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取暖器论文和设计-林鲁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取暖器,包括后壳和手柄,所述后壳与手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壳的内部固定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上嵌入红外灯芯,所述红外灯芯的灯脚穿过反光杯与电极触片抵接,所述电极触片插入灯板且通过点焊固定,所述灯板固定在后壳的内部后端,所述后壳的前端与灯盖螺纹连接,所述灯盖上设置有灯孔,所述手柄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的侧面固定有锂电池,所述电池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有跑马灯和红外灯芯开关,所述锂电池侧面的手柄的内壁上固定有USB充电板和插座充电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柄、反光杯、红外灯芯、沟槽、底吸盘和背吸盘,解决了传统的取暖器起不到保健理疗效果,同时冬天取暖时移动不方便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持取暖器,包括后壳(1)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与手柄(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壳(1)的内部固定有反光杯(3),所述反光杯(3)上嵌入红外灯芯(4),所述红外灯芯(4)的灯脚穿过反光杯(3)与电极触片(5)抵接,所述电极触片(5)插入灯板(6)且通过点焊固定,所述灯板(6)固定在后壳(1)的内部后端,所述后壳(1)的前端与灯盖(7)螺纹连接,所述灯盖(7)上设置有灯孔(8),所述手柄(2)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支架(9),所述电池支架(9)的侧面固定有锂电池(10),所述电池支架(9)的上端分别固定有跑马灯(11)和红外灯芯开关(12),所述锂电池(10)侧面的手柄(2)的内壁上固定有USB充电板(15)和插座充电板(16),所述USB充电板(15)设置在插座充电板(16)的上方,所述电池支架(9)的底端固定在底盖(17)上,所述底盖(17)与手柄(2)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底盖(17)的底部扣接有PET盖片(18),所述手柄(2)的前侧面上部设置有开关按钮孔(19),所述开关按钮孔(19)内设置有开关按钮(20),所述开关按钮(20)与红外灯芯开关(12)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持取暖器,包括后壳(1)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与手柄(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壳(1)的内部固定有反光杯(3),所述反光杯(3)上嵌入红外灯芯(4),所述红外灯芯(4)的灯脚穿过反光杯(3)与电极触片(5)抵接,所述电极触片(5)插入灯板(6)且通过点焊固定,所述灯板(6)固定在后壳(1)的内部后端,所述后壳(1)的前端与灯盖(7)螺纹连接,所述灯盖(7)上设置有灯孔(8),所述手柄(2)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支架(9),所述电池支架(9)的侧面固定有锂电池(10),所述电池支架(9)的上端分别固定有跑马灯(11)和红外灯芯开关(12),所述锂电池(10)侧面的手柄(2)的内壁上固定有USB充电板(15)和插座充电板(16),所述USB充电板(15)设置在插座充电板(16)的上方,所述电池支架(9)的底端固定在底盖(17)上,所述底盖(17)与手柄(2)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底盖(17)的底部扣接有PET盖片(18),所述手柄(2)的前侧面上部设置有开关按钮孔(19),所述开关按钮孔(19)内设置有开关按钮(20),所述开关按钮(20)与红外灯芯开关(1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芯(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红外灯芯(4)沿圆周均匀设置在反光杯(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1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锂电池(10)对称设置在电池支架(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USB接口(21)和三脚插孔(22),所述USB接口(21)设置在三脚插孔(22)的上方,所述USB接口(21)与USB充电板(15)电性连接,所述三脚插孔(22)与插座充电板(16)电性连接,所述USB充电板(15)和插座充电板(16)均与锂电池(10)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底部设置有沟槽(23),所述沟槽(23)的深度设置为手柄(2)长度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ET盖片(18)的底部固定有底吸盘(13),所述手柄(2)的背侧面上固定有背吸盘(14),所述背吸盘(1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背吸盘(14)一上一下设置在手柄(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孔(19)下方的手柄(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跑马灯孔(24),所述跑马灯(11)设置在跑马灯孔(24)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器有多种,最常见的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近年来逐渐兴起用电加热水来采暖,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市场上的电取暖器品种比较多,从基本发热原理上可分为五类,即:电热丝发热体、石英管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卤素管发热体、导热油发热体和碳素纤维发热体,电取暖器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而且针对消费者便捷、时尚、美观的需求,样式也是层出不穷,但是现有的取暖器移动取暖不便,放置方式单一,且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伤害,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手持取暖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4176724U,授权公告2015.02.25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碳纤维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碳纤维取暖器包括密封的绝缘外壳、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内的碳纤维发热体和促使所述碳纤维发热体通电发热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外壳包括足以容纳所述碳纤维发热体和所述电源装置的密封腔。

该专利中的取暖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该取暖器放置方法单一,使用者长时间手持手部容易酸痛,使用舒适性较差;

2、该取暖器长时间使用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且安装拆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取暖器,解决了传统的取暖器起不到保健理疗效果,同时冬天取暖时移动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取暖器,包括后壳和手柄,所述后壳与手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后壳的内部固定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上嵌入红外灯芯,所述红外灯芯的灯脚穿过反光杯与电极触片抵接,所述电极触片插入灯板且通过点焊固定,所述灯板固定在后壳的内部后端,所述后壳的前端与灯盖螺纹连接,所述灯盖上设置有灯孔,所述手柄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的侧面固定有锂电池,所述电池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有跑马灯和红外灯芯开关,所述锂电池侧面的手柄的内壁上固定有USB充电板和插座充电板,所述USB充电板设置在插座充电板的上方,所述电池支架的底端固定在底盖上,所述底盖与手柄的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底盖的底部扣接有PET盖片,所述手柄的前侧面上部设置有开关按钮孔,所述开关按钮孔内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红外灯芯开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灯芯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红外灯芯沿圆周均匀设置在反光杯上。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锂电池对称设置在电池支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USB接口和三脚插孔,所述USB接口设置在三脚插孔的上方,所述USB接口与USB充电板电性连接,所述三脚插孔与插座充电板电性连接,所述USB充电板和插座充电板均与锂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底部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的深度设置为手柄长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PET盖片的底部固定有底吸盘,所述手柄的背侧面上固定有背吸盘,所述背吸盘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背吸盘一上一下设置在手柄上。

优选的,所述开关按钮孔下方的手柄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跑马灯孔,所述跑马灯设置在跑马灯孔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取暖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灯芯和反光杯,红外灯芯在锂电池的供电下,锂电池的强电流使红外灯芯的发热丝产生红外射线,红外射线通过反光杯反射到人体皮肤上,在人体皮肤上聚焦热量,由于红外线穿透力弱,所以只会聚焦在皮肤上,使得人体皮肤感觉到温度,而如果红外线聚焦在衣服等物品上,则感觉不出热量,红外线的设置使得该取暖器具有保健理疗功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柄、沟槽、底吸盘和背吸盘,使得该取暖器放置方式多样,可移动取暖,使用更加方便,可通过手柄手持,可通过沟槽将其卡在办公桌旁的玻璃围墙上,可通过底吸盘将其直接放置在办公桌面上,亦可通过背吸盘将其吸附在墙壁上,避免传统的取暖器放置方式单一,使用人员容易劳累。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SB充电板、插座充电板、USB接口和三脚插孔,使得该取暖器可通过USB接口对锂电池进行充电,亦可通过三脚插孔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方式多样,能在不同环境下使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后壳、手柄、灯盖、电池支架、底盖和PET盖片,使得该取暖器安装拆卸较方便,整个装置小巧便捷,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后壳;2、手柄;3、反光杯;4、红外灯芯;5、电极触片;6、灯板;7、灯盖;8、灯孔;9、电池支架;10、锂电池;11、跑马灯;12、红外灯芯开关;13、底吸盘;14、背吸盘;15、USB充电板;16、插座充电板;17、底盖;18、PET盖片;19、开关按钮孔;20、开关按钮;21、USB接口;22、三脚插孔;23、沟槽;24、跑马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取暖器,包括后壳1和手柄2,后壳1与手柄2之间固定连接,后壳1的内部固定有反光杯3,反光杯3上嵌入红外灯芯4,红外灯芯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红外灯芯4沿圆周均匀设置在反光杯3上,红外灯芯4的灯脚穿过反光杯3与电极触片5抵接,电极触片5插入灯板6且通过点焊固定,灯板6固定在后壳1的内部后端,后壳1的前端与灯盖7螺纹连接,灯盖7上设置有灯孔8,灯孔8的数量与红外灯芯4的数量相当,手柄2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支架9,电池支架9的侧面固定有锂电池10,锂电池10设置有两个,两个锂电池10对称设置在电池支架9的两侧,电池支架9的上端分别固定有跑马灯11和红外灯芯开关12,跑马灯11在充电和使用状态时会亮灯,在平常使用的时候会显示电量还剩多少格,锂电池10侧面的手柄2的内壁上固定有USB充电板15和插座充电板16,USB充电板15设置在插座充电板16的上方,手柄2的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USB接口21和三脚插孔22,USB接口21设置在三脚插孔22的上方,USB接口21与USB充电板15电性连接,三脚插孔22与插座充电板16电性连接,USB充电板15和插座充电板16均与锂电池10电性连接,电池支架9的底端固定在底盖17上,底盖17与手柄2的底端螺纹连接,底盖17的底部扣接有PET盖片18,手柄2的前侧面上部设置有开关按钮孔19,开关按钮孔19内设置有开关按钮20,开关按钮20与红外灯芯开关12固定连接,开关按钮孔19下方的手柄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跑马灯孔24,跑马灯11设置在跑马灯孔24内,手柄2的底部设置有沟槽23,可通过沟槽23将其卡在办公桌旁的玻璃围墙上,沟槽23的深度设置为手柄2长度的三分之二, PET盖片18的底部固定有底吸盘13,可通过底吸盘13将其直接放置在办公桌面上,手柄2的背侧面上固定有背吸盘14,亦可通过背吸盘14将其吸附在墙壁上,背吸盘14设置有两个,两个背吸盘14一上一下设置在手柄2上。

该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S1,手持手柄2,按下开关按钮20,开关按钮20带动红外灯芯开关12按下,红外灯芯开关12控制红外灯芯4的通断,故红外灯芯4在锂电池10的供电下,锂电池10的强电流使红外灯芯4的发热丝产生红外射线。

步骤S2,红外射线通过反光杯3反射到人体皮肤上,在人体皮肤上聚焦热量,持续温度大概60度左右,从而达到便携取暖的目的。

步骤S3,当该取暖器需要充电时,通过USB接口21或三脚插孔22对其进行充电,充电时跑马灯11会亮灯显示电量多少格,充电过程中可通过底吸盘13或背吸盘14进行固定。

通过设置红外灯芯4和反光杯3,由于红外线穿透力弱,所以只会聚焦在皮肤上,使得人体皮肤感觉到温度,而如果红外线聚焦在衣服等物品上,则感觉不出热量,红外线的设置使得该取暖器具有保健理疗功能,通过设置手柄2、沟槽23、底吸盘13和背吸盘14,使得该取暖器放置方式多样,可移动取暖,使用更加方便,可通过手柄2手持,可通过沟槽23将其卡在办公桌旁的玻璃围墙上,可通过底吸盘13将其直接放置在办公桌面上,亦可通过背吸盘14将其吸附在墙壁上,避免传统的取暖器放置方式单一,使用人员容易劳累,通过设置USB充电板15、插座充电板16、USB接口21和三脚插孔22,使得该取暖器可通过USB接口21对锂电池10进行充电,亦可通过三脚插孔22对锂电池10进行充电,充电方式多样,能在不同环境下使用,通过设置后壳1、手柄2、灯盖7、电池支架9、底盖17和PET盖片18,使得该取暖器安装拆卸较方便,整个装置小巧便捷,操作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手持取暖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1803.0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1367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F24D 13/00

专利分类号:F24D13/00;F24D19/1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深圳市爱华兴模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爱华兴模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福民人民路康脉科技工业园B栋一楼左侧

发明人:林鲁鹏

第一发明人:林鲁鹏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爱华兴模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手持取暖器论文和设计-林鲁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