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地下水作为该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影响着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垂向交换为区域地下水主要循环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包气带作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传输的关键部分,其岩性结构对水分传输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流域径流和其他水分平衡分量的分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性结构的制约。为研究岩性结构对补给的影响,本文将野外原位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数理统计、土壤水动力学等作为理论基础,运用Hydrus-1d软件建立非饱和带水分运移数值仿真模型,结合野外长期动态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与验证,获取野外不同岩性土壤水力参数。以“大气降水-包气带水-地下水”作为主线,建立饱和-非饱和带水分运移数值仿真模型,结合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典型岩性剖面特征,模拟研究多种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补给的影响。由于岩性的渗透性能决定了岩性结构的分布,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根据岩性颗粒的粗细将层状结构分为“上粗下细”和“上细下粗”两种层状结构进行叙述。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认识:1.通过建立非饱和带水分运移数值仿真模型,反演了野外条件下非饱和带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深刻认识非饱和带水分的迁移转化,研究不同岩性结构中降雨入渗补给通量变化建立了重要的参数基础。2.基于原位试验观测数据发现,包气带岩性结构控制着水分运移的深度和水分入渗滞后时间。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对于风积沙、风化砂岩均质岩性结构,颗粒越粗,水分入渗越深,滞后时间越短;风积沙-风化砂岩和风积沙-淤泥质沙“上粗下细”岩性结构,水分运移深度比均质岩性风积沙中水分运移深度浅,层状结构对入渗峰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在“上粗下细”岩性结构中下层岩性颗粒越细,水分入渗深度越浅,滞后时间越长。3.通过建立饱和-非饱和带水分运移数值仿真模型,对不同岩性结构降雨入渗补给模拟研究发现,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补给量和降雨入渗滞后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年降雨条件下,当地下水位埋深为5m,层状结构上覆岩性厚度为2.5m时,风积沙、风积沙-沙土、沙土、风积沙-风化砂岩、风化砂岩-沙土、风化砂岩、淤泥质沙-沙土和淤泥质沙的年降雨入渗系数分别为0.16、0.121、0.097、0.088、0.035、0.018、0.014和0.008;风积沙、风积沙-沙土、沙土、风积沙-风化砂岩、风化砂岩-沙土和风化砂岩的年降雨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分别为315d、317d、328d、333d、345d和350d。同时,上述不同岩性结构降雨入渗补给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岩性颗粒越粗,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越短;(2)“上粗下细”岩性结构比“上细下粗”岩性结构更有利于降水的入渗,细质土控制水分的入渗过程;(3)均质岩性与层状岩性降雨入渗补给能力大小具有以下关系:均质粗颗粒岩性结构>“上粗下细”岩性结构>均质细颗粒岩性结构,均质粗颗粒岩性结构>“上细下粗”岩性结构>均质细颗粒岩性结构;(4)当包气带为粗细交替的多层层状岩性结构时,最不利于水分的入渗。4.对于风积沙-风化砂岩“上粗下细”岩性结构,在相同年降雨和同一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上层土的厚度对层状土中水分的入渗有明显的影响。当在均质风化砂岩岩性之上覆盖3cm10cm厚的风积沙时,降雨入渗补给量比均质风化砂岩的降雨入渗补给量提高了6.077.34倍,相应的土面蒸发量减少了46%59%。此种方法为提高降雨入渗补给量、减少土面蒸发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现状
  •     1.2.2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补给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3 土壤参数测定研究现状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     2.1.2 气候与水文
  •     2.1.3 地形地貌
  •   2.2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2.2.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2.2.2 包气带岩性结构分布特征
  • 第三章 降雨入渗原位试验方案及室内试验
  •   3.1 原位试验区概况
  •     3.1.1 原位试验区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
  •     3.1.2 原位试验区组成
  •   3.2 包气带水分特征参数
  •     3.2.1 包气带水分特征参数的概述
  •     3.2.2 包气带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
  •     3.2.3 基于Hydrus-1D软件对非饱和带水分特征参数的反演
  •     3.2.4 非饱和带水分特征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原位观测的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水分运移规律
  •   4.1 研究区降水特征分析
  •   4.2 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水分运移的影响
  •     4.2.1 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含水率变化规律
  •     4.2.2 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水分传输滞后响应时间分析
  •     4.2.3 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总水势变化规律
  • 第五章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   5.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
  •   5.2 不同岩性结构条件下降雨入渗补给研究
  •     5.2.1 单一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     5.2.2 层状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     5.2.3 不同岩性结构降雨入渗补给对比分析
  •   5.3 不同情景条件下降雨入渗的影响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虞佩媛

    导师: 王文科

    关键词: 降雨入渗,包气带,层状结构,数值模拟,鄂尔多斯盆地

    来源: 长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长安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旱区地表——地下水系统界面动力学与水循环研究(41230314)”

    分类号: P641

    总页数: 83

    文件大小: 5451K

    下载量: 84

    相关论文文献

    • [1].贺兰山西麓洪水特征分析及其入渗补给研究[J]. 城市地理 2016(22)
    • [2].不同降水及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5)
    • [3].地下水位埋深对地表径流量及入渗补给量影响的数值模拟[J].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6)
    • [4].降雨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过程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06)
    • [5].潜水入渗补给研究进展[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10)
    • [6].水文地质降水入渗补给参数的确定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01)
    • [7].基于长系列观测资料的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5)
    • [8].运用温度示踪法确定稳定入渗补给速率[J]. 水利学报 2019(06)
    • [9].气候变化条件下咸阳市城区降水入渗补给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地下水 2019(03)
    • [10].降雨入渗补给规律的分析研究[J]. 地下水 2010(02)
    • [11].基于遥感技术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空间分异性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 2016(03)
    • [12].降雨入渗补给下的滑坡潜水面近似解析解浅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S1)
    • [13].应用~2H、~(18)O同位素示踪华北平原石家庄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及年补给量确定[J]. 地质科技情报 2014(03)
    • [14].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分析[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15].西北内陆盆地降水入渗补给季节性变化——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为例[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05)
    • [16].不同作物覆盖对农业区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02)
    • [17].降水入渗补给滞时的确定及其在泉流量模拟与预测中的应用[J]. 水文 2008(06)
    • [18].阿克苏河下游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11)
    • [19].典型济南泉域强渗漏带的保护开发与评价[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3)
    • [20].人工示踪方法评价地下水入渗补给及其优先流程度——以河北栾城和衡水为例[J]. 地球学报 2014(04)
    • [21].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滞后时间分析探讨[J]. 水文 2011(02)
    • [22].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分析与探索[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10)
    • [23].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4(07)
    • [24].基于MODCYCLE模型的农田降水入渗补给研究[J]. 人民黄河 2011(04)
    • [25].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量与降雨的关系[J]. 水科学进展 2015(06)
    • [26].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入渗补给滞后的处理方法[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03)
    • [27].北京岩溶水系统降水入渗系数研究[J]. 人民黄河 2020(02)
    • [28].霍城县地下水资源构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02)
    • [29].不同降水条件下的水稻作物蒸散发影响及入渗补给的试验测定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 2019(03)
    • [30].神东矿区降雨入渗补给强度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4)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