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开化派论文_郭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朝鲜开化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朝鲜,思想,朝日,上海,书院,富国强兵,东亚。

朝鲜开化派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燕[1](2016)在《日本学术界有关朝鲜开化派金玉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学术界有关金玉均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全面展开则在二战后的50~60年代,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成果看主要是由专着、论文、翻译国外研究论着及对金玉均遗稿的整理、注释等构成。从所关注的研究主题来看,可归纳为:①对金玉均与"甲申政变"的评价;②检证由金玉均执笔的《甲申日录》内容的真实性;③金玉均与福泽谕吉等日本政治家、民间人士之关系;④金玉均亡命日本;⑤金玉均暗杀事件;⑥金玉均与中国的关系。其中,"金玉均亡命日本"这个主题,是研究中积累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而对"金玉均与中国之关系"这一主题的研究,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可以说,日本学术界的金玉均研究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呈现"日本视角关注金玉均"的倾向,对"金玉均与日本关系"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金玉均自身的研究。而从近代中日韩叁国关系这一视角来关注金玉均,以及如何评价金玉均执笔的《甲申日录》的史料价值,尚有待开拓和深化。(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16年01期)

曲雪静[2](2015)在《试论1882-1884年朝鲜开化派的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后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朝鲜,国内政局动荡,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向非主体性开国转变,朝鲜的社会危机加深,而西方势力及日本等国的不断侵略,清朝强化宗主权等活动,使朝鲜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朝鲜开化派作为当时先进的政治派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开化派产生之后为挽救危机,将朝鲜建成独立富强的近代国家展开了一系列活动。1881年开化派主要领导人金允植奉命出使天津,在天津期间,他通过与洋务派官员的交流及自己的见闻,逐渐形成了“亲清防日”的国际观。另一位主要领导人金玉均,在国内期间潜心研究日本的情况,1882-1884年叁次赴日,在日本逗留期间,受到日本政界各方势力的拉拢和挑拨,而此时清朝加强在朝鲜的宗主权等活动,违背了金玉均希望清朝派大宪,协助朝鲜处理各种事务的愿望,因此,他逐渐形成了“亲日排清”的国际观。在不同国际观的指导下,开化派分化成以金允植为代表的稳健开化派和以金玉均为代表的激进开化派。壬午兵变的爆发使开化派开始分化,至甲申政变时期开化派彻底分化。开化派的分化不仅造成开化力量自身的削弱,使开化运动的发展受挫,而且也给争夺朝鲜的各方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趁机加紧对侵略朝鲜,使朝鲜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朝鲜的近代化之路更加艰难。(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5-05-24)

权赫秀[3](2012)在《近代朝鲜开化派金玉均的日本观及其东亚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代朝鲜急进开化派领袖的金玉均,在其初期阶段的日本观表现为推崇并模仿日本近代化模式,而正是这种"倾意依赖于日本"的日本观促成金玉均等人在驻朝日本公使馆的武力支持下发动了1884年12月的甲申政变。在通过武装政变的方式来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甲申政变以"叁日天下"告败后,金玉均通过流亡日本尤其是被日本政府流放四年的生涯,逐步认识到其早期日本观的片面与错误,并开始形成主张朝、中、日叁国联合以抵御欧美列强侵略并实现近代化的"叁和主义"构想。金玉均日本观的形成及其变化首先是他和近代日本关系变化的直接产物,同时也对近代朝鲜历史以及东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朱明爱[4](2011)在《朝鲜开化思想诠论——以稳健开化派为主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开化思想,是旨在建设近代国家的资本主义改革思想,也是以反对腐败无能的封建主义、实现近代化为目的的近代启蒙思想的雏形。在改革的范围和速度以及是否要与国内外政治势力相结合的问题上,开化思想又分为激进开化思想和稳健开化思想。稳健开化思想以近代东道西器论为基本思想,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力主对内实现富国强兵,且对外实行均势外交,引进近代的文物制度,使落后的封建朝鲜逐渐发展成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实现近代朝鲜的民族自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姚利锋[5](2010)在《朝鲜开化派思想中的西学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中后期,处于东北亚一隅的朝鲜,面对“文武兼备”的西方势力的挑战,虽然用尽浑身的解数,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国门被资本主义的强力打开,西学在朝鲜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开化思想产生。开化思想是在“西势东渐”的情形下,不仅受中国、日本开国的影响而产生,更重要的是深受“西学”即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明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开化派在西学因素的滋养下逐渐产生的近代社会意识,对近代朝鲜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化派要求引进西方的技术,向西方学习,来改变国家的落后。新鲜的西方文明给古老的朝鲜社会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极大冲击,同时,也给传统的封建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开化派头脑中固有的“华夷观”逐渐接近近代的世界观。在西学的影响下,开化派的思想逐渐带有近代化的指向。在西方社会学说的影响下,他们试图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谋求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要求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独立富强的近代民族国家。他们以资本主义的民权思想为武器,为人民争取平等之权,仿效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化派人士通过国外的学习和见闻,认识到商业发展的重要性,企图通过商业的振兴来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为了振兴朝鲜商业,开化派还提出了促进商业发展的途径。同时,他们还对不合理的财政与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实施了具有近代性的货币经济制度。他们还试图以西方先进的文明理念来开化本国民众,认识到通过教育来改良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国民力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意识到唤醒人口占国民一半的女性,来改良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国民力量,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国民觉悟,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化派除了重视国民教育还极为重视言论出版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近代朝鲜的报刊业逐渐发展起来,使得昧于时事的朝鲜国民受益匪浅,思想逐渐开化。开化派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思想意识都是属于近代性的,代表了近代朝鲜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他们的努力下,朝鲜近代社会的因素逐渐增多,朝鲜社会逐渐靠近近代社会的门槛。(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0-05-17)

邹振环[6](2006)在《朝鲜开化派活动家尹致昊与上海中西书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19世纪60至70年代洋行的增多,与西人相关的就业机会迅速增加。1854年在华买办的人数为250人,1870年为700人,至20世纪初大约达到2万人。据估计,在1842至1894年间,买办的总收入为5.3亿两白银,在经济部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靠少量的教会学校和广方言馆等新式学(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06年00期)

邹振环[7](2005)在《朝鲜开化派活动家尹致昊与上海中西书院》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朝鲜都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从一个相对稳态的社会转变为一个相对动态的社会。上海与汉城,作为转变中中国与朝鲜社会的缩影,在坚持传统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都同时需要面对不同价值体系与生活方式的冲击,这两座着名的城市都留下了西方文化价值侵染的烙印。作为朝鲜官宦之家出生的尹致昊,承载了朝鲜时代文化贵族的巨大包袱,早年生活在汉城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鲜文化只有主动地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他积极参加开化派活动,成为近代韩国着名的爱国活动家。19世纪中期开埠后的上海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至19世纪80年代,上海不仅超越了传统的中国都市,而且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国际性大都市。中西书院是在19世纪60至80年代上海外语学习热潮中由林乐知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兼通中西实学人才的专门学校。该校有一整套完整的培养计划,有着较为雄厚的中西师资力量,即使在上海这个沿海通商口岸西学教育极为发达的地区,该校在英语教学等方法与手段上仍然有其明显的特色。在林乐知的主持下,该校前后维系了二十多年,1912年并入东吴大学。二十多年里为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该校不仅招收中国学生,还招收日本与朝鲜学生,事实上,中西书院是近代上海文化的一个缩影,即是一个多元文化冲击与交融的实体,尹致昊正是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实体中接受了东西文化的洗礼,多种文化交融下的城市文明给了他特殊的熏陶,使他后来赴美留学杂美国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尽管尹致昊在上海期间看到了城市文化许多落后的地方,但他置身于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中西书院,得到了林乐知等一大批外国教员良好的外语训练和西学训练,使他作为一个来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和中国文化浸淫的汉城的青年,在上海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会通的边缘文化环境中,在思想和知识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正是由于上海文化的巨大引力,使他毕业后又回到上海服务于该校。1895年监理会开始在朝鲜传教,他成为朝鲜基督教青年会的发起人之一,还创办了监理会在开城的实业学校。官至外交大臣署理,担任过朝鲜独立协会会长。日本占领期间,作为爱国者的尹致昊拒绝为日本殖民当局服务,成为朝鲜独立运动的着名人士。尹致昊无疑是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边缘人,从近代城市文化意义上来考察,尹致昊也可以看作是上海与汉城两种城市文化发展互动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交流与互动——上海、汉城(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柳莲花[8](2003)在《朝鲜开化派的女性思想解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封建传统社会体制下,朝鲜女性在“叁从之道”、“四德”等一系列儒学道德规范的制约下,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失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只过着默默无闻、万事忍耐的生活。随着实学、东学等新思想的产生和西学的传人,社会上批判压抑和制约女性的传统制度和风俗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男女平等思想也随之开始胎动。但是,这些思想在改变女性的恶劣状况,使其得到与男性同等待遇为目标的过程中,没能提出具体而系统的女性解放思想,未能成为女性解放的有力的思想武器。能够冲破上述缺陷,较为系统地形成女性解放思想的是到海外接触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制度的先进思想的开化派人士。朴泳孝、俞吉浚、徐载弼等开化派人士,主要通过国外见闻和学习,初步形成了近代女性解放思想。他们以“天赋人权”思想为理论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近代国民意识,并且深感教育和动员女性来增强国民素质和力量,以便达到富国强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他们通过新闻、杂志和其它舆论来提倡寡妇再嫁、废止早婚等婚姻制改革,而且提出女性教育和社会参与等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各种主张。开化派的女性解放思想给广大女性注人了西方的“人权平等”思想,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对于当时的女性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最终促使广大女性从封闭和禁锢中走出来,走向社会与男性并肩携手开展各种女性社会运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3-05-09)

鲁学海[9](1985)在《略论朝鲜开化派基本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朝鲜开化派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不少论文及专着,但据笔者了解,对开化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却似乎还欠深入。本论文旨在对开化派的基本思想进行粗略的整理,并作出评价,以求教于前辈和同事。开化思想和开化派的产生开化思想产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决非偶然,是当时朝鲜国内外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5年04期)

朝鲜开化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中后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朝鲜,国内政局动荡,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向非主体性开国转变,朝鲜的社会危机加深,而西方势力及日本等国的不断侵略,清朝强化宗主权等活动,使朝鲜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朝鲜开化派作为当时先进的政治派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开化派产生之后为挽救危机,将朝鲜建成独立富强的近代国家展开了一系列活动。1881年开化派主要领导人金允植奉命出使天津,在天津期间,他通过与洋务派官员的交流及自己的见闻,逐渐形成了“亲清防日”的国际观。另一位主要领导人金玉均,在国内期间潜心研究日本的情况,1882-1884年叁次赴日,在日本逗留期间,受到日本政界各方势力的拉拢和挑拨,而此时清朝加强在朝鲜的宗主权等活动,违背了金玉均希望清朝派大宪,协助朝鲜处理各种事务的愿望,因此,他逐渐形成了“亲日排清”的国际观。在不同国际观的指导下,开化派分化成以金允植为代表的稳健开化派和以金玉均为代表的激进开化派。壬午兵变的爆发使开化派开始分化,至甲申政变时期开化派彻底分化。开化派的分化不仅造成开化力量自身的削弱,使开化运动的发展受挫,而且也给争夺朝鲜的各方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趁机加紧对侵略朝鲜,使朝鲜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朝鲜的近代化之路更加艰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朝鲜开化派论文参考文献

[1].郭海燕.日本学术界有关朝鲜开化派金玉均的研究[J].韩国研究论丛.2016

[2].曲雪静.试论1882-1884年朝鲜开化派的分化[D].延边大学.2015

[3].权赫秀.近代朝鲜开化派金玉均的日本观及其东亚史意义[J].日本研究.2012

[4].朱明爱.朝鲜开化思想诠论——以稳健开化派为主的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姚利锋.朝鲜开化派思想中的西学因素研究[D].延边大学.2010

[6].邹振环.朝鲜开化派活动家尹致昊与上海中西书院[J].韩国研究论丛.2006

[7].邹振环.朝鲜开化派活动家尹致昊与上海中西书院[C].交流与互动——上海、汉城(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8].柳莲花.朝鲜开化派的女性思想解放研究[D].延边大学.2003

[9].鲁学海.略论朝鲜开化派基本思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论文知识图

康梁并驱金玉均文化触变的过程文化触变的过程

标签:;  ;  ;  ;  ;  ;  ;  

朝鲜开化派论文_郭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