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论文和设计-徐强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废水池,所述废水池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调节室的上表面相连通。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通过驱动装置、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反应池和搅拌叶的相互配合,经过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对废水进行PH调节和高级氧化之后,废水COD大约在4000ppm左右,工作人员通过进料阀向反应池内添加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利用特种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利用电机带动转轴和搅拌叶在反应池内缓慢转动,从而带动废水与微生物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提高了废水内污染物分解的效率,使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提高,加快了废水处理的工程进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池(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调节室(4)的上表面相连通,且第一调节室(4)的右侧设置有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且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依次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均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二连接管(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增压泵(15);所述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附装置(18),且第二调节室(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管(8)与反应池(13)的左侧面相连通,且第三连接管(8)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右侧面,所述反应池(13)的上表面与进料阀(21)相连通,且反应池(13)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内套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1),且转轴(10)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反应池(13)内壁上表面的第二轴承(17)与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与反应池(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反应池(13)内壁的右侧面设置有过滤装置(14),所述反应池(13)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液管(12)。

设计方案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池(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调节室(4)的上表面相连通,且第一调节室(4)的右侧设置有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且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依次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均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二连接管(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增压泵(15);

所述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附装置(18),且第二调节室(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管(8)与反应池(13)的左侧面相连通,且第三连接管(8)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右侧面,所述反应池(13)的上表面与进料阀(21)相连通,且反应池(13)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9);

所述第一轴承(9)内套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1),且转轴(10)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反应池(13)内壁上表面的第二轴承(17)与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与反应池(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反应池(13)内壁的右侧面设置有过滤装置(14),所述反应池(13)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液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固定架(32),且固定架(32)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固定架(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6)包括电机(162),且电机(162)的输出轴与转轴(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2)的机身通过固定壳(161)与反应池(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4)包括过滤板(141),且过滤板(141)的外表面与反应池(1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141)的右侧面与反应池(13)内壁的右侧面之间设置有过滤膜(1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18)包括吸附球体(181),且吸附球体(181)的下表面与氧化室(5)的上表面相连通,且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管(18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池(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源(19),且电源(19)的正面设置有开关(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20)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19)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2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机(162)和增压泵(15)的输入端电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有机废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有机废水一般是指由造纸、皮革及食品等行业排出的在2000mg\/L以上废水。随着制药、化工、农药、染料等工业用水量与排放量日益增加,高浓度有机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机物COD一般在2000mg\/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乃至几十万mg\/L,有时色度高,有异味,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AO-MBR反应池中培养有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由于废水和微生物全部静置在反应池内,但是废水需要在该反应池中静止大约至少两天,才能使微生物将废水最大程度进行分解处理,进而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静置处理的方式降低了废水处理效率,延长了废水处理的工程时间,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解决了废水需要在该反应池中静止大约至少两天,才能使微生物将废水最大程度进行分解处理,进而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静置处理的方式降低了废水处理效率,延长了废水处理的工程时间,对资源造成一定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所述废水池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调节室的上表面相连通,且第一调节室的右侧设置有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且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依次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均卡接在支撑装置的上表面,且两个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增压泵。

所述氧化室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附装置,且第二调节室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反应池的左侧面相连通,且第三连接管卡接在支撑装置的右侧面,所述反应池的上表面与进料阀相连通,且反应池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

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且转轴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反应池内壁上表面的第二轴承与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下表面与反应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反应池内壁的右侧面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反应池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机身通过固定壳与反应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板,且过滤板的外表面与反应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的右侧面与反应池内壁的右侧面之间设置有过滤膜。

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球体,且吸附球体的下表面与氧化室的上表面相连通,且氧化室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管。

优选的,所述废水池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源,且电源的正面设置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开关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机和增压泵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通过驱动装置、转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反应池和搅拌叶的相互配合,经过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对废水进行PH调节和高级氧化之后,废水COD大约在4000ppm左右,工作人员通过进料阀向反应池内添加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利用特种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利用电机带动转轴和搅拌叶在反应池内缓慢转动,从而带动废水与微生物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提高了废水内污染物分解的效率,使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提高,加快了废水处理的工程进度。

2、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反应池和过滤装置的相互配合,由于过滤膜的材质是过滤精度在0.1微米以下的MBR膜,该MBR膜可以将生化分解后的废水过滤分离出来,进行达标排放,同时截留工作人员投放的特种微生物,使其继续保留在反应池中分解有机物,最后将处理合格的水通过出液管排出。

3、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支撑装置,利用固定架对第一调节室、氧化室和第二调节室进行固定,底座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固定架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并且使其与废水池的底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有利于设备的安置,使设备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输和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水池、2第一连接管、3支撑装置、31底座、32固定架、4第一调节室、5氧化室、6第二调节室、7第二连接管、8第三连接管、9第一轴承、10转轴、11搅拌叶、12出液管、13反应池、14过滤装置、141过滤板、142过滤膜、15增压泵、16驱动装置、161固定壳、162电机、17第二轴承、18吸附装置、181吸附球体、182导管、19电源、2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1,废水池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调节室4的上表面相连通,通过设置废水池1,废水池1设置有较大的容量,便于对废水进行暂时储存和收集,且第一调节室4的右侧设置有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且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依次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7相连通,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均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上表面,支撑装置3包括固定架32,通过设置支撑装置3,利用固定架32对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进行固定,底座31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固定架32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并且使其与废水池1的底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有利于设备的安置,且固定架32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的外表面卡接,固定架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31,且两个第二连接管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增压泵15,通过设置增压泵15,废水通过增压泵15和第二连接管7进入到第二调节室6内进行PH二次调节,使废水的生化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后面的生化处理。

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附装置18,吸附装置18包括吸附球体181,且吸附球体181的下表面与氧化室5的上表面相连通,且氧化室5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管182,通过设置吸附装置18,利用吸附装置18将气体排出氧化室5,通过吸附效果对气体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吸附,更重要的是苯类等有毒物质得到比较好的分解,并通过导管182将气体收集进行二次处理,且第二调节室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管8与反应池13的左侧面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二调节室6,将废水再次通过增压泵15和第二连接管7进入到第二调节室6内进行PH二次调节,并且利用第三连接管8将废水从第二调节室6输送到反应池13内,有利于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且第三连接管8卡接在支撑装置3的右侧面,反应池13的上表面与进料阀21相连通,通过设置进料阀21,工作人员通过进料阀21向反应池13内添加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这些特种微生物能够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且反应池13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9。

第一轴承9内套接有转轴10,且转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1,通过设置搅拌叶11,提高了转轴10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便于搅拌叶11旋转过程中带动废水在反应池13内流动,且转轴10的顶端穿过卡接在反应池13内壁上表面的第二轴承17与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7,提高了电机162带动转轴10旋转过程中的灵活性,驱动装置16包括电机162,且电机162的输出轴与转轴10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162的机身通过固定壳161与反应池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驱动装置16,利用电机162带动转轴10和搅拌叶11在反应池13内缓慢转动,从而带动废水与微生物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提高了废水内污染物分解的效率,使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提高,驱动装置16的下表面与反应池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反应池13内壁的右侧面设置有过滤装置14,过滤装置14包括过滤板141,且过滤板141的外表面与反应池13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141的右侧面与反应池13内壁的右侧面之间设置有过滤膜142,通过设置过滤装置14,由于过滤膜142的材质是过滤精度在0.1微米以下的MBR膜,该MBR膜可以将生化分解后的废水过滤分离出来,同时截留工作人员投放的特种微生物,使其继续保留在反应池13中分解有机物,反应池13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液管12,通过设置出液管12,便于处理合格的水通过出液管12排出,废水池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源19,且电源19的正面设置有开关20,开关20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19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源19,电机162和增压泵15进行供电,从而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废水进行处理,缩短了废水处理的工程,为开关2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机162和增压泵15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首先,废水有废水池1进入到第一调节室4内,利用第一调节室4内部的PH调节设备调节废水的PH,使废水内的PH达到能够进行氧化处理的标准;

S2、然后,废水经过增压泵15由第一调节室4进入到氧化室5内,废水在氧化室5内利用UV+H2O2的高级氧化方式,将苯类物质分解成低分子量的烃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甚至部分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该方式不产生污泥,运行稳定可靠,利用吸附装置18将气体排出氧化室5,通过吸附效果对气体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吸附,更重要的是苯类等有毒物质得到比较好的分解,并通过导管182将气体收集进行二次处理,通过UV+H2O2高级氧化后,废水的COD下降到4000以下,将废水再次通过增压泵15和第二连接管7进入到第二调节室6内进行PH二次调节,使废水的生化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后面的生化处理;

S3、最后,经过第一调节室4、氧化室5和第二调节室6对废水进行PH调节和高级氧化之后,将废水输送到反应池13内,工作人员通过进料阀21向反应池13内添加大量特殊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特种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利用电机162带动转轴10和搅拌叶11在反应池13内缓慢转动,从而带动废水与微生物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提高了废水内污染物分解的效率,使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提高,由于过滤膜142的材质是过滤精度在0.1微米以下的MBR膜,该MBR膜可以将生化分解后的废水过滤分离出来,同时截留工作人员投放的特种微生物,使其继续保留在反应池13中分解有机物,最后将处理合格的水通过出液管12排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0299.5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481426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C02F 9/14

专利分类号:C02F9/14;C02F101/30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499 上海市奉贤区环城西路3111弄555号2幢-2352

发明人:徐强;赵高纯;牛学文;唐奡;杨海燕

第一发明人:徐强

当前权利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晓敏

代理机构:1167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论文和设计-徐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