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讨邓玉川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讨邓玉川

河南省天龙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开封市475000

摘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笔者发现,最终给企业带来效益损失严重的并不是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地下隐蔽工程问题。我们分析工程造价可以发现,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的30%都是基础工程造价。在其中安全管理的力度、造价控制成效、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以及技术管理的成绩都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工程施工企业的后续发展。因此,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也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基础。本文就此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讨

导言:近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的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除此之外楼房建设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化,因为城市基础设施速度和规模的扩大,将会让城市的用地状况变得紧张,最终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在这个阶段房地产投资企业必须要考虑到土地的使用权。作为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在土地价格提高的同时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应,更多的企业追求高层建筑,以此来减少土地使用成本,让土地使用成本在整个建筑当中占有的比重减小,另一方面也很好的提高了在城市内土地的使用效率,建筑高度的提高虽然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对于基础工程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所以能否保证基础工程质量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1.1地基基础的选型

因为地基基础需求承受全部建筑的荷载,所以基础的选型十分要害,只要合适的基础方式才可以确保全部建筑构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地基基础选型时,应当依据施工现场的实践情况来断定,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测以及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全体构造来断定挑选何种方式的地基基础。通常情况下主要有独立基础和筏形基础,独立基础的施工本钱较低,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建筑施工,只要在承载力方面满足要求即可。而对于地质条件较差且建筑物较高的基础,则需求通过加大触摸面的面积来降低全体的荷载,从而进步承载力,此刻筏形基础比较合适,如图1所示。而筏形基础的施工本钱较高,在施工工序方面也相对比较复杂,可是其承载力较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建筑构造的安全性。所以在实践施工时,应当依据建筑的荷载以及地质条件来断定终究挑选何种地基类型,以最大极限的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图1筏型基础示意图

1.1.2地基基础施工

①需求严格操控地基工程的标高。施工技能人员需求严格操控标高的差错,将差错操控在答应范围内。在开始砌筑作业之前,需求对底层标高进行检查,对于局部地区的低凹有些,需求及时垫平。在地基基础勘测时,需求对标高进行复测,能够运用水准尺等工具进行校正。在大脚砌筑时,选用双面挂线的方法,确保横向水平。在填砖砌筑时,选用小面积的铺灰方法,确保标高的差错得到有用的操控。②加强对轴线位移技能的操控。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时,需求采纳有用的施工工艺,有用的操控槽边的推土操作,防止呈现磕碰及移动等状况。合理进行中心桩的设置,接通线时不只要对准中心桩,一起还要选用排尺进行操控。当基础方位砌筑完成后,从头核对定轴线,确保地基基础与标准请求相符。③防潮施工技能。在施工过程中,需留意防潮层施工,确保施工的独立性,可将防潮层作为荫蔽工程进行施工。一起,在房子建筑工程主体施工完毕后,房子防潮层首要选用砌筑方法进行,可在地基基础回填后进行施工,这么做的首要目的是防止填土施工对防潮层形成损坏。需求留意的是,一般在规划图纸中无防潮层规划注释,需求选用适合的水泥砂浆的份额,而且确保混凝土中没有盐,确保房子整体的防潮性。

1.2桩基施工技术

1.2.1灌注桩

灌注桩施工技能能够分为沉管灌注桩以及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操作对比简洁,凭借外力则能够直接将桩打入指定的土体方位。但遭到外力作用,桩基简单被损坏,所以施工时需求加强桩锤力度控制。现在,能够运用复打法、单打法和反插法等技能。运用复打法,需求进行局部复打,并在同一桩孔方位进行接连单打。运用单打法,需求在每将桩拔出0.5~1.0m时振荡5~10s,然后通过重复操作将管道拔出。运用反插法,需求每拔出0.5m就下插0.3m,直至将管道拔出。运用钻孔灌注桩施工,需求运用机械钻孔,然后完结桩基浇筑和养护。作为常用的一种灌注桩施工技能,运用该技能施工需求使桩位基地与护套基地保持50mm内的误差,并且做好回填处理,防止在桩基浇筑进程中呈现漏浆疑问。注浆时,可运用分层注浆法,每层厚度在50~60cm范围内。详细在施工进程中,需求先依据施工平面图进行桩基方位的断定,然后进行护套埋设,以便使桩孔的方位得到固定,然后防止孔陷落或地下水流入。一般的情况下,将运用4~8mm钢板制作护筒。相较于钻头直径,护筒内径要大100~200mm,顶面超出地上0.4~0.6m。如果在砂土中,护筒的埋设深度最小为1.5m。在黏土中,最小为1m,泥浆面需超出地下水位1m。在粉质黏土或黏土中,需求将泥浆密度控制在1.1~1.3g/cm3范围内。在卵石层,需求将泥浆密度控制在1.3~1.5g/cm3范围内。而泥浆黏度一般在18~22之间,含砂率不超过8%。准备好泥浆后,能够采纳反转钻成孔法进行成孔工作。桩孔合格后,需求完结桩孔整理,保证孔低500mm内的泥浆密度小于1.25g/cm3。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需不小于35mm。灌注桩施工工作进程如图2所示。

图2灌注桩施工过程示意图

1.2.2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制桩施工技术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先完整桩基的制作,其作业过程如图3所示。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则可以直接将预制桩打入地层。目前,可以采取钢管预制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施工技术。使用前一种施工技术,主要可以使用H型钢桩和钢管桩,通常只在特殊工程中使用。使用混凝土预制桩,需要选取坚固和耐久的混凝土进行桩的预制。在打入桩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桩尖方向打桩,并将预制桩索具捆绑在桩上端吊环附近30cm范围内,以确保桩尖与桩位中心垂直对准。将桩缓慢插入土体中后,需利用小落距完成1~2次锤击,并确保桩身垂直度不超出0.5%。然后,可以使用落距小于1.0m落锤打桩,从而形成桩基础。灌注时,则需要从桩顶灌注。目前,可以使用的沉桩方法包含静力沉桩、振动沉桩等。在沉桩过程中,为避免土层遭到破坏,需要完成沉桩顺序合理规划,并且合理确定桩基数据和间距。为达成这一目标,在施工前需要完成施工区的探查,并利用全站仪进行桩点位置放样校核,然后铺设20cm碎石压实,从而完成网格控制。

图3预制桩施工作业过程

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技术措施

如前文强调的桩基施工技术,有其自身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的施工技术有许多的标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合理的处理任何一项施工技术,那么也将造成整个地基工程的失败。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我们要控制桩基施工中吊桩的方向。吊桩方向的控制影响着施工能否顺利的进行,在方向控制好以后要控制好各个片桩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对于吊桩来说,吊桩的位置要和我们的桩架保持垂直关系,不仅仅单纯保持相应的吊桩的距离,对于垂直距离也要进行控制。一般垂直距离控制在小于4m,对于施工当中偏吊的距离也要进行控制。一般我们会将这个距离控制在2.5m左右,在这种距离下是最佳的情况。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必须保证操作顺利,不能为了求快而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方向系的问题,一般要在不同的方向系上使用两个缆索,这里的缆索主要是为了将桩身更好地进行稳定。

在强化基础工程当中,我们要进行相应的测量控制,施工的所有依据都是测量取数,也只有让所有的工程技术在施工上完全的贴合,测量数据才能够保证,实际工程的环境和施工是精确的,因为高层建筑的特点,对于测量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能否将施工技术正确的运用到较精确地测量数据上,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也显得更加的重要。对于桩位的施工来说在桩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所有的有关于桩位的偏差,将它们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定要保证整个工程施工和相应的规范是相符合的,对于承台桩位的测量必须要严格,因为所有的控制都是以这个为依据的。如果因为不能控制以上这些方面而导致了桩位的偏差,让这些偏差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围,那么将会产生受力情况的变化,受力情况变化必须要进行修正,在修正过程中要让施工企业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如果将这一问题忽略,没有进行修正,这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作业,在作业当中测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基础工程结构是十分庞大的,并且基础工程结构体积比较大,那么我们就必须通过准确的测量手段来精确地控制放线,最终我们要杜绝位置偏差产生的情况。

接下来分析在基础工程施工当中遇见不均匀沉降的应对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永远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出现,相反这种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是一种经常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降低这种不均匀的沉降,对于我们高层建筑的影响,通常来说总共有三种方法来面对这种问题,如果在高层建筑当中遇见了不均匀沉降,那么我们会运用:

1)逆作法;2)后浇带法;3)力消除法。

采用这三种方法就来应对不均匀沉降。这里先分析逆作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运用平衡,我们第一步将土量降低,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建筑主体的结构中受力和土量相互平衡,最终让我们这种不均匀沉降的幅度尽可能的降低。除了这种方法以外,我们还通常使用后浇带法,这种方法主要在于观察,我们要观察相应的沉降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要确定浇筑的提前期,最终确定并且运用带型缝隙的预留,用这种方法来连接裙房和主房。然后在主楼完工以后进行后浇带施工。所有的施工都要根据沉降的数据来确定。最后一种方法是消除受力法,这种方法是从基础结构中的应力分布分析出发。我们将原来基础结构当中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布,然后让局部的沉降得到控制,最终达到应对不均匀沉降的目的。这三种方法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应对基础施工当中不均匀沉降的方法。一定要注意方法使用的原理和重点,只有了解方法的原理才可以从根本上正确的使用方法,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结束语

在建筑中,基础施工技术是施工中重要的两项技术,该技术的施工质量直接威胁着整座建筑的稳定性。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解决地下隐蔽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就能够很好的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不然会非常容易导致在竣工之后发生事故,所以总的来说我们要注重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注意要点,最终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爱军.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

[2]孙淑玲.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06).

[3]李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

[4]张凌强.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5]黄廷梅.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探析[J].广东科技.2013(08).

[6]李杰.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1(14).

[7]祝桂海.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传播.2010(15).

标签:;  ;  ;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讨邓玉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