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论文和设计-匡煜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包括井道,所述井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井道的下端左侧固定安装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机底座,所述主机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强驱主机,所述强驱主机安装有下导向轮组,所述下导向轮组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向轮组,所述钢丝绳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轿厢。该主机下置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合理结构布局,对顶层高度要求更低,且结构较简单,同时安装比较方便,通过L形杆与L形槽的卡接,把中间齿轮与连接齿轮连接,避免当中间齿轮转动时连接齿轮不转动带来的弊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包括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2),所述井道(1)的下端左侧固定安装有下横板(3),所述下横板(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机底座(4),所述主机底座(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强驱主机(5),所述强驱主机(5)安装有下导向轮组(6),所述下导向轮组(6)固定连接有钢丝绳(7),所述钢丝绳(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向轮组(8),所述钢丝绳(7)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轿厢(9),所述主机底座(4)固定安装在井道(1)开门方向的背面地面上;所述上导向轮组(8)包括中间齿轮(81)、连接齿轮(82)、凹槽(83)、卡块(84)、弹簧(85)、L形杆(86)、L形槽(87)和通孔(88),所述中间齿轮(81)的左右两侧分别接触有连接齿轮(82),所述中间齿轮(8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槽(83),所述凹槽(8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84),所述卡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85),所述弹簧(8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83)的内部一侧表面,所述卡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杆(86),所述连接齿轮(82)的下端一侧设有L形槽(87),所述凹槽(83)的一侧设有通孔(88),所述L形杆(86)穿过通孔(88)与L形槽(87)卡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包括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2),所述井道(1)的下端左侧固定安装有下横板(3),所述下横板(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机底座(4),所述主机底座(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强驱主机(5),所述强驱主机(5)安装有下导向轮组(6),所述下导向轮组(6)固定连接有钢丝绳(7),所述钢丝绳(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向轮组(8),所述钢丝绳(7)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轿厢(9),所述主机底座(4)固定安装在井道(1)开门方向的背面地面上;

所述上导向轮组(8)包括中间齿轮(81)、连接齿轮(82)、凹槽(83)、卡块(84)、弹簧(85)、L形杆(86)、L形槽(87)和通孔(88),所述中间齿轮(81)的左右两侧分别接触有连接齿轮(82),所述中间齿轮(8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槽(83),所述凹槽(8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84),所述卡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85),所述弹簧(8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83)的内部一侧表面,所述卡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杆(86),所述连接齿轮(82)的下端一侧设有L形槽(87),所述凹槽(83)的一侧设有通孔(88),所述L形杆(86)穿过通孔(88)与L形槽(87)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先向下通过下导向轮组(6)转向,然后向上通过上导向轮组(8)后转向下连接至轿厢(9)的底部,折返至井道(1)顶部锁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7)的另一端下至对下导向轮组(6)后折返至井道(1)顶部锁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轮组(6)与上导向轮组(8)的外径节径位于另一条竖直直线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

背景技术

强制驱动电梯(包括卷筒驱动),就是用链或钢丝绳悬吊的非摩擦方式驱动的电梯。而一般的曳引电梯,提升绳是靠主机的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生产资质和一般电梯生产资质相同。

目前现有技术普遍将主机放在井道内上方,通过钢丝绳来拉动轿厢上下,这种方式设计简单、通用性好,但这种方式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例如:旧楼改造工程中,此时井道宽度小,而主机侧置式结构必然占据轿厢宽度,导致无法设置厢门,因此不能满足空间要求,同时现有的上导向轮组齿轮之间都是分离开的,当一个齿轮转动时,其他齿轮容易发生不转动的现象,而且有时还会与转动的齿轮发生相对摩擦,损耗转动齿轮的转动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包括井道,所述井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井道的下端左侧固定安装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机底座,所述主机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强驱主机,所述强驱主机安装有下导向轮组,所述下导向轮组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向轮组,所述钢丝绳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轿厢,所述主机底座固定安装在井道开门方向的背面地面上;

所述上导向轮组包括中间齿轮、连接齿轮、凹槽、卡块、弹簧、L形杆、 L形槽和通孔,所述中间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接触有连接齿轮,所述中间齿轮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部一侧表面,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连接齿轮的下端一侧设有L形槽,所述凹槽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L形杆穿过通孔与L形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先向下通过下导向轮组转向,然后向上通过上导向轮组后转向下连接至轿厢的底部,折返至井道顶部锁住。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下至对下导向轮组后折返至井道顶部锁住。

优选的,所述下导向轮组与上导向轮组的外径节径位于另一条竖直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主机下置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合理结构布局,对顶层高度要求更低,且结构较简单,同时安装比较方便,通过L形杆与L形槽的卡接,把中间齿轮与连接齿轮连接,避免当中间齿轮转动时连接齿轮不转动带来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层机架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层主机安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的放大图。

图中:1井道、2横梁、3下横板、4主机底座、5强驱主机、6下导向轮组、7钢丝绳、8上导向轮组、81中间齿轮、82连接齿轮、83凹槽、84卡块、85弹簧、86 L形杆、87 L形槽、88通孔、9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包括井道1,井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2,井道1的下端左侧固定安装有下横板3,下横板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机底座4,主机底座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强驱主机5,强驱主机5安装有下导向轮组6,下导向轮组6固定连接有钢丝绳7,钢丝绳7从强驱主机5引出,通过下导向轮组6与上导向轮组8可以与轿厢9连接,如此对井道1顶层空间要求很小,强驱主机5下置安装也较为方便,钢丝绳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向轮组8,钢丝绳7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轿厢9,主机底座4固定安装在井道1开门方向的背面地面上,钢丝绳 7的一端先向下通过下导向轮组6转向,然后向上通过上导向轮组8后转向下连接至轿厢9的底部,折返至井道1顶部锁住,另一端下至对下导向轮组6 后折返至井道1顶部锁住,下导向轮组6与上导向轮组8的外径节径位于另一条竖直直线上;

上导向轮组8包括中间齿轮81、连接齿轮82、凹槽83、卡块84、弹簧 85、L形杆86、L形槽87和通孔88,中间齿轮81的左右两侧分别接触有连接齿轮82,中间齿轮8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槽83,凹槽8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84,卡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85,弹簧8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83的内部一侧表面,卡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杆86,连接齿轮82的下端一侧设有L形槽87,凹槽83的一侧设有通孔88,L形杆86穿过通孔88与L形槽87卡接,通过L形槽87与L形杆86的卡接使得中间齿轮 81与连接齿轮82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当需要把中间齿轮81与连接齿轮82连接时,首先把中间齿轮81移动到转轴的表面,然后挤压卡块84,使得弹簧85受力挤压收缩,然后把两个连接齿轮82分别移动到转轴的表面,中间齿轮81的左右两端,然后使得L形杆86与L形槽87连接,松开卡块84,弹簧85拉伸复位,使得L形杆86与L形槽87卡接,这时就把中间齿轮81与连接齿轮82 连接,通过把中间齿轮81与连接齿轮82连接,避免当中间齿轮81转动时连接齿轮82不转动带来的弊端,强驱主机5在井道1内部,位于轿厢9的前部,横梁水平左右横亘于井道的顶,强驱主机5主轴连接的下导向轮组6上固定钢丝绳7,先向下通过下导向轮组6转向,然后向上通过上导向轮组8后转向下连接至轿厢9,带动轿厢9做上下移动,折返至井道1顶部锁住,钢丝绳7 的另一端下至折返至井道1顶部锁住,本技术通过合理结构布局,对顶层高度要求更低,且结构较简单,同时安装比较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1918.6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3568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6B 11/00

专利分类号:B66B11/00;B66B11/04;B66B7/06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苏州威尔森电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威尔森电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4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景唐南路221号

发明人:匡煜峰;朱春新

第一发明人:匡煜峰

当前权利人:苏州威尔森电梯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丽

代理机构:32293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主机下置式结构论文和设计-匡煜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