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压力论文_杜佳璇,徐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常生活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压力,日常生活,特质,性情,情绪,自我,动态。

日常生活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杜佳璇,徐慰[1](2019)在《日常生活中压力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心智游移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考察日常生活中压力对负性情绪的动态影响,并检验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的中介作用。方法:10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动态评估的方式,完成每天5次,持续7天的针对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密集型追踪测量。结果: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个体内水平,个体某一时刻的压力可以显着预测个体下一时刻的心智游移和负性情绪,心智游移在压力对负性情绪的动态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日常生活情境中,个体感受到的压力会动态地增强个体的心智游移程度,从而增强了之后的负性情绪。(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邵华,陈奕荣,郝思哲[2](2019)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应对:一项生态瞬时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方法探讨日常生活中个体的压力与应对方式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4天的跟踪调查。采用HLM7.0构建两层线性模型,因变量为日常应对方式,第一层自变量为个体内动态因素,即情绪状态、压力水平、日常体力活动量,第二层变量为个体间稳定因素即性别和内外倾。结果:①单次测量数据与纵向数据平均数之间差异显着,并且大学生日常压力水平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②女生、外向者更容易采取关系指向应对方式。③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更多的采取关系指向和任务指向应对方式,消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更多采取情绪指向应对方式;较高的压力水平下,个体会更多采取情绪指向应对,但同时也会选择关系指向应对;④对于情绪指向应对方式,个体内变量和个体间变量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大学生日常压力水平、日常应对方式和情绪状态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个体内动态因素相对于个体间稳定因素对大学生日常应对方式的影响更大,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徐慰,安媛媛[3](2018)在《正念如何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反应——来自动态评估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表明,正念与消极的压力反应存在负向的关联。然而,目前研究者还不太清楚,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时,特质正念如何帮助个体调节压力反应。本研究考察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了失控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以深入地理解正念调节压力的过程与机制。本研究总共招募了95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全部研究过程。被试首先填写正念注意觉察量表(MAAS)以评估其特质正念水平,然后采用动态评估的方式,让被试在日常生活中连续14天、每天两次地报告他们的压力、失控感和消极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愤怒、疲劳和不适),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总共收到2278次有效回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个体内水平,压力和焦虑、抑郁、愤怒、疲劳和不适这五种消极情绪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并且失控感是压力与愤怒、疲劳和不适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另外,个体的特质正念水平对中介模型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说,个体的特质正念越高,在个体内水平上,压力对愤怒的预测力越弱,且失控感对愤怒和疲劳的预测力也越弱。本研究提示失控感是日常生活中压力反应的重要因素,而且特质正念可以较好地缓冲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源对个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周新楚,李树屏[4](2018)在《中老年和青年人日常生活足底压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健康男性中老年与健康男性青年日常生活中直立行走和上、下楼梯足底压力特征的分析比较,来认识中老年人的足底压力的变化,尝试找出老年人易跌倒的原因,为预防老年人跌倒,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以12名健康男性中老年和20名健康男性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Novel Pedar-X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对受试者在直立行走,上、下楼梯时进行测试。数据分析采用配套软件pedar-multimask进行,以左脚为例,采集3个步态周期数据的均值,将足底分为(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20)

徐慰,王玉正,符仲芳[5](2018)在《特质正念与控制点调节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考察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极情绪的影响,检验特质正念和控制点的调节作用。共95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特质正念和控制点的量表测量,并完成每天2次,持续14天的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针对知觉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密集型追踪测量。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个体越倾向于外控,特质正念对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影响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越强。本研究验证了特质正念对日常生活压力反应的保护作用,并提示外控者在面临压力时更有可能从正念中获益。(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徐慰,符仲芳,王玉正,王晓明,安媛媛[6](2017)在《日常生活中压力对愤怒情绪的动态影响: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考察日常生活中压力对愤怒情绪的动态影响,并检验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方法:95名在校大学生完成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并通过动态评估的方式,完成每天2次,持续14天的针对压力和愤怒情绪的密集型追踪测量。结果: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个体内水平,个体某一时刻的压力可以显着预测个体下一时刻的愤怒情绪(b10=0.0246,SE=0.0089,P=0.007);个体的特质正念显着负向预测日常生活中压力对愤怒情绪的动态影响(b11=-0.0020,SE=0.0005,P<0.001),说明特质正念存在调节作用。结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会动态影响到个体之后的愤怒情绪。对于高特质正念水平的人来说,他们感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愤怒情绪相较于低特质正念水平的人更少。(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索欣,田媛媛,姬栋岩[7](2017)在《影响呼和浩特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压力源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影响呼和浩特市社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压力刺激源,以便为更好地开展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家庭系统刺激源-优势评估表(FS3I)对呼和浩特市的四个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压力源为健康与疾病状况、与子女交流障碍、没有足够的家庭娱乐时间、家人之间的矛盾、夫妻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其中夫妻关系为最主要的压力源。结论:身体相对健康、与子女沟通良好、有足够时间与家人娱乐、家人之间矛盾少、夫妻关系和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老年人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程门雪,李卓然,王雨婷,黄必胜,郭世纯[8](2016)在《应用可穿戴生理心理测量的日常生活情境工作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对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有关压力的心理学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研究者对压力的心理、生理反应都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智能手机与可穿戴生理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更加精细、深入的探索个体压力的生理、心理规律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研究以自主研发的EmotiorLog研究平台为依托,对12名企业技术岗员工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生理、心理数据采集,以探究其工作压力的表现。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受试者生理数据的采集通过每日佩戴可连续采集心率、运动数据;心理数据的采集则同时运用经验取样法和日重现法来实现: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分叁次随机时刻通过智能手机推送问卷要求受试者自我报告推送时刻前半小时内的工作压力水平,以及多项情绪状态及行为情况,每天入睡前评价当日总体工作压力及多项情绪水平,并回溯并报告当天印象最深刻的至少叁次事件及其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在研究前后,受试者还填写了大五人格、心理资本等一系列心理量表。研究结果初步分析表明:后测数据比前测数据和日常生理、心理数据之间存在更多的显着性关系。其中,后测的长期工作压力与日重建法测量的当日总体工作压力,经验取样法测量的瞬时工作压力、困倦、疲劳、放松等情绪有显着相关(r=0.74,0.86,0.85,0.79,-0.70,p<.05)。较高的日常生活测量的当日总体工作压力伴随着个体较低的当日心率均值、心率间隔峰度和心率方差(r=-0.44,-0.37,-0.26,p<.01),以及个体在这段时间整体较高的睡眠疲劳得分(r=0.60,p<.05)。此外,根据上述相关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还尝试基于生理、心理数据构建对工作压力的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长期工作压力、当日总体工作压力和瞬时工作压力的评分高、中、低状态可以实现最高约74%的叁分类准确率。综上,本研究通过工作压力的个体化心理学研究新范式,为工作压力的生理心理规律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金燕,陈静,李煜珍,任传成[9](2016)在《远程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照顾者压力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远程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照顾者压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远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远程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远程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远程护理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照顾者压力指数改善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远程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照顾者压力,提高照顾者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龚玲,张大均[10](2015)在《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我复杂性在日常烦心事和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否具有缓冲效应。方法:采用自我复杂性测验、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1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自我复杂性不能直接预测心理健康,无论是自尊、积极或消极情感。2自我复杂性能有效缓冲日常烦心事对个体消极情感的影响、能有效缓冲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自尊和积极情感的负性影响。结论:高水平的自我复杂性能有效保护大学生在高水平压力下有更好的心理健康,但是,其缓冲效应会受到压力性质和所选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日常生活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方法探讨日常生活中个体的压力与应对方式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4天的跟踪调查。采用HLM7.0构建两层线性模型,因变量为日常应对方式,第一层自变量为个体内动态因素,即情绪状态、压力水平、日常体力活动量,第二层变量为个体间稳定因素即性别和内外倾。结果:①单次测量数据与纵向数据平均数之间差异显着,并且大学生日常压力水平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②女生、外向者更容易采取关系指向应对方式。③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更多的采取关系指向和任务指向应对方式,消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更多采取情绪指向应对方式;较高的压力水平下,个体会更多采取情绪指向应对,但同时也会选择关系指向应对;④对于情绪指向应对方式,个体内变量和个体间变量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大学生日常压力水平、日常应对方式和情绪状态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个体内动态因素相对于个体间稳定因素对大学生日常应对方式的影响更大,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常生活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杜佳璇,徐慰.日常生活中压力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心智游移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2].邵华,陈奕荣,郝思哲.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应对:一项生态瞬时评估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3].徐慰,安媛媛.正念如何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反应——来自动态评估的证据[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周新楚,李树屏.中老年和青年人日常生活足底压力特征分析[C].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5].徐慰,王玉正,符仲芳.特质正念与控制点调节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极情绪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

[6].徐慰,符仲芳,王玉正,王晓明,安媛媛.日常生活中压力对愤怒情绪的动态影响: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

[7].索欣,田媛媛,姬栋岩.影响呼和浩特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压力源的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

[8].程门雪,李卓然,王雨婷,黄必胜,郭世纯.应用可穿戴生理心理测量的日常生活情境工作压力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9].金燕,陈静,李煜珍,任传成.远程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照顾者压力指数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

[10].龚玲,张大均.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专题研究报告山东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调...专题研究报告山东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调...专题研究报告山东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调...专题研究报告山东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调...专题研究报告山东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调...日常生活事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影响消...

标签:;  ;  ;  ;  ;  ;  ;  

日常生活压力论文_杜佳璇,徐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