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理论论文_赵德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输线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输线,理论,电磁场,微带,甚低频,反射率,电桥。

传输线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德刚[1](2019)在《电视传输线理论与实际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传输线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长线和短线、传输线传达电、传输线中的反射、驻波和行波等技术问题,探讨了传输线技术在电视发射设备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电视信号传输效率,促进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骆新江,张忠海[2](2019)在《传输线理论场的可视化教学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但概念抽象,理解困难。为了增强学生对传输线理论的理解,文中把传输线理论同均匀平面波传播理论做了详细的对比。利用HFSS软件构建了3种终端条件(短路、开路和匹配)下沿线工作状态的可视化实验教学模型,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展示了沿线电磁场的工作状态,揭示了传输线理论的电磁场内在本质。这种感性认知实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传输线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健[3](2018)在《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的电小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设计高性能、紧凑、低成本的天线有着极大的关注。微带贴片天线,因其能提供紧凑,低剖面,轻重量和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天线的尺寸还需要进一步的缩小,因为通信终端留给天线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本篇论文以复合左右手(CRLH,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传输线理论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天线的设计,利用零阶、负数阶谐振与天线物理尺寸无关这一特性,从而使得天线的电尺寸减小。在叁角形基片集成波导(SIW,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谐振腔的基础上,引入交指槽,基于-1阶谐振,设计了一款复合左右手天线,由于该天线使用的是叁角形谐振腔体,与工作在相同模式且面积相同的矩形或圆形SIW谐振腔缝隙天线相比,结构更紧凑,另外,该天线拥有比主模更低的工作频率,电尺寸更小。接着,在矩形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谐振腔的基础上,开了领结形交指槽,与单独的领结槽相比,引入了一个更低的工作频点,从而不单使天线的电尺寸更小,而且还实现了多频工作。(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袁海军,陈又鲜[4](2018)在《通过反射的测量理解传输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射是微波传输与低频电路之间显着不同的地方,虽然课堂上通过电报方程的解可以看到传输线上的波由入射波和反射波迭加而成,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而在实验中,通过反射测量电桥和定向耦合器的方法测量反射大小,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传输线理论,增强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8期)

向益锋[5](2018)在《电磁场传输线理论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不停发展,各行各业的工艺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为这些技术的革新提供理论支持的就是一些物理或是化学的知识,其中电磁场传输线理论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是十分关键的。现阶段,我国电磁场传输线理论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文章对电磁场传输线理论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宋鑫华,闫鸿浩,马征征,王洋,徐彬[6](2018)在《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正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电磁参数对电磁波反射系数R的影响是电磁波屏蔽吸波研究的热点之一。考虑到影响电磁波反射系数R的因素很多,同时研究多个因素而成为关键点。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传输线理论,借助正交试验设计法安排试验方案。分析研究电磁参数的四个因素以及电磁波频率f、吸波层厚度d共六个因素对反射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电磁波反射系数R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吸波层厚度d、相对复磁导率虚部、相对复磁导率实部、相对复介电常数虚部、电磁波频率f、相对复介电常数实部;在X波段区间内,吸波层厚度d对电磁波反射系数R具有显着影响,而相对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相对复磁导率实部和虚部和电磁波频率对电磁波反射系数R影响不够显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钱志宇,施永荣[7](2018)在《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新型GHz共模噪声抑制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输线理论提出一种新型GHz宽阻带共模噪声抑制电路。利用双线传输线模型建立奇、偶模等效电路,在宽频带范围内准确预测了该电路结构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9-4.5GHz频段内共模噪声抑制深度超-10dB,共模阻带相对带宽达81%;在dc-6GHz频段内差模插损小于3dB且差模信号群时延抖动较小,表明该结构可以很好地保证差模信号传输的信号完整性,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8年02期)

高欣欣[8](2018)在《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电磁干扰预测方法及抑制手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干扰的预测方法和抑制手段已成为电磁兼容方面研究的重点。预测外施电磁场对传输线的电磁干扰时,传统的测试需要高昂的试验成本,一种新的辐射敏感度测试方法需要被提出。然而,为了降低后期整改的成本投入,解决由串扰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为此,以多导体传输线为研究对象,本文展开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分别建立无外施电磁场和存在外施电磁场激励传输线的电磁干扰预测模型即串扰模型和“场-多导体”耦合传输线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法或软件仿真法获得电磁参数并结合传输线的终端边界条件求解端口负载所遭受的电磁干扰;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电磁干扰的因素。然而,对于传统的“场-多导体”耦合辐射敏感度测试的高成本问题,可利用外加一根平行于传输线且两端都接有一定幅值相位信号源和特征阻抗的干扰线来代替外施电磁场来解决;在电波暗室里搭建实验测试平台,进行相关特性的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这种新的代替测试方法是有效的。同时,为了抑制较严重的电磁干扰,可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根据传输线端口的负载阻值大小,在干扰线和受扰线间施加RC微分或RC反相抑制电路;另一种是对传输线端口的电压关系进行奇异值分解,根据分解得到的矩阵关系,在传输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添加相应的抑制消除电路模块;通过实例仿真和实验对比,验证远端串扰抑制消除手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电磁兼容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骆新江[9](2018)在《基于ADS软件传输线理论虚拟实验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输线理论的实质,掌握微波电路设计工具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ADS2015软件构建了终端短路、终端开路和终端匹配3种情况的虚拟实验教学模型,分别进行了传输线沿线电压波、电流波和阻抗的工作状态的虚拟仿真。实验结果很好地展示了理论的实质,正确地验证了理论。(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侯文博,章志广,刘欢[10](2017)在《基于左手传输线理论的水平低架天线方向图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平低架天线具有低剖面、宽频带、易于修复等优点,是新一代甚低频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端点馈电的水平低架天线具有单向辐射性,给工程应用带来了限制。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左传输线理论的水平低架天线方向图控制方法,通过沿天线加载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实现对沿天线传播的电磁波传播常数进行调制,以改变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加载,可以在天线上实现左手传输线特性,即电磁波能量传播和相位传播反向,从而实现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从前向的端射方向向后向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传输线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但概念抽象,理解困难。为了增强学生对传输线理论的理解,文中把传输线理论同均匀平面波传播理论做了详细的对比。利用HFSS软件构建了3种终端条件(短路、开路和匹配)下沿线工作状态的可视化实验教学模型,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展示了沿线电磁场的工作状态,揭示了传输线理论的电磁场内在本质。这种感性认知实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传输线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输线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德刚.电视传输线理论与实际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

[2].骆新江,张忠海.传输线理论场的可视化教学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3].陈文健.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的电小天线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4].袁海军,陈又鲜.通过反射的测量理解传输线理论[J].科技风.2018

[5].向益锋.电磁场传输线理论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应用.2018

[6].宋鑫华,闫鸿浩,马征征,王洋,徐彬.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正交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7].钱志宇,施永荣.一种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新型GHz共模噪声抑制电路[J].现代导航.2018

[8].高欣欣.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电磁干扰预测方法及抑制手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9].骆新江.基于ADS软件传输线理论虚拟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10].侯文博,章志广,刘欢.基于左手传输线理论的水平低架天线方向图控制[J].舰船电子工程.2017

论文知识图

一1失配传输线充电技术的工程实现双频/叁频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电路普通和左手传输线等效电路非理想差分传输线样品层结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升主动脉与动脉段11、19和...

标签:;  ;  ;  ;  ;  ;  ;  

传输线理论论文_赵德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