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实施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反应严重程度。结果:试验试验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但皮肤反应2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后皮肤反应严重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乳腺癌术后放疗应用效果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常见方式,其主要是使用放射线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以此杀灭病变部位的癌细胞,从而起到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病后的治疗通常以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为主,通常是先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切除大部分癌变组织,然后使用放射治疗杀灭残余的癌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好[1]。但根据临床实践,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实施放射治疗时会因为放射剂量较大而导致局部皮肤受损,引起各种并发症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并且会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后采用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41.625.87)岁,患者病程1~13个月,平均(4.281.64)个月。试验组患者年龄29~67岁,平均(41.855.43)岁,患者病程1~11个月,平均(4.361.25)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为患者讲解放射治疗的方法及流程,为患者介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循证护理方案制定

患者治疗过程中首先应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任小组长,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成立后小组长应组织成员对循证护理进行学习和培训,了解循证护理的实施流程及具体方法等。之后小组长应组织成员提出循证问题,主要是根据既往病例分析放疗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并提出以减少患者皮肤损伤为中心的护理方案。之后小组长要组织成员对文献进行查阅,了解放疗对人体皮肤的损伤机制,明确皮肤损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查找文献中的解决方案,并根据文献中对放疗后皮肤损伤的护理方法对既定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护理方案的实用性。

1.2.2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

实施循证护理时,首先应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讲解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机制,让患者对放疗就皮肤损伤的相关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强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能有效降低其皮肤损伤程度,并促使其治疗效果提升,为患者列举放疗后皮肤损伤较轻的病例,并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其次,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其中放疗前应让患者摘除身上的各种饰品,保持衣着宽松且尽量穿戴柔软及吸水性强的棉衣。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在患者出汗时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放疗时应清楚标记照射区域,放疗后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处理,禁止患者使用热水对局部进行浸泡或肥皂擦洗局部皮肤。护理人员还要禁止患者在局部涂抹乙醇和碘酒等刺激性消液体,做好局部的保温处理,并且要禁止患者在出现干痒时抓挠皮肤,必要时可让其轻轻拍打或为其涂抹薄荷粉;再者,要给予患者药物护理。患者放疗后发生皮肤损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药物处理。其中轻度损伤患者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放疗结束后应指导患者注意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对于中重度损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局部暴露,保持局部干燥并给予其相应的药物治疗,出现小水泡时应禁止将其戳破,大水泡可使用无菌注射器从边缘抽吸水泡内的液体,然后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涂药后给予其纱布覆盖处理;另外,要给予患者饮食护理。患者放疗后应加强营养,增加患者对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的摄入量,尽量为患者准备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并让其多饮水,养成少食多餐的进餐原则。

1.3评价指标

评估患者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其中局部有红斑和水肿情况,有轻微瘙痒及灼痛为1级;局部有水疱、糜烂及浅表性溃疡,瘙痒和灼痛感较明显为2级;局部溃疡且组织坏死,病变向皮下组织及内脏和骨骼延伸为3级。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数据,试验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但皮肤反应2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用于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见方式,其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根据临床实践,患者在实施放疗后会因为放射线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导致局部皮肤受到损伤,皮损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心态造成影响,还会对其正常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升[2]。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放疗后发生皮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放疗后局部皮肤组织受到损伤,之后在皮肤潮湿及与衣物的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上皮脱落,最终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损伤[3]。循证护理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让护理方案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提升其针对性和可行性,消除各种因素对患者治疗的影响,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4]。对于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其放疗后局部皮肤损伤时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时应全面分析其皮肤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以此降低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避免其治疗效果受到影响[5]。

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级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但皮肤反应2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皮肤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雪梅,荣云云,谢晓苏.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8,38(06):599-600.

[2]张翠梅,马英,杜新香.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发生皮炎的预防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94+298.

[3]史苏梅.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6):152-153.

[4]杨玲丽.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9):125+129.

[5]郭宝玲.乳腺癌术后放疗全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85-186.

标签:;  ;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