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水分离器论文和设计-肖薛钉

全文摘要

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筒体和空心球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筒体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空心球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堵在所述排水管的管口上;蒸汽进入所述筒体内,蒸汽中的水粘附在所述筒体的内壁,往下流动汇集在所述环形底座上,水位上升,所述空心球体上浮,水经所述排水管回流至锅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水分离器通过空心球体既能防止干蒸气或水蒸汽从排水口泄漏,又能够自动排水,取代人工排水,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空心球体(2),所述筒体(1)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10),所述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11),所述筒体(1)的底壁设置有排水管(12);所述空心球体(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堵在所述排水管(12)的管口上;蒸汽进入所述筒体(1)内,蒸汽中的水粘附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往下流动至所述筒体(1)的底壁汇集,水位上升,所述空心球体(2)上浮,水经所述排水管(12)回流至锅炉。

设计方案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空心球体(2),所述筒体(1)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10),所述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11),所述筒体(1)的底壁设置有排水管(12);所述空心球体(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堵在所述排水管(12)的管口上;蒸汽进入所述筒体(1)内,蒸汽中的水粘附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往下流动至所述筒体(1)的底壁汇集,水位上升,所述空心球体(2)上浮,水经所述排水管(12)回流至锅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0)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内侧,所述进气管(11)位于所述筒体(1)侧壁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的上端往上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内侧,所述排水管(12)上端管口的侧壁设置有往外突出延伸至所述筒体(1)内壁上的环形引流部(120),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内侧往下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外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20a),所述密封圈(120a)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环(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材质为铝合金或铜合金;所述密封圈(120a)的材质为硅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覆有保温层(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的上端管口设置有限位槽(12a),所述空心球体(2)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12a)贴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锅炉中产生的蒸汽一般都含有水,这些水分会影响蒸汽动力装置,可能会使其零件生锈,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因此,一般锅炉设置有汽水分离器,用于分离蒸汽中的水分,得到干蒸汽。

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大多数都是气旋型,根据水和蒸气的密度不同,受到不同的离心力,使水吸附在筒体内壁,进而分离蒸气和水分;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中的挡板和排水口具有缝隙,蒸汽可以从该缝隙中排出,产生漏气现象,降低分离效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水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水分离器,通过空心球体自动排水,防止蒸汽外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空心球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筒体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空心球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堵在所述排水管的管口上;蒸汽进入所述筒体内,蒸汽中的水粘附在所述筒体的内壁,往下流动汇集在所述环形底座上,水位上升,所述空心球体上浮,水经所述排水管回流至锅炉。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内侧,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筒体侧壁的上端,蒸汽进入所述筒体内形成围绕所述出气管的漩涡。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往上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内侧,所述排水管上端管口的侧壁设置有往外突出延伸至所述筒体内壁上的环形引流部,所述环形引流部的内侧往下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引流部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环形引流部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环。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引流板为铝合金或铜合金材质;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侧壁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的上端管口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空心球体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水分离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空心球体既能防止干蒸气或水蒸汽从排水口泄漏,又能够自动排水,取代人工排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水分离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流动方向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流动方向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管12的放大细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原理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筒体1,空心球体2,出气管10,进气管11,排水管12,限位槽12a,环形引流部120,密封圈120a,加热环121,保温层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筒体1和空心球体2,所述筒体1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管10,所述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11,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2;所述空心球体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出气管10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内侧,所述进气管11位于所述筒体1侧壁的上端,蒸汽进入所述筒体1内形成围绕所述出气管10的漩涡;蒸汽中的水附着在所述筒体1的内侧壁,受重力往下移动。

所述排水管12的上端往上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内侧,所述排水管12上端管口的侧壁设置有往外突出延伸至所述筒体1内壁上的环形引流部120,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内侧往下凹陷,使所述空心球体2自动往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内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20a,消除所述所述密封圈120a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紧密贴合,消除所述环形引流部120和所述筒体1侧壁之间的缝隙,防止漏水;所述环形引流部12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环,所述加热环加热所述环形引流部120上的水,使其二次蒸发;所述环形引流板为铝合金或铜合金,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所述密封圈120a的材质为硅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保温层13,减少水蒸汽热量损耗;本事实例中,所述保温层13为保温棉层。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排水管12的上端管口设置有限位槽12a,所述空心球体2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12a贴合,减少漏气的几率。

如图5所示,排水原理:所述空心球体2在所述筒体1内呈自由状态,受重力和所述环形引流板影响,移动至所述限位槽12a上,将所述排水管12的管口堵住,防止所述排水管12漏气;蒸汽进入所述筒体1内,蒸汽中的水附着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受重力往下流动至所述环形底座汇集,水位上升,所述空心球体2上浮,水经所述排水管12回流至锅炉。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汽水分离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6711.6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6302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22B37/32

专利分类号:F22B37/32;F22B37/5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龙正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龙正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竹路4号新竹苑5号楼第3、4、5层

发明人:肖薛钉;李强;吴康松;陈晓堃;罗权桂

第一发明人:肖薛钉

当前权利人:龙正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卿高山

代理机构:44284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汽水分离器论文和设计-肖薛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