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刘宁,孙琪琛,萧谦,徐婉仪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刘宁,孙琪琛,萧谦,徐婉仪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肥市,海绵城市,区域规划,水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孙琪琛,萧谦,徐婉仪[1](2018)在《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道路系统设计——以长江东大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合肥市长江东大街2016年暴雨后产生内涝几个原因出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提出合肥部署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主要规划难点以及规划设计建议。研究给出了合肥市长江东大路设计模拟结果,采用SWMM模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长江东大街的设计结果进行了预估评价,得出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径流控制优于传统城市道路,更接近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环境,有利于保护城市道路系统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尹建中,刘呈庆,姚中杰,顾兴国[2](2016)在《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需要对其运行系统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分析城市循环经济运行中政府、企业、公众以及中介组织四大主体职能、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结构和过程,探讨了影响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的驱动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和统筹机制,以期为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的发展和形成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6年01期)

向侠[3](2015)在《探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资源城市可以选择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循环经济理论是在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模式带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能够有效改善资源型城市因为开采矿产所留下的环境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20期)

索贵彬[4](2014)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的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外共识。而在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的选择是重点,它大致可以确定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总结有关学者关于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相关矩阵赋权法和区域产业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循环经济系统中的核心产业,并以邯郸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市产业规划,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4年05期)

李仕华[5](2014)在《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循环经济是从资源、生产、消费、废物利用等环节实现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的经济方式;而城市生态系统源于生物生态学,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依照生态学的原理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实现城市生态文明。(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4年12期)

文政兵[6](2014)在《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划分依据,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自身发展实际,完成循环经济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构成要素的设立,在计算出各构成要素映射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灰色理论和协同学方法,以珠海市作为分析对象,对各要素的协同发展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构建非线性微分方程灰色系统模型,确定该系统的序参量,提出优化系统运行的相应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理论与协同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于深入分析循环经济视角下土地利用系统的运行性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周雪[7](2011)在《面向循环经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对于世界各个国家而言,城市化都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只有城市成功的时候,整个国家也才会成功"(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2)。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自集约化模式后采取得第二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以实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1年16期)

张伟伟[8](2011)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高密度高强度的粗放式土地开发,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为主的产业经济活动组织形式,在推动地方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群健康受损、资源趋于耗竭、环境不断污染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问题,城市已凸显不健康的症状。基于此,探讨城市生态问题出现的科学机理,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认知、评价及其优化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本论文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主题,以兰州市为案例,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集对分析为基本手段,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尝试。论文具体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内涵及循环经济的定义原则;第二章,着重从思想理论、实践行动、方法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同时阐述了中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同于西方的特点;第叁章,鉴于城市的生命有机体特征,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包括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问题中包含多种不确定性因素,采用可以有效处理这种不确定性的集对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第四章,以特大型综合性城市兰州为研究案例,诊断其2000至2009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析制约兰州城市健康化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进一步预测兰州市2010-2015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第五章,针对障碍因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去改善兰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第六章,总结了本研究中得到的初步认识并展望了下一步工作方向。总之,论文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到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当中,充分尊重并体现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新阶段的发展特点,同时补充完善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论,为兰州市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推荐了重点行动领域,也为兰州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崔丽娜[9](2010)在《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及其评价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城市经济长期高速持久发展,必须建立并发展城市循环经济体系,这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对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模型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0年20期)

闫军印,吴楠,宋怡[10](2010)在《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对象,分析了该城市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结构流图,并对该系统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认为:①矿业城市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沿资源产业链不断演进和提升、形成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②资源产业集群内部在物质流、能量流等方面较强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为矿业城市工业循环经济的规划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唐山市资源产业集群的现有发展模式、"十一五"规划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均有一定的成效,但循环经济模式运行效果最佳;④唐山市应紧密结合资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特征,全面规划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城市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推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需要对其运行系统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分析城市循环经济运行中政府、企业、公众以及中介组织四大主体职能、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结构和过程,探讨了影响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的驱动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和统筹机制,以期为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的发展和形成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宁,孙琪琛,萧谦,徐婉仪.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探索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道路系统设计——以长江东大街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

[2].尹建中,刘呈庆,姚中杰,顾兴国.城市循环经济运行系统初探[J].对外经贸.2016

[3].向侠.探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的选择[J].商.2015

[4].索贵彬.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规划中核心产业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4

[5].李仕华.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系统[J].经济研究导刊.2014

[6].文政兵.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分析[J].测绘科学.2014

[7].周雪.面向循环经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大家.2011

[8].张伟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

[9].崔丽娜.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及其评价模型构建[J].商业时代.2010

[10].闫军印,吴楠,宋怡.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

标签:;  ;  ;  ;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论文-刘宁,孙琪琛,萧谦,徐婉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