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指导价值论文

宋锦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指导价值论文

【摘 要】1927年土地革命初期,我党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处,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开展了长期的工作,这段时期便是我们所称的井冈山时期。在这段时期当中,共产党初步建立、形成了群众路线思想、价值体系,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思考与实践,这使得井冈山时期的各项工作开展,深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有效地发动了群众、激励了群众,为后期革命的全面胜利,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所以,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经验、实践成果,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的探讨、研究,这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介绍了群众路线的含义,然后对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主要探讨了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对如今群众工作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群众路线;实践情况;指导

井冈山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对党中央,乃至对我国整个革命都产生了非常巨大、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国历来对这一时期的党政研究相当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实践,这使得党中央在井冈山时期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甚至直接影响到了革命事业与国内形势的发展[1]。因此,即使是在当前这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也依旧应当对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展开研究,这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同时还能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3)实现通过系统数据展现功能形成房间内外环境数据分析报告,实时获取居室环境情况,提供给人们进行实时管理居室环境。

一、群众路线的含义

从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历时来看,群众路线始终是其坚持的基本工作路线,从未发生过任何的偏移、动摇。从内容上来讲,“群众路线”主要指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含义异常地深刻。首先,群众路线要求党在执政过程当中,必须要永远将群众摆在核心位置、中心位置,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群众的利益,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都不能改变;其次,群众路线的含义还说明了在党的执政及其他各项工作当中,都必须要以群众为基础,离不开群众的认可、支持、参与及配合,凡事都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来审视问题、思考问题,融入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群众,这样才能将群众团结起来,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才能更加顺利,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2]。

从艺术上看,《牡丹亭》较之《西厢记》也更有独到的地方。拿各自最精彩的《酬简》和《惊梦》来说,《酬简》是从一个青年男子张生的角度,半欣赏半得意,叙述两人结合的整个过程;《惊梦》却凭借着梦,给这个爱情场面蒙上一层亲切、自然、朦胧的面纱,“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它着重在心理行为上的表达,所以,具有更高的艺术美和人性美,意境也更深邃,情操上也显得更高洁。

1981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群众路线”被首次、正式、明确的提了出来,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群众路线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中很早便已经形成,并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从今天的党史研究情况来看,早在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价值体系便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党和军队还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思考与实践,这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当时延安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后期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以及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紧紧联系群众,和群众在艰苦的环境当中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当时,村、乡、区、县湘赣边界四级农民政权,便是在组织群众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其帮助贫苦群众真正的翻了身,开始自己当家作主。通过联系群众,党和红军才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对后来的革命形势影响是非常大的。1928年8月30日,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给党和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甚至受到重创,但是当地的群众对此反应却相当的积极,他们配合党和军队,连夜砍伐竹子,并赶制成竹钉,用以制作陷阱,埋设在敌军的并经之路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帮助红军以少胜多,最终击溃了会剿。由此可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坚持武装割据,等待形势转机,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便是紧密的联系了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支持[3]。

二、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情况

(一)紧密依靠群众

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主要途径之一是紧密依靠群众,得益于群众的支持,才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秋收起义队伍于1927年10月,最终抵达了井冈山地区。当时井冈山已经存在两支农民武装队伍,分别由王佐和袁文才领导,进入井冈山地区过后,为了消除王佐和袁文才的顾虑,党组织积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支持与配合。最终,在袁文才的帮助、支持之下,我们部队才首先在井冈山北面山脚的茅坪,建立起了留守处和医院,方便了多项工作的开展,并且这表示由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地区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此后,我们的工农革命军同当地的农民武装队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在陈毅、朱德同志的率领下,南昌起义的剩余部队最终在1928年的4月底到达了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率领的部队汇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成立,毛泽东同志担任书记,同年6月湘赣边界统一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由最开始当地率领农民武装队伍的袁文才同志担任主席。在各方力量和群众的协调、配合、支持以及参与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初期,便取得了多次剿匪胜利,且根据地快速壮大,影响力日益增强,革命的火种被保存下来,终于在此后燃起了燎原之势。

(二)紧密联系群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Meta分析”冠名的中医药文献计量分析 ………………………………………… 徐 蕴等(20):2862

(三)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不论在什么时期,也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群众才是社会与国家的主体,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始至终的基本认识。从井冈山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情况来看,之所以党的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和参与、配合,最根本的原因是党和红军真正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并且会为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努力的奋斗。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谁在维护他们,他们就必然会支持、拥护和爱戴谁。为此,我们在如今的群众工作当中,应当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坚决维护、保障群众的主体利益,这样各项群众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并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取得显著的群众工作成效。

三、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指导价值

(一)坚决维护、保障群众的主体利益

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同时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例如,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便是在1928年4月所提出的,至今其都可以说是军队中铁的纪律。井冈山时期,群众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土地,1928年8月井冈山地区开始“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其目的是让贫苦群众得到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条件——土地,让群众有地可种。为了巩固和确保群众对土地的所有权,在后来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当中,对群众拥有土地的合法权益予以了明确。这一做法彻底的改变了我国压迫了群众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关系,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并且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为群众争取到了利益,这让群众激动、感动万分。从此,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更加的拥护、爱戴和支持,甚至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这足以看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拥护,并且从此开始群众的支持边成为了共产党和红军最为重要的力量来源。[4]

(二)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党和群众之间,绝对不只是简单的“鱼水关系”,“从群众中来”表明了党和群众之间是一种“血肉关系”,显然“血肉关系”与“鱼水关系”相比,更加的紧密、更加的不可分割,井冈山时期是党和军队遭受重创的一个时期,当时的情况关键而危急,但是在与群众之间“血肉关系”的支撑下,党和军队通过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才最终的度过了难关、战胜了危机,站稳了脚跟,为后期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5]。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之下,不论是党还是军队,都面临着全新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能否圆满的完成,最终还是得需要以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保障,要全面的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确保各项社会建设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以及参与、配合与支持,形成党、军、民大团结之势,在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能最终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

(三)在实际行动上践行群众路线

从实际来讲,群众路线的提出并非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行动的指导、纲领与要求,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体现出其作用、价值。井冈山时期,尤其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期,党和军队的工作可谓是困难重重,在那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革命的火种,党和军队完全可以以自身为主体地位,所有工作都围绕自身的利益开展,但是党和军队并没有这么做。不论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党和军队始终以群众为中心,所有的工作政策、措施,全部都深入的践行了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的思想实实在在的转换为了实际行动,所以当时党中央虽然只是在局部地区执政,但是却得到了相当广泛的群众支持。在当前的新时代下,我们更是要将群众路线真正的落到实处,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多干有利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让群众感受到他们在共产党心中的地位,这样他们才会在当前的新时期下,一如既往的支持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与共产党团结、努力,将国家、社会、民族建设得更好。

结语

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对今天群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此我们应当加强相关的研究、分析与探讨,用井冈山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成功经验,指导好当前新时期下的群众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井冈山大学红色社工文化研究团队,黄惠运.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社会工作历史经验与当代启[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5).

[2]曹京燕,卢忠萍.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丰厚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

[3]陈永莲,孙海英.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比较[J].临沂大学学报,2016,(2).

[4]林炳玉.闽西中共苏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J].党政论坛,2016,(1).

[5]余伯流.毛泽东是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 代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 的思想与实践[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 (1).

【收稿日期】2018-09-28

【作者简介】宋锦华(1981-),江西人,江西井冈山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14-02

[责任编辑:褚永慧]

标签:;  ;  ;  ;  ;  ;  ;  ;  ;  ;  ;  

宋锦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指导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