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显:爱人悖论辨析论文

张公显:爱人悖论辨析论文

曾有一位财大气粗的教友,嗜赌若命,常在麻将桌上消磨光阴,而热心守规的妻子在严厉责斥的同时,也不断求天主赐他悬崖勒马弃邪归正悔改更新的恩典,谁知他不知己过,反而抱怨妻子说:“你整天只知道念经,却不爱人,有什么用?”妻子反问:“我怎么不爱人?”他竟说出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我一回家,你就怒气冲冲,恶语不断,而从没有给我一个好脸色,也不按时给钱洗衣做饭!”按照他的逻辑,妻子就应当积极支持他的赌博行为,这样才算爱人,反之就是无爱。

比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分组探究,给每组学生准备以下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根)、弹簧秤(2个)、试管(若干)、绳子等,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教师同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力是否可以单独的存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如果是请说出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物理定律发现的过程,最后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实验和结果,效率要比演示实验好的多,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与此类似现象并不少见,以为别人让自己随心所欲,不加干涉,甚或有非常明显错误也不制止阻拦,才算有爱德,如果稍微拂逆自己的意愿或恶习,就是没爱心、缺爱德。曾有一位会长,声色俱厉地严斥了一个在圣堂乱跑乱喊的孩子,而孩子的母亲竟然说会长缺少基督的爱,还说孩子年龄太小,长大了自然就知道遵守规矩。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坏习惯坏毛病听之任之,不及时纠正,又不加强文明礼貌的教育,孩子长大了又怎么会知道?孩子沉迷“手游”,或整日“泡在”游戏耍闹中,长期不进堂,不念经,父母不闻不问,反而为其开脱辩解,尽力呵护,自然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变本加厉,难以自拔。

秦腔“双母记”的戏剧中曾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一同上学的小学生从铁匠门口经过,见主人熟睡,而桌上放着一对银镯,于是一人偷取一个,回家告诉母亲的结果是一个母亲严加惩处,另一个竟称赞孩子聪明机灵,还做了好吃的饭菜款待。后来的发展大家也一定会猜到:“一个点元把官坐,一个做歹把头割!”为强化从小教育的重要性,戏剧结尾时成为死囚的罪犯竟要在刑场吃母亲一口奶,不明就里的母亲为满全逆子的心愿,结果被恍然大悟的孩子咬掉了乳头。

俗话也有“打是亲,骂是爱”的哲理,因为要纠正孩子的明显毛病,首先要怀着“疾恶如仇”的心态,下狠手,“忍痛割爱”,“刀斧锯齐上”,砍掉那些“邪门歪道”之类的枝干,最终使其成为“栋梁”“正果”。这些看似残酷的手段,也正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具体措施,在“伤人脸面,治人毛病”的严厉中,使“受教育者”刻骨铭心牢记莫忘。

根据更新文件的特点,本系统设计了一个数据抽取程序FLUExtract,实现定时将FTP站点的数据自动下载,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具体的实现流程如图3。

近期网上也有“戒尺进课堂”的讨论,而由一份调查中看,支持者竟占96%,说明戒尺具有一定的惩戒威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改正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在苦口婆心教育无果之后,适度地使用戒尺,可使特别顽皮的“熊孩子”吸取教训,纠偏止错。而一味地采取“赏识教育”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为了让执掌戒尺者在教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顽劣者时注意分寸和尺度而避免意外,有人也提出了“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惩戒策略,因为如此教育的目的也是“恨铁不成钢”的另一种爱。

由此可见,爱的形式、方法乃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当众指出人的缺点,伤人自尊,让人难以接受,但也不能说明他缺少爱德,没有爱人。同时也该明确,爱人不是爱人的毛病、缺点和罪过,也不是让他在歧途上越走越远,适当的批评责斥甚或“扇耳光”“打屁股”也许不近人情,但为“违规者”何尝不是一付“清凉剂”“止迷药”?我们还该知道,爱人不是迁就人的失误,不是仅仅只爱他的肉身,更该爱人的灵魂,在爱天主万有之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让他的灵魂得益处。由圣经历史中看,天主也屡次对自己的百姓惩戒严罚,目的是让他们进入获得永生的正路。他一手打伤,一手治疗,恩威并施的目的就是让人彻悟爱的真谛,不是我们幼稚头脑想的那么简单。

标签:;  ;  ;  ;  ;  ;  ;  ;  ;  ;  

张公显:爱人悖论辨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