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三层意蕴论文

魏长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三层意蕴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解放过程就是解除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束缚和禁锢的过程,是现实的个人获得自由并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内涵丰富,具有三层意蕴:一是人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即自然解放;二是人从异化劳动、经济剥削、政治压迫等社会不正当束缚中解放出来,即社会解放;三是人从狭隘的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即自我解放。实现自然解放需要提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有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解放需要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实现自我解放需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觉悟,改变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自然解放;社会解放;自我解放

2018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本文认为,人类解放的目的是为了自由,自由是真正的人的幸福的根基,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诉求和展开。人类解放的过程就是解除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束缚和禁锢(主要是自然的束缚、社会的禁锢、自我的局限)的过程,是现实的个人获得自由并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解析:根据水中H、O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分析,在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B、D三个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选项中,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水作还原剂。

一、自然解放

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中的社会解放思想(包括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劳动解放)的关注和研究较多,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就理解为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劳动解放,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从狭隘的自我中解放出来的思想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对自然解放、社会解放、自我解放之间的关系研究也不够深入和系统。

清末在新式教育起步时,浙江钱塘县私塾俞氏就敏感地意识到时势的变化,劝导自己的学生骆憬甫:“现在的时代,光光做策论是不够的。英文、算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体操、图画等,家塾哪里学得到?而且也请不到这样多才多艺的名师。……我刚从杭州回来,知道安定学堂、杭州府中学堂都在招考,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奉劝你俩赶快去报名投考,勿再过家塾生活以埋没一世!”[16]经历了两次乡试失败的骆憬甫在老师劝导下,在1905年秋考入了杭州府中学堂,开始了他的人生转折。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其面临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资产阶级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中解放出来,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现实的社会结构特别是经济结构,剖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规律和阶级斗争,从而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劳动解放、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关注和论述比较多,或者说,更多强调人类的社会解放。但是,不能由此就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从狭隘的自我中解放出来的关注和论述。实际上,自然解放、自我解放(包括思想解放)和社会解放(包括劳动解放、经济解放、政治解放)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④⑤⑧[11][13][14][16][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146、161、154、274、135、53、380、421页。

(一)从自然力的盲目控制下解放出来,就是不受盲目自然力的控制和束缚,能够认识和运用规律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在自然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0]恩格斯曾经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21]千百年来,人类长期生活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等级观念、私有观念、男尊女卑、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拜物教”)、拜官主义等传统观念长期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作为无形的力量阻碍着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传统价值观念是传统观念的核心,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凝固于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传统的力量是无穷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牵引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使人们不知不觉地服从阶级统治和阶级剥削,阻碍了人类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进程。因此,人类要获得真正的解放,不仅要摆脱自然界和社会的束缚,还需要摆脱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私有观念、等级观念等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束缚。不仅要消灭私有制,还要消灭私有观念。由于观念的滞后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消灭私有观念比消灭私有制还要难。狭隘的私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境界,使人们变得自私、贪婪,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导致了人的异化,造成了人的灵魂、精神生活、精神家园的扭曲,人不能成为真正的全面拥有自己本质的人。同时,狭隘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阻碍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

(二)人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具体历史条件之下的现实社会之中的人。因此,人的自然解放离不开人的社会解放,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人类从自然的束缚、禁锢解放出来的最直接的力量,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最强有力的手段,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物的方面),离不开社会的生产关系(人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我们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谈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不能脱离人的社会解放谈人的自然解放,而应该看到人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不能脱离生产力谈生产关系,脱离人的自然解放谈人的社会解放(包括劳动解放、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强调人是自然存在物并不仅仅是做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肯定,而是要说明人们一切社会历史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产生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要将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人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关系中把握。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⑧自然解放与社会解放的统一就在于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的社会关系的相互制约。马克思指出:“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⑨

(三)实现人的自然解放,实现人从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仅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且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⑩不能把自然界仅仅看作被人类利用、改造、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仅仅是欲求与满足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得以充分展现的大舞台。

人生境界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水平,是一个人主观世界的综合反映。人生境界的高低对人的解放有着重要的影响,犹如人的一生幸福与否,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满足感密切相关。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水平高的人,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正确处理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在自由境地。而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水平低的人往往计较于个人得失,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心胸狭窄、贪婪自私,陷入欲望的泥潭难以自拔。外在的物质财富的发展永远赶不上其欲望所求,欲而不得的痛苦将会缠绕其心灵,使其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四境界说——人生有四种境界,从低往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的人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与宇宙同一,可谓之圣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人一旦达到了道德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就不再以一己私利、个人快乐为价值选择和行动的核心,就会从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自由。道德觉悟主要是指一个人对应该如何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认知水平和践行程度。道德觉悟高的人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规范为人处世,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从而避免来自社会和国家的制裁和强制约束,获得更多的自由。而道德觉悟低的人往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甚至见利忘义、利令智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了一己私利而置道德、法律于不顾,最终不仅遭到人们的唾骂而失去尊严,而且会因为违法乱纪而遭受惩处,失去自由。

二、社会解放

人要获得自由,不仅需要自然解放,而且需要社会解放。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社会解放的迫切性在阶级社会里最为明显。在奴隶社会,奴隶成了会说话的工具,被卖来卖去,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在封建社会,雇农为了交租子被迫卖儿卖女,被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牢牢束缚住,特别是妇女,“从一而终”“女子无才便是德”,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和选择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在政治上没有权利和地位,经济上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文化上缺乏话语权。奴隶为什么没有人身自由?雇农为什么要向地主交租子?雇佣工人为什么比资本家贫穷?在马克思看来,这既不是神定,也不是命定,而是因为私有制的存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存在。“被压迫阶级的存在就是每一个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必然意味着新社会的建立。”[11]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更是在人的主观动机背后隐含着必然性,隐藏着历史规律。“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2]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规律,最基本或者最根本的历史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以及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在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无产阶级才能觉悟起来,组建自己的政党,发动社会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人的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社会越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越频繁、越广泛,人的社会关系就越复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凸显。在人的所有社会关系中,按照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按照内容来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关系表现为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表现为人与阶级、政党、国家的关系。因此,人的社会解放就要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中不正当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从扭曲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解放出来。社会对人的不正当的束缚(或者说对人们正当权利的束缚)在阶级社会表现得最为明显,宗法等级制度、异化劳动、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就是突出的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宗法等级制度、异化劳动,消灭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解放的必由之路。在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社会解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解放

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中的地位,不仅认为劳动创造了人,而且认为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得以展现和实现。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从事的劳动却是与自己本质相悖离的异化劳动。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14]。在异化劳动中,工人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束缚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链条上,变成了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因此,无产阶级解放从其最直观的层面上就是要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劳动解放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劳动的重要性提升到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高度,从本体论来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类人猿变成人的根本动力;从认识论看,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人类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价值论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成为人展示自己本质力量的第一需要。既然劳动对人来说如此重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为什么还要像逃避鼠疫一样逃避劳动呢?因为劳动异化了,成为异化劳动了,而异化劳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要消除异化劳动,首先就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301页。

(二)经济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一样,一些人可以无偿地占有另一些人的劳动成果,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剥削,形成了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其间充满了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人类的不公平以最突出的方式表现出来。为消除这种不公平而产生的奴隶暴动、农民起义、无产阶级革命充满了阶级社会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其根源在于私有制及其必然产生的经济剥削。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工人是雇佣劳动者,资本家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对工人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同异化劳动一样,经济剥削的根源也是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解放是指无产阶级从资本家的经济剥削中解放出来。无论从劳动解放看,还是从经济解放看,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私有制。

(三)政治解放

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解放指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的政治压迫中解放出来。政治是经济的直接表现,也是解决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政治解放,就需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推翻阶级社会,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政治解放同时也是人民所排斥的那种国家制度即专制权力所依靠的旧社会的解体。”[15]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政治解放是从全人类解放的高度谈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无产阶级解放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解放,而是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自身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6]如果说奴隶阶级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革命,最终建立起来的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那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则是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经济剥削、政治压迫的共同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解放、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是紧密相连的,其共同的前提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建立每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解放,是人与社会、人与人真正统一的美好社会。

三、自我解放

6)机遇因素。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甘肃省食药监局起草制定了《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引导企业做好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准备工作。甘肃省工信委研究制定《甘肃当归全产业链实施方案》,“岷县当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与此同时,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迈出坚实步伐,在“一带一路”沿线8国建立岐黄中医学院,在 5 国成立岐黄中医中心,推动多批甘肃中医药产业注册认证与出口。2017 年 7 月,经国务院同意,原国家卫计委、原发改委、原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批复,甘肃省正式成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甘肃省破解瓶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吉和街不复旧年模样,所有的木阁楼全部消逝了,代之以四十多层的楼宇,站在每一层楼的阳台上,似可望见滚滚长江。

现实的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存在物。人们要真正得到解放,不仅要从自然界和社会中解放出来,还得从狭隘的自我中解放出来。人的自我解放至少包括以下条件:人生境界和道德觉悟的提升;摆脱落后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一)人生境界和道德觉悟的提升

16 世纪以来,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呐喊,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摆脱了带有禁欲主义色彩的基督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它们打着人本主义的大旗,开始了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这种掠夺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助推下愈演愈烈。这场轰轰烈烈的向大自然进攻的运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人的自然解放;另一方面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污染。人们在享受物质财富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越来越品尝到过度征服自然界带来的苦果。这一点在现当代社会里越来越明显。二战以后特别是近几十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和生活方便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生态危机和高度风险,犹如核技术可以用来发电,也可能瞬间使数十万人毙命。大量物种灭亡或正濒临绝种,废气、废渣、废水造成了空气污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已成为奢望。如此种种,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的自然解放的真正出路。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五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摆脱落后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两大类。每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衣食住行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很难实现发展的需要。“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④没有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人类就会灭亡。而个体生命存在的前提就是最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是千百年来束缚和困扰人类的难题。迄今为止,粮食短缺、饥饿问题仍然是全球问题之一,一部分人吃不上饭、住不上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仍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性难题,这一难题的破解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强调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硬道理”。中国的当代发展离不开这一“硬道理”。这一“硬道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⑤大自然的束缚愈古愈显,普遍存在。人并不是想飞就能飞起来的,后来人们知道了万有引力定律;庄稼不是想丰收就能丰收的,多少年来人们靠天吃饭;人们并不是想不死就能万寿无疆的,多少权力无限的皇帝也得无奈地死去,人有人的自然生死规律……大自然以其隐在的自然规律束缚着人的自由。人类要想从自然规律统治的自然界中解放出来,就需要认识、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⑥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与必然性是同等层次的概念,必然性就是客观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列宁曾经指出:“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如马克思千百次反复说过的那样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⑦

(三)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在不同领域或境遇中,“个性”的含义不尽相同。在日常生活中,说一个人有“个性”,侧重于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在心理学上,“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从唯物辩证法看,“个性”是相当于“共性”而言的,是指事物的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人也不例外。任何人要成为真正的人,就必须具备人的共性,否则他就“不是人”,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谴责那些失去人性、丧尽天良的人“不是人”。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个性不仅包含着共性,而且比共性更为丰富。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的共性以外,在爱好、兴趣、性格、气质、追求等方面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个性解放是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来谈的,个性解放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个性解放主要是指把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包括理智、情感和潜意识)从传统社会的不正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人的知、情、意、信、行统一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全面、身心和谐、快乐幸福的人。当然,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个性解放不是人的欲望、追求、情感、思想观念不受约束,更不是性格和行为的放荡不羁,而是在拥有人的共性的基础上的自我全面发展,成为“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在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都有对人个性解放的呼唤和追求,比如人可以不受基督教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可以大胆地发财、自由地结婚、尽情地享受,或者像马丁·路德主张的因信称义,破除对权威的信仰,把肉体从宗教的鄙视、敌视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看来,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马克思所主张的个性解放在本质意义上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这种意义上的个性解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除异化劳动、阶级剥削、政治压迫。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在生产劳动中可以充分展示人的个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且在生活中也不会因为金钱、物质财富匮乏和人际关系复杂、冲突而烦恼,人们不再是金钱的奴隶,也不需要为主宰自己生活和命运的“老板”“上级”“领导”奴颜婢膝,不再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尔虞我诈的羁绊。同时,共产主义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供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展示个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三种内涵紧密相连,且具有内在的历史性和逻辑性。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又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要获得解放,首先要摆脱大自然的奴役,要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自然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受制于生产关系,只有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自然解放又离不开人类的社会解放。人类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同样,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觉悟、理想信念、人生境界等的提升,必然受制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制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程度决定着人类的自我解放程度。然而,无论人类的自然解放,还是人类的社会解放,都离不开人的意识,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因此,人的自我解放又渗透于并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

注释:

①⑥[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0、491、471页。

而且,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的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也存在一些不准确、不全面的观点,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的思想,狭隘地理解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没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的高度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人的自然解放的真正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①。第二,人与自然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首先必然是以自然为根源和前提的自然存在,不可忽视外在自然的制约性与“优先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②而这些东西的提供都离不开自然界。第三,人如果过分掠夺大自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第四,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自然规律不再作为外在的、盲目的力量与人类相对抗,而是达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曾经指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③。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类的自然解放,使人从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可以得知:“五四”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农民是没有地位的,即便是出现过描写农民起义的《水浒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没有塑造出能完全反映农民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的人物形象,作品中虽然刻画了农民出身的宋江等系列人物,但他们并没有脱离原始的宗法意识形态的藩篱。至于其他作品中歪曲,甚至丑化农民形象的比比皆是。

人们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从自然界中获得了自由,靠社会革命和改良从社会中获得了自由,人们是不是就完全自由了,就真正解放了?看看那些有吃有喝、有权有势、有名有利的人仍然感觉人生很空虚,甚至抑郁自杀的现象,就知道了。再多的外在物质财富也填补不了空虚的心灵,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滋润不了心灵的荒漠,再庞大的物质家园也阻止不了心灵的漂泊,心灵的漂泊也许比身体的漂泊更难受。这就是为什么富而不福、富而不乐、富而不贵等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某贪官在被抓后的忏悔书中说,小时候想着一顿能吃30 个包子该有多幸福,后来包子随便吃也没感觉到多快乐,再后来,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都有了,反而感觉到心里越来越空虚,于是就不停地寻找刺激,贪婪、腐化堕落。世界再美好,如果没有美丽的心灵、缺乏审美的眼睛,就很难把握真正的美。美国著名思想家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自为的人》等书中曾经分析,一个人如果只贪婪于对外在事物的占有,而不懂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价值所在,尽管他占有了很多,但他活得照样很空虚、很孤独、很焦虑,不可能从贪欲中解放出来,获得不了真正的幸福。美国著名思想家罗洛·梅在《人寻找自己》一书中认为,现代社会里,尽管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人们并没有获得普遍的幸福,反而普遍感到孤独、空虚和焦虑,其根源是核心价值的丧失,自我感的丧失,用于个人交流的语言丧失,“自然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的”。这种空虚而焦虑的状态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疾病和折磨,而且给别人、给社会带来威胁、对抗和混乱。“当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地陷入焦虑,他便将自己的机体置于心理生理疾病的威胁之下;而当一个群体连续不断地陷入焦虑,不能采取一致的建设性步骤,这个群体的成员便或迟或早会陷入相互的对抗。”[17]人要获得自由和幸福,就要从“笼中人”中解放出来,重新发现和整合自我,找回爱和意志。人只要获得爱、意志和道德,就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和人格完整的人。一个人如果人格分裂,就会“冷淡、冷漠、自视甚高、疏离他人。这种特性可以突然爆发为狂暴的攻击行为”[18]。罗洛·梅认为,当务之急是寻找人自我解放的内在基础,寻找爱、意志和道德,并宣称他自己的信念是寻找内在的真实。终极的标准是在这特定的一刻里诚实、正直、勇敢和富于爱心。罗洛·梅认为他所进行的探索“乃是一种道德上的追求,因为我们现在所寻找的,正是新时代的道德赖以建立的基础”[19]。弗洛姆和罗洛·梅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之分析是深刻的,对我们理解和把握人的自我解放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

667 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 X 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 王顺民,徐锡明,杨 勇,王 元,孙璟川,孟亚轲,郭永飞,杨海松,史建刚

⑦《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何良诸热乎乎握住盗墓者的手。盗墓者不习惯,几十年了,从没有人跟他握过手,而且是用双手紧紧握住他。盗墓者说:“我明白了,在这块土地上折腾,丧良心!”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5页。

宫外孕,妇产科急腹症病症较多,宫外孕作为其中常见的病症,这种病情十分危急,在临床治疗中要快速诊断出该症状,并且快速进行治疗,是治疗宫外孕的关键[3]。根据我院近些年来的数据显示,宫外孕的发病几率不断上升。超声检查显示表明:(1)子宫旁或者是宫底处混合回声肿块。(2)子宫轻微增大,在超声仪器下子宫回声较多且不见胚囊和胚胎。(3)超声检查到宫外肿块中有着较强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5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441页。

[17][18][19]《罗洛·梅文集》,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年版,第473、17、3页。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Marxist Human Liberation Thought

Wei Chan g lin g, Fen g Zhanchan g

Abstract: Marxist human emancipation thought runs through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Marxism. It has rich connotations and at least three levels of meaning: one is to liberate from the bondage of nature, that is,natural liberation; the other is from alienated labor, economic exploitation, political oppression and other social shackles are liberated, that is, social liberation; third, liberation from narrow self-restraint, that is, self-liberation.Natural liberation needs to enhance human ability an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nature and transforming nature,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social liberation requires the elimination of private ownership through class struggle and social revolution, the elimination of class exploitation and class oppress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a free association; self-liberation needs to improve people’s realm of life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change the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behaviors and lifestyles based on private ownership, and realize the freedom, harmon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veryone.

Key words: Marxism; Human Liberation; the Liberated from Nature; Liberated from the Unfair Bondage of Society; the Self-liberation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9)10-0001-07

收稿日期:2019-06-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问题研究”(2019BKS140);郑州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招标课题(YSXT-2017-01)

作者简介:1.魏长领,男,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研究;2.冯展畅,男,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 真 明

陈 曲

标签:;  ;  ;  ;  ;  ;  ;  ;  ;  ;  ;  ;  ;  ;  ;  

魏长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三层意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