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剖析及防治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剖析及防治

(方正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摘要:人事档案在机关单位工作汇总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相关人士的工作与发展。少数干部借助工作便利与个人关系,通过伪造、篡改等方式进行档案造假已获得不正当利益。文中以机关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为例,分析档案造假的表现,联系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防治措施,促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机关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防治

干部任前审核是干部选拔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些年党和政府持续完善干部选拔建制度机制与民众监督意识增加,使得沉积多年的干部人事档案造价问题显露出来。通过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及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对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坚决整治并维护档案的真实性,提升干部工作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有必要深入研究干部人事档案造价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机关单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表现

(一)年龄存在造假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中最常见的问题篡改年龄、伪造出生时间,也是问题“重灾区”。部分干部通过增加或减小年龄的方式达成某种目的,各种表格填写时出生日期不同,如有的通过增加年龄方式方便当年招工、入伍或接班等,有的为了满足“干部年轻化”提拔条件减小年龄等。种种情况下造成人事档案出生时间篡改与伪造情况层出不穷,很多档案都存在这方面问题。这种可大可小“弹性年龄”现象造成跑官要官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到体制内用人风气。

(二)党员材料造价问题

机关单位干部选拔任用中规定很多岗位只有党员才能竞聘,不是党员的话不具备资格。少数人员伙同他人制造整套入党材料,使得自己具有竞聘这些岗位的资格。但现如今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严重缺失党员材料的情况,甚至部分人员的党员资料已经丢失无法找回,为了完善人事档案就需要相关人员补齐党员资料,这也是造成党员资料造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干部履历学历造假

干部档案出现履历与学历造价,主要通过增减履历或虚假文凭的方式满足国家干部、公务员及公开选拔招收的需求。更有甚者,为了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伪造学历、工作经历,随意更改职位,将副科级改成正科级、副处级改成正处级。此外,部分人原工作单位破产或长期得不到重要,故意将履历改成步步高升的情况,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自己强大的工作能力。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公平性,直接扰乱选拔风气。

二、机关单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的成因

(一)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机关单位规模较大,档案管理工作量也随着加大,再加上档案管理无法产生效益,反而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等原因。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机关单位领导层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忽视,形成了机关单位不受重视档案管理这种不良风气。机关单位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无法将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而机关单位档案制度最看中的档案收集与保护等措施混乱,导致档案查找不便、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二)部分党员缺失诚信

缺乏诚实信用,对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不愿意付出辛劳、存在享受的投机心理,为了实现自己追求的现实利益,随意填写“三龄两历”的信息,为了使得自己的干部人事档案看起来更加真实,逻辑更加严谨,一些人进行档案加塞,将虚假材料加到干部人事档案中,加上人事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不严格审核文件,使虚假信息文件得以进入档案中,并长期使用。档案记录不统一,信息混乱、不准确等是当前干部档案非常突出的问题。

(三)档案人员素质不足

单位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对于机关单位来说更是如此。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管理者有基本的油田知识,又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机关单位管理者大多是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担任,并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不利于机关单位的持续发展。

三、机关单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

档案管理是对单位乃至国家档案进行保存和加密,是单位生命轨迹的续写方式,一个单位对档案资料的管理程度决定了一个单位运行的好坏。而在档案管理环节中,档案管理人员更是对单位档案管理起着决定的作用,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无疑决定了单位档案管理的成效。

而在我国大多数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意识不强,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无法将责任意识落实到实处,从而导致了单位或是个人完成严重的损失。前由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业务档案的管理已经从传统的人工管理上升到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共同保存的趋势发展。在对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需要重视做到以人为本,并将人工管理与设备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既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应该保证参保人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在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单位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干部拟任前档案的审核

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标准,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工作。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在人事档案审核中重点审核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

核查干部人事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档案材料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否合理,审核完毕后进行公示,凡发现档案材料或者信息涉嫌造假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或者暂停任职、录用、聘用、调动等程序。严审干部人事档案,让有为者不吃亏,让投机者不得利。

(三)做好干部诚信教育工作

之所以后出现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原因就在于诚信问题。档案是干部晋升和国家进行人事任命的主要依据资料,档案一旦作假,就相当于一张废纸,失去了其作用与价值,即是对本人人生经历的诋毁与掩盖,也是一种对国家的欺骗行为,会使国家在进行干部人事调查和任命中出现误差,启用一些只会作假、造假的无能人士,而使真正的人才埋没,对国家人士任命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所以,针对干部人事档案造价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从源头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干部的诚信再教育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定期开展“诚信教育”工作,要求干部人士在平常工作中崇尚“以德为本,以信为天”的原则,坚持本心,诚信做人,坚守个人道德底线。

其次,加强干部人事的档案管理,对其档案的审核制度进行强化。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细致、细心,一旦发现可疑问题,就要严格按照审核制度进行全面彻查,直到找出真相,同时对档案的收集和归档问题要进行严格把关,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信的前提下,还要做好档案的移交和借阅手续,一切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最后,对于档案出现问题的干部人事要进行严格处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打击力度,对于出现档案造假问题的干部一定要从严、从重处罚。例如,有的干部为了晋升会对自己的“三龄两历一身份”进行涂改,一旦发现,要取消其晋升资格,改为留用观察,如果性质恶略或者屡教不改,则指接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结语

总之,新时期党执政过程中干部人事档案作为重要资源,各机关单位构建长效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并对实际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源头上控制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的出现。同时,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与党纪教育工作,在党内干部之间形成良好的风气,促使党员干部成为担当实干的好干部。

参考文献

[1]帖梅.坚持制度创新破解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J].陕西档案,2019(01):29+28.

[2]陆庆华.“杜绝档案造假违法行为”路在何方?——必须让档案造假违法成本大于其预期收益[J].档案与建设,2018(09):88-90+85.

标签:;  ;  ;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剖析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