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股疝的临床观察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股疝的临床观察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5711

【摘要】目的:观察对股疝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股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McVay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疝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股疝;临床效果

股疝作为腹股沟疝的类型之一,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中相对多见。股疝不仅发病急,而且病情进展迅速,有明显的疼痛反应,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其身体健康[1]。本文观察对股疝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股疝患者,所选患者腹股沟韧带下均存在半圆形突起物,站立状态下明显,平躺状态时有所好转,但不完全消失,并且患者患处存在胀痛感,增加腹压时症状加重。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10例,女24例,年龄为38-78(57.3±6.6)岁,病程为6个月-5年(3.6±1.6)年;研究组男9例,女25例,年龄为39-79(57.4±6.7)岁,病程为5个月-5年(3.8±1.8)年;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行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先行麻醉,逐层切开手术口组织,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将腹膜前间隙充分暴露出来,同时保留腹股沟韧带,游离腹腔膜外脂肪、疝囊外脂肪,男性患者游离出精索,将腹膜筋膜切开,进入腹膜腔间隙,分类间隙,对血管予以保护。分离间隙,形成10*10cm的疝口,从疝口送入补片,按照腹股沟韧带方向进入,对位置进行调整,并铺平,切除疝囊远端,之后在腹直肌、腹股沟韧带、腹横肌腱弓、陷窝韧带等部位固定缝合补片,冲洗清理切口,逐层缝合。对照组患者行以McVay修补术治疗,利用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在Cooper韧带缝合对股疝进行治疗,关键是在张力状态下组织进行缝合,将股环关闭。

1.3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加腹压时无腹部疼痛症状,站立状态下无突出物为痊愈;增加腹压时无腹部疼痛症状,站立状态下微见突出物为好转;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痊愈+好转=总有效。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痊愈30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痊愈25例,好转6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检验值:卡方=1.063,P=0.30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无患者出现阴囊血肿症状、尿潴留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症状、2例出现阴囊血肿症状、3例出现尿潴留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检验值:卡方=3.981,P=0.04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McVay修补术是在张力状态对组织进行缝合,手术结束之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同时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复发现象,且术后恢复时间长。伴随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修补材料也随之发展,在股疝患者治疗中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愈加广泛[2]。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中,修补材料均为国产材料,此种材料以单丝聚丙烯为主,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与人体组织之间的粘连固定性良好。另外,此种材料的网孔设计相对独特,可以有效促进网孔中纤维组织的生长,增强局部强度,以患者腹部压为基础,在修补位置上将膜前修补的补片进行固定,使缝合固定得到有效减少,进而缩短手术时间[3]。另外,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中,无需过多解剖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可以有效防止对髂腹下神经造成的损伤,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髂腹股沟发生损伤,同时因补片放置位置相对较深,所以可以有效顺应腹壁形状,减轻患者的异物感,可以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4]。

通过对比张力手术与无张力手术,在手术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建立腹膜前间隙过程中,应避免用力过大,否则将会导致腹膜刺激征反射现象,患者将会表现出血压下降、心率减缓、恶心、头晕、出汗等不良症状。如果出现腹膜刺激征反射,则需要及时终止操作,并行对症处理,待患者情况稳定之后再继续进行手术。②对腹横筋膜分辨清楚,并将其切开,这对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而言非常重要。③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充分建立,使精索与腹壁贴近,于腹壁动脉下通过补片进行修补,修补范围应比耻骨肌孔大,并对补片进行妥善固定。若补片未充分展开,则局部将会皱缩成团状,术后患者将会出现异物感和不适感。④在还纳股疝疝囊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在打开腹横筋膜之后,可以在直视状态下开展还纳操作,注意不可损伤贴近股环的股静脉。⑤若反复出现股疝现象,则将会破坏原有正常结构,此时将会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充分建立,并在股环处放置并固定补片,并展开、铺平下层补片,在股环内侧进行固定,尽量避开走形的股血管。针对复发性股疝患者,患者大腿根部将会出现不适感和异物感,这可能与之前手术遗留瘢痕相关,应从这一方面进行考虑[5]。

结语:

对股疝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比较高。

【参考文献】

[1]郭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1):109-110.

[2]谢伟涛.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股疝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94-95.

[3]陈建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股疝效果探讨[J].健康之路,2016,01(04):61-62.

[4]董燕.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66-67.

[5]张鑫.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02(01):24-25.

标签:;  ;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股疝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