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丽:南泉普愿禅法的主要特点论文

吴小丽:南泉普愿禅法的主要特点论文

摘 要:马祖门下的三大士之一南泉普愿禅师,是晚唐时期禅宗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禅师。他的佛法理论与实践,是以大乘佛教思想为旨趣,又深入学习和继承了马祖思想体系中“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即是道”等禅法思想,并把“平常心即是道”再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南泉普愿虽然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派,但是他的禅法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历代禅师,并影响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

关键词:南泉普愿;禅学思想;主要特点

南泉普愿禅师(748—834年),师承马祖道一门下,是当时马祖门下的三大士之一,其他两位是百丈怀海和西堂智藏,后世的语录中也多次提到普愿是马祖的法脉弟子,如《禅林宝训顺朱》第一卷中:“南泉名普愿。马祖之嗣。”[1]

一、普愿生平

普愿禅师的禅学思想可以追溯至六祖慧能所属南宗的门下,因为普愿的师父马祖的思想承接的就是慧能。即《宋高僧传》中第十一卷讲道:

“释普愿,俗姓王,郑州新郑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师南岳观音让,让则曹溪之冡子也。

“于愿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则南泉之禅有自来矣。愿在孕母不喜荤血。至德二年跪请于父母乞出家。脱然有去羁鞅之色。乃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受业。苦节笃励胼胝皲瘃。不敢为身主。其师异之。”[2]774-775

其中“江西大寂”是指马祖道一,南岳观音让是指南岳怀让禅师,让则曹溪之冡子也是指南岳怀让禅师传承的是六祖慧能的南宗禅法。

南泉普愿禅师示现入世之时,就显现出与众不同,即“愿在孕母不喜荤血”。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九岁少年之时就“跪请于父母乞出家”,已经显示出“去羁鞅之色”,升起了出世求法的决心。“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即在大慧禅师之处“苦节笃励”“胼胝皲瘃”,进行了一番身心上忘我的刻苦磨炼,乃至大慧禅师惊异之。

《祖庭事苑》第三卷、《禅林宝训音义》第一卷都有讲到普愿禅师是得“马祖之法脉”还自称是“王老师”: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郑州新郑人。姓王氏。得马祖之法。即唱道南泉。常自称王老师。尝示众云。尽大地觅个痴钝人不可得。”[3]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郑州新郑王氏子。嗣马祖道一禅师。一日上堂示众云。王老师牧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犯官家苗稼。拟向溪西牧。亦不免犯官家苗稼。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也。”[4]

此处记载中也可以看到,普愿禅师对三藏中的经律论已经开始涉猎和精研,并且已经得其精髓要义,其中有“楞伽”“华严”“中百门”等等,这三门的主旨分别主要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在整个佛教思想体系中,无论是在理论、义理上还是实践与修证上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法相唯识宗来说,一部《楞伽经》是“六经十一论”的中心。此经中讲到五法、三自性、八识、心、性、相、二无我等加以剖析,释迦佛借大慧文殊师利菩萨提出了一百零八个问题,对宇宙、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逻辑性很强的应对。因此,这部尝试解密宇宙世界,指导个体修持极富哲理性的经典,在禅宗的五祖弘忍之前,是被初祖达摩等用来印心的,即判定是否得到证悟的一个标准,也就是强调从理上入手,同时也强调从行与实证上入手。

“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仔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着。若脱得拣甚么。”[5]

有效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使电气设备在运作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好的监管,确保电气设备能够始终保持稳定运行的状态。在使用相应的电气设备前,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进行认真的调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电气设备在后续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能够进行远程的调试,且调试的方向也会更加的明确,以此确保电气设备可以一直正常的运行。

二、普愿求法,以大乘佛教思想为旨趣

价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发披衣令鸣钟奄然而往,时弟子辈悲号,价忽开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沦丧于情太麁着乎。”[2]779-780

普愿是在“嵩山会善寺”受具足戒,对“究毘尼篇聚之学”也研究透彻,对大乘诸宗学说即“楞伽顶入华严海会,抉中百门观之关钥”,也能够一一领悟其精髓,并“领玄机于疏论之外,当其锋者皆旗靡辙乱”。

后世的语录中也多用“南泉和王老师”的禅语公案,以讲说佛法大意和教化弟子,如《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第一卷:

该厂家使用的牧羊公司全套膨化生产线,其配套调质器为新型组合调质器,调质时间为240~360 s,测试产品为乌龟料。在调质膨化工段前后取5组样,并测试样品的糊化度进行比较。这5组样品分别为:调质前(样品1),调质20 s左右(样品2),调质170 s左右(样品3),调质278 s(样品4),膨化颗粒成品(样品5)。使用三层组合调质器,可以使物料的淀粉糊化度达到85%以上,成品的淀粉糊化度达到96%以上。新型五轴组合调质器对调质时间的延长,对于膨化沉性料的品质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钻孔定位→平整场地→设备就位→校正垂直度→测量孔口标高→校正钻具直径→钻进→丈量孔深→量测孔斜→扫孔→压水冲洗→安放注砂管→固定注砂管。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标志着太湖流域管理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阶段。记者日前就《条例》在江苏省的贯彻实施情况采访了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

中百门,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此三论是印度中观学派的代表之作,主要内容是讲性空学说。其中《中论》以《般若经》为主要依据,讲解缘起性空的理论体系,即:“众因缘生法,我说既是空”,吉藏是此三论宗的集大成者。

南泉普愿在公元777年,即“大历十二年”,在“嵩山会善寺”这座著名的佛教修行之地,受足戒律之后,系统地学习了上述《楞伽经》《华严经》《百论》等等诸经论和律学。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佛教的典籍,普愿为他日后的个体修为以及佛法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西方合论》第八卷中也讲道:南泉大师曰:‘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祇是不许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6]411

“《西方合论》第八卷中又接着例举《首楞严经》等其他几部佛教经典,讲述南泉大师的“微妙净法身”就是“不许分剂心量”:

“《净土指归》曰:‘圆顿行人,语默动静,皆遵圣教,尽合佛心。若以念佛生心动念成妄想者,则息心无念,亦成妄想’。”[6]412

将军不答,深吸几口气,内力在经脉中转了几个来回,这才笑道:“鬼医兄果然是医道妙手,小弟备了些许薄礼,不成敬意,只是得请鬼医兄去大堂自取。”

《首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间,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若以念佛着有为患,则执空之人其患尤甚。[6]412

“永嘉云:‘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若以外求他佛为未达,则内执己心,不达尤甚。”[6]412

普愿在嵩山受具足戒是在其三十岁时,参访到马祖门下应该是在此之后,虽然普愿是马祖晚年弟子,也只有十年的修学时间,但是其优秀的理论和实践修养让普愿成为马祖门下著名的三大士之一。

此处元证禅师直接用“南泉王老师”的“一线道”直指修行解脱之道还是要认识自己的本心和本来面貌,要“行旧时路”,不要“滞着”,就会解脱自在。

三、普愿七年授法,平常心是道

普愿追随马祖学法之时,马祖道一门下已有八百多弟子学法,但是普愿还是“似不能言者”,“愿或自默而语”,原因是“乃知其非无法说时未至矣”,而且普愿“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是进入一种超然世外的隐居和禅定修持状态中。

《宋高僧传》第十一卷中讲道:

“大寂门下八百余人,每参听之后寻绎师说,是非纷错。愿或自默而语,群论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尔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无法说或扣其关,亦坚拒不泄。时有密赜其机者,微露头角,乃知其非无法说时未至矣。”[2]775

“贞元十一年拄锡池阳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构禅宇,蓑笠饭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种食以饶,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钟不为莛撞发声,声之者故有待矣。”[2]775

南泉普愿和从谂禅师两人之间的论道,在《金刚经批注》第三卷、《宗门拈古汇集》第九卷、《净土资粮全集》第六卷等典籍中也有类似记载:

公元827年,八十岁的普愿在“宣使陆公亘前池阳太守”和“护军彭城刘公”等官员的邀请下,离开隐居修行三十年的南泉,开始建立道场,传播佛法,教授弟子,一时,“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数百人”,可见追随者甚多。《宋高僧传》在第十一卷中讲道:“夫洪钟不为莛撞发声,声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828年)宣使陆公亘前池阳太守,皆知其抗迹尘外为四方法眼,与护军彭城刘公,同迎请下山北面申礼。不经再岁,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数百人。”[2]775

马祖晚年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佛学思想,南泉普愿无疑在走下南泉之后,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涵义,《金刚经批注》第三卷有对马祖“平常心是道”的阐释:“马祖曰: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谓污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爱、无凡圣。是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7]936

此处,马祖道一提出了“道不用修”,只是“但莫污染”,此既是“平常心即是道”,此修行之道也就是“非凡夫行”,“是菩萨行”。

普愿从南泉走出之后,继承了马祖思想体系中“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平常心即是道”等旨要,并开始教化弟子。当时从南泉普愿之处参学的弟子众多,如赵州从谂禅师及洞山良价等等,《佛祖历代通载》第十七卷中记载从谂禅师在南泉学法二十年的经历:“干宁四年赵州从谂禅师示寂阅岁一百二十,师曹州人,姓郝氏,落发未具戒,便造南泉。泉一见深器之,一日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不?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如何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师于言下大悟,自是周旋南泉之门,凡二十年,次遍历诸方,后归北地。”[8]

从谂禅师“落发未具戒”时,便去南泉处求学,“泉一见深器之”,深得普愿器重。从两人之间的对话中可知:“如何是道”即是“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则最终是“犹如太虚廓然虚豁”,把道提升到如虚空一样无所不在,又常住不坏的大乘境界。这一阐释的形成,无疑与普愿入马祖门下之前,在嵩山认真研习大乘诸宗派息息相关。

1) 本文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物元评价方法,建立基于熵权模糊物元的智慧城市建设公众参与水平评价模型,并且以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公众参与现状为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证明该评价方法能有效提高权重的可信度,科学合理地衡量出现阶段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公众参与水平.

穿好干净衣物,觉得浑身轻了五百斤,但口渴得厉害,她勉强灌了几口茶缸水,留个底,把沙枣花插在里面,花苞和叶子蔫头耷脑的样子,让田志芳心疼。内衣简单在洗澡水里浆过,算洗了。长衣长裤水不够用就扔在一边。把铺盖摆放好,人软绵绵地倒在土台上,眼皮子一闭就睡着了。

职业培训。2010年,华南公司和全国1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合作成立了扬州华南职业培训学校,设校本部和省内外10个教学点,开办养老护理、病患陪护、育婴(含月嫂)、家政服务等6个专业的初、中、高级培训项目。目前,学校已成为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扬州华南培训中心,国家民政部4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扬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核准的职业技能定点培训基地。

2.1 武术国际推广为武术对外教材“走出去”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断加强与数十个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赵州问南泉云: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7]936

2. 《山阴陆氏族谱》:陆游“力学不仕,尝至临安,有诗云:‘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都人传入禁中,高宗称赏不止,由是名振京师。高宗虽慕公才,为桧所阻,不能用。及桧死,始除敕令所删定官,出赴福州宁德主簿……”④

“从谂禅师问南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僧问:如何是平常心?师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曰:学人不会。师曰:热则取凉。寒则取火。”[9]

洞山良价也在南泉普愿处参学,《宋高僧传》第十二卷记载:

“释良价,俗姓俞氏,会稽诸暨人也。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深领玄契,续造云岩疑滞顿寝。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

《宋高僧传》第十一卷中讲到普愿的学法经历:“大历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诣嵩山会善寺暠律师受具;习相部旧章、究毘尼篇聚之学。后游讲肆上楞伽顶入华严海会;抉中百门观之关钥,领玄机于疏论之外,当其锋者皆旗靡辙乱。”[2]775

年仅二十一岁的洞山良价在南泉普愿之处参学时,能够“深领玄契”,并在“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洞山良价坐化前留言弟子:“心不依物,是真修行”, 也就是心不要追随外在的物质而流转,这就是最真实的修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展以来,中国志愿服务逐步开启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楞严经宗通》第八卷又进一步解释“平常心是道”时,使其同“万法皆从心生”金刚经的大乘旨趣等同起来,即:

“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10]

“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是大乘教义中常常提及的“不落两边,行于不二法门”之义,行于“非凡夫行,非圣贤行”,在“行住坐卧”之中,“应机接物”,此处便与南泉普愿禅师与赵州从谂禅师的对答:“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则取凉,寒则取火”,两处之义有相契合之处。

《大方广佛华严经》即《华严经》,玄奘曾经赞叹此经道:一门能开无量门。从这部佛经中,开显出来佛教中的诸多修持法门,因此一部《华严经》,在众经中是被誉为“经中之王”,也就是王中之王,即: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由此可见华严经中内容之丰富,此经是讲自性的体、相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通过信、愿、行、证四个阶段,通过圆行、圆证的实践,就可以达到理事相融,从而证得自心佛性。

《金刚经批注》第四卷则直接讲道:

“了取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又云:常平等心,如此广大,妙观察智,如日光明体用及此,是佛境界。”[7]945

“平常心是道”,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常用此心“妙观察智”,就会如同“日光明体用及此”,这就达到了“佛境界”。

四、后世禅师引用南泉的公案

南泉普愿之后的禅师们常常引用南泉的种种说法公案来进行教化,宋代的圆悟克勤禅师认为,南泉普愿是一位体悟到真正佛道的开悟者,能够参悟到生死,修法的本来面目,已经达到解脱和自由的境界。下面就上述之义列举几例禅师的公案:

1.《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二卷

“上堂。僧问:南泉斩猫儿意旨如何?师云:杀活临时。进云:赵州戴草鞋又作么生?师云:是他屋里事。进云:打鼓弄琵琶去也。师云:且莫诈明头。乃云:有佛处罗笼不住,无佛处荒草寻人,放行也触处光新,把住也乾坤陡变。且道:向上人来时如何?他家自有通霄路,下座。”[11]

2.《金刚经补注》第二卷

“赵州问南泉云:如何是道?泉去,平常心是道。佛印禅师颂云:欲识平常道,天真任自然。行舡宜举棹,走马即加鞭。若遇饥来饭,还应困即眠。尽从缘所得,所得亦非缘。傅大士云:依他一念起,俱为妄所行。便分六十二,九百乱纵横。过去灭无灭,当来生不生。若能如此观,真妄坦然平。川禅师云:低声低声,直得鼻孔里出气。颂曰:三际求心心不见,两眼依然对两眼。不须遗剑刻舟寻,雪月风花常见面。”[12]

3.《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第一卷

“举南泉问维那,今日普请作甚么?对云:拽磨。南泉云:磨从尔拽,不得动着磨中心树子。维那无语。师代云:恁么即不拽也。”[13]593

由于复杂的内腔结构,特别是大端头横导轨里侧结构更为复杂,无法实现造型一次性填砂,故设计切出一块活料,做V形槽定位防止活料跑偏,先将下面紧实填好砂再将活料放上继续填砂,能够满足造型填砂要求,如图4、图5所示。

4.《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第一卷

“举盐官一日谓众云:虚空为鼓,须弥为椎,甚么人打得。众无对,有僧举似南泉。南泉云:王老师,不打这破鼓。师别云:王老师不打。”[13]593

5.《汾阳无德禅师语录》第二卷

“谷持锡到章敬,绕禅床三匝,振锡而立,敬云是是。又到南泉亦如是,泉云:不是不是。章敬道是。和尚为什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14]

由此可见,南泉普愿虽然最终没能形成极具影响力的一支宗派,这固然与他的思想特点有关,也与他传法只有短短七年有关。但是,也应该看到普愿禅法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从后世不胜枚举与他有关的禅宗公案中可以看出,马祖道一也盛赞普愿是“独超物外”。杜继文、魏道儒著的《中国禅宗通史》也讲道:“晚唐以后的禅宗态势大变,神秀的北宗禅系,再也不见有名僧问世,而江西禅师遍天下,几乎无处不在,尤以百丈怀海、南泉普愿两支最盛”[15],可见普愿禅法在当时的重要影响。现在的韩国、日本等国家,依然还有大量的普愿追随者,普愿的禅法还在延续并启迪更多的禅法后学。

正式拍摄时要确保镜头稳定,每个镜头都要多等待几秒钟再开始拍摄,拍完之后再过几秒钟才能结束拍摄。需要从操作者后方拍摄的画面,最好是使用手机、采用能够360旋转的自拍杆固定拍摄。拍摄操作细节时最好盯着相机屏幕操作,保证画面内景物大小和细节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禅林宝训顺朱[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543.

[2] 宋高僧传[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

[3]祖庭事苑[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352.

[4]禅林宝训音义[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259.

[5]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2011:530.

[6]西方合论[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

[7]金刚经批注[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

[8]佛祖历代通载[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649.

[9]净土资粮全集[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620.

[10]楞严经宗通[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302.

[11]圆悟佛果禅师语录[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720.

[12]金刚经补注[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273.

[13]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

[14]汾阳无德禅师语录[G/CD]//CBETA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608.

[15]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303.

TheMainZenCharacteristicsoftheNanquanPuyuanMaster

WU Xiao-li

(Institute of Yangming Doctrine and Research on Guizhou, Guiyang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5,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e Zen master of Nanquan Puyuan w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scholars under the Mazu’s instruction, and he was a very important Zen master in the history of Zen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His buddhist theory and practice inherited the thought of mahayana Buddhism as his practical cognitive interest. He also studied and inherited deeply about the thought system of Mazu, for instance: “ the heart is the Buddha”, “non-heart is non-Buddha”, “the normal heart is the Taoism” and so on. He also raised that “the normal heart is Taoism” to a higher realm. Although Nanquan Puyuan did not form his own sect in the end, his Zen Buddhist thought influenced the successive Zen masters of later generations, and around Kore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Keywords: the Zen master of Nanquan Puyuan; Zen Buddhist thought; mai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9)04-0067-04

[收稿日期]2019-03-13

[基金项目]贵阳学院人文类项目:“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摄”(项目编号:GYU-RWD2018-008)阶段性成果;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阳明心学对宋代理学本体论的转换”(项目编号:2019jd1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小丽(1973-),女,山东淄博人,贵阳学院教师,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贵州省儒学研究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佛教哲学。

[责任编辑 刘昶]

标签:;  ;  ;  ;  ;  ;  ;  ;  ;  ;  ;  ;  

吴小丽:南泉普愿禅法的主要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