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发酵液论文_吴凯旋,谢彤彤,迟明妹,张培玉,于德爽

导读:本文包含了厌氧发酵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挥发性,反应器,牛粪,脂肪酸,色谱,平邑,碳源。

厌氧发酵液论文文献综述

吴凯旋,谢彤彤,迟明妹,张培玉,于德爽[1](2019)在《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厌氧消化过程中主要代谢产物。利用国产SP-7820气相色谱仪及SE-30非极性毛细管柱,建立了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研究了p H值及甲酸作为吸附占据剂对VFAs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1%甲酸作为吸附占据剂,待测液p H在2~3之间,既解决了色谱柱对目标挥发性脂肪酸的吸附和残留影响,又解决了有机酸易解离,感应值不稳定的问题。挥发性脂肪酸组分在6分钟内完全分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 99以上。该方法精密度高、回收率好,可以对厌氧发酵液中VFAs进行准确、快速测定。(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戴晨伟,王化杰,吴明华[2](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PEG-20M固定液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和辛酸)的方法;在对样品预酸化处理(pH=3)后,对比程序升温和恒温两种色谱条件对VFAs的分离时间,并确定了恒温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分离C6以内(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 VFAs的总时长在5 min左右,仅辛酸出峰时间在9. 8 min;全部7种化合物所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3 7,线性良好;检出限在0. 4~1. 1 mg/L之间;实际样品不同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其回收率在94. 5%~109. 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4%。(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范爱伦[3](2019)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法处理牛粪厌氧发酵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发酵技术作为一种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产生新能源的技术,是目前处理畜禽废水使用较多的方法。畜禽废水经过厌氧发酵后的发酵液中仍含有较多氮、磷、有机物等杂质,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污染,且一般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不能很好的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ion biofilm reactor,MABR)技术以在处理难降解有机质方面独特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以目前的研究,在处理厌氧发酵液运行参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响应曲面法考察不同运行参数对MABR反应器技术处理效果及变化趋势的影响,优化运行参数,并通过优化过后的参数进行模拟厌氧发酵液和实际厌氧发酵液的长期试验。分析在处理过程中MABR反映的规律以及生物群落的演替,为牛粪厌氧发酵液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在参数优化方面试验利用响应面法,根据优化结果以出水污染物浓度最低为标准确定最佳组合:水力停留时间24 h、水流流速90 r/min、进水氨氮浓度为40 mg/L、COD浓度800 mg/L、磷酸盐浓度10 mg/L。经过验证后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参数优化过程后,通过模拟厌氧发酵液长期运行考察高碳氮负荷冲击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驯化提高表面负荷使此时生物膜具有可以处理实际牛粪厌氧发酵液的能力。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冲击提升至120 mg/L,去除效率约为65%,总氮去除率在约45%。碳源充足时出水亚硝酸盐氮含量低至2 mg/L,硝酸盐氮为3 mg/L;碳源不足时亚硝酸盐氮浓度最高至约7.5 mg/L,硝酸盐氮约19 mg/L。对于COD各阶段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可见MABR对COD去除有较大优势。经过驯化后的MABR具有良好的抗外界冲击能力,并对高浓度废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生物膜可用于下阶段牛粪厌氧发酵液的去除试验。分别考察MABR处理稀释10倍和5倍的牛粪厌氧发酵液效果,能够发现牛粪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去除率始终在90%左右。反应器内氨氧化物主要为硝酸盐氮,外加碳源后硝酸盐氮浓度骤降,最终阶段稳定在5 mg/L左右。磷酸盐由初始的无效释磷状态逐渐升高去除效率,稳定后磷酸盐去除率达35%。在COD去除方面,两次进水负荷冲击后均能恢复去除率至85%左右,可见MABR具有快速调整生物群落以适应多种碳源的能力,能够较好的处理这类污水。生物表征方面,处理过污水后的生物膜相对原始污泥展现了更好的生物多样性,在扫描电镜与高通量表征方面均能明显观察到这种趋势。特别是处理过厌氧发酵液在扫描电镜下能观察到更多的鳞壳虫,表明出水水质较好。生物膜内外层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内层含量较多的是均是有硝化作用的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模拟厌氧发酵液反应器内层还发现比原始污泥占比更大的陶厄菌属(Thauera)。外层优势菌群均为反硝化菌属Denirtatisoma和可除碳的厌氧绳菌属(Anerolineaceae)等,实际牛粪厌氧发酵液反应器外层膜中还发现占比12%反硝化聚磷菌属梭菌属(Clostridium)等。这些均从生物角度解释了MABR脱碳除氮的原理。(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双,李少白,李润东,寇巍,于美玲[4](2018)在《厌氧发酵液中平行气泡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luent软件中采用SIMPLE算法,对具有剪切变稀性的厌氧发酵液中平行双气泡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气泡间距、尺寸、流变性质对气泡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两气泡间距较大时,气泡相互排斥,直到互相不影响;当两气泡间距较小时,气泡间液相的惯性力起作用,气泡互相吸引、接触进而聚并。临界聚并的距离随着两气泡的体积增大而减小。发酵液的剪切变稀性越高,两气泡之间稳定上升过程中气泡最终达到稳定时速度越低,相互作用的临界距离越小。研究结果可以为生物质及市政垃圾厌氧发酵过程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8年09期)

刘丽英,刘珂欣,朱浩,迟晓丽,许超[5](2018)在《有机物料厌氧发酵液中拮抗苹果再植障碍病原真菌的细菌筛选及其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物料厌氧发酵液(AFOF)能显着改善苹果再植障碍.本研究对AFOF中能拮抗苹果再植障碍主要病原菌(腐皮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盆栽验证.结果表明:AFOF能显着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对峙试验共得到4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L11、L12、L13、L14),最高抑菌率达到57.3%,鉴定发现这4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在盆栽条件下,与连作土相比,溴甲烷熏蒸处理和拮抗菌菌液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幼苗的长势上,溴甲烷熏蒸处理效果要好于拮抗菌菌液处理;在根系活力上,拮抗菌菌液处理效果要好于溴甲烷熏蒸处理,根系长度、根尖数分别增加了25.1%、70.9%.与连作土处理相比,拮抗菌菌液和溴甲烷熏蒸均能显着降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分别降低了71.2%和64.2%,拮抗菌菌液处理能显着增加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8. 0%和140.2%,使土壤微生物结构向"细菌型"转化;而溴甲烷熏蒸处理显着降低了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说明拮抗菌的确能够抑制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晗[6](2018)在《鸟粪石结晶联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牛粪厌氧发酵液》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是一种新兴的处理高浓度有机污废水的生物膜技术,但由于污泥龄无限长导致该技术在除磷方面尤显不足。鸟粪石结晶技术作为一种化学结晶方法可以回收污水中的磷元素来弥补MABR本身的缺陷。本研究重点考察单独运行的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和鸟粪石结晶强化除磷联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P-MABR)两者之间在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对牛粪厌氧发酵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及生物群落的异同。通过对常规污水指标检测与生物群落构成的表征,揭示二者在高氨氮,COD以及磷酸盐负荷下污染物去除规律及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MABR反应器的广泛应用夯实基础。在鸟粪石结晶部分,利用MgCl_2·6H_2O为沉淀剂,NaOH为碱度调节剂对ADCMW中氮磷回收以及鸟粪石纯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H为8.0,Mg/P摩尔比为1.8时,磷酸盐有83%的去除,XRD显示此时鸟粪石的纯度最高。随着pH的逐渐增大,磷酸盐的回收可以达到97%以上,但沉淀物中出现CaCO_3以及Ca_3(PO_4)_2等杂质。而在Mg/P摩尔比方面,较低的比率会增加含钙沉淀物的出现,而更高的比率时会造成镁盐的浪费。考虑到磷酸盐的回收、鸟粪石的纯度、后期出水碱度是否适宜生物生长以及经济预算,确定pH为8.0,Mg/P摩尔比为1.8为前期鸟粪石强化处理回收营养物质的最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24h,曝气压力从0.01MP上升到0.04MP,循环流速从50r/min上升到180r/min的过程中,MABR反应器COD、TOC去除效果维持在80%以上,但氨氮,总氮的去除只能达到65%左右。浊度方面拥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85%以上。出水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几乎检测不到。而MAP-MABR的去除效果基本都优于MABR反应器,氨氮、TOC、COD和总氮的去除效果都可以达到80%以上。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出水含量也几乎为零。浊度也有良好的改善,去除效果可达90%。磷酸盐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8%,出水磷酸盐含量只有1mg/L左右。由于生物量数量的庞大,种类的复杂的原因,在冲击试验中,两反应器皆保持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很快便恢复到原始的去除状态。整个运行周期内调节反应器内溶解氧的含量维持在0.5mg/L的状态,实现了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淘汰和氨氧化菌(AOB)的富集,从而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SND)。反应运行后期,在一个水力停留时间内,配置不含有机碳源的氨氮溶液对两反应器进行测试。发现硝酸盐氮一直保持在10mg/L以下,而亚硝酸盐氮发生积累,可高达80mg/L,亚硝化率最高达到89%。并且一个水力停留时间后,总氮减少大约70mg/L,认为反应器内存在厌氧氨氧化(ANAMMOX)及反硝化除磷的过程。生物表征方面,MAP-MABR中出现大量的鳞壳虫,意味着BOD负荷较低,为ANAMMOX提供了环境基础。MABR反应器内出现藻类,这代表较高的磷酸盐含量促使了藻类的繁殖。污泥胞外聚合物测试分析,MABR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截留生物作用,两反应器胞外聚合物浓度都远远高于原始污泥,为污泥吸附和附着提供较好的环境。高通量数据显示,在门分类上,原始污泥,MAP-MABR以及MABR的种类相似,但数量发生变化。尤为明显的是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两反应器相对于原始污泥都有着明显的增长。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具有非常强的降解复杂有机物、蛋白质和脂类的能力。绿弯菌门常存在于污泥菌胶团絮状体内部,并以絮体骨架的形式存在,这为生物膜的形成提供了骨架支撑。但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出现明显的下降,证明了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的骤减,为SND的实现提供了生物水平的支撑。在纲水平上,Clostridia(梭杆菌纲)有着明显的提升,这类菌具有反硝化除磷的功能,为磷酸盐的去向提供依据。而在属的水平上,Nitrospira(硝酸螺旋菌属)所占比例从1.13%降到了0.1%左右,而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的比例从0.1%上升到了0.5%以上。其次,Candidatus Brocadia是一种具有厌氧氨氧化功能的菌属,它的含量从0%上升到0.174%左右,意味着两反应器内均存在ANAMMOX作用,但由于含量较少并不起主导作用。而MAP-MABR反应器中的菌群种类在数量上是多于MABR的。这可能是因为前期鸟粪石结晶过程使污水中氮镁磷元素负荷发生降低从而能让生物更加适应当前环境实现快速增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龚艳丽,李珊珊,李宁,吕育财,郭金玲[7](2018)在《厌氧发酵液中微好氧功能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酵前期,体系中微好氧微生物可以消耗掉氧气,为了给产甲烷菌提供一个厌氧环境,该研究的是甲烷发酵前期的微好氧微生物,通过实验,分离纯化得到3株纯功能菌1、3和4号菌;对其革兰氏染色发现均为革兰氏阳性菌;找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0℃及pH为7;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得出,1、3和4号菌的生长周期分别为2d、2d和1d;测得不同碳源浓度,不同菌株的生长情况也有极大区别,叁株菌的相似之处是对淀粉的分解利用率极高,对麦芽糖的分离利用率低.对于甲烷发酵这个复合体系,前两个阶段微好氧功能菌的耗氧作用对第叁阶段产甲烷至关重要.因此,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获得厌氧消化体系内微好氧微生物的纯培养,深入研究功能菌株的相关性质,对进一步提高甲烷发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丽君[8](2018)在《改性活性炭吸附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Cr(Ⅵ)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作为农业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其中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可以作为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利用,亦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用水紧张。但是,目前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畜禽生病、提高其饲料利用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重金属,如:铜、锌、铁、砷、铬、铅等。这些元素很难被畜禽消化吸收,绝大部分会通过粪便和尿液被排出体外,如果农田长期灌溉含大量重金属的废水,对土壤、地下水和农作物都会造成危害。为了避免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的危害,去除其中重金属,将氮磷资源化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的重金属,活性炭具有比表面大、孔隙发达、材料易得等优点。为了提高活性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采用柠檬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以Cr(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柠檬酸改性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性质和其对Cr(Ⅵ)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考察了不同材质的活性炭(煤质、木质、杏壳、椰壳)最佳改性条件。煤质和杏壳的最佳改性浓度为2%柠檬酸,椰壳和木质的最佳改性浓度为4%柠檬酸,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25℃。通过单因素吸附试验,各类改性活性炭在最佳条件下的吸附能力为:椰壳>木质>杏壳>煤质。(2)采用Boehm、BET、FT-IR、XRD和SEM等方法对柠檬酸改性椰壳活性炭进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改性使得活性炭孔隙坍塌,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和体积等减小;柠檬酸改性使得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含量增加,增加了0.470mmol/g,尤其羧基含量增加最多,为0.434mmol/g,这与FT-IR结果一致。(3)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对活性炭吸附Cr(Ⅵ)的影响,通过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柠檬酸改性活性炭的最佳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是影响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最主要因素,在pH=4时,对5mg/L的Cr(Ⅵ)溶液去除率达到了最大,为97.73%。随着吸附的进行,在360min达到了动态平衡。阴离子浓度对活性炭吸附Cr(Ⅵ)有较大影响,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率在下降。改性炭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形式主要为单层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使用0.2mol/L的NaOH,再生6h对改性炭的再生效果最好。(4)以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氮磷的影响。并以Cu(II)为代表,研究了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存在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复杂的水环境,使得在相同条件下改性炭对Cr(Ⅵ)的去除率下降。pH是影响改性炭吸附氮磷主要的因素,主要是NH_4~+和P存在形式随pH在变化。改性炭对NH_4~+的去除率随pH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H从4增加到9,改性炭对NH_4~+的去除率从11.07%增加至27.09%;当pH继续从9增加到11时,改性炭对NH_4~+的去除率从27.09%减小至24.36%。改性炭对P的去除随pH的增加在减小,从14.23%下降至8.50%。改性炭对Cu(II)的吸附随pH的增加从52.18%增加至83.00%,活性炭对Cu(II)的去除一部分是自身的吸附,另一部分是沉淀作用。控制pH对改性炭去除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重金属至关重要。改性炭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形式主要为单层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叶辉,李晓丽,余克强,夏益华,张初[9](2017)在《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厌氧发酵液固形物含量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监测发酵液中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对控制厌氧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中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水葫芦和稻草秸秆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固形物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与传统2540G(APHA,1990)标准方法相比,近红外高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的优点。实验过程中,首先获取发酵液样本的高光谱信息,应用移动平均平滑法(MAS)进行光谱预处理,并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和Random frog算法提取光谱特征信息,然后基于全谱和所选特征波长下的光谱信息分别建立总固形物含量(TS)和挥发性固形物含量(VS)的校正模型,建模方法包括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研究表明,SPA-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好,其中TS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及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005 8和0.841;而VS的RMSEP和R_p分别为0.004 1和0.874。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高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厌氧发酵液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检测,为布置光谱传感器以便定量检测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固形物含量奠定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12期)

邓英毅,郑虚,韦民政,张艺超,叶亦心[10](2017)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在西瓜生产上的应用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木薯淀粉废液环保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开展了木薯淀粉生产中经厌氧发酵后的废液应用于西瓜生产中,并研究其对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应用到西瓜生产中能显着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整个西瓜生育期施用COD浓度为1 200 mg/L左右的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150 t/hm~2能促进西瓜植株瓜蔓和叶片的生长,使西瓜开花结瓜时间和收获期提前,结瓜数、单瓜重、产量、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都比常规施肥的显着提高。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作为一种液肥应用到西瓜生产中可达到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并变废为宝的双重目的,可为西瓜增产提质增效和淀粉厂有效解决环保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12期)

厌氧发酵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PEG-20M固定液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和辛酸)的方法;在对样品预酸化处理(pH=3)后,对比程序升温和恒温两种色谱条件对VFAs的分离时间,并确定了恒温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分离C6以内(乙醇、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 VFAs的总时长在5 min左右,仅辛酸出峰时间在9. 8 min;全部7种化合物所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3 7,线性良好;检出限在0. 4~1. 1 mg/L之间;实际样品不同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其回收率在94. 5%~109. 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厌氧发酵液论文参考文献

[1].吴凯旋,谢彤彤,迟明妹,张培玉,于德爽.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2].戴晨伟,王化杰,吴明华.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气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范爱伦.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法处理牛粪厌氧发酵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徐双,李少白,李润东,寇巍,于美玲.厌氧发酵液中平行气泡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可再生能源.2018

[5].刘丽英,刘珂欣,朱浩,迟晓丽,许超.有机物料厌氧发酵液中拮抗苹果再植障碍病原真菌的细菌筛选及其防治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8

[6].张晗.鸟粪石结晶联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牛粪厌氧发酵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龚艳丽,李珊珊,李宁,吕育财,郭金玲.厌氧发酵液中微好氧功能菌的分离与鉴定[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王丽君.改性活性炭吸附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Cr(Ⅵ)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9].叶辉,李晓丽,余克强,夏益华,张初.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厌氧发酵液固形物含量检测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10].邓英毅,郑虚,韦民政,张艺超,叶亦心.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在西瓜生产上的应用效应(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论文知识图

木薯酒糟经复合菌系水解及其甲烷发酵...不同原料厌氧发酵液的pll值变化不同原料厌氧发酵液的COU。浓度变...温度对CO:吹脱法处理厌氧发酵液对...温度对CO:吹脱提升厌氧发酵液pH值...不同原料厌氧发酵液的NHrN浓度变...

标签:;  ;  ;  ;  ;  ;  ;  

厌氧发酵液论文_吴凯旋,谢彤彤,迟明妹,张培玉,于德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