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疫情分析

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疫情分析

(遵义市播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遵义563100)

【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县梅毒疫情发展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遵义县梅毒报告数据,按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和发病分型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15年,梅毒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1.4/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3位的龙坑、南白和新舟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41/万、153.6/万和122.7/万;发病性别比为:男:女为1:1.23,发病年龄主要在20~49岁(63.56%);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家务待业者,占61.79%;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0.27%,显性感染占39.73%,病程以Ⅰ、Ⅱ期为主,结论: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疫情十分严峻,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青壮年为疫情的高发人群,该病感染谱以隐性感染为首。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86-02

近八年来遵义县梅毒疫情每年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各年度该病在总传染病的发病位次分别为2006年—2008年均在第7位,2009年—2013年均在第6位,2014年—2015年均在第5位,位次每年在逐渐靠前,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了探索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正确指导监测与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将2006—2015年梅毒疫情发展态势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我县2006年—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年度汇审报表;人口信息来源于遵义县统计局。

1.2指标与方法

按发病年度、发病月份、发病地区、发病人群、发病分型等进行计算发病率和构成比;采用Excel和Epilnfo软件对梅毒个案病例按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例流行概况

2006年—2015年,累计报告遵义县梅毒病例1578例,其中2例死亡,年均发病率为121.4/万,发病趋势基本为逐年上升(图1)。其中2006年—2010年共报告624例,2011年—2015年共报告954例;后5年病例数为前5年的1.53倍。2009年后发病数大幅度上升,到2015年达226例(占总数的14.32%)。

2.2发病地区分布

2006年—2015年,按各镇乡发病统计,梅毒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镇分别是龙坑、松林和南白,分别为234.1/万、219.7/万和153.6/万,其次分别依次为泮水(133.6/万)新舟(122.7/万)、鸭溪(119.1/万)、三合(108.1/万)、团溪(107.3/万)和山盆(86.2/万)。

2.3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

2006年—2015年,梅毒发病年龄主要在20~49岁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63.56%(1003例),该年龄段又以20~39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占47.02%),19岁以下发病105例(占6.65%),其中1岁以下儿童55例(占3.49%)。男性发病707例,女性发病871例,男:女为1:1.23,见表1。

表1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发病年龄与性别构成统计表

2.4发病职业分布

职业发病农民较多,是总发病数的39.79%,其余职业分别为家务待业者占20.81%,其他占9.49%,不详者占6.94%,民工占5.48%,工人占4.75%,儿童和学生占4.75%,离退休人员占3.29%,教师占1.46%,商业服务者占1.10%,干部职工占1.10%。

2.5发病特征

从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个案网报以来,报告梅毒分型病例资料完善。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统计2006年—2015年,全县共发病梅毒1578例,其中60.27%是隐性梅毒,39.73%是显性感染,见表2。

表2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发病构成情况

3.讨论

2006年—2015年遵义县梅毒发病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后7年每年上升态势较快,有关部门和居民应引起高度重视。从疫情分布的地区显示,发病以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镇乡为主;病例主要分布在青壮年,即20~49岁年龄段,可见该年龄段是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是家务待业者,这两种职业人群基数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预防保健知识等有关;梅毒发病分布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占36.12%),与有关报道相接近[1,2],但由于梅毒患者不止一次求医,姓名可能不真实,可能存在重报[1]。从启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报传染病后,开始报告Ⅲ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各地梅毒分型报告资料比较完善,隐性梅毒报病逐渐增长,这是胎传梅毒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原因之一[3]。故今后应加强对梅毒病例的规范化管理治疗和加大对孕产妇围产期及产前梅毒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减小或避免胎传梅毒的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石剑锋,温金技,池毓棣,三明市1992-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5):41-42.

[2]杜哲群,陈中文,嘉兴市1997-2002年梅毒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4,19(1):13-15.

[3]吴梦贤,1992-2006年浙江省武义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8,22(10):685-687.

标签:;  ;  ;  

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疫情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