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高危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研究

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高危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研究

易宣超1刘未艾1付磊1张丽芳2冯国湘3(通讯作者)

(1湖南省中医院中风专科410005)

(2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410005)

(3湖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高危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明确针刺、艾灸、社区干预在综合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将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三个对照组,每组按照ABCD2模型分中、高危两个小组,每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照组I采取单纯艾灸的综合疗法,对照组Ⅱ采取无针灸的综合疗法,对照组Ⅲ采取无社区参与的综合疗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高危两个小组的疗效均高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I中、高危小组疗效好于对照组Ⅱ(P<0.05)。结论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治疗ABCD2模型下中风先兆的最佳方法,其中艾灸虽然不如针刺治疗,但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社区干预在综合治疗中作用积极,中、高危险度的中风先兆病人都能获益。

【关键词】针刺中风先兆艾灸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59-02

中风先兆是常易在中风前发生的一组综合征,以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语言睿涩、一过性偏身瘫软、一过性晕厥发作、视物昏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有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等。中风先兆(TIA)患者发生中风(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IA患者在第一年内的卒中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仍高于7倍有余。[1]中风总体上死亡率高,治疗效果欠理想,经济负担大,如果对其在先兆状态就予以确定和干预,防止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预测中风先兆方面,有California和ABCD积分,Johnston医师等整合出一项新模型—ABCD2,此模型可更好地帮助医师做出临床治疗决策。可帮助医生鉴别高危患者,以便采取最佳的卒中预防措施[2]。但还未见在该模式指导下纳入各种干预措施后患者受益程度的研究。笔者从2009年10月起至2011年4月对中风先兆中高危的病人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并分别研究了针刺、艾灸、社区干预在ABCD2模型下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按照病人就诊的先后顺序,将符合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I、对照组Ⅱ、照组Ⅲ,其中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对照组Ⅰ男15例,女15例,对照组II男14例,女16例,对照组III男16例,女14例,治疗组平均年龄(52.6±10.0)岁;平均病程(22±12.3)天。对照组Ⅰ平均年龄(48.6±11.4)岁;平均病程(18±10.3)天,对照组II平均年龄(50.6±8.2)岁;平均病程(20±12.8)天,照组III平均年龄(46.6±11.2)岁;平均病程(24.3±11.6)天,各组间资料统计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中风先兆诊断标准(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平均年龄(55.6±9.2)岁;平均病程(25±8.3)天。各组各项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

(1)主症:a.阵发性眩晕;b.发作性偏身麻木c.短暂性言语蹇涩d.一过性偏身瘫软;e.晕厥发作f.瞬时性视歧昏瞀。

(2)次症a.头胀痛;b.手指麻;c.健忘;d.筋惕肉蠕;e.神情呆滞;f.倦怠嗜卧;g.步履不正。

(3)理化检查a.血压;b.血糖、尿糖;C.血脂;d.脑循环检测;e.心电图;f.眼底。

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两项主症以上,结合次症、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必要时还可行CT、MRI等检查,以确定诊断。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社区与医院共同参与),包括: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检查(医院)、中风先兆危险因素的规范化干预(医院,)、针灸治疗(医院)、养生保健(社区)。

中风先兆危险因素的规范化干预: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的治疗。

针灸治疗:

主穴:百会、神阙、足三里、合谷、太冲、太溪、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

操作:百会、神阙、足三里予以温针灸,太冲、太溪、三阴交均行提插捻转补法,合谷行提插捻转泻法,四神聪行捻转平补平泻法,风池、完骨、天柱行捻转补法,每次行手法1分钟,行完手法后留针半小时,十次一疗程,一个疗程完成后休息2天再行下一疗程,共行两个疗程。

对照组:

对照组Ⅰ:单纯艾灸的综合疗法

(1)健康教育(社区)(2)健康检查(医院)(3)中风先兆危险因素的规范化干预(医院)(4)艾灸治疗(医院)百会、神阙、足三里予以悬起灸,气虚者加气海,关元。每穴灸20分钟(5)养生保健(社区)。对照组Ⅱ:无针灸的综合疗法

(1)健康教育(社区)(2)健康检查(医院)(3)中风先兆危险因素的规范化干预(医院)(4)养生保健(社区)。

对照组Ⅲ:无社区参与的综合疗法

(1)健康检查(医院)(2)中风先兆危险因素的规范化干预(医院)(3)针灸治疗(医院)。

按照ABCD2模型,中风先兆患者高、中危患者入院治疗,即住院22天后,定期社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与养生保健),三个月后观察疗效。

1.4观察指标:

根据中风病先兆证的主症和次症进行评定,主症按四级评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4分眩晕较甚,常需休息;6分眩晕剧烈,必须卧床。定,次症按二级评定。

(1)眩晕

a.眩晕的程度:0分症状消失;2分稍感眩晕,

b.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0分:症状消失;2分:偶尔发作或仅持续数分钟到2小时;4分:经常发作或持续2小时到12小时;6分:频繁发作或持续24小时以内。

(2)偏身麻木

a.麻木的程度:0分:症状消失;2分:偏身轻微麻木,如蚁爬肤;4分:偏身明显麻木不仁,犹如针刺;6分:偏身麻木无力或发凉。

b.麻木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0分:症状消失;2分:偶尔发作或持续数分钟到2小时;4分:经常发作或持续2小时到l2小时;6分:频繁发作或持续24小时以内。

(3)言语蹇涩

0分:症状消失;2分:偶尔发作或持续数分钟到2小时;4分:经常发作或持续2小时到12小时;6分:频繁发作或持续24小时以内。

(4)晕厥

0分:症状消失;2分:每月有数次发作;4分:每周有数次发作;6分:2小时内有数次或十数次发作。

(5)轻瘫

0分:体征消失;2分:偶尔发作或持续救分钟到2小时;4分:经常发作或持续2小时到12小时;6分:频繁发作或持续24小时以内。

(6)视歧昏瞀

0分:症状消失;2分:症状轻微,偶尔发作或持续数分钟到2小时;4分:症状较重,经常发作或持续2小时到12小时;6分:症状严重,频繁发作或持续24小时以内。

(7)次症(见前所述)

0分:症状消失;2分:症状存在。

1.5疗效评定方法

以疗效百分数为主要依据适当参考理化指标进行评定。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

(2)显效:疗效百分数为61%~94%

(3)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1%~60%

(4)无效:疗效百分数<20%,乃至疗效百分数为负数,甚至发生中风。

2治疗结果

高危患者组别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与对照组I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与治疗组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与对照组I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中危患者组别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对照组I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对照组II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与对照组II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对于中、高危患者来说,各组间的疗效比较是一致的。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见针刺与社区干预在综合疗法中作用肯定,并且针刺治疗比单纯艾灸效果好,对照组I与对照组I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艾灸在综合疗法中作用也是肯定的。

3讨论

在脑卒中单元中,针灸疗法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加之其简、效、廉的特点,我们仍将其作为干预中风先兆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中风先兆的基本证型,气虚血瘀和肝肾阴虚型,我们选用百会、神阙、足三里,予以温针灸以益气活血,太冲、太溪、三阴交均行提插捻转补法,以补益肝肾之阴,另外补太冲,泻合谷为开四关,可以调和气血、疏肝理气、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等作用,有研究表明可明显降低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提高血流量[3],四神聪为经外奇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法,有醒脑益智宁神之功,风池、完骨、天柱行捻转补法,有大量研究表明有改善后脑循环的作用[4]。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该针灸疗法在中风先兆综合疗法中作用肯定,艾灸的作用虽稍逊于针灸,但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可能是针对气虚血瘀证较好的缘故,无社区干预在综合治疗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是较差,有研究发现倡导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干预性指导可使脑卒中的复发率下降50%以上[5]。社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和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包括对中风先兆,中风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的教育,以充分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疗,养生保健包括太极拳,心理咨询,音乐疗法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由社区医生指导实施。

总之,针刺、艾灸、社区教育都是中风先兆的重要治疗方法,各种方法都是有效的,这也涉及到医院、患者、社区三个方面。为减少中风先兆的发生,预防中风先兆向中风的转化,各种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动员医院、患者、社区三方面的力量,这是可行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6.

[2]Johnston?ABCD2:预测TIA后卒中危险的改良模型〔J〕,Lancet,2007,369(9558):283.

[3]杨波,张晓君,潘洪涛.针刺四关穴对颈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及血流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44-45.

[4]廉玉麟.中国针灸100要穴临床妙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9.

[5]王子文等.对不良生活习惯的社区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9.

标签:;  ;  ;  

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高危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