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兵:中国本土心理学运动及其发展旨归论文

杨仁兵:中国本土心理学运动及其发展旨归论文

摘 要在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背景下,本土心理学思想潮流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和时代担当精神的觉醒。然而,在我国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心理学从哲学独立之初时一样的科学与人文的分化与对立。针对中国本土心理学应该处的位置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本文试从平等的姿态、以人为研究对象和“一导两面”的方法等出发,对中国本土心理学进行反思,并希冀中国心理学研究者结合中西心理学的精髓,担起建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理学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本土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中国心理学

1 前言

21世纪初,根据对心理学做出的突出贡献,美国《普通心理学评论》列出20世纪最著名的99位心理学家,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班杜拉紧随其后 (孙晓敏,张厚粲,2003)。这样一个排名除了对20世纪心理学的历史性研究和当代心理教学有着深远意义外,更令人注意的是,榜单中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是中国人,而美国心理学家则占据了半壁江山。众所周知,科学心理学源起于欧洲,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由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和报告。当时的美国,虽然在政治上脱离欧洲大陆已久,但是在艺术、科学和哲学方面对后者一直保存着精神依赖(Storig.Hans Joachim,1915-2012/2017)。 直到 19 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立,才使得美国的声音在世界逐渐传播开来。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等多方面原因,美国心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许多心理学家甚至认为现在的西方心理学就是美国心理学(王保健,贾林祥,2016)。

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夯实基础。但是,我国现有的1.12亿技能劳动者,在从业人员总数的占比不足13%;高技能人才仅2863万,其中5%是技师、高级技师。去除现有的440万高技能人才缺口,与2009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相比,到2015年或2020年预计增加540万或990万。数据显示人才技能结构比例不合理,高级技能人才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很难适应各个省市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对技能人才的不断需要。

毋庸置疑,发祥于西方的、自然科学导向的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无疑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极大地开拓了心理学的学科认同。而作为样板的西方心理学,或美国心理学,也总是中国心理学家拿来研究和解释国人心理的“摩登”样式。如杨国枢和文崇一所认为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中国人;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我们却变成了西方人(吕小康,汪新建,2015)。虽然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先由中国人执权居士创制,但因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并没有产生多深远的影响(阎书昌,2018)。作为中国的心理学,如当时的美国一样,面临着“成立”的问题。

从历史来看,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现代西方心理学差不多与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属于同一时期(吕小康,汪新建,2015)。如果将1917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中国的科学心理学创立的标志,那么迄今为止,科学心理学在中国已愈百年(刘昌,2018)。在中国心理学经历的翻译介绍、移植研究的百年曲折里,中国心理学前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至现在呈现的庞大景象。在国际心理学界,中国已经成为心理学大国。但遗憾的是,中国尚未成为心理学强国,也没有心理学的中国学派的出现(舒跃育,2016)。原因在于,多年来中国心理学研究大都追随或重复国外研究主题,以西方主流心理学为参照标准和样板,原创性不足。在此背景下,张耀祥所说的“中国人创造之心理学”正逐步进入我国心理学研究者的视野。

另外,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研究本国民众的心理及其行为中存在局限性(郑立群,2015)。有西方心理学者指出,自2003年到2007年间的心理学研究中,96%的样本来自美国和其余西方诸国,只占全世界人口的12%。这些来自西方(western)、高教育水平(educated)、工业化(industrialized)、富裕(rich)和发达(developed)的样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相比较,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倾向,他们将其称作 “怪异(WEIRD)”的样本(陈复,2016)。

受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科学心理学在研究心理的过程中,重新建构了“心理”的概念,对心理进行了理性化,而剥离了自身固有的非理性成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人是否是真的具有客观的理性呢?人对事物的认识,是认识的对象符合人的主观建构出的规则的认识(京不特,2013)。“人是理性的动物”意味着人能够做出对或者错的行为,而此中的“能够”是作为人的意志出现的,是一个自由选择“能够”的人。对或者错的行为则是经验自我对于因果链的判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而这有限则服从于情绪、感性和知识的多寡。由于自我的未完成性和是一个成为完满的过程,所以心理的生理基础的强调和以实验法获取可靠性知识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主观意志——人的忽视与放弃。

2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分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杨国枢等人强调心理学的中国化或本土化,主张研究某一种人的心理或行为时要深入其社会和历史文化当中去,而不是盲目套用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李桦,1996)。解庆福和葛鲁嘉指出,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兴起,既是不断发展符合各地区自身文化的心理学研究与理论视角的过程,也是消解西方心理学的学术霸权的过程 (解庆福,葛鲁嘉,2013)。历经近四十年的推广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文化立场已是近几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姜永志,陈中永,2017),本土心理学理论工作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在我国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和西方心理学独立后一样的问题,即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的对立(马晓羽,葛鲁嘉,2018)。

世界气象组织对气候异常提出两种判断标准。一是距平超过标准差的两倍以上,二是它出现的几率为25年以上一遇[14]。在本文采用距平超过标准差的2倍作为异常标准,分析环青海湖地区降水的异常特征。

所以中国心理学研究应该采取“一导两面”的方法系统。“一导”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辩证唯物论是一切科学研究唯一正确的基本理论指导,也是一切科学得以发展起来的基础。作为物质发展到高度复杂的水平所表现出来的人类心理活动,尤其需要我们自觉地用辩证唯物论这个无比锐利的认知武器来加以考察分析(潘菽,2009)。“两面”是指从两个方面,即作为普遍的、大众的心理机能或心理实在来说,应该采用客观的、实证的研究方法;而作为个体的、主观的和独特的心理处境或状态来说,应该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思想实验(薛平,2016)的方法等。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如微观量子的性质不适于宏观客体一样,也就是如“道生万物”,虽然万物都含有“道”,但是万物各有不同。

一种观点认为,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应该采取客观实证的立场,参照西方科学主义标准研究中国人的经验和概念(姜永志,陈中永,2017)。如此一来,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者才能与西方心理学研究者平等地交流。例如,黄光国特别强调,如果要做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在西方既有的认识论基础上进行,因为科学知识本来就是西方发展出来的 (黄光国,2014)。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模型包括杨中芳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Chung-Fang,2006),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自我曼陀罗模型 (Hwang,2015)”,王登峰的中国人人格量表与大七人格模型(王登峰,崔红,2004)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土心理学应注重传承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中国本土心理学并非科学心理学,而是以常识形态或哲学形式存在的心理学(汪新建,张曜,2016)。它应该以直面人生的意义、生存价值等“主观性”为主题,为现实生活提供实践智慧,以对自身文化心理充分信任的姿态展示中国人的心理世界,并与世界同行进行平等交流 (吕小康,王丛,汪新建,2016)。譬如,汪新建和吕小康等人认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点是价值论的,而非知识论的;是功能论的,而非本体论的;重点不在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式认知,而在于落实到生活世界中的体验式感知与实践行动(汪新建,柴民权,2014)。另外,葛鲁嘉的新心性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虽然强调其寻求超越物本与人本的分裂(葛鲁嘉,2005),但在构想上仍是属于人文取向的。

与葛鲁嘉倡导构建大科学观和统一观不同,有学者认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更应该将主要时间、精力、人力与财力用在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心理学自有他们本国的学人去研究 (汪凤炎,2017)。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做法在丰富心理学对人的理解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产生“闭门造车”的困境,且忽略了新颖的局外人视角,同时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进程中也很难做到。

综上所述,目前的本土心理学理论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例如,杨中芳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和王登峰的中国人大七人格模型,只注重某一侧面的研究,忽视了作为人的运动和发展(吕小康,2016)。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和“自我曼陀罗模型”是个人主义思维在亚洲文化的亚型变化呈现(陈复,2016)。更进一步来说,它是一种利己主义,个体扮演了只见利益、资源配置的角色。自我抛弃了作为个体我的存在,被迫接受现实利益规则,使自我显得疲惫和毫无动力,与儒家“为仁由己”的主体作为大相径庭。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宏大的体系,但没有对许多具体的心理学主题(如自我与人格)进行研究(吕小康,2016)。汪新建等人强调中国思想传统中的直觉体悟,不以发现普遍规律为目的 (汪新建,柴民权,2014),忽视了如下事实:中国古代修身养性的理论都建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之上。

由于行星轮系具有传动比大、效率高、体积小、传递功率大、结构紧凑等优点,所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冶金、汽车、机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行星传动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机械传动发展的重点之一。

强化日常监督,当好维护政治生态的“护林员”。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建立三报备机制:一是全市重点岗位人员通过平台及时报备个人婚丧嫁娶、出国(境)等重要事项;二是各单位通过平台专项报备“三重一大”事项;三是各单位定期报备廉政教育、制度建设等事项。今年以来,全市党员干部上报重大事项200余项,目前已全部审核。各单位通过平台上报“三重一大”事项400项,已审核260项。通过日常嵌入式监督,强化基层党委和纪委自觉履行“两个责任”,增强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同时,基层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以此为工作抓手,前移了监督关口,延伸了监督触角,实现常抓长管。

3 对分歧的展望和研究立场

总之,在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笼罩下,本土心理学思想潮流的兴起唤起了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初衷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或流派,其最终目的是全人类心理学(或世界心理学)。

过去不少人以为心理学是“舶来品”,而不知道中国是世界心理学思想最重要、最古老的策源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史家墨菲(Murphy)和柯瓦奇(Kovach)承认,西方心理学发源于希腊世界的同一时期,中国孔子和老子开始从心理学角度思考问题(杨鑫辉,1999a)。当代社会,文化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而要想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建立中国心理学或从事心理学理论研究,就不能困于以往的研究模式,要敢于质疑和纠正过去心理学中的理论和错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假设 (乐国安等,2017)。另外,中国人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整体性和辩证性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天人合一”观,这明显不同于源于希腊的西方人的主客二分思维 (侯玉波,朱滢,2002)。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本土或特色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的关系。特色心理学是各国家和地区对于心理现象的解释,针对的是人心理的某一侧面,也就是所谓的本土心理学,它能够解释和理解一部分。而心理学的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不是以分裂为目的和旨归的。心理学的发展旨在探究和穷尽人心理的各个侧面,做到对人心理的整体描述和解释。各国的心理学或者是特色心理学是属于整体的一部分,而强调兼容并包、整体思辨的中国精神有利于这一终极目的实现和发展。中国特色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并不矛盾,其实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中国特色心理学相较于西方心理学来说,是另一种对人心理的理解,既然是对人的理解那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融合各部分解释的统一的心理学,是既能够解释中西方问题的心理学,又是属于区别于其他的、由中国提出的特色心理学。它包括以下几点。

3.1 态度的分歧与立场

平等意识是建设心理学的首要态度。不管是客观研究范式还是主观研究范式,都是建构或建立中国心理学的方法论选择。本土心理学至少是一类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它隐含着一种弱者心态和民族主义倾向(刘昌,2018)。而所谓“霸权”只是心理学研究之余的反思和实践的结果,而心理学不是为对抗某一方才进行自己的专门研究的。强弱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平等的存在,而平等更不是要区分出“霸权”和“强权”,不是让一方为了(因)另一方变得怎么样。在平等的意识中要消除“其强必霸”的观念,平等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即使“力量上”有悬殊,但不觉得有什么高低差异的姿态。

另外应从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中的“大胆假设”开始。当下中国心理学的构建和发展,缺少的是带有直接性的和领悟性的大胆假设。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而“大胆假设”总是指向问题和对象,然后才是求证与方法。

3.2 对象或主题的分歧与立场

中国心理学必定是以中国为背景和根基发展起来的,必定是以中国传统思想建构起来的,也必定是受现在西方主流心理学影响并具有兼容性的。概念、工具等只是对基本问题的看法和表现,是属于形式的而不是内容的。中国心理学当前的问题,不是专门找出独特概念和工具等这种形式的问题,而是在于是否有自己对人或是对心理的理解和诠释。

这一次的收集整理,经过五六次“反复的研究和修改”,最终成稿,再经由徐嘉瑞修改后出版。于是就有了1959年版的《梅葛》(后文简称“老版《梅葛》”)。这个版本的《梅葛》共有235页,以小32开印刷,是当时民间文学单行本普遍采用的标准。这本梅葛有近6000行,分“创世”“造物”“婚事和恋爱”“丧葬”等四个部分,囊括了今天传唱的梅葛的大部分内容。不过,与这次新版的《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后文简称“新版《梅葛》”)比,无论是分量、理念,还是内容都有很大区别。

中国古代图式——双鱼图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一,可以作为中西心理学的融合图式,也是中国文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终极目标;二,可以作为个人,即自我的图式,它涉及私自、独特个体的审美存在状态的我和普遍、透明、大众的伦理存在状态的我,并且由此完成或成为和谐与完满的我;三,它是儒道文化融合的图式,儒家社会人和道家自然人,彼此对立统一,相互发展;四,它是中国整体性、辩证性的,是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区别于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五,双鱼图自我具有未完成性、矛盾性、发展性和动力性等特点。

中国心理学研究必定是对人的研究,而其中“自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自我的本质、自我的结构和自我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如何成为“我”的研究。“对成为人而言,既无必要的也无充分的标准可以建立。”人,或者是自我“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与自身相关联并且与自身的关联之中的他者相关联的关系① 转引自2018年“第二十四界哲学大会”捐赠讲座“克尔凯郭尔讲座”主讲人Pia Sφltoft,她强调:“我们需要注意,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自我并非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与自身相关联并且与自身的关联之中的他者相关联的关系。””。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预防风险,降低损失。从企业的价值方面来看,如果企业使用内部审计花费的成本小于能够预防或减少的损失的价值时,企业的价值就能增加,即内部审计带来的直接价值。同时,内部审计的存在对其他部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都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生问题,企业内部都不得不努力地改善工作的秩序和效率,提升绩效,也能够带动企业价值的增加,成为一种内部审计带来的间接价值。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改善治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增加企业价值的有效方法。

西方主流的科学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界甚嚣尘上,以致于当下中国大多数研究者都在讲授或者模仿西方主流的“科学心理学”,而中国传统的“心理学思想”却少有人问津(汪凤炎,2006)。因此,当前中国心理学面临的紧迫任务在于:专注中国文化或者是本土的心理学研究,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建设中国的心理学体系,尽快提升中国心理学的国际地位。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人,或者是自我包含两个存在状态的自我:一是“审美我”②这里所说的“审美我”和下文的“伦理我”,是参照于弗洛伊德的自我结构论、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三阶段论和太极阴(私自、隐蔽)阳(透明、公开)思想而提出来的。“审美我”融合了弗洛伊德的伊底、克氏的“审美阶段”和“阴(私自隐蔽、不透明)”的思想。同样,“伦理我”是融合了“超我”、“伦理阶段”和“阳(透明、公开)”的思想。简单来说像是“个体取向的我”和“社会取向的我”。更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引文。,是自我要求成为个体我、独特我的一种存在处境,与个人感性的与主观的相关;另一个是“伦理我”,是具有普遍规则、习俗和伦理的我,它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实现着社会价值和伦理规范(杨仁兵,李朝旭,2018)。而这两种自我的存在状态又对立统一于 “太极双鱼图中”,预示着一个“完满的我”的存在,而这个存在状态是一种综合,是一种天人合一,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人、神人的境界。

在盐胁迫下,敏感品种和耐受品种都存在特异转录因子,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水稻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调节机体应对盐的生理活动,从而出现很多特异转录因子。此外,敏感品种和耐受品种应对盐胁迫时也有部分重叠的转录因子,这些重叠的转录因子可能是水稻对盐最基础响应的调控,起到基础性作用。这些特异转录因子和重叠转录因子的表达,从侧面说明水稻在盐胁迫时并不是由单个转录因子发生作用,而是有一系列转录因子参与胁迫应答,组成相互协调又相互抑制的调控网络。

杨国枢所倡导的本土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有重要意义。如前文所述,中国心理学家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这并不是中国心理学的未来方向。如果西方的心理学和东方的心理学是两条腿的话,那作为一个人,应是两条腿都要用(汪凤炎,郑红,2015)。人,是生成的,而不是先天就已经确定好了的存在。人是作为一个整体(从一个种类来说,人是具有普遍性的,是能够相互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否则是不可能的),一个生成的动态系统,而不是某条腿或局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习近平,2016)的心理学最要紧的着眼点便是基本的理论问题,即研究对象人——人是如何,如何成人——的问题 (潘菽,2009)。

3.3 方法的分歧与立场

近代中国心理学是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传入的,但在西方强势的话语权下选择了追随西方科学心理学 (钟年,2008),造成了中国近百年的心理学研究与此前历经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之间的断裂。所以建构全面的中国心理学,阐明人(类)的发展规律和存在价值,除融合西方心理学的精华外,还需承继中国古代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本土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关系。中国文化心理学不是指中国的文化心理学(这是西方的文化心理学在中国之义),而是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为底蕴,兼顾中国文化角度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汪凤炎,2017)。而本土心理学是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心理学本土化强调的是过程。贾林祥和叶浩生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基于本土文化改造主流心理学中的合理成分,使其融入本土社会文化并成为本土心理学一部分的过程(贾林祥,叶浩生,2001),而中国本土心理学是解释和反映中国人的心理世界的心理学 (汪新建,柴民权,2014)。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文化心理学和中国本土心理学是等同的,都以中国为背景来对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但是在心理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过程中,不同研究者在方法论上出现了分歧。

3.4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西方的心理学并非是统一的整体,存在科学和人文两种取向的心理学(葛鲁嘉,2016)。科学,或实证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实体的存在,是客观可观测的;人文主义认为心理是主观的,是变化和非本质的。但是,随着20世纪早期物理学领域的量子理论形成、相对论概念和测不准原理的发展,决定论和因果论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说:“由于原子物理学,当代物理学极其怀疑严格因果关系的可行性。”(王健,司群英,郭本禹,2009)另外,概率论和统计方法的观点认为,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一个系统的未来状态并不取决于完全确定的线性因果链(颜泽贤,张立洪,1996)。人,作为一个系统,较物理现象来说更为复杂。人的心理,或者状态是变化的和流动不居的,其本质和状态只有在测量时才是确定的,正如詹姆斯所说的“意识流”、华生提出的“活动流”和中国所说的“盖棺定论”。人的本质是生成的,而不是先天决定的。这就为人的发展和超越提供了可能和动力。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指出改变世界,但前提是要解释世界(杨鑫辉,1999b)。中国心理学既要有对千年中国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担当,也要有对世界及人类持久和谐做贡献的眼光和责任,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前心理学蓬勃发展,全球化带来经济文化的多元并存,中西呈现文化混搭与汇聚新常态(翟贤亮,葛鲁嘉,2017),中西之间心理学的交流,使得心理学研究对人的理解更加全面。其中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很早就将目光转向东方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转向中国文化,并从中获取营养,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如马斯洛,如弗洛姆,无不从中国文化中获得灵感,甚至是弗洛伊德在给章士钊先生的信中也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徐萍萍,王艳萍,郭本禹,2010)。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Jung),他通过德国汉学家卫礼贤 (Richard Wilhelm)了解到中国道教内丹典籍《太乙金华宗旨》,另外,《易经》使他充分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精蕴。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对荣格心理学体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一定程度的影响。荣格将自己称作卫礼贤的学生,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的学生。另外,黑尔曼(James Hillman)是当代“原型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者,对于所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黑尔曼从来都是充满感慨与感激。正如他本人所说,那中国的太极图就是一种永恒的原型,永远都散发着启迪人心的灵光 (高岚,申荷永,2000)。

如上所述,西方心理学家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视,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千年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比如,气、阴阳、五行等是中国文化的基石,虽然它们都不是封闭的概念,但在这个意义上,概念界定的模糊不清反而是中国式理论得以发展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后继理论家才有在不推翻原有概念的前提下进行自我阐释的空间(吕小康,2016)。这提示我们,要使中国理论和现代心理学融合,那么心理学的“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的研究是必要的。当代虽然有笔者对“自我太极双鱼图”(杨仁兵,李朝旭,2018)和刘昌对 “人贵论”(刘昌, 郭斯萍,2016)、“仁且智”(刘昌,2017)等概念和命题作了初步的诠释 (刘昌,2018),但中国要实现本土心理学运动的终极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4 结论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与宗教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宝藏。它不仅是东方或亚洲传统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心理学的重要根源之一 (葛鲁嘉,2005)。但随着西方科学心理学的传入,中国大部分心理学研究者忙于模仿与追赶西方先进科学,致使中国传统心理学与中国现代心理学之间产生断裂。西方心理学是否具有普适性?在心理学的应用与研究中,非西方心理学研究者掀起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热潮。但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及其行为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道路?是客观实证的还是人文的?由此产生了与心理学从哲学独立之初时一样的科学与人文的分歧与对立。中国本土心理学运动应该站在什么角度?或者其方向是什么?

本土和分化的目的是走向统一。既然中国文化精神是强调普遍的统一性与辩证性,那么面对西方的主客二分和当下心理学的分裂局面,对于心理学的整合的任务,中国心理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和自觉,消除自卑与霸权意识。心理学研究是其研究本身,而不是反抗谁和摆脱谁的研究。

其次,中国心理学研究要确立其任务和对象,即研究什么的问题。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心理学是研究人——人是如何,如何成人的问题(潘菽,2009)。针对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如就其本性而言,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从开始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的本质和差异是后天的习得,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选择的。人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儒家仁德、义理之道和道家自然、本真之道的统一。简单来说,人是一个生成着的太极图。人的起源与发展符合道的起源与发展,即历经混沌、审美和伦理,然后到达完满的太极图。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现代自我诠释(杨仁兵,李朝旭,2018)。

教师资格国考制下职业技术师范能力培养体系的重 构 ……………………………………………… 胡克祖(54)

再次,人是一种综合,就意味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总的来说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采取客观实证和人文方法对不同问题的研究。

最后,中国由此吸收中西方心理学或传统的精华,兼容并蓄,就如佛教在中国与儒家融合而生成宋明理学一般(汪凤炎,2017)。所以本土心理研究是要填补空白,是以心理学更加丰富、全面而完整的姿态出现,其目的不是使心理学产生对立和更加分裂,而是为建设更加统一、一体的心理学,建立能够包含和解释中西方问题的中国心理学,同时又是属于区别于其他的、由中国提出的特色心理学,以达到人(类)和谐的目的。这需要所有心理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经分析论证,当前重点需要分析和研究的节约用水立法问题主要是节水“三同时”制度和计划用水管理。对节水立法的重点问题应分析存在的原因,给出改进的对策,在节水法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分批分层次对节水立法中面对的这些重点问题制定节水管理单项制度,一步步完善节水立法。

参考文献

陈复.(2016).黄光国难题.本土心理学研究,73-110.

高岚,申荷永.(2000).中国文化与心理学.学术研究,36-41.

葛鲁嘉.(2005).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5), 142-151.

葛鲁嘉.(2012).心理学演进的当代思想潮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 63-70.

葛鲁嘉.(2016).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本土根基.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1), 12-19.

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2017).世界哲学史(吕叔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侯玉波,朱滢.(2002).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心理学报,(01), 106-111.

黄光国.(2014).迎接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波.心理学探新,(01), 7-10.

贾林祥,叶浩生.(2001).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3),143-148.

姜永志,陈中永.(2017).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分歧与立场.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118-124.

解庆福,葛鲁嘉.(2013).历史视域下的心理学本土化进程研究.学术探索,140-144.

京不特.(2013).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北京:金城出版社.

乐国安,彭运石,郭斯萍,高申春,高峰强,贾林祥,等.(2017).理论心理学的历史反思与时代担当(笔会).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2), 1-26.

李桦.(1996).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华人心理学——访台湾大学杨国枢教授.开放时代,(03), 52-55.

刘昌.(2017).创造性的社会发生:兼论“仁且智”何以可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5), 88-94.

刘昌.(2018).中国心理学:何以可能?如何建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4), 5-13.

刘昌,郭斯萍.(2016).人何以为贵:中国古代人贵论思想的现代认知科学考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5), 94-100.

吕小康.(2016).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的建构路径与未来导向.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 148-154.

吕小康,汪新建.(2015).知识划界、追赶焦虑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导向.心理科学,(03),762-766.

吕小康,王丛,汪新建.(2016).逻各斯与反逻各斯:中西心理学传统的不同气质及对心理学本土化的启示.心理学探新,(06), 490-494.

马晓羽,葛鲁嘉.(2018).心理学本土化的后现代反思.心理学探新,(02), 99-103.

潘菽.(2009).心理学简札(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舒跃育.(2016).学派建设与中国心理学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03), 68-77.

孙晓敏,张厚粲.(2003).二十世纪一百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科学,26,(2), 343-345.

汪凤炎.(2006).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三个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1(6), 95-100.

汪凤炎.(2017).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意义、内涵与方法.江西社会科学,(09), 5-13.

汪凤炎,郑红.(2015).中国文化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汪新建,柴民权.(2014).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导向、核心框架与主要挑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144-150.

汪新建,张曜.(2016).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存在形态与本质特征.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 139-147.

王保健,贾林祥.(2016).心理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消解.社会心理科学,(09), 7-11.

王登峰,崔红.(2004).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心理学报,(03), 347-358.

王健,司群英,郭本禹.(2009).兰克的学术生平与思想来源.见 郭本禹(主编),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古典精神分析学的早期理论转向:亚伯拉罕、费伦茨和兰克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习近平.(2016).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民族论坛,(5), 4-12.

徐萍萍,王艳萍,郭本禹.(2010).总序: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见 郭本禹 (主编),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薛平.(2016).认知科学中思想实验的认知机制.北京:科学出版社.

阎书昌.(2018).晚清时期执权居士创制“心理(学)”一词的考察.心理学报,(08), 920-928.

颜泽贤,张立洪.(1996).上帝掷不掷骰子.自然辩证法通讯,(2), 17-25.

杨仁兵,李朝旭.(2018).双鱼图与自我.心理学进展,08(04), 545-555.

杨文登,叶浩生.(2012).论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 152-160.

杨鑫辉.(1999a).绪论.见 杨鑫辉(主编),心理学通史:第1卷.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杨鑫辉.(1999b).绪论.见 杨鑫辉(主编),心理学通史:第2卷.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翟贤亮,葛鲁嘉.(2017).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的边际品性及其超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 170-176.

郑立群.(2015).本土心理学概况简述.社会心理科学,30,49-78.

钟年.(2008).反思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轨迹.心理科学,(05), 1181-1184.

Chung-Fang Y.(2006).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the self towards a person-making perspective.InInternation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pp.327 -356): Springer,Boston,MA.

Hwang, K. (2015).Culture-inclusive theories of self and social interaction:The approach of multiple philosophical paradigms.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45(1), 40-63.

Chinese indigenous psychology movement and its future directions

YANG Renbing,GUO Benyu
(School of Psycholog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sychology,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indigenous psychology springs up, which makes Chinese psychology researchers evoke the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zeitgeist.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igenous psychology, the division and opposi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humanity produced,which also happened when psychology became independent from philosophy.Aiming at the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indigenous psychology, this paper tries to reconsider psychology of China based on equal attitude,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person and the method of “one guide and two sides”.It i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Chinese psychological researchers “to ordain consci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secure life and fortune for the people, to continue lost teachings for past sages, and to establish peace for all future generations”, which needs to combin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sychology.

Key wordsChinese indigenous psychology; Chinese cultural 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China

通讯作者:郭本禹,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gbypro@163.com

标签:;  ;  ;  ;  ;  ;  ;  

杨仁兵:中国本土心理学运动及其发展旨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