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论文和设计-孙孝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属于加热管技术领域。盒盖与底托以上下错接的方式固定,盒盖与底托错接处形成有内槽,盒盖正面上端焊接有凸板,盒盖左右两侧与底托连接处焊接有包覆板;侧栏板共设置有两块,侧栏板呈对称焊接于盒盖左右两侧,侧栏板内侧与包覆板紧密贴合,利用错接形成的外管路结构包覆封装于内管结构,在保证结构本身气密性及结构强度的同时,其内部管路中设置的进出管口结构,可配合塞头与峡口管管路,避免前后水体的混流导致侵蚀管路内壁的情况出现,同时封闭的管路及加热管组件的结构分布,可保证水体与加热管组件有效接触,提高了加热管结构的适用性与加热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盒板结构与包括盒盖、侧栏板、底托与内管;所述盒盖与底托以上下错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盒盖与底托错接处形成有内槽,所述盒盖正面上端焊接有凸板,所述盒盖左右两侧与底托连接处焊接有包覆板;所述侧栏板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侧栏板呈对称焊接于盒盖左右两侧,所述侧栏板内侧与包覆板紧密贴合,所述侧栏板上表面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对L型卡块;所述内管嵌入设置于盒盖与底托形成的内槽中,所述内管左右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两对入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入水管包括接管、通孔管头与塞头,所述入水管左端贯穿于包覆板,所述接管嵌接于入水管右端,所述通孔管头套接于接管右侧,所述通孔管头贯穿于内管左端,所述塞头嵌入设置于内管中并与通孔管头互通,所述出水管包括狭口管,所述出水管右端贯穿于包覆板,所述狭口管贯通设置于出水管与内管连接处;热管组件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共设置有根,所述电热管呈横向等间距排列于内管中,所述电热管左右两端贯穿于内管左右两侧,所述电热管左右两端嵌接有接头,所述接头共设置有六个,且每对接头包括有正负极,所述接头正、负极分别与电热管输入、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接头贯穿于包覆板。

设计方案

1.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板结构与包括盒盖、侧栏板、底托与内管;所述盒盖与底托以上下错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盒盖与底托错接处形成有内槽,所述盒盖正面上端焊接有凸板,所述盒盖左右两侧与底托连接处焊接有包覆板;所述侧栏板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侧栏板呈对称焊接于盒盖左右两侧,所述侧栏板内侧与包覆板紧密贴合,所述侧栏板上表面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对L型卡块;所述内管嵌入设置于盒盖与底托形成的内槽中,所述内管左右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两对入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入水管包括接管、通孔管头与塞头,所述入水管左端贯穿于包覆板,所述接管嵌接于入水管右端,所述通孔管头套接于接管右侧,所述通孔管头贯穿于内管左端,所述塞头嵌入设置于内管中并与通孔管头互通,所述出水管包括狭口管,所述出水管右端贯穿于包覆板,所述狭口管贯通设置于出水管与内管连接处;

热管组件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共设置有根,所述电热管呈横向等间距排列于内管中,所述电热管左右两端贯穿于内管左右两侧,所述电热管左右两端嵌接有接头,所述接头共设置有六个,且每对接头包括有正负极,所述接头正、负极分别与电热管输入、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接头贯穿于包覆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头为一种U型管件,所述塞头管口与通孔管头互通,所述塞头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口管为宽管口狭管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板由绝缘树脂胶体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热管结构在适用于电采暖锅炉中时,存在着以下不足:

传统的加热管结构利用直通式的管路对流经液体介质进行加热,然而在加热过程中,传统管路结构限制了液体与之加热管管件表面的有效接触,导致液体与之加热管表面接触存在差异化,影响了加热管结构的加热效率与效果,同时传统直通式管道将使得加热后的高温水体回流至输入局部管路位置,高低温水体的混流将直接腐蚀管路局部,导致管路损坏;

基于以上几点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当今时代适合装配于电采暖锅炉的加热管结构,传统加热管结构直通式的管路将直接导致高低温水体过早接触导致水体混流,形成的蒸汽及水体接触将直接腐蚀管路内壁,同时传统加热管无法与水体等介质有效接触,加热效果与效率较低,其适用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采暖锅炉的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利用错接形成的外管路结构包覆封装于内管结构,在保证结构本身气密性及结构强度的同时,其内部管路中设置的进出管口结构,可配合塞头与峡口管管路,避免前后水体的混流导致侵蚀管路内壁的情况出现,同时封闭的管路及加热管组件的结构分布,可保证水体与加热管组件有效接触,提高了加热管结构的适用性与加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包括:

盒板结构与包括盒盖、侧栏板、底托与内管;所述盒盖与底托以上下错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盒盖与底托错接处形成有内槽,所述盒盖正面上端焊接有凸板,所述盒盖左右两侧与底托连接处焊接有包覆板;所述侧栏板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侧栏板呈对称焊接于盒盖左右两侧,所述侧栏板内侧与包覆板紧密贴合,所述侧栏板上表面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对L型卡块;所述内管嵌入设置于盒盖与底托形成的内槽中,所述内管左右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两对入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入水管包括接管、通孔管头与塞头,所述入水管左端贯穿于包覆板,所述接管嵌接于入水管右端,所述通孔管头套接于接管右侧,所述通孔管头贯穿于内管左端,所述塞头嵌入设置于内管中并与通孔管头互通,所述出水管包括狭口管,所述出水管右端贯穿于包覆板,所述峡口管贯通设置于出水管与内管连接处;

热管组件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共设置有根,所述电热管呈横向等间距排列于内管中,所述电热管左右两端贯穿于内管左右两侧,所述电热管左右两端嵌接有接头,所述接头共设置有六个,且每对接头包括有正负极,所述接头正、负极分别与电热管输入、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接头贯穿于包覆板。

本实用新型包括盒板结构与热管组件,其两者具不可分割,盒板结构相比于传统加热管体结构,在其外结构上通过盒盖与底托形成的错接框体结构进行外结构补强,并通过包覆板的设置保证了结构的气密性,内部内管管体基于传统热管结构设置,并加之入水管与出水管形成的管体结构,来保证水体流经内管时的流量稳定与安全,保证了结构的有效寿命,其设置的热管组件基于传统加热电热管,通过电热管通电后的热能扩散,来加热内管中充盈的水体,使得水体在内管中能有效与电热管表面接触,提高了加热管结构的加热效率。

具体的方案,所述塞头为一种U型管件,所述塞头管口与通孔管头互通,所述塞头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孔。

具体的方案,所述狭口管为宽管口狭管径结构。

具体的方案,所述包覆板由绝缘树脂胶体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由盒盖与底托形成的外封装结构来保证内管管路结构的稳固性及安全性,同时利用电热管贯穿内管,并由包覆板进行封装的结构,可保证在水体流经内管管路结构时,与之电热管充分接触,保证了结构的加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其管路结构通过进出管口处设置的塞头与狭口管,可利用网塞口管路与狭口管路,避免水体由内管逆流至入水管处,从而有效避免了高温水体与低温水体混流就接触对管路内壁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盒盖、2-侧栏板、3-L型卡块、4-凸板、5-入水管、6-底托、7-接管、8-通孔管头、9-塞头、10-内管、11-狭口管、12-出水管、13-包覆板、14-接头、15-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如图所示分别设置有盒板结构与热管组件。

如图1-3所示,盒板结构包括盒盖1、侧栏板2、底托6与内管10;盒盖1与底托6以上下错接的方式固定,盒盖1与底托6错接处形成有内槽,盒盖1正面上端焊接有凸板4,盒盖1左右两侧与底托6连接处焊接有包覆板13;侧栏板2共设置有两块,侧栏板2呈对称焊接于盒盖1左右两侧,侧栏板2内侧与包覆板13紧密贴合,侧栏板2上表面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对L型卡块;内管10嵌入设置于盒盖1与底托6形成的内槽中,内管10左右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两对入水管5与出水管12,入水管5包括接管7、通孔管头8与塞头9,入水管5左端贯穿于包覆板13,接管7嵌接于入水管5右端,通孔管头8套接于接管7右侧,通孔管头8贯穿于内管10左端,塞头9嵌入设置于内管10中并与通孔管头8互通,出水管12包括狭口管11,出水管12右端贯穿于包覆板13,峡口管11贯通设置于出水管12与内管10连接处;盒盖1与底托6构成的内槽结构及其外框结构,用以保护内槽中设置的内管10以及热管组件,包覆板13通过设置于盒盖1与底托6连接处,以封装填充盒盖1与底托6连接时形成的缝隙,保证内槽的气密性,侧栏板2用以在安装时,将之L型卡块与安装结构中棱角处相卡接,并通过螺栓贯穿的方式进行加固,其中由入水管5、内管10与出水管12形成的管道结构,可导向水体沿入水管5、接管7、通孔管头8、内管10、狭口管11,并沿出水管12排出,形成电采暖锅炉热管结构。

其中,塞头9为一种U型管件,塞头9管口与通孔管头8互通,塞头8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孔,水流沿通孔管头8流入塞头9中时,水体可随着塞头9表面圆孔析出至内管10中,塞头8圆孔可避免水流充盈于内管10时由塞头9、通孔管头8逆流,避免高温水流逆流至入水管5水源处,保证了管路的安全。

其中,狭口管11为宽管口狭管径结构,当水流由内管10右端自出水管12输出时,狭口管11中狭口结构可保证水流流经狭口管径时的水流量均匀。

其中,包覆板13由绝缘树脂胶体制成,在通过包覆板13封装盒盖1与底托6形成的缝隙同时,其包覆板13绝缘结构可保证入水管5、出水管12处结构的绝缘性能,保证了加热管结构的安全。

如图1-3所示,热管组件包括电热管15;电热管15共设置有3根,电热管15呈横向等间距排列于内管10中,电热管15左右两端贯穿于内管10左右两侧,电热管15左右两端嵌接有接头14,接头14共设置有六个,且每对接头14包括有正负极,接头14正、负极分别与电热管15输入、输出端电性连接,接头14贯穿于包覆板13;设置有的接头14用于将电热管15与电采暖锅炉供电电路相连,工作时,由电热管15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透过电热管15表面作用于内管10内充盈的水体等介质中,以通过电热管15加热水体。

本实用新型包括盒板结构与热管组件,其两者具不可分割,盒板结构相比于传统加热管体结构,在其外结构上通过盒盖1与底托6形成的错接框体结构进行外结构补强,并通过包覆板13的设置保证了结构的气密性,内部内管10管体基于传统热管结构设置,并加之入水管5与出水管12形成的管体结构,来保证水体流经内管10时的流量稳定与安全,保证了结构的有效寿命,其设置的热管组件基于传统加热电热管15,通过电热管15通电后的热能扩散,来加热内管10中充盈的水体,使得水体在内管10中能有效与电热管15表面接触,提高了加热管结构的加热效率。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490.3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63497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24H9/18

专利分类号:F24H9/18;F24H9/12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上海棠亿锅炉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棠亿锅炉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22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500号J944室

发明人:孙孝伟

第一发明人:孙孝伟

当前权利人:上海棠亿锅炉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文武

代理机构:31297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电采暖锅炉加热管结构论文和设计-孙孝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