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墨斗辊,所述墨斗辊的底部设置有印压滚筒,一个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墨斗辊的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墨箱,另一个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墨斗辊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回收箱体,所述回收箱体与所述墨箱之间通过输送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回收板将墨斗辊上多余的墨汁收集,然后通过回收管进入到回收箱体内部,然后通过输送管将回收箱体中墨汁输送到墨箱中继续使用,从而使得墨汁得到回收,利于环保的同时节省了装置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墨斗辊(4),所述墨斗辊(4)的底部设置有印压滚筒(5),一个所述支撑板(3)靠近所述墨斗辊(4)的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墨箱(9),另一个所述支撑板(3)远离所述墨斗辊(4)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回收箱体(7),所述回收箱体(7)与所述墨箱(9)之间通过输送管(10)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墨斗辊(4),所述墨斗辊(4)的底部设置有印压滚筒(5),一个所述支撑板(3)靠近所述墨斗辊(4)的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墨箱(9),另一个所述支撑板(3)远离所述墨斗辊(4)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回收箱体(7),所述回收箱体(7)与所述墨箱(9)之间通过输送管(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箱(9)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搅拌器(12),墨箱(9)靠近墨斗辊(4)的一侧设置有喷头(13),墨箱(9)的一侧设置有液位计(14),液位计(14)的一侧设置有刻度条(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体(7)的顶部一端设置有进料口(8),回收箱体(7)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回收管(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6)的一端穿过一个支撑板(3)固定连接有回墨板(16),回墨板(16)的顶端位于墨斗辊(4)的底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辊(4)位于印压滚筒(5)的正上方且墨斗辊(4)与印压滚筒(5)之间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0)穿过两个支撑板(3)连接回收箱体(7)和墨箱(9),输送管(10)上设置有阀门(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3)与回墨板(16)分别位于墨斗辊(4)的两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打样机又称展色仪、油墨展色仪、调色仪等等,市面上油墨展色仪有半自动式更有全自动式,展色仪又称油墨打样机、油墨展色仪、调色仪等等,若要操作简便,精确调节,就当然选择中山诺邦有限公司出产的全自动的CB225-A展色仪,完全模仿印刷机工作原理,压力可调,承印物广泛,适用于印刷、包装、油墨企业,准确预知油墨色相,2分钟即可展色一次,清洗也非常方便,节省上印刷机展色而带来的纸张、油墨、水电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印刷机因调色而造成的占机时间过长,有效提高了印刷机的生产效率。原有的上墨装置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的话,墨箱内部的墨汁会失去活性,不便于使用,原有的上墨装置工作时的印压装置在工作时难免会产生多余的墨汁,多余的墨汁得不到回收从而造成浪费,不利于环保的同时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成本,降低了装置的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设置有墨箱、搅拌器、喷头、液位计和刻度条,在装置刚开始进行工作时,可启动搅拌器工作,从而搅动墨箱内部的墨汁进行转动,从而快速提升墨箱内部的墨汁的活性,可使得墨汁能够快速的投入工作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墨斗辊,所述墨斗辊的底部设置有印压滚筒,一个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墨斗辊的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墨箱,另一个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墨斗辊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回收箱体,所述回收箱体与所述墨箱之间通过输送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墨箱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搅拌器,墨箱靠近墨斗辊的一侧设置有喷头,墨箱的一侧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的一侧设置有刻度条。
优选的,所述回收箱体的顶部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回收箱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回收管。
优选的,所述回收管的一端穿过一个支撑板固定连接有回墨板,回墨板的顶端位于墨斗辊的底部一侧。
优选的,所述墨斗辊位于印压滚筒的正上方且墨斗辊与印压滚筒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穿过两个支撑板连接回收箱体和墨箱,输送管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喷头与回墨板分别位于墨斗辊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墨箱、搅拌器、喷头、液位计和刻度条,在装置刚开始进行工作时,可启动搅拌器工作,从而搅动墨箱内部的墨汁进行转动,从而快速提升墨箱内部的墨汁的活性,可使得墨汁能够快速的投入工作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本装置设置有墨斗辊、回墨板、回收管、回收箱体、输送管和阀门,通过回收板将墨斗辊上多余的墨汁收集,然后通过回收管进入到回收箱体内部,然后通过输送管将回收箱体中墨汁输送到墨箱中继续使用,从而使得墨汁得到回收,利于环保的同时节省了装置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回收管和回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壳体;3、支撑板;4、墨斗辊;5、印压滚筒;6、回收管;7、回收箱体;8、进料口;9、墨箱;10、输送管;11、阀门;12、搅拌器;13、喷头;14、液位计;15、刻度条;16、回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墨斗辊4,所述墨斗辊4的底部设置有印压滚筒5,一个所述支撑板3靠近所述墨斗辊4的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墨箱9,另一个所述支撑板3远离所述墨斗辊4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回收箱体7,所述回收箱体7与所述墨箱9之间通过输送管10连接。
所述墨箱9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搅拌器12,墨箱9靠近墨斗辊4的一侧设置有喷头13,墨箱9的一侧设置有液位计14,液位计14的一侧设置有刻度条15,便于观察墨箱9内部墨汁量。
所述回收箱体7的顶部一端设置有进料口8,回收箱体7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回收管6,便于墨汁的加料。
所述回收管6的一端穿过一个支撑板3固定连接有回墨板16,回墨板16的顶端位于墨斗辊4的底部一侧。
所述墨斗辊4位于印压滚筒5的正上方且墨斗辊4与印压滚筒5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输送管10穿过两个支撑板3连接回收箱体7和墨箱9,输送管10上设置有阀门11。
所述喷头13与回墨板16分别位于墨斗辊4的两侧。
工作原理:一种油墨打样仪用上墨装置,首先观察墨箱9上的液位计14和刻度条15,了解墨箱9中的墨汁的量,若是墨汁过少,则向进料口8加入墨汁,然后打开阀门11,将回收箱体7中墨汁通过输送管10输送到墨箱9内部,若是墨汁足够则直接启动搅拌器12,带动墨箱9内部的墨汁进行转动,从而提升墨汁的活性,然后关闭搅拌器12,启动墨斗辊4和印压滚筒5,然后启动喷头13,将墨汁均匀的喷洒到墨斗辊4上,然后墨斗辊4均匀的将墨汁印染到印压滚筒5上,从而完成上墨功能,墨斗辊4上多余的墨汁会通过回墨板16回收,然后通过回墨板16流经回收管6落入到回收箱体7中,从而实现装置的回收功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984.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83173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41F31/08
专利分类号:B41F31/08;B41F31/03
范畴分类:29B;
申请人:昆山冬慧辊筒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冬慧辊筒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新昱路8号
发明人:代树辉;郭淑琴
第一发明人:代树辉
当前权利人:昆山冬慧辊筒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油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