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板设备论文和设计-陈福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转板设备。其包括工控机台,工控机台的上方设置有传送机构,还包括顶起定位机构、脱模机构和翻转机构,利用翻转机构将治具载板进行上下两面翻转,从而实现两层治具载板的同向叠放,再利用脱模机构将上层治具载板上的产品推入下层治具载板内,以将产品从上层治具载板的上方测试板面推入至下层治具载板的为与测试板面相对的另一侧板面上,从而实现转板工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板设备,采用平皮带的治具传动方式,产品通过流水线从上一工站输送到本工站的转板机构内,转板机构完成夹治具夹取,提升,翻转,脱模转板,放行等系列作业,可有效解决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转板设备,其包括用于提供智能数控的工控机台(10),所述工控机台(10)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沿水平方向传输双面治具载板(50)的传送机构(70),所述传送机构(70)由并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条同向且同速传送的传送皮带(71)组成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起定位机构(20)、脱模机构(40)和用于将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自动翻面的翻转机构(30)。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转板设备,其包括用于提供智能数控的工控机台(10),所述工控机台(10)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沿水平方向传输双面治具载板(50)的传送机构(70),所述传送机构(70)由并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条同向且同速传送的传送皮带(71)组成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起定位机构(20)、脱模机构(40)和用于将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自动翻面的翻转机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30)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定位箱(32),所述定位箱(3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且均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导轨(321),两个所述纵向导轨(321)上桥接有一垂直所述纵向导轨设置的支撑板(31),所述定位箱(3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31)沿所述纵向导轨(321)方向运动的提升电机(36);所述支撑板(31)的板面中部上设置有一夹紧气缸(34),所述支撑板(31)的板面上还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在所述夹紧气缸(34)横向两端的横向导轨(311),每个所述横向导轨(311)的导轨面上均设置有一与所述夹紧气缸(34)连接的夹紧机构(33),两个所述夹紧机构(33)对称连接在所述夹紧气缸(34)横向两端,每个所述夹紧机构(33)上均设置有一可轴向旋转的夹子(39);所述夹紧机构(33)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子(39)轴向转动的翻转电机(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33)包括第一连接板(331)、第二连接板(332)、支撑臂(337)、定位座(335)、盖板(336)、主动轮(333)、从动轮(334)和履带(338);所述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均与支撑臂(337)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32)与所述横向导轨(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31)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紧气缸(34)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337)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座(335),所述支撑臂(337)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通过履带(338)连接的主动轮(333)和从动轮(334),所述主动轮(333)中心轴穿过所述定位座(335)与所述夹子(39)的中心处连接固定,所述盖板(336)用于与所述支撑臂(337)固定连接并罩设在所述主动轮(333)和从动轮(334)的外部;所述夹紧气缸(34)驱动两端的所述夹紧机构(33)沿横向导轨(311)方向开合运动以改变两个所述夹子(39)之间的距离,所述翻转电机(35)驱动所述主动轮(333)和或从动轮(334)转动以实现所述夹子(39)的轴向转动,所述提升电机(36)驱动所述夹紧机构(33)沿纵向往复运动以改变所述夹子(39)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39)为十字型板状,其中一十字型的板面上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第一定位针(393)、以及2X2形式的第二定位针(392),所述第一定位针(393)形成在所述夹子(39)的纵向板的靠近端部处,所述第二定位针(392)形成在所述夹子(39) 的横向板的靠近端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定位机构(20)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70)的内部并设置在两条所述传送皮带(71)之间;所述顶起定位机构(20)包括提升气缸(22)和设置在其上方的托料板(21),所述托料板(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用于固定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第四定位针(23);所述提升气缸(22)驱动所述托料板(21)沿纵向方向往复运动以实现对双面治具载板(50)的托起和向下撤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转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40)包括一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的顶端设置有一固定板(411),所述固定板(411)的上方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脱模气缸(42),所述固定板(411)的下方依序设置有脱模板(43)和压板(47),所述固定板(411)的上方还垂直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板(411)后与所述脱模板(43)连接的导杆(46),所述脱模气缸(42)驱动所述脱模板(43)沿纵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脱模板(43)的下方板面上垂直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压板(47)至其下方的顶针(44)以及一1X1形式的用于固定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第三定位针(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转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板面的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二定位孔(52),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沿所述传送皮带(71)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第一定位孔(51),所述夹子(39)的第一定位针(393)或第二定位针(392)可分别对于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侧壁上的第一定位孔(51)相互插接,所述顶起定位机构(20)上的第四定位针(23)可从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52)相互插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转板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和发展,人们对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求更高,对手机电源的控制管理系统(PCM)稳定性也提出更高要求。原手工半自动PCM 测试包装生产线,手机电源管理系统保护板(PCB板)测试完成后,需人工将其从测试治具转到折弯治具中,然后再放入折弯设备,进行软板折弯,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转板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板设备,其包括用于提供智能数控的工控机台(10),所述工控机台(10)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沿水平方向传输双面治具载板(50)的传送机构(70),所述传送机构(70)由并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条同向且同速传送的传送皮带(71) 组成运动,还包括顶起定位机构(20)、脱模机构(40)和用于将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自动翻面的翻转机构(3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30)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定位箱(32),所述定位箱(3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且均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导轨(321),两个所述纵向导轨(321)上桥接有一垂直所述纵向导轨设置的支撑板(31),所述定位箱(3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31)沿所述纵向导轨(321)方向运动的提升电机(36);所述支撑板(31)的板面中部上设置有一夹紧气缸(34),所述支撑板(31)的板面上还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在所述夹紧气缸(34)横向两端的横向导轨(311),每个所述横向导轨(311) 的导轨面上均设置有一与所述夹紧气缸(34)连接的夹紧机构(33),两个所述夹紧机构(33)对称连接在所述夹紧气缸(34)横向两端,每个所述夹紧机构(33)上均设置有一可轴向旋转的夹子(39);所述夹紧机构(33)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子(39)轴向转动的翻转电机(3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33)包括第一连接板(331)、第二连接板(332)、支撑臂(337)、定位座(335)、盖板(336)、主动轮(333)、从动轮(334)和履带(338);所述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 均与支撑臂(337)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32)与所述横向导轨 (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31)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紧气缸(34) 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337)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座(335),所述支撑臂(337)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通过履带(338)连接的主动轮(333) 和从动轮(334),所述主动轮(333)中心轴穿过所述定位座(335)与所述夹子(39)的中心处连接固定,所述盖板(336)用于与所述支撑臂(337) 固定连接并罩设在所述主动轮(333)和从动轮(334)的外部;所述夹紧气缸(34)驱动两端的所述夹紧机构(33)沿横向导轨(311)方向开合运动以改变两个所述夹子(39)之间的距离,所述翻转电机(35)驱动所述主动轮 (333)和或从动轮(334)转动以实现所述夹子(39)的轴向转动,所述提升电机(36)驱动所述夹紧机构(33)沿纵向往复运动以改变所述夹子(39) 的高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子(39)为十字型板状,其中一十字型的板面上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第一定位针(393)、以及2X2形式的第二定位针 (392),所述第一定位针(393)形成在所述夹子(39)的纵向板的靠近端部处,所述第二定位针(392)形成在所述夹子(39)的横向板的靠近端部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起定位机构(20)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70) 的内部并设置在两条所述传送皮带(71)之间;所述顶起定位机构(20)包括提升气缸(22)和设置在其上方的托料板(21),所述托料板(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用于固定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第四定位针(23);所述提升气缸(22)驱动所述托料板(21)沿纵向方向往复运动以实现对双面治具载板(50)的托起和向下撤离。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脱模机构(40)包括一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的顶端设置有一固定板(411),所述固定板(411)的上方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脱模气缸(42),所述固定板(411)的下方依序设置有脱模板(43) 和压板(47),所述固定板(411)的上方还垂直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固定板 (411)后与所述脱模板(43)连接的导杆(46),所述脱模气缸(42)驱动所述脱模板(43)沿纵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脱模板(43)的下方板面上垂直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压板(47)至其下方的顶针(44)以及一1X1形式的用于固定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第三定位针(4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板面的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二定位孔(52),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沿所述传送皮带(71)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第一定位孔(51),所述夹子(39)的第一定位针(393)或第二定位针(392)可分别对于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侧壁上的第一定位孔(51)相互插接,所述顶起定位机构(20)上的第四定位针(23)可从所述双面治具载板(50)的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孔(52)相互插接。

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板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翻转机构将治具载板进行上下两面翻转,从而实现两层治具载板的同向叠放,然后再利用脱模机构将上层治具载板上的产品推入下层治具载板内,以将产品从上层治具载板的上方测试板面推入至下层治具载板的为与测试板面相对的另一侧板面上,从而实现转板工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板设备,该专利是采用平皮带的治具传动方式,产品通过流水线从上一工站输送到本工站的转板机构内,转板机构完成夹治具夹取,提升,翻转,脱模转板,放行等系列作业,可有效解决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自动转板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隐去工控机台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翻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翻转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夹紧机构的局部分解视图。

图6为图2中顶起定位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2中脱模机构的前视图。

图8为图3中夹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双面治具载板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双面治具载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2,一种自动转板设备,其包括用于提供智能数控的工控机台10,工控机台10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沿水平方向传输双面治具载板 50的传送机构70,传送机构70由并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条同向且同速传送的传送皮带71组成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起定位机构20、脱模机构 40和用于将双面治具载板50自动翻面的翻转机构30。

优选的,请同时参见图3至图4,翻转机构30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定位箱 32,定位箱3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且均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导轨321,两个纵向导轨321上桥接有一垂直纵向导轨设置的支撑板31,定位箱 3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板31沿纵向导轨321方向运动的提升电机36。

支撑板31的板面中部设置有一夹紧气缸34,支撑板31的板面上还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在夹紧气缸34横向两端的横向导轨311,每个横向导轨311 的导轨面上均设置有一与夹紧气缸34连接的夹紧机构33,两个夹紧机构33 对称连接在夹紧气缸34横向的两端,且每个夹紧机构33上均设置有一可轴向旋转的夹子39;夹紧机构33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子39轴向转动的翻转电机35;连个夹紧机构33在夹紧气缸34的驱动下沿横向方向开合运动。

请同时参见图5,夹紧机构33包括第一连接板331、第二连接板332、支撑臂337、定位座335、盖板336、主动轮333、从动轮334和履带338。

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均与支撑臂337相互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板332与横向导轨31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331的另一端与夹紧气缸 34连接,两个支撑臂337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座335,支撑臂 337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通过履带338连接的主动轮333和从动轮334,主动轮333中心轴穿过定位座335与夹子39的中心处连接固定,盖板336用于与支撑臂337固定连接并罩设在主动轮333和从动轮334的外部。

夹紧气缸34驱动两端的夹紧机构33沿横向导轨311方向开合运动以改变两个夹子39之间的距离,翻转电机35驱动主动轮333和或从动轮334转动以实现夹子39的轴向转动,提升电机36驱动夹紧机构33沿纵向往复运动以改变夹子39的高度。

请同时参见图8,夹子39为十字型板状,其中一十字型的板面上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第一定位针393、以及2X2形式的第二定位针392,第一定位针 393形成在夹子39的纵向板的靠近端部处,第二定位针392形成在夹子39的横向板的靠近端部处。

请同时参见图6,顶起定位机构20设置在传送机构70的内部并设置在两条传送皮带71之间。

顶起定位机构20包括提升气缸22和设置在其上方的托料板21,托料板 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用于固定双面治具载板50的第四定位针23;提升气缸22驱动托料板21沿纵向方向往复运动以实现对双面治具载板50的托起和向下撤离。

请同时参见图7,脱模机构40包括一支撑架41,支撑架41的顶端设置有一固定板411,固定板411的上方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脱模气缸42,固定板411的下方依序设置有脱模板43和压板47,固定板411的上方还垂直设置有多个贯穿固定板411后与脱模板43连接的导杆46,脱模气缸42驱动脱模板43沿纵向做往复运动;脱模板43的下方板面上垂直设置有多个贯穿压板 47至其下方的顶针44以及一1X1形式的用于固定双面治具载板50的第三定位针45。

请同时参见图9至图10,双面治具载板50的板面的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二定位孔52,双面治具载板50的沿传送皮带71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1X1形式的第一定位孔51,夹子39的第一定位针393或第二定位针392可分别对于双面治具载板50的侧壁上的第一定位孔51相互插接,顶起定位机构20上的第四定位针23可从双面治具载板50的下方向上与第二定位孔52相互插接。本案中将双面治具载板50的两个板面分别为定义为A面和B面,在A面上定位产品60。

实际加工时,首先将翻转机构30的夹紧机构33处于夹紧状态以夹持一双面治具载板50,同时夹子39上的第一定位针393插入双面治具载板50的侧壁上的第一定位孔51中,此时双面治具载板50的A面向上、B面向下,为便于阐述,将此处的双面治具载板50定义为原双面治具载板;然后待转板加工的前一工站工作完成后的双面治具载板50通过输送传送机构70传送到本案的转板工位,此时的双面治具载板50的A面向上,并且已有24个产品 60在双面治具载板50的A面中定位,为便于阐述,将此处的双面治具载板 50定义为现双面治具载板;此时,原双面治具载板与现双面治具载板呈上下方向并列设置;然后,顶起定位机构20上的托料板21在顶起气缸22的带动下向上顶起前一工站输送过来的现双面治具载板,同时第四定位针23插入现双面治具载板的第二定位孔52中以实现对现双面治具载板的定位;然后夹紧机构33在提升电机36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进而将原双面治具载板放在前工站流入并定位好的现双面治具载板的上方,夹紧气缸34驱动两个夹紧机构33 打开以释放与原双面治具载板的连接,翻转电机35再驱动夹子39旋转到另一工位、以使第二定位针392朝向原双面治具载板与现双面治具载板侧壁的第一定位孔51;夹紧气缸34驱动两个夹紧机构33相互合紧,以使第二定位针392分别插入两层双面治具载板的侧面定位孔中,提升电机36驱动夹紧机构33和两层双面治具载板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翻转电机35驱动夹子39轴向转动以带动两层双面治具载板翻转180度;提升电机36驱动已翻转好的两层双面治具载板放到顶起定位机构20的托料板21上,两个夹紧机构33打开以释放对两层双面治具载板的连接,夹子39再轴向旋转90度;然后脱模气缸42驱动第三定位针45沿导杆46方向插入两层双面治具载板中,顶针44 下落将产品60从位于上层的现双面治具载板的A面中顶出到位于下层的原双面治具载板的B面上产品定位孔中,从而实现产品从测试面转为折弯面向上,然后脱模气缸42驱动脱模机构40退出,两个夹紧机构33合紧,第一定位针 393插入位于上层的现双面治具载板侧面的第一定位孔51中,提升电机36再驱动夹紧机构33向上运动并带动位于上层的现治具载板上升到一定高度,此时位于上层的现治具载板的A面向下、B面向上,翻转电机35再驱动夹子39 轴向旋转180度,此时位于上层的现双面治具载板被翻转180度,实现A面向上、B面向下,即构成原双面治具载板,并停留保持原位置,等待下一次的循环动作;位于上层的现双面治具载板上升的同时,位于下层的原双面治具载板的B面向上,A面向下,且B面上有产品60,最后,顶起气缸22驱动托料板21下降至传送皮带71的下方,此时的装有产品60的治具载板落在传送机构70上,以备传送到下一工站,自此整个转板动作完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板设备,利用翻转机构将治具载板进行上下两面翻转,从而实现两层治具载板的同向叠放,然后再利用脱模机构将上层治具载板上的产品推入下层治具载板内,以将产品从上层治具载板的上方测试板面推入至下层治具载板的为与测试板面相对的另一侧板面上,从而实现转板工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板设备,该专利是采用平皮带的治具传动方式,产品通过流水线从上一工站输送到本工站的转板机构内,转板机构完成夹治具夹取,提升,翻转,脱模转板,放行等系列作业,可有效解决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自动转板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8724.9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80455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29C 53/04

专利分类号:B29C53/04;B29C53/80;B29L31/3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05 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上霞北路1号华阳工业园B区4厂房

发明人:陈福平;胡剑华;罗松柏

第一发明人:陈福平

当前权利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叶新平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自动转板设备论文和设计-陈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