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光粉尘论文_邢成,丁涛,周捍东,李智,闻靓

导读:本文包含了砂光粉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粉尘,弹性模量,纤维板,搅拌机,链条,浓度,系数。

砂光粉尘论文文献综述

邢成,丁涛,周捍东,李智,闻靓[1](2018)在《粒度粒形分布特点对板材锯切和油漆砂光粉尘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板式家具生产性粉尘的粒度粒形进行研究,分析粒度粒形分布特点对粉尘流动性的影响,为板式家具生产线除尘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板式家具生产中板材锯切和油漆砂光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法对粉尘的面积等效直径、长宽比、粗糙度、坚固度和钝度等粒度粒形参数进行分析,归纳粉尘的粒度粒形分布特征,分析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锯屑和砂光粉主要由粒径小于100μm的小颗粒构成,具有较强的悬浮和扩散能力。与锯屑相比,砂光粉的尺寸更细小,分布相对集中,具有更强的黏附性和凝聚性。锯屑和砂光粉的宏观形态不规则,具有长宽差异较大的几何比例,个体间形态差异大;但在介观上,二者都具有高度平整的表面织构,并且2种颗粒的形态都随粒度减小而趋于规则。与砂光粉相比,锯屑颗粒的形态不规则性更强,颗粒间的形态差异也更显着。【结论】锯屑和砂光粉都属于流动性差的颗粒,与二者的粒度粒形特征密切相关。2种粉尘的尺寸较小,颗粒间的黏附性凝聚性较强,限制了粉尘的总体流动性。在形态上,大颗粒的形态不规则,在运动中易相互咬合并在颗粒间形成孔隙;小颗粒虽然形态上相对规则,但易填充在大颗粒间的孔隙中,流动性也受到限制。(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郭露,王耀,温作浩,王秋杰,朱南峰[2](2017)在《纤维板砂光粉尘的燃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纤维板生产线的速生杨、马尾松、南方硬杂木的混合砂光粉尘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粉尘粒径及其分布、可挥发分及形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20 L爆炸球对砂光粉尘进行燃爆实验,探索砂光粉尘的浓度对粉尘燃爆特征的影响,并对爆炸前、后粉尘的热稳定性和特征官能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砂光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到1 000 g/m3,最大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0.761 MPa;此后,粉尘浓度的增加反而使砂光粉的最大爆炸压力减小;当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到1 25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值17.62 MPa·m/s,且爆炸危险分级为St1(弱爆炸)。实验还采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热板炉和GodbertGreenwald炉研究了砂光粉尘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粉尘最小点火能为30~100 m J,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300℃,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420℃。(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黄武立[3](2017)在《中密度纤维板砂光粉尘回用筛选系统改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生产实践经验改造砂光粉尘回用筛选系统,使用含有回用砂光粉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质量稳定,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造板》期刊2017年09期)

李新功,刘孝江[4](2006)在《水泥刨花板砂光粉尘回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杨木刨花:长10~30 mm,宽1~6 mm,厚0·2~0·4 mm。先用旋切机将杨木段旋出0·2~0·4 mm厚的单板带,然后用锤式再碎机进行宽度方向的加工,最后筛选成所需的规格刨花[1]。水泥: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谭红江[5](2004)在《中纤板生产线砂光粉尘回收再利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热压后的毛板表面都存在着预塑化层,需要在后续的砂光工序中彻底砂去,否则,既影响产品的板面质量和粗糙度,又影响产品的装饰加工。预塑化层越厚,需要砂去的量就越大,对于多层热压工艺,此问题更显得特别突出。根据生产经验,毛板表面一般要砂(本文来源于《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期刊2004年01期)

柳其振,刘明慧[6](2003)在《砂光粉尘在链条炉中的辅助燃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砂光粉尘作为辅助燃料在链条炉中的应用,并对其配风量、输送系统、管道吹灰等设计细节作了相应的介绍。(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03年01期)

栾庆庚[7](2002)在《砂光粉尘危害及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人造板企业中的砂光粉尘的产生、理化性质、易燃易爆特性和危害 ,提出了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林业劳动安全》期刊2002年01期)

唐华民,钟宪瑜[8](2001)在《中纤板砂光粉尘回收及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中密度纤维板厂的砂光粉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发生火灾等问题,提出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明显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西节能》期刊2001年02期)

砂光粉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纤维板生产线的速生杨、马尾松、南方硬杂木的混合砂光粉尘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粉尘粒径及其分布、可挥发分及形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20 L爆炸球对砂光粉尘进行燃爆实验,探索砂光粉尘的浓度对粉尘燃爆特征的影响,并对爆炸前、后粉尘的热稳定性和特征官能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砂光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到1 000 g/m3,最大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0.761 MPa;此后,粉尘浓度的增加反而使砂光粉的最大爆炸压力减小;当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到1 25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值17.62 MPa·m/s,且爆炸危险分级为St1(弱爆炸)。实验还采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热板炉和GodbertGreenwald炉研究了砂光粉尘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粉尘最小点火能为30~100 m J,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300℃,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4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砂光粉尘论文参考文献

[1].邢成,丁涛,周捍东,李智,闻靓.粒度粒形分布特点对板材锯切和油漆砂光粉尘流动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8

[2].郭露,王耀,温作浩,王秋杰,朱南峰.纤维板砂光粉尘的燃爆特性[J].中国粉体技术.2017

[3].黄武立.中密度纤维板砂光粉尘回用筛选系统改造探讨[J].中国人造板.2017

[4].李新功,刘孝江.水泥刨花板砂光粉尘回收的研究[J].林业科技.2006

[5].谭红江.中纤板生产线砂光粉尘回收再利用系统[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

[6].柳其振,刘明慧.砂光粉尘在链条炉中的辅助燃烧[J].工业锅炉.2003

[7].栾庆庚.砂光粉尘危害及防护[J].林业劳动安全.2002

[8].唐华民,钟宪瑜.中纤板砂光粉尘回收及利用[J].广西节能.2001

论文知识图

粗砂架简图(M型)贾急烟囱组成话烧室组成砂光粉样品的粒径分布曲线镀层的结合力测定胶粘剂与毛竹表面接触示意图

标签:;  ;  ;  ;  ;  ;  ;  

砂光粉尘论文_邢成,丁涛,周捍东,李智,闻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