现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发展变化的背后是党的执政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的转变,从“发展是硬道理”到“以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显示了党在执政思维方式上以“发展”为核心概念的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新发展理念不仅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指导,为“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提供了方法路径,更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思维方式转变中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5]。党一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价值理念,从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到邓小平提出的“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再到胡锦涛和习近平提出的“亲民爱民”的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价值理念的不断深化。党执政文化建设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在党执政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执政文化质量偏低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党员干部在其执政理念中忽视了求真务实的作风,表现在思想作风上的教条主义、工作作风上的形式主义、领导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和生活作风上的享乐主义,不深入实际地考察,不了解民情民意,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离,导致党的执政目的得不到落实,党执政文化建设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三、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就业前景好,我们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为三个原因。” 泓福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方蓓燕向记者介绍道。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执政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党的执政文化建设需要把创新思维摆在核心位置,才能实现执政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把创新贯穿在党的执政文化和执政理念当中,一是要提升党忧患避险、改革创新的执政思维方式。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执政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挑战的担当和创新意识。党面对民生领域的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问题,要勇于担当,化解矛盾,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党要转变改革创新的执政思维方式,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党要具有忧患避险的意识,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等。二是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中,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先进的执政价值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先进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同时也是推进党的执政价值理念创新的前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建设,才能回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另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中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实际基层生活的体验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认识水平,从而转变党员干部自身的执政思维方式。

绿色发展,蕴含治理智慧,更显历史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理性反思时代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凝聚形成了绿色发展理念,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党转变执政思维方式,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既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主流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党在执政文化建设中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现党执政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要辩证地、妥善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坚持以主流文化引领多元文化的发展,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因此,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信念,这需要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在文化发展上的领导权,倡导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主流文化是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化,在本质上反映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多元文化却不一定内含先进性和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底线必须是健康的、不危害社会主流文化的多元。所以,坚持以主流文化引领多元文化发展,首要的是要确保主流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居于领导地位,而多元文化的发展必须围绕并服务于主流文化。第二,以主流文化提升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正义与邪恶之分,因此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具有斗争的特性。应将主流文化中高尚的文化精神渗透到多元文化中,从而提升多元文化的内涵和意旨,并与主流文化保持一致的方向。第三,以多元文化丰富和滋养主流文化,坚持推进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1],“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多元文化具有主流文化所不具有的普及性,并且直接迅速的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加强人民的主体创造能力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涵养,促进国家文化能力的提升,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才能在制高点上欣赏万千气象,从而长久地保持文化上的荣光。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升党执政文化建设的质量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在执政文化建设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求党要在执政实践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执政目的等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实现人和自然发展在质量上的提升。

党内政治生活环境影响着执政文化的质量。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样才能为党执政文化的建设形成“山清水秀”的环境。党内政治生活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第一,党的执政价值理念要贯彻好使命和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党的使命和初心是推动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动力,只有在党执政价值理念中体现党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才能从文化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并从政治上确保党的性质不改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始终与党的使命保持一致,从而抵御腐朽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第二,执政思维方式要具有查找问题的意识。从问题入手,要着眼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这就要求将对党员进行“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教育作为首要条件。第三,加强党内反腐斗争。针对腐败问题,不论是领导干部受贿行贿案件,还是普通群众的腐败问题,都要一视同仁。加强党的反腐斗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要坚定反腐斗争能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信念,才能“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1]。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学习、比较、竞争中发展优势

古今中外发展的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开放中不断进步,在与其他执政文化的学习、比较和竞争中实现对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从党的自身建设来讲,善于学习他人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中要以开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和辨证的思维,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在基于我国国情和现实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比较吸收对我国发展有利的文化理论和建设经验。党在坚持开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去适应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中国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所以,我们国家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上也要主动融入整个世界中,要在竞争中宣传和发扬自身的文化特色,弘扬我们的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与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比较中不断学习,在相互冲突、相互竞争中实现对自身的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党要牢牢把握住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即立足于马克思义理论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加强执政文化建设,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才能展现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党执政文化建设价值的落实

共享发展理念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标注了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一是要求党坚持民本思想的执政价值理念。首先是要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要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人民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1];其次是坚持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的最大利益,就是要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党执政实践和执政文化建设的标准。二是要坚持公平的执政思维方式,即要使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殷切期望。在社会资源的分配、扶贫政策的实施中贯彻公平的思想,使资源的分配更加的公平化。

新发展理念每一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其重要的内涵和价值,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相互推动共同促进新时代党执政文化的新发展。因此,党在执政文化的建设中要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使之真正成为引领执政实践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李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论文化的一元与多元[J].天津社会科学,2003,(5).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Lead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o Lea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Ruling Culture in the New Era

FU Fei-ling1,FENG Kai-fu2
(1.Party School of Shunqing Prefecture Committee of CCP,Nanchong 637009,Sichuan,China;2.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ruling culture of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ruling ideology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cluding the ruling thinking mode,the ruling value concept and the ruling purpose.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vocat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ness and sharing.The concept,this concept not only reflects and adheres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s rul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but also puts forward for the party's ruling culture construction."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requires attention to cre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ncept requires attention to balance,and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requires attention.Quality,open development concept requires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on,sharing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requires attention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o-construction and co-governance.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party's rul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d new ideas and methods.The party's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culture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govern and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the new era;the ruling culture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134(2019)04-0008-07

DOI:10.13933/j.cnki.2096-2134.2019.04.002

收稿日期:2019-03-22

作者简介:伏菲凌(1992-),女,中共南充市顺庆区委党校助理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冯开甫,男,硕士,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宋祥军】

标签:;  ;  ;  ;  ;  ;  ;  ;  ;  ;  ;  ;  

伏菲凌: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