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社会论文-张登浩,邵蕾,张积家

朝鲜族社会论文-张登浩,邵蕾,张积家

导读:本文包含了朝鲜族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排斥,朝鲜族,民族认同,抑郁

朝鲜族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登浩,邵蕾,张积家[1](2019)在《社会排斥对朝鲜族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民族认同量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50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社会排斥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不但可以有效地预测民族认同以及抑郁水平,还可以通过民族认同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排斥的需要—威胁时间模型,分析了这一结果对社会排斥及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吕艾桐,李锦实,吕光日[2](2019)在《朝鲜族小学人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民族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的重要途径。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朝鲜族小学生从小就读于朝鲜族小学,其家庭教育是朝鲜族传统教育模式,需要通过更多途径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底蕴,学习中华人文历史知识、培(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张登浩,邵蕾,肖菲,黄莲琼,张积家[3](2019)在《汉语水平对朝鲜族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社会排斥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社会排斥和抑郁在汉语水平和朝鲜族青少年学习兴趣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汉语水平问卷、青少年社会排斥体验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学习兴趣问卷对574名朝鲜族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朝鲜族青少年的汉语水平与学习兴趣呈显着正相关,与社会排斥和抑郁呈显着负相关;(2)汉语水平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朝鲜族青少年的学习兴趣;(3)汉语水平通过社会排斥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朝鲜族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朝鲜族青少年的汉语水平通过社会排斥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学习兴趣,这充分表明语言对于学习兴趣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人际关系来实现,这些结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着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梅花,崔金南[4](2019)在《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边疆社会治理困境——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流动(特别是赴韩务工)不仅深刻改变朝鲜族社会,而且给中朝边境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及边境非传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持续大规模的人口外流,造成延边朝鲜族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空心化、乡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高龄化、农村大龄男性婚姻挤压和留守家庭生活的掏空、乡村公共生活的式微,导致延边朝鲜族边境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陷入无人支撑的困境。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全面介入,营造必要的政策环境,提升该社会的吸引力,从而扭转这一地区人口长期外流的局面,同时政策设计上要在留住现有边民方面下大功夫。(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蕊,李银河,吕弻顺[5](2019)在《朝鲜族的跨国迁移对移民迁出地社会空间的影响——以延吉市饮食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族的跨国迁移,一直是研究朝鲜族人口流动的重要部分。选择延吉市烟集街内的餐饮商户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针对该区域内跨国迁移的朝鲜族商户进行研究,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得到以下结论:朝鲜族的跨国迁移以经济需求为主导因素,归国创业则是亲情、乡愁、婚姻等社会网络的综合作用,并由此提高移民迁出地的社会空间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丰富了移民迁出地的餐饮方式和消费文化,为打造多元化社会景观和社会空间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董文龙[6](2019)在《朝鲜族秋千运动发展现状和社会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秋千运动是朝鲜族女性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秋千运动在延边鲜族自治州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所以,研究秋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社会价值为例,可以有效的保护和促进朝鲜族秋千运动蓬勃、健康发展。本文以延边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内享有“鲜族第一村”的红旗村为走访地,以文献资料法、走方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朝鲜族秋千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和旅游向导获得撰写论文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走访、调研和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分析朝鲜族秋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社会价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秋千运动伴随着朝鲜民族共同发展了几百年历史。秋千运动不但展示了朝鲜族女性勇敢进取的精神风貌,而且显示了她们的健康体魄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从朝鲜族秋千发展至今,到目前已正式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体现了朝鲜族秋千运动的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是该项运动在延边自治州地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2、朝鲜族秋千运动在延边自治州地区能得到很好发展得益于延边鲜族自治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秋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以政府牵头,把朝鲜族的秋千运动当作“亮点”带动旅游业发展拉动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以市场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是秋千运动带来的经济价值。3、朝鲜族秋千运动存在的问题:一是秋千运动的传承人逐年呈下降趋势;二是在当地秋千器材的普及率低,限制了秋千的发展;叁是相关部门投入资金较少导致研究秋千运动的科研团队较少;四是主流体育运动项目对秋千运动带来的冲击。通过研究分析提出的建议:一是提高秋千运动传承人的待遇如优先上学、择业,吸引年轻人继承传统体育项目;二是在学校和公共场所增设秋千器材,提高普及率;叁是设立专项资金成立科研团队,专款、专人致力于秋千研究;四是拓宽秋千运动功能增加秋千运动同大众体育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期刊2019-06-12)

潘禹潼[7](201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族,简称为“朝族”,为迁入民族。由于朝鲜族村落形成年代久远,传统村落的民居及其生活空间不仅陈旧、破落,而且因为古村落旅游的开发而过度消费、破坏,民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刘少奇同志提出的。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发展,新农村的内涵也在随之变化: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推行“厕所革命”,保护古村落,建设美丽乡村,等等,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也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地更新着其内涵。因此,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概念进行了再解读,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为理论指导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课题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月晴镇白龙村为例,对白龙村朝鲜族村落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了古村落面临的问题;通过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延吉市周边、图们市周边的农村发放问卷调查,笔者了解了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掌握村民对于村落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与愿景;通过研究朝鲜族村落发展历史、形成过程和民族文化来分析研究朝鲜族村落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出新农村视角下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朝鲜族村落的改造策略,旨在传承朝鲜族民族文化,保护古村落,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朝鲜族村落。(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曹莹[8](2019)在《社会支持视域下朝鲜族初中生学习倦怠缓解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学习倦怠感已成为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缓解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学习倦怠的产生是外部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学校教育主要致力于教师素质、学校办学条件等外部条件的介入,而较少关注学生内部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外部因素,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个人因素,它们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程度如何?叁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本文以延吉市朝鲜族中学222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杜建政、张翔等人修订的Judge等人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SSRS)》以及胡俏、戴春林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胡俏、戴春林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以延吉市普通中学的456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作为对比。经探讨与分析,形成如下研究结论:(1)朝鲜族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普通中学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情况一致,但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得分均略低于普通中学。由于朝鲜族初中生中留守学生占比高,家庭教育引导欠缺,应试背景下优秀教育资源的竞争激烈,学校课业压力大,故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且略高于普通中学。(2)由于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下男女学生接受的教育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家庭、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对男生有更高期望值,且青春期男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步性,所以男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着高于女生,尤其表现在情绪耗竭维度上。(3)初二是初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学业上难度增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应对压力的学科学方法,家庭方面父母的缺席等,导致朝鲜族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年级,而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年级。(4)由于初中阶段面临的中心问题是“我到底是谁”的问题,对人际关系有心理层面的需求,而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生的家庭构成现状致使部分学生缺乏来自父母的客观社会支持,这会影响个体对爱的感受但也会更加珍惜周围人的力量,因此,朝鲜族初中生拥有中等偏下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中等偏下水平的客观支持,中等偏上水平的主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5)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都与学习倦怠存在显着负相关,并且都能够负向预测朝鲜族初中生的学习倦怠。通过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高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够缓解朝鲜族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并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家庭叁方面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学校要优化学校环境氛围;重视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升教师素质。(2)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等方式,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平台;可以通过正面鼓励、优化教学策略等途径缓解朝鲜族初中生的学习倦怠。(3)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沟通;提供弹性家庭支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4)重视初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教学,调节课业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05)

刘海波,孙春日[9](2019)在《论玄琴艺术在延边朝鲜族社会中的传播——兼与《中国音乐词典·续编》编者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玄琴是在延边朝鲜族社会中流传的一门弹拨类乐器。该乐器起源于朝鲜半岛,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中韩两国民间文化交流传入中国延边地区。经过近叁十年的发展,延边的玄琴艺术仍然只在极少数人群之中流传,它在朝鲜族社会中的活跃程度远不及与其形制类似的伽倻琴。由于学术界对玄琴在延边朝鲜族社会中流传的程度认识不清,因此,《中国音乐词典·续编》关于玄琴"曾流行于吉林省延边地区"的表述,不符合实情,值得学术界商榷。(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马伟华,陈纪[10](2018)在《分化与差异:在韩中国朝鲜族社会融入的人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韩中国朝鲜族的职业分化,是导致该群体社会融入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因素。普通务工群体在经济融入中的边缘化特征,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与文化融入中呈现出封闭与异质的状态;中高端职业群体成功融入韩国社会,促进了他们与韩国人之间的深层互动及文化融入的同质性。研究中国朝鲜族融入韩国社会的分化与差异,不仅可以展现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对朝鲜族跨国理性流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引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朝鲜族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民族群体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的重要途径。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朝鲜族小学生从小就读于朝鲜族小学,其家庭教育是朝鲜族传统教育模式,需要通过更多途径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底蕴,学习中华人文历史知识、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朝鲜族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张登浩,邵蕾,张积家.社会排斥对朝鲜族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为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吕艾桐,李锦实,吕光日.朝鲜族小学人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J].辽宁教育.2019

[3].张登浩,邵蕾,肖菲,黄莲琼,张积家.汉语水平对朝鲜族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社会排斥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4].李梅花,崔金南.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边疆社会治理困境——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9

[5].王蕊,李银河,吕弻顺.朝鲜族的跨国迁移对移民迁出地社会空间的影响——以延吉市饮食街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

[6].董文龙.朝鲜族秋千运动发展现状和社会价值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7].潘禹潼.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8].曹莹.社会支持视域下朝鲜族初中生学习倦怠缓解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9

[9].刘海波,孙春日.论玄琴艺术在延边朝鲜族社会中的传播——兼与《中国音乐词典·续编》编者商榷[J].武陵学刊.2019

[10].马伟华,陈纪.分化与差异:在韩中国朝鲜族社会融入的人类学研究[J].民族研究.2018

标签:;  ;  ;  ;  

朝鲜族社会论文-张登浩,邵蕾,张积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