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素论文_卢婵婵,李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象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象,因素,中分,模型,果蝇,表观,环流。

气象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卢婵婵,李姣[1](2019)在《基于部分线性模型研究空气臭氧含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气中臭氧含量增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均产生较大影响,而低空大气中臭氧污染日益恶化这一问题,就空气中臭氧含量提出部分线性模型。研究其与相关气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每日最高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并结合核方法和自助法得到臭氧含量均值估计和重要分位数估计,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提供部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空气中臭氧含量与每日最高温度和风速线性相关,与太阳辐射非线性相关,且回归估计函数随太阳辐射整体呈"S"型增长,臭氧含量均值为70. 58 ppb,它的10%、25%、50%、75%和90%分位数分别为42. 98 ppb、58. 64 ppb、71. 84 ppb、85. 49 ppb和96. 30 ppb。(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于舒怡,臧超群,谢瑾卉,林英,裴雪[2](2019)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典型S形曲线,病害指数增长期为花生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为9月中旬至花生生育期结束。整个生长季花生褐斑病的表观侵染速率呈波浪式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可反映不同流行时期该病害病情变化快慢。花生褐斑病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病害表观侵染速率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说明通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可准确判断花生褐斑病病情变化。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仅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降雨量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4*,说明较强降雨对空中孢子飞散有明显的冲刷作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分别与前7 d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叶面湿润时数、累计降雨量呈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可将这些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作为预测模型关键的输入变量,为花生褐斑病的科学管理和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杜勤博,吴晓燕,郑素帆,陈欢欢,郭丹妮[3](2019)在《气象因素对汕头市大气O_3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4年到2016年汕头市O_3的逐日浓度资料,分析了O_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汕头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的同期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混合层厚度、降水、大气环流等气象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于北方多数城市夏季O_3污染严重,汕头市的O_3污染秋季(9—11月)最严重,初夏(6月)污染较小,这与汕头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O_3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午后15:00左右浓度最高,夜间浓度较低。风速对O_3既有扩散作用,又有混合作用,当日均风速为1.7 m/s时O_3的平均浓度最大;O_3日均浓度与14时混合层厚度呈显着正相关,午后混合层厚度对O_3日内峰值有很大影响;O_3平均浓度在相对湿度60%时达到最大,高相对湿度不利于O_3体积分数的积累;降水对O_3的去除效果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汛期降水的去除效果与总体去除效果基本一致,而非汛期强降水(中雨以上)去除效果更加显着;出现轻雾时O_3浓度接近平均,出现霾时O_3浓度较高,出现大雾时不利于O_3的生成;当汕头市地面为冷高压脊、850 hPa为东北风场、500 hPa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易造成O_3污染。(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谢丽,黎安琪,李利[4](2019)在《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皮炎患者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皮炎患者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皮炎的患者数据,收集同期成都市空气污染物[包括SO_2、NO_2、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物(PM_(10))]和日均气象数据(平均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皮炎患者门诊人次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皮炎门诊人次与PM_(10)、风速呈正相关,与SO_2、温度呈负相关。单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大气污染物SO_2、NO_2每增加10μg/m~3均可导致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03[95%置信区间(CI):1.002~1.004]、1.002(95%CI:1.001~1.002),相对湿度每增加10%,皮炎日均门诊量减少的RR值为0.996(95%CI:0.994~0.997)。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提示各空气污染物对皮炎患者日均门诊量仍有影响。环境因素对皮炎门诊量的滞后效应分析显示,SO_2、NO_2、PM_(10)对皮炎门诊人次主要为当日效应,相对湿度在当天、滞后2 d及滞后4 d对皮炎门诊人次有保护作用。结论空气污染物可能是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对湿度对皮炎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方佳英,丁赞[5](2019)在《季节及气象因素对广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住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住院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某叁甲医院2008-2017年确诊为AMI的2 471例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季节间AMI住院人次的差异,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AMI住院人次的关系。结果 2008-2017年AMI的住院人次高峰值均分布在冬春季节(占53.42%),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79∶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5~80岁,占总发病就诊人次的63.70%。Spearman分析显示:AMI住院人次与月平均风速关系最强且呈正相关(r=0.613,P<0.001),其次是月平均相对湿度(r=0.346,P<0.001)和平均气温(r=-0.251,P=0.006),而月平均日温差(r=0.128,P=0.163)及月平均气压(r=-0.019,P=0.836)与AMI住院人次无显着关联。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月平均风速、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日温差及月平均气温对AMI住院人次有独立影响。结论掌握AMI患者的住院特征和季节分布可为本院科学地管理科室工作提供依据。AMI发病住院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还可为患者有效加强自我保健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春涛,顾耘,王佩圣,魏明明,武斐斐[6](2019)在《青岛市崂山区甜樱桃果蝇爆发的气象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甜樱桃果蝇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时间,经2018年与历年、2016年、2017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认为,2018年崂山区甜樱桃果蝇爆发的原因是由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旬最高气温、旬最低气温异常偏低,降水量多湿度偏高、日照时数偏少所致。也由此可以判定每年果蝇的发生程度。提出了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控措施。(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周孚美,陈小虎,刘波,王纬华,曹国华[7](2019)在《耒阳市烤烟主要生育期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条件对烤烟生产有着显着的影响,在调查汇总14 a耒阳市烤烟田间主要生育期数据基础上,结合历年气象数据,经相关分析:烤烟移栽期和终烤期的迟早分别与育苗和大田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而现蕾期的出现迟早则与1—3月的气温、积温、日照呈正相关,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季节随着气温和光照增加而加速生长发育进度,而2月低温寡照气象条件下具有诱导提前进入现蕾期的作用,加快生殖生长进度而造成烤烟早花问题。因此,在育苗期间的2月要采取增温补光措施,确保烟苗不受低温寡照天气影响,为当季烤烟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安静杰,孙小诺,党志红,高占林,潘文亮[8](2019)在《2018年冀南棉区棉花伏蚜严重发生的气象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冀南棉区和冀东棉区的棉花苗蚜发生均较严重。但冀南棉区棉花伏蚜严重发生,而冀东棉区伏蚜则发生较轻。为了明确气象因素对河北省棉花伏蚜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本研究在调查了2018年7月河北省冀南棉区和冀东棉区棉花伏蚜种群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地气象因素(日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对伏蚜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冀南棉区6月下旬降雨有效缓解了连续高温对虫源积累的不利影响,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适宜温度(26~30℃),以及7月时雨时晴的天气,则为伏蚜的种群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温湿度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汪金生,高伟林,江严[9](2019)在《2014—2017年安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安庆市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关系,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研究分析安庆市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2014—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安庆市区2014—2017年报告手足口病4 166例,年均发病率131.59/10万;发病呈隔年高发和明显的季节性双峰特点,4—7月形成春夏季流行高峰(52.30%),9—11月出现秋季小高峰(28.25%);发病年龄集中(1~3)岁(72.61%);主要是散居儿童(54.13%)和幼托儿童(42.41%),其中高发年份幼托儿童居多(49.85%),低发年份散居儿童为主(64.35%);城乡结合地区高发;男女比为1.60∶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36.913,P<0.001)。手足口病发病与周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呈正相关,与周平均气压、最大风速呈负相关,与周平均日照时数无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周平均气温进入回归方程(Y=6.309+0.804X),滞后一周和春夏季(0~28)周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增强。安庆市区周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疫情上升,15℃~25℃时疫情达到高峰。结论加强幼托机构与城乡结合地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降低手足口病高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明显相关,可预测疫情趋势,为及时落实预防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寒冬,郭佳田,施海斌,范华东,施春波[10](2019)在《考虑气象因素的精细化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负荷特性分析方法,由于基础数据及处理方法的限制一般无法达到用户级的精细化预测。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中的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用户级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对用电负荷特性的影响,并选取关键影响因素,作为决策树算法的输入向量;在对用户的历史负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后,为每一条日负荷曲线建立类别标签;通过决策树算法建立分类规则,并将待预测日进行分类;最终采用Elman神经网络对某用户进行短期负荷预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气象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典型S形曲线,病害指数增长期为花生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为9月中旬至花生生育期结束。整个生长季花生褐斑病的表观侵染速率呈波浪式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可反映不同流行时期该病害病情变化快慢。花生褐斑病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病害表观侵染速率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说明通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可准确判断花生褐斑病病情变化。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仅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降雨量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4*,说明较强降雨对空中孢子飞散有明显的冲刷作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分别与前7 d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叶面湿润时数、累计降雨量呈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可将这些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作为预测模型关键的输入变量,为花生褐斑病的科学管理和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象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卢婵婵,李姣.基于部分线性模型研究空气臭氧含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于舒怡,臧超群,谢瑾卉,林英,裴雪.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3].杜勤博,吴晓燕,郑素帆,陈欢欢,郭丹妮.气象因素对汕头市大气O_3污染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9

[4].谢丽,黎安琪,李利.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皮炎患者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方佳英,丁赞.季节及气象因素对广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住院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9

[6].刘春涛,顾耘,王佩圣,魏明明,武斐斐.青岛市崂山区甜樱桃果蝇爆发的气象因素分析[J].落叶果树.2019

[7].周孚美,陈小虎,刘波,王纬华,曹国华.耒阳市烤烟主要生育期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9

[8].安静杰,孙小诺,党志红,高占林,潘文亮.2018年冀南棉区棉花伏蚜严重发生的气象因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9

[9].汪金生,高伟林,江严.2014—2017年安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9

[10].陈寒冬,郭佳田,施海斌,范华东,施春波.考虑气象因素的精细化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研究[J].电力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母线负荷预测系统后台功能模块潘家口水库流域逐月入库流量实测和模...铁路救援基地选址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约简结果漓江20km缓冲区土地利用图与植被气温...1 水溶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素、能...

标签:;  ;  ;  ;  ;  ;  ;  

气象因素论文_卢婵婵,李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